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3-03-13 17:27辛湘言
新湘評論·上半月 2023年24期
關鍵詞:新質經濟帶長江

辛湘言

百舸爭流,贈予往昔以榮光;萬里山河,期許明日以美好。

1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會議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為譜寫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號角連連,旌旗飄飄。新時代新征程,一曲慷慨激昂的現代“長江之歌”已嘹亮奏響。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是一條文化之河,她繁衍和滋養了數千年中華文明。這是一條生態之河,她用龐大的水系孕育了豐富物種和多樣生態。這是一條經濟之河,她以中國第一長、世界第三長的河流之名,形成了聞名遐邇的黃金水道和長江經濟帶。

長江經濟帶因長江而生,因長江而興,因長江而生生不息。它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東西、連接南北,內引外聯、通江達海,人口和經濟總量均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希望所在。

浮云遮月不分明,誰挽長江一洗放天青?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事關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重大國家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面對長江經濟帶這張宏闊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寄予深情厚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長江沿岸考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布局謀篇。

歷史會銘刻這些重要時刻。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部署2015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至此,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級“三大發展戰略”明確提出。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清晰呈現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目標、路徑和愿景。

歷史會銘記這些重點會議。近8年的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了4次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2016年1月,在長江上游城市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到2018年4月,在長江中游城市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從2020年11月,在長江下游城市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到2023年10月,在長江中游城市南昌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變化的是時間和地點,不變的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4次座談會,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到“全面推動”,再到“進一步推動”,既體現了國家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導向一以貫之,又體現了具體實踐與時俱進。4次座談會,牢牢扭住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根本問題,經歷了立規矩、定方略,繪藍圖、劃重點的演進脈絡,既體現了思維方式的一脈相承,又體現了推進力度層層遞增。

歷史會牢記這些重大變化。戰略實施以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發展方式、區域融合、改革開放等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發展態勢日趨向好。2022年,長江干流水質優良斷面占比達到98.1%,比2015年上升27.5個百分點,2020年以來連續3年保持在Ⅱ類以上;長江經濟帶進出口總額達到19.30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為45.9%,其中出口總額11.9萬億元,增長11.6%,占全國比重為49.7%。2023年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7.59萬億元,在全國占比46.8%,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江蘇、浙江、四川、湖北、湖南、安徽6省的地區生產總值位居全國前10位。這一組組數據,一串串成績,彰顯的是理念力量,展現的是實踐偉力。

毋庸諱言,長江經濟帶距離中央要求的高質量發展仍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成效還不穩固,生態隱患和環境風險仍然存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矛盾依然突出,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區域協商制度不健全,等等。

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艱巨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

謀勢當為長遠,行策當謀長久,建基當求久安。

當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正處于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重中之重是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長江生態環境變化的重大判斷,深刻把握總書記對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定位,毫不動搖地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聚焦綠色發展、加強創新引領、推動區域協調,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聚焦綠色發展,既是底線也是方向。從長遠來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根本上依賴于長江流域高質量的生態環境。因此,加強長江生態保護修復,這是首要的任務,也是長期的任務,更是艱巨的任務。我們要全面承擔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責任,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加強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強化重點領域隱患排查處置,筑牢美麗長江的生態安全根基。堅定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政策,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持續深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協同治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水平。激發全流域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生態承載力和持續發展力。與此同時,積極發展綠色技術、綠色產品,加快綠色低碳產業培育,加速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堅持用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讓綠色成為長江經濟帶永遠的底色。

加強創新引領,既是動力也是轉型??萍际堑谝簧a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先后4次主持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科技創新每一次都是焦點。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就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主動力,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加強區域創新鏈融合,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在高科技領域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提升科技前沿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突破核心技術“卡脖子”瓶頸。進一步加速新技術轉化與新產業培育,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依靠產業鏈快速迭代優勢實現轉型發展。

推動區域協調,既是均衡也是蓄能。長江經濟帶沿江省市,資源、環境、產業基礎等發展條件差異較大,上中下游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在產業發展上,沿江省市既要各展優勢,錯位發展、個性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又要建立統一市場和規則,協同發展、聯動發展,讓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在產業布局上,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有效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內陸拓展。在產業融合上,要堅持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在產業開放上,要引領建設海、江、邊全方位對外開放空間格局,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提升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增強對國際循環的吸引力、推動力。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充滿活力的長江經濟帶,正站在高質量發展的風口之上。

江河奔騰天地廣,創新引領正當時。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边@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加快科技創新、增強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提供了科學指引。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對于新質生產力這個全新概念,既要深入理解,更要付諸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長江經濟帶擁有我國最廣闊的南北東西腹地和發展空間,實現經濟社會生態高質量發展有著突出優勢,完全可能成為世界上開發規模最大、影響范圍最廣、發展質量最優的內河經濟帶。當前長江經濟帶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制造業水平、生態承載力等指標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踏上新征程,長江經濟帶應當成為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一個新路徑,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個新引擎,成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新載體。

以先進理念助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要毫不動搖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動力作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這一理念與新質生產力概念內核相通,要旨契合。在具體實踐中只要將先進理念貫徹到底,就一定會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形成。

以人才資源助推。長江經濟帶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擁有全國一半左右的兩院院士,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500多家。人才是第一資源,應積極調動優秀人才的創新創造能力,將人才優勢和科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助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和壯大。

以現代產業助跑。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和創新策源地,一批有競爭力、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在長江沿岸加速成長。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基礎產業支撐。目前,一條聯通上中下游的“科創走廊”加速形成,長江經濟帶宛如一條橫貫我國東西的“巨龍”,正在騰飛起舞。

謀一域之穩,促全局之安。地處長江經濟帶“龍腰”的湖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用實際行動扛牢“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責任,生態環保責任得到強化、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綠色發展水平得到提升、群眾獲得感得到增強。站在新的起點上,湖南要強化“走在前、做示范”的標準和定位,進一步推動“一江一湖四水”系統治理,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同時,堅決落實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加快推進“4+4科創工程”,為升級生產力要素打牢平臺基礎;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鞏固延伸優勢產業,厚植新質生產力發展基石;加快構建“4×4”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生命工程、前沿材料等產業,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著力打造新質生產力載體。要始終如一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實舉措、更大力度,在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貢獻湖南智慧、展現湖南力量、樹立湖南樣板。

風正帆懸,山河遠闊。新時代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正向縱深推進,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加持、賦能,奔騰東去的萬里長江必將更加美麗、更具活力、更富魅力。

猜你喜歡
新質經濟帶長江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一條江的嬗變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之路
新質動員力量建設與運用淺析
長江之頭
陜西呼應長江經濟帶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長江之歌(外二首)
長江圖(外二首)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生態經濟帶如何協調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