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謀長遠之勢 行長久之策 建久安之基

2023-03-13 17:27劉貴軍
新湘評論·上半月 2023年24期
關鍵詞:經濟帶長江高質量

劉貴軍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2023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是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近8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第四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長江上游的重慶市,到中游的湖北省武漢市,到下游的江蘇省南京市,再到召開這次座談會的江西省南昌市;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到“全面推動”,再到這次的“進一步推動”;從“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強調要步步為營、扎實推進、久久為功,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四次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整體上把握好、落實好、貫通好,謀長遠之勢、行長久之策、建久安之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確立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正確航向

2016年是長江經濟帶建設全面推進之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上游的重慶市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全面深刻闡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繪就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他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他要求,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確立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正確航向。

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要實施好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及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等工程,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要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抓長江生態保護,在生態環境容量上過緊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矛盾,自覺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真正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

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作為流域經濟,長江經濟帶是一個整體,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多個方面,必須全面把握、統籌謀劃。要增強系統思維,統籌各地改革發展、各項區際政策、各領域建設、各種資源要素,促進長江經濟帶實現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要優化沿江工業、港口岸線使用效率,把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觀等融為一體,解決好岸線無序發展的問題。要優化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布局,堅持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依托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這三大城市群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對保護生態環境、建立統一市場、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等方向和重點,要用“快思維”、做加法。對一時看不透,或者認識不統一的水資源利用、產業布局優化、港口岸線資源統籌和一些重大投資項目安排,則要用“慢思維”,有時還要做減法。對一些二選一甚至多選一的“兩難”“多難”問題,要科學論證,比較選優。對那些不能做的事情,則要列出負面清單。沿江省市和國家相關部門要在思想認識上形成一條心,在實際行動中形成一盤棋。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五個關系

2018年4月26日,重慶座談會過去兩年多后,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中游的湖北省武漢市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他在肯定兩年多來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指出要清醒看到面臨的困難挑戰和突出問題,強調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要加大力度,明確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需要正確把握的五個關系。

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這是針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謀一域”居多、“被動地”重點突破多,“謀全局”不足、“主動地”整體推進少的狀況提出的要求。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好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要堅持整體推進,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要堅持重點突破,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正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探索協同推進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新路子。這是針對存在的對生態環境保護蘊含的潛在需求認識不清晰,對這些需求可能激發出來的供給、形成的新的增長點認識不到位,對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路徑方法探索不深入的狀況提出的要求。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這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能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割裂開來,更不能對立起來。

正確把握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的關系,堅定不移將一張藍圖干到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做好頂層設計,以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抓成效。要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結合實施情況及國內外發展環境新變化,組織開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按照新形勢新要求調整完善規劃內容。要對實現既定目標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穩扎穩打,分步推進。

正確把握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的關系,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要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動力轉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傷的決心,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破除無效供給,徹底摒棄以投資和要素投入為主導的老路,為新動能發展創造條件、留出空間,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這是針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無序低效競爭、產業同構等問題仍然非常突出,一些地方在實際工作中出現圈地盤、搶資源、條塊分割、無序競爭的情況,存在搶占發展資源、缺乏協作精神、破壞產業鏈條的連接和延伸等問題提出來的。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運用系統論的方法,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五項任務

2020年11月14日,自武漢座談會后又過了兩年多時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長江下游的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他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五項任務,賦予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新的歷史使命。

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系,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要強化國土空間管控和負面清單管理,嚴守生態紅線,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要健全長江水災害監測預警、災害防治、應急救援體系,推進河道綜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設安瀾長江。

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長江經濟帶發展要堅持全國一盤棋思想,在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自我發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的有效途徑,不能搞封閉的內循環,更不能搞省內、市內、縣內的小循環。要推進上中下游協同聯動發展,引導下游地區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上游地區有序轉移,下游省份搞產業升級“騰籠換鳥”,不能把“好鳥”換進來,卻把“壞鳥”換到中上游省份去。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處理好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關系,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要統籌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開放,加快培育更多內陸開放高地,提升沿邊開放水平,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要推動貿易創新發展,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更高質量利用外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沿江省市要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各自定位,主動向全球開放市場。

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要勇于創新,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要建立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跨區域通力合作的體制機制,強化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要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實驗室建設,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水平。要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為全國服務的產業鏈供應鏈。

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要堅定文化自信,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將長江的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

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2023年10月12日,自南京座談會后又過了三年時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他強調,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處于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取得的成效還不穩固,客觀上也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要繼續努力加以解決。

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要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必須守住管住生態紅線,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格執行準入清單。要繼續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持續強化重點領域污染治理,更加注重前端控污,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綠色技術、綠色產品,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把長江經濟帶的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要加強科教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科技創新協同配合,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積極布局新領域新賽道的引領性技術攻關,吸引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提升科技前沿領域原始創新能力,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接續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產業鏈協同合作,推動優勢產業延鏈、新興產業建鏈。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戰略支撐。要更好發揮長江經濟帶橫貫東西、承接南北、通江達海的獨特優勢,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要統籌抓好沿江產業布局和轉移,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要更好發揮沿江省市自貿試驗區作用,在制度創新方面先行先試,促進沿江省市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累新經驗、探索新路徑。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著力點,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增強區域交通互聯性、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執行協同性,穩步推進生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建設。要提升區域交通一體化水平,從整體上謀劃和建設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強交通網絡的相互聯通和“公水鐵”等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要優化營商環境,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基礎制度。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歷史人文內涵的濱江城市、小城鎮和美麗鄉村,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

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指引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沿江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積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決心之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思想認識、生態環境、發展方式、區域融合、改革開放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發展成就有目共睹,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發展態勢日趨向好。只要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干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就能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猜你喜歡
經濟帶長江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一條江的嬗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長江之頭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陜西呼應長江經濟帶
長江之歌(外二首)
長江圖(外二首)
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生態經濟帶如何協調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