?

黃河文明的源流、特征與當代價值

2023-03-13 08:21朱丹林
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黃河流域黃河中華民族

朱丹林

內蒙古自治區文史研究館,內蒙古 呼和浩特 070055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2023 年6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出發,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孕育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流經內蒙古843 公里,千百年來不僅在這里播撒下了文明的火種,也為北疆大地培育了璀璨的文化。在新時代挖掘探索黃河文明、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對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北疆文化”建設,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培樹文化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一、黃河文明的起源

黃河文明的起源可以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即史前時期黃河流域出現的文明曙光、部落與部落聯盟的出現、早期國家的出現。

(一)文明的曙光

早在六千至四千年前,就有眾多的史前文化出現在黃河流域。從上游的馬家窯文化、水洞溝文化、河套文化,中游陶寺文化、半坡文化,到下游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都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石器,這些是黃河流域出現文明曙光的史實。

這個時期制陶、漁獵、農耕等活動紛紛出現,反映了生活在黃河流域原始先民生產生活的基本情況。

(二)部落與部落聯盟相繼出現

中國歷史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女媧、伏羲、堯、舜、禹、黃帝、炎帝、蚩尤等部落首領的神話傳說在民間口耳相傳,后來被司馬遷寫入《史記》。[1]這是國家出現前黃河流域原始部落和部落族群的整合,這個歷史階段有眾多的“方國”或者稱部落聯盟出現在黃河流域。正如考古學家張學海先生所講:“在夏朝出現前,還有一個燦爛的部落方國時代?!?/p>

(三)黃河流域早期國家的出現

公元前2070 年,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王朝;公元前1600 年,湯建立了商王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發建立了西周王朝。夏商周國家的出現相當關鍵,它是黃河文明的嬰兒期。青銅器、甲骨文和王城,被稱作“文明的三要素”。

從夏商時期開始,中華文明萌芽時期最早的國家形態已經出現在黃河流域。商代社會中,所有人的精神和行為都被控制在巫師或者稱祭司階層手中,很多巫師或祭司本身就是國王。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2]“祀”是祭祀祖先,“戎” 是對外戰爭。而掌握和決定這兩件大事的人是巫師,國家和族群的整個意識形態,從廣大底層奴隸、平民到貴族和最高王權的掌握者,都被巫鬼文化和宗教迷狂控制。黃河流域盡管出現了最早的國家,但構成國家的整個族群,還遠未完成完整的心靈構建和文化自覺。

早期國家出現后,盡管具備了三要素,即青銅器、文字和王城,但這僅僅是國家產生時器物層面上的“三要素”,它距離黃河流域華夏族群思維模式的構建、意識形態的逐漸形成及完整的倫理行為規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黃河文明的發展

黃河文明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春秋、戰國,經過秦到西漢武帝時期大體定型,歷時大約五百年。五百年的時間對黃河文明乃至中華文明的整個歷程是很短的一瞬,但卻是相當關鍵的重要時期。

在這個時間段里,黃河文明逐漸從夏商時期推崇巫術和占卜的蒙昧狀態走向蘇醒,到西周時期周公制禮樂,巫鬼文化被禮樂文化代替。從春秋時期孔子和老子學說的誕生,到戰國時期稷下學宮走出來的各種思潮流派,在百家爭鳴中走到了西漢,在漢武帝時期完成了百家學說的萬象歸一,這是封建國家“大一統”的需要,儒家思想被西漢王朝定為國家意識形態的核心。

黃河文明的發展與中國古代社會建立在農耕文明不同發展階段的上層建筑息息相關,中國古代眾多王朝都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所以儒學對中國社會和民間思想的影響非常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黃河文明早期經典著作《周易》開篇文字就是激勵引導華夏民族個人和集體,體現了積極向上的思想基調和生活態度。

兩千多年來,儒家學說在歷史的演變中與時俱進,經歷了百家爭鳴的砥礪、焚書坑儒的磨難、獨尊儒術的轉型、魏晉玄學的改造、儒釋道的交融、宋明理學的發展和近代以來的沉浮變遷,在與各種學說的交融和碰撞中,既一以貫之,又與時遷移、應物變化,鑄就了強大的生命力,惠澤至今。儒學在中國乃至世界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歷史地位,并以其特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走過中國歷史的各個階段,這也是黃河文明延續數千年從未間斷的原因。

近代以來,黃河文明有了新的發展和突破。從林則徐、魏源睜眼看世界,到19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洋務運動,再到改革開放,黃河文明打開窗戶,與世界上的先進文化展開交流,呼吸吐納之間,進一步向前發展,取得了更為豐厚的成果,中國開始走向世界這個更為廣闊的舞臺,同時也向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等重要要求,為黃河文化的保護傳承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黃河文明的主要特征

黃河文明是由眾多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凝聚而成的,這其中有很多重要元素,概括起來有五個特征。

黃河文明的第一個特征是長期以來的“大一統”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中華文明長期的大一統傳統,形成了多元一體、團結集中的統一性?!騼饶邸慕y一性追求,是文明連續的前提,也是文明連續的結果”。幾千年來,雖然黃河流域各民族交錯雜居,但是他們在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感情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大一統的格局,這種格局決定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血肉聯系?!巴础钡拿褡逍睦?、民族認同感和 “大一統” 的主流意識,在黃河流域各族群眾的思想里根深蒂固。

自周秦漢唐以來,天下大勢經歷過多次分分合合,但黃河文化的基本觀念和基礎框架始終保持,它在周秦漢唐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發展、完善,并從黃河流域向南擴展到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向北擴展到黑龍江流域,向西南擴展到川云貴、西藏,向西北擴展到新疆。中華各民族具有高度認同的國家觀念,這種觀念表現為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黃河文明的第二個特征是兼收并蓄。

在幾千年歷史發展中,各民族相互學習借鑒先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這一過程中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匯聚融合。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河上下的先民們不僅在黃河流域相互借鑒吸收先進文化,還以開放的態度面向各種各樣的其他文化,包括希臘文化、印度文化、中亞文化、長江文化、西域的綠洲文化、高原上的吐蕃文化等,黃河文化張開臂膀,與中外多種異質文化相互借鑒、包容吸收,取其精華、為我所用,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

黃河文明的第三個特征是樸素的宇宙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自黃河流域的先民開始燒土成器、農耕漁獵、在大河兩岸繁衍生息之時,就開始探索并逐漸形成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觀。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理念,是從鯀的堵河失敗到禹的疏河成功開始的。從那時起,黃河流域的人類活動與自然的互動便已產生。古代哲人把這種現象叫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其本質是人類社會的生產實踐活動與自然規律的有機結合,中國古代在黃河流域產生的天文歷法、農業耕作、中醫學等文明,都體現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產生于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依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智慧,運用中醫學針灸“子午流注法”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依據是“人參天時”這一中醫基礎理論。在農業生產中,大河兩岸的先民在與黃河相處的幾千年中,學會了按自然規律處理與大河的關系,把握好節令與農業生產的關系,春種、夏鋤、秋收、冬藏,順時而動。

黃河文明的第四個特征是中華兒女精誠團結、眾志成城的民族精神。

長期以來,黃河水患頻繁,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治理黃河需要各方面力量協同合作、眾志成城,這既是黃河水患防御的客觀需要,也是長期以來的歷史傳統。在這一過程中,鑄就了中華民族勇于挑戰、敢于超越、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堅強意志。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歷經了無數磨難,但依靠自強不息、愈戰愈勇的精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頑強地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黃河文明的第五個特征是當代生態文明的興起。

目前,黃河流域存在很多生態環境問題,諸如上游的土地沙化、荒漠化,上中游的水土流失,中下游的河水污染,以及全流域范圍內的水資源匱乏、濕地面積縮小、水質富營養化、森林草場退化等問題,這些都導致黃河流域水生態惡化,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已刻不容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次召開座談會,并把這項工作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明確提出“黃河生態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要充分考慮上中下游的差異”“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等重要指示,不僅為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提供了科學理論和行動指南,也為古老的黃河文明注入了生態文明新理念。

四、黃河文明的當代價值

黃河文明是民族感情的重要載體,它承載了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這種集體記憶在歷史的長河中化為中華各民族的彼此認同,并且凝聚融合為集體意識;它不僅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今天社會主義新時代具有極其重要的當代價值。

黃河文明的當代價值,首先體現在其所帶來的文化自信上。從黃河流域史前人類的出現,到華夏族的誕生,再到中華民族的形成;從歷代王朝興衰存亡,到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奮斗,再到中華文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向偉大復興……歷史長河為黃河文明留下了豐厚的物質和精神遺產,這是人類文明的奇跡,也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底氣。新時代新征程,這種文化自信也必將引領我們不盲從教條、不照搬經驗、不盲信他人,真正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黃河文明的當代價值,其次體現到其所帶來的堅強意志和實干精神上。從遠古到當代,生活在黃河兩岸的中華民族,靠著愈戰愈勇的意志和腳踏實地的精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頑強地繁衍生息。黃河文明、黃河文化、黃河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層面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昂首闊步走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新征程上,這種意志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當代價值。

黃河文明的當代價值,還體現在其所帶來的家國情懷上。家國情懷是一種深沉的民族感情,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家鄉家園的熱愛,同時是一面具有號召力的偉大旗幟。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畏任何艱難險阻,前仆后繼,探索創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創造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這與各族人民強烈的家國情懷是分不開的,這種精神與情懷來源于黃河流域古往今來的英雄人物和他們創造的英雄偉業之中。未來,在家國情懷感召下的中華民族也一定可以移山填海、勇攀高峰,創造出新的更偉大的業績。

猜你喜歡
黃河流域黃河中華民族
生態環境部啟動新一年度黃河流域“清廢行動”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多彩黃河
黃河寧,天下平
『黃河』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增強大局意識 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水平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