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領導方法的經典文獻
——紀念毛澤東《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發表80周年

2023-03-14 23:49李雅興宛佳瑄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領導群眾

李雅興,宛佳瑄

(湘潭大學 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以下簡稱《領導方法問題》)是毛澤東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的代表作,是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領導方法的重要成果。在這篇經典文獻發表80 周年之際,重溫其蘊含的哲理,深入理解和把握其思想精髓,領會其核心要義,對于新時代新征程建設“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1]66,創新工作方法,提高領導能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走心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歷史背景:克服主觀主義的工作方法,持續推進延安整風運動

20 世紀40 年代初,國內外形勢急劇變化,情況異常復雜。國際上,一方面,日本侵略者為鞏固和擴大占領區,在華北、華中等抗日根據地和占領區分別推行了“治安強化運動”與“清鄉運動”,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瘋狂制造“無人區”。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為在華北建立其所謂的“大東亞戰爭兵站基地”,加緊對解放區的經濟封鎖和對其占領區的經濟掠奪。另一方面,《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的簽署使中國抗日戰爭正式成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形勢正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正如毛澤東所說:“世界形勢已起了根本的變化,一切法西斯國家實際上都已喪失了主動地位?!盵2]452

國內,就國民黨方面而言,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在1939 年冬至1941 年春,先后掀起了第一次、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1943 年3 月,蔣介石撰寫出版《中國之命運》一書,極力鼓吹法西斯主義,反對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為發動第三次反共磨擦作思想準備和輿論動員。5 月,國民黨假借共產國際解散之機,要求“解散共產黨”,還密調重兵準備大舉進攻陜甘寧邊區,第三次反共高潮一觸即發。就共產黨方面而言,思想上,主觀主義等非無產階級思想影響很深??箲鸨l以后,共產黨員的數量從初期的4 萬余人迅速發展到1938 年底的50 余萬人,到1942年,已經發展到80 萬之多,其中90%是抗戰以后入黨的新黨員。這些新黨員絕大部分出身于農民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一些諸如極端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自由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等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就不可避免地帶到黨內來。即使是數萬老黨員中,接受無產階級思想鍛煉的程度也不一致。與此同時,王明的錯誤思想在黨內雖已不占統治地位,但在廣大黨員干部中還有惡劣的影響。實踐中,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錯誤領導方法依然存在。1941 年至1942 年,陜甘寧邊區及附近地區連年遭受自然災害,加上國民黨對邊區政府實行經濟封鎖,致使邊區財政極度困難,糧食供應極度緊張,群眾對征糧工作不滿情緒也隨之增長。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開展深入調查發現,我們黨在工作中還存在著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毛?。簺]有做廣泛、深入的宣傳解釋工作,強迫攤派、強制執行時有發生,鄉村干部存在耍私情等問題。到1943 年4 月,整風運動雖已取得很大的成績,但領導上的主觀主義殘余,在邊區范圍內,還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至于不作調查研究,不管情況變化,把根據地的一套組織形式斗爭形式,機械的搬到敵占區,到處都是老一套的主觀主義的作風,在個別地區與個別領導機關中,也還是嚴重的存在著”[3]??傊?,此時極端嚴峻的分散的游擊環境迫切需要加強黨的領導,密切黨群關系,這對黨的領導方法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為堅持斗爭,渡過難關,爭取最后勝利,必須糾正領導干部錯誤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克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和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深刻總結中國革命尤其是整風運動以來的經驗,進一步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持續推進延安整風運動。因此,毛澤東寫了《領導方法問題》這篇文章。

二、核心要義: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方法

《領導方法問題》以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總結了中國革命尤其是延安整風運動以來的歷史經驗,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領導方法,是關于馬克思主義領導理論和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的經典文獻。

第一,批判了黨內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的錯誤領導方法?!额I導方法問題》指出了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這兩種錯誤思想在領導方法上的反映,主要是不切實際的主觀主義的領導、脫離群眾和紙上談兵的官僚主義的領導。毛澤東曾告誡各級領導干部,“我們的同志不要以為自己了解了的東西,廣大群眾也和自己一樣都了解了,”同樣的,“我們的同志不要以為自己還不了解的東西,群眾也一概不了解?!盵4]1095-1096許多領導同志做了工作卻沒有取得成效,可能就是犯了主觀主義的毛病,將自己的認識等同于群眾的認識,以自己的感受代替群眾的感受,自以為是卻還在抱怨事情為什么變得越來越糟。與主觀主義相伴的往往還有官僚主義的毛病,毛澤東指出:“官僚主義的領導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應有的?!盵5]124官僚主義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的怠工現象;另一種是命令主義,表面上不怠工,好像在那里努力干,實際上高高在上、官氣十足,動輒訓人、頤指氣使,將人民賦予自己的權力當作官老爺的領地,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是根本錯誤的。毛澤東強調,狠剎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作風,需遵循這樣兩條原則:“一條是群眾的實際上的需要,而不是我們腦子里頭幻想出來的需要;一條是群眾的自愿,由群眾自己下決心,而不是由我們代替群眾下決心?!盵4]1013

第二,提出了“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領導方法。1942 年各地整風,采用了“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這一方法的,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沒有采用這一方法的,都成績甚微或是毫無成績?!耙话闾栒佟逼饎訂T作用,能夠直接地喚醒大部分民眾,但如果只限于“一般號召”,而無領導人員具體地直接地將“一般號召”在若干組織中深入實施即進行“個別指導”,就無法檢驗自己提出的一般號召是否正確,也無法充實一般號召的內容,就有使一般號召歸于落空的危險。所以,領導人員必須將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結合起來,必須首先提出能夠深入人心的一般號召,必須在提出一般號召以后,緊接著選取若干組織深入實施這一號召,以獲得經驗。也只有從具有代表性的二三單位取得具體經驗,才能向一切單位作普遍指導。這又是領導人員指導和學習相結合的方法。1943 年的整風必須普遍運用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方法。另外,“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只是“一般”與“個別”的具體化,是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運用的具體方法。廣泛來說,“一般”可以指一切規律性、普遍性、經驗性的東西,而“個別”則是實際的、特殊的、具體的東西?!耙话恪迸c“個別”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根本原則,不僅適用于領導方法,而且適用于解決包括戰爭策略、社會發展等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一切問題。

第三,提出了“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領導方法。整風的關鍵在于領導骨干和參加學習的廣大群眾是否能夠密切地結合。事實上,若無“領導骨干和廣大群眾相結合”,整風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必須充分發揮領導和群眾“兩個積極性”。一方面,廣大群眾需要主動配合領導骨干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領導骨干也需要恰當組織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否則,不是淪為領導骨干等少數人的空忙,就是使廣大群眾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始終在原地兜兜轉轉,不能邁向更高級的階段。而領導骨干團隊必須是從群眾斗爭中逐漸形成的,任何脫離群眾斗爭而產生的領導團隊都是不能真正團結一致、聯系群眾的。但在多數情形下,一個偉大的斗爭的不同階段,不應該有也不可能有完全同一的領導骨干團隊,因為總有經過斗爭鍛煉而更加積極的分子,也總有不求進步而逐漸相形見絀的分子或是經不住誘惑而腐化了的分子。所以,有必要以前者代替后者。而衡量領導骨干是否積極的標準,應當是能否做到:無限忠心,聯系群眾,有獨立工作能力,遵守紀律[4]899??傊?,無論是在下一階段的整風中,還是在革命戰爭中、生產運動中,抑或是執行其他任務時,都要采取領導骨干和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法。

第四,闡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與“領導和群眾相結合”強調兩個積極性的結合不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更加強調結合過程中的方法?!额I導方法問題》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4]899,也就是“集中起來——堅持下去——再集中起來——再堅持下去”的無限循環的過程,這種循環不是圓圈式的原地踏步,而是螺旋式的不斷上升,每一次循環都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都以更加成熟的、完整的認識為指導,使意見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4]899。通俗來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要學會“做學生”,“拜人民為師”,了解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經驗;也要學會“做老師”,加強領導,將經過調查研究的經驗推廣到群眾中去。當然,所謂“群眾意見”并不只局限于農民、工人等,還包括下級官兵、黨內外人士、愛國人士等的意見,像延安整風中提出的“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黨就采用了”[4]1004。毛澤東認為“從群眾中來”就是獲得“一般號召”的方法,“到群眾中去”就是進行“個別指導”的方法,在這次整風中,必須拿從群眾中得來的“一般號召”到群眾中做“個別指導”。

第五,強調了“分工而又統一的一元化”的領導方法?!额I導方法問題》提出:“對于任何工作任務的向下傳達,上級領導機關及其個別部門都應當通過有關該項工作的下級機關的主要負責人,使他們負起責任來,達到分工而又統一的目的(一元化)?!盵4]900如果一件工作只由下級機關某一部門的少數人孤立地去做,不僅極難造成大的影響,甚至會使工作原地踏步、無疾而終,總之,是不可能做好的。這種分工而又統一的一元化的方法,甚至能夠通過總負責人推動全體人員去做,使許多人都變為積極參加該項工作的干部,如此,不僅可以強化責任主體,還可以彌補單個部門干部不足的缺陷。同時,這也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一種形式。以審查干部為例,通過某一機關的總負責人推動該機關許多人員,有時甚至是全體人員都參加審查,而上級領導則對這種審查給予正確的指導,就一定能達到審查干部的目的。

第六,強調了抓“中心工作”與“統籌全局”的領導方法?!霸谌魏我粋€地區內,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個中心工作?!盵4]901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首要地抓“中心工作”,而“中心工作”就是指一個地區一定時間內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當務之急。因此,抓“中心工作”也就是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關鍵,就牽住了牛鼻子。此外,必須恰當地處置“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的關系問題,凡是能做到兼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同時突出主要矛盾的,工作就前進了;反之,工作就停滯了。毛澤東指出,領導人員依照每一具體地區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條件,統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并把這種決定堅持貫徹下去,務必得到一定的結果,這是一種領導藝術[4]901??傊?,領導者既要善于抓“中心環節”,又要善于統籌全局,倘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會缺乏應有的集中性、計劃性,使領導工作陷入忙亂被動。

三、歷史價值:馬克思主義領導方法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領導方法問題》在深刻總結建黨22 年來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系統闡發了黨的科學領導方法,將黨的領導經驗總結上升為馬克思主義領導方法,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關于領導方法的普遍原理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的理論成果。

第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統一。毛澤東《領導方法問題》一文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系統地闡述了領導方法。一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與群眾路線方法,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方法論,又體現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额I導方法問題》指出,真正的領導骨干,“必須是從群眾斗爭中逐漸形成”,“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揭示了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獲得感性認識并上升到理性認識,然后又將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證實,用正確的理性認識指導實踐,以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二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方法,體現了唯物辯證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統一的原理?!耙话恪笔侵该艿摹捌毡樾浴?,“個別”是指矛盾的“特殊性”,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既不能離開普遍性去找特殊性,也不能離開特殊性去找普遍性,只有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才能真正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三是抓“中心工作”與“統籌全局”方法,體現的是唯物辯證法中“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额I導方法問題》指出,在一個地區、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個中心工作”,“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領導者要“統籌全局,正確地決定每一時期的工作重心和工作秩序”,這就表明領導者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同時,還要特別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由此,《領導方法問題》中闡述的領導方法既是唯物論、辯證法,又是認識論;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統一。

第二,標志著黨的群眾路線已經具備成熟的理論形態。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性發展,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叭罕娐肪€”概念首次在黨的正式文件中出現是在1929 年9 月的《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九月來信)中。事實上,我們黨從1921 年成立開始就十分重視群眾工作了。1938 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決不可脫離群眾的多數,置多數人的情況于不顧”;1943 年3 月,毛澤東又明確提出“我們的領導要聯系群眾”,方法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或者說集中起來,堅持下去”[6]11,為群眾路線的提出奠定了基礎?!额I導方法問題》中第一次系統闡釋了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指出“將群眾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4]899,強調“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4]900是基本的領導方法,并將群眾路線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一方面,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唯物論和歷史觀轉化為群眾路線;另一方面,又把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高度并對其作了理論概括,實質上是黨的群眾路線具備成熟的理論形態的標志。

第三,形成了系統的毛澤東領導方法思想。毛澤東領導方法思想是在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的。1930 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了調查研究方法。1934 年,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把任務比作“過河”,把方法比作“橋”和“船”來說明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要采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5]140。1943 年3 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更加明確提出“聯系群眾”的方法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6]11。到《領導方法問題》一文,毛澤東領導方法思想形成系統。一是找到并確立了克服錯誤領導方法的武器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批評了領導方法上的官僚主義和主觀主義的錯誤,要求拿“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去“克服”。二是提出了領導方法的主體即領導骨干團隊的問題。他指出領導骨干團隊必須是在“群眾斗爭中逐漸形成”的,領導骨干的標準必須是“無限忠心,聯系群眾,有獨立工作能力,遵守紀律”。三是闡明了一系列領導原則和方法,即“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原則和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分工而又統一的一元化”的方法、“統籌全局”與決定“工作重心”的方法。四是明確了創新是領導方法的本質要求。他說:希望同志們“用心思索”發揚“創造力”,這里的“創造力”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創造新的方法??梢钥闯?,毛澤東領導方法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領導思想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第四,促進了黨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能力的提高。毛澤東認為,整風運動“是一般地收到了成效的。這種成效,主要地是在于使我們的領導機關和廣大的干部和黨員,進一步地掌握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的統一這樣一個基本的方向”[7]1252。1944 年4 月,整風學習的必讀文件增加了五個,其中之一便是由毛澤東起草的《關于領導方法的決定》(即《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通過整風運動中對整風文件及馬列著作的學習,全黨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尤其是《領導方法問題》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領導方法”的命題,著重闡述了“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的領導方法與工作方法,實際上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進行中國革命和后來的社會主義建設的能力。當時在延安參加整風的鄧力群感受頗深,“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的思想在內)的許多本領,是在那個時候造就的?!盵8]96而陸續完成任務的各地區、各部門,均在領導方法和領導能力的改善與提高上取得了顯著成效。蘇北區黨委在給中共中央華東局的報告中說,此次整風前,一些干部“對貫徹群眾路線,克服命令主義的思想不夠通,認為政策與任務有矛盾,任務與時間有矛盾,任務與發動群眾有矛盾,對根絕命令主義缺乏信心等”[9]147。經過整風,原來有疑慮的干部普遍認識到,只有堅決地克服命令主義等不良作風,黨群關系才會進一步密切。中共寧夏省委給西北局的報告也總結到,經過整風發現了不少過去沒意識到的問題,特別是“使領導上認識了官僚主義的嚴重性,糾正了重任務輕政策的觀點”[9]148??傊?,經過整風,中國共產黨形成了正確的富有創造性的領導核心,有了一大批真正掌握黨的領導方法的骨干力量。

四、當代啟示:創新工作方法,提高領導能力

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但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前進道路上面臨不確定難預料的風險挑戰增多。領導干部必須真正胸懷“兩個大局”,熟練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蘊含的領導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增強防范化解風險的本領,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额I導方法問題》至今已發表整整80 周年,但其蘊含的馬克思主義領導方法和原則不僅沒有過時,而且隨著時光的流逝而熠熠生輝,對新時代領導干部創新工作方法,提高領導能力具有重要啟示。

第一,堅持和運用好民主集中制的領導方法,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毛澤東在《領導方法問題》中闡述的“一般和個別相結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群眾路線、“分工而又統一的一元化”等原則和方法,體現了民主與集中相結合、民主——集中、再民主——再集中循環往復的程序和方法,蘊含著“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和方法。中國共產黨正是把民主集中制貫穿于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才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新征程上,要在一個人口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總和的14 億多人口的國家全面建設現代化,其任務之艱巨、情況之復雜是前所未有、世所罕見的,“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10]。這要求我們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集中起來進行研究,做出正確決策,并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必須“把民主素養作為一種領導能力來培養,作為一門領導藝術來掌握”[11],“模范執行民主集中制,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最根本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12],把堅持民主集中制作為強化黨內監督的核心,把民主和集中有機統一起來,使民主集中制真正成為中國共產黨“最大的制度優勢”,用新的團結奮斗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新的偉業。

第二,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方法論,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毛澤東在《領導方法問題》中第一次系統闡釋了群眾路線的科學內涵。黨的七大將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并將“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概括為黨的三大作風之一。黨的歷史經驗表明,只有堅持群眾路線,黨的事業才會向前發展,否則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新時代新征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是充滿風險與挑戰?!包h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盵13]367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就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1]1,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4]9,增強防風險、迎挑戰、抗打壓能力;強化理論武裝,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強黨性鍛煉”,“把黨鍛造成一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堅硬鋼鐵”[15];堅持人民至上,堅持問題導向,瞄準共同富裕目標,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化群眾“煩心事”為“暖心事”。真正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落到實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第三,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抓好中心工作。毛澤東在《領導方法問題》中明確提出領導干部不僅要抓好中心工作,還要統籌兼顧,協調各方,這實質上就是統籌兼顧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并強調只有把這種工作方法堅持貫徹下去,黨的工作才會得到理想結果,才可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在每一歷史階段都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各方,才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新征程上,黨的二十大提出了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1。這就需要中國共產黨緊緊圍繞這一中心任務,“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10]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學會理解、掌握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堅持系統思維,強化戰略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心懷“國之大者”,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撲下身子,用好調查研究和群眾路線的基本方法,緊緊抓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矢志不渝、篤行不怠,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領導群眾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多讓群眾咧嘴笑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2016重要領導變更
領導致辭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