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研究

2023-03-14 23:49黃小喜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普法法治青少年

黃小喜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并強調,“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2]33-35。在教育領域就是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全面提升依法治教水平。學校是法治社會的重要主體,中小學校是中國式現代化國家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基地,中小學的法治教育必然是提升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構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基礎。

當前,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關于我國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發展歷程、不足及完善[3];二是關于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4];三是關于中小學生法治思維的培養[5];四是關于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基本框架和實施途徑[6];五是關于新媒體時代下的中小學生法治教育[7];六是關于中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8];七是關于國外中小學生法治教育方面的比較研究[9];等等。上述研究表明,目前關于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發展歷程、基本理論、成因與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加強教育效果等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但關于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提升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法治教育脈絡體系解釋不清晰,關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確立的法治核心素養“法治觀念”形成的邏輯進路闡釋不明,關于法治教育多元主體融合發力的論證不透徹,關于教育強國背景下法治教育發展未來轉變的趨勢把握不準。對于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探討,將會加強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系統觀、科學觀、實踐觀出發對上述問題溯本清源,厘清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法治核心素養形成的邏輯和實施路徑,從而實現“從‘概念變遷’到‘轉型突破’”[10],探索出一條符合新時代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提升所需的法治教育創新范式及實踐路徑,正是本文的研究意義所在。

一、中小學生提升法治核心素養的重要依據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四個全面”建設的根基和生力軍,是黨和國家事業久久為功、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源。中小學生的法治意識、法律價值觀、法律技能以及從小形成的法治思維、法治信仰和法治能力對全面依法治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民族復興所產生的影響將是無法估量的。中小學法治教育無疑是有助于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充分提升,培養其成為我國依法治國能力體系的中堅力量。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中關于中小學生法治教育重要論述的理論指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正是在此背景下,2020 年11 月16 日至17 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提出普法“要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這個“全體人民”必然包括中小學受教育者,我們的中小學生。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離不開法治,離不開法治宣傳,離不開中小學生的法治教育。通過對中小學生的法治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內涵的核心要義之一,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推動工作之一。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綱領引導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2016 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印發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洞缶V》對國民教育體系中如何系統規劃和科學安排法治教育的目標定位、原則要求和實施路徑進行了詳盡論述,強調不斷創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模式、形式和內容,著力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科學化、系統化水平,切實增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重要的是,《大綱》關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憲法教育為核心、以權利義務教育為本位、以貼近青少年實際和提高教育效果為目的、以構建系統完整的法治教育體系為途徑”的工作要求,為中小學生法治教育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根本要求,為其最終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而《大綱》所建立的總體目標、階段目標、總體內容、分學段內容及其實施途徑、保障機制等為正確實施中小學生法治教育提供了科學的框架體系和參照依據。

(三)《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依據規范

遵循2001 年《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2011 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等課程建設經驗和時代要求,2022 年教育部頒布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新課標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思政課的基本標準,在新時代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導下,體現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標性、問題性和創新性,展現了新時代法治教育的最新成果、最新要求和最新做法。新課標既是對《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落實,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的衡量標尺。其所指向的中小學生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輔相成,是道德教育的“催化劑”,它有著明確的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要求、有著循序漸進的法治教育綱要和條目。通過新課標完善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細化實施要求、強化法治重點、明確學業標準[11]2-4等精準的構建要點,促使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得到一體化的構想和設計,并在該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逐步實現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提升新時代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在中小學生法治教育中,我們首先需要充分理解好新課標中所界定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核心素養當中的“法治觀念”基本內涵與具體表現。具體來說,就是在中小學生法治教育中,通過教師的愛與教、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社會的開放與包容,最終培育出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這一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以中小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提升以及在中小學生群體中的法治觀念傳播和認同,并真正轉化為現實社會中青少年法治理念踐行的邏輯展開。

(一)提升法治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著重就普法工作提出“特別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其核心的思想是要加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青少年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恰是需要培養他們具備規則意識的時候,因為“一個人具備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法律觀念以后,未來他走向工作崗位,無論做什么,他的這種法律意識、法律觀念都能幫助他走正路、行大道”[12]。因而,提升中小學生法治意識就成為中小學法治教育最為基礎的支撐性邏輯,是新課標界定的每一版教材的必備要素,是每一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教學時不可逾越的底線。

關于如何在教學中提升中小學生法治意識,有著多種手段和措施,如創造生活情境、開設模擬法庭、延伸教學內容[13],或者是提煉知識、拓展延伸、探討案例、引導實踐[14]。但不管是哪種手段和措施,其都是為了克服目前在中小學法治教育中的弊端,如法治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所教的內容既沒有貼近教材也沒有緊跟時代、教學的技術手段過于陳舊等。正因如此,我們還有必要加強對中小學法治教育情況的進一步調查和跟蹤反饋,提升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傳播法治觀念

新時代習近平法治思想在中小學法治教育中的傳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法治觀念最重要的是憲法至上和民權保障,法治觀念的傳播應以《憲法》和《民法典》的法律知識傳播為重點。在憲法的教育中,對憲法的性質認識是首要的。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權威、法律地位。我國其他法律法規的制定,都是以憲法為基礎和依據,且不得與憲法相沖突?!稇椃ā分小皥猿贮h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等內容是中小學憲法教育的重點。通過學習憲法,“增強中小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增強主人翁意識和愛國的熱情”[15]。在民法的教育中,《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首要的是讓中小學生認識到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自由平等權利的重要意義?!睹穹ǖ洹分械恼\信、平等、自愿、公平原則以及圍繞人身權、財產權保護的有關規定,不僅要以比較具體的可以讓中小學生充分理解的方式解釋好,而且要通過簡單明了的案例予以情景再現,讓平等權利保護的理念植根每個人的頭腦并持續呵護他們的成長。

從法治教育的角度,關注和重視中小學生作為青少年的特點尤為重要。我國從“一五普法”到現在的“八五普法”,一直重視針對中小學生這一群體的法治意識培養和法治觀念傳播,目的是不僅讓更多的青少年接受法律知識,還需要將法律知識在他們以及與他們密切關聯的人員當中傳播,將法治觀念深入人心。新時代中小學法治教育,不僅要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來傳授法治知識,還要借助新媒體的手段和多種形式傳播法治理念,如可以充分發揮國防教育日、國家安全教育日、全國消防日、全國交通安全日、國際禁毒日、消費者權益日等主題紀念日作用,通過“挖掘不同學科蘊含的法治與道德教育內涵,充分利用學校宣傳欄、廣播站、官方微博、微信、校訊通,結合實際舉行法制知識競賽、征文,召開家長會,‘小手拉大手’”[16]等方式,讓法治教育易被廣大的中小學生接受和掌握并真正產生實效。

(三)達成法治認同

法治的概念、理念、知識體系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需要充分理性對待。對中小學生的法治教育來講,不可能按照成人教育的思維和方式進行。因而在中小學生的法治教育進程中,既遵從中小學的教育規律,把法治教育中的課程知識轉化為每一位中小學生的知識素養,又能啟迪其思維,使其在知識上認同、情感上共鳴、價值上信仰、行動上自覺,是法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中小學生法治認同的構成,既要體現法治教育中的個性化需求,又要充分反映國家和社會的價值追求。前者可由法治教育中的知識體系的嚴密性、邏輯性、簡約性和教育方式的科學性、技術性、直觀性所達成;后者則是需要在法治教育中,將法治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充分挖掘和闡釋,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讓中小學生可接受、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小學生法治教育,是中小學生作為中國公民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應有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追求的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全社會追求的價值目標,上述兩個目標對于學習法治知識的中小學生而言是“航標”和“燈塔”,需要正確的政治立場加以引導和以文化人的強大動力作為基礎,更要以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中小學生內化于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小學生群體中的認同,是中小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認可、接受乃至尊崇的傾向性活動,并將其目標要求轉化為自身的價值準則,以指導實踐活動的動態認知和行為固化過程”[17]。法治教育則可以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化、可觸摸化體驗。通過法治教育融入校園、融入課堂、融入日常生活,讓中小學生逐步接受規則與程序、權利與義務、民主平等與公正法治等法治理念,使中小學生對法治具有知識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行動認同,無疑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的一致認同和踐行產生積極的作用。

(四)轉化法治實踐

法治的價值認同來自于國家和人民對法律的信心、信仰和遵守,而法律的生命在于實踐,法律的權威在于實施,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廣大公民特別是青少年法治意識的覺醒、法治觀念的認同以及法治行為的實踐。中小學法治教育從最初的規則、誠信、權利義務等法治基本概念的教導到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導,并在中小學生群體中廣泛傳播和得到大家的認同,本質上是為了促進中小學生的法治行為實施。

中小學生的法治實踐既要與學校道德與法治課程設計的內容相統一,又要與中小學生成長的過程、環境、生理、心理等相融合。如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2022 年新課標,設計了31 條有關法治的內容。在小學一、二年級的課程中只有3 條,這3條內容要求中有“規則意識”“信用”“國旗”“國徽”等詞語,與之相應的孩子們的實踐則是較低層次的,突出的是課堂內外需要關注和強化的學?;疽巹t、社會初涉規則的實踐,如“過馬路要看紅綠燈、排隊要有先后、對同學要講信用、要像愛自己愛爸爸媽媽那樣愛我們的國旗國徽”等。隨著年級增長,中小學生的實踐就應逐步拓寬,如參加模擬法庭實踐活動親自體驗法官、當事人的身份與角色;參加社區法治宣傳與展覽,體會社區治理中的法治力量;參加環保小志愿者團隊志愿活動,強化環保意識;參加法治實踐基地各種活動,與同齡孩子體會法治之美、法治之精神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法治實踐活動反過來會促進中小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觀念核心素養的養成。

綜上,基于中小學法治素養提升的理論與實踐目標以及中小學生法治素養形成的邏輯進路演繹,本文認為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在新課標中的“法治觀念”界定,是指人們對法律的性質、地位、功能及其作用等問題的認識和看法,即人們依靠法律來管理國家、管理經濟、文化和治理社會、生態的基本理念。其具體表現是“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維權的意識和觀念(守法用法意識和行為)、生命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等。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提升要求,恰如新課標圍繞中小學生“法治觀念”形成與提升而規定的31 條法治學習主題內容,它們在新課標的編排上呈螺旋式銜接上升的清晰脈絡,從而全面突出法治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18]。

三、新時代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提升的主要路徑

中小學生法治教育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19],必須系統謀劃,頂層設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員參與,全過程精心構建。正如《大綱》所規定“法治教育以構建系統完整的法治教育體系為途徑。要從小抓起,貫穿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要加強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網上網下相結合的教育合力”。

(一)黨政機關的普法主導

自從我國“七五普法”確立了普法責任制,明確“誰執法誰普法”“誰主管誰普法”責任機制,建立普法責任清單制度以來,我國的各類各級國家機關,包括具有法治性質和功能的政府機關、權力機關、司法機關、監察機關、軍事機關,在各自的法治(立法、執法、司法、監察、軍事)領域內對適齡青少年進行了全面、深刻的法治普及教育。黨政機關主導的法治教育,源于黨和國家的號召、倡導,體現黨和國家的權威,有著廣泛法治資源的配置,具有普法方式將更加有效、普法格局將進一步擴大、普法的約束力將不斷強化[20]等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更是其法定職責所在。如湖南全省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依托少年法庭建設,不但嚴懲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還充分匯聚社會合力積極開展幫扶教育、普法宣傳等工作,與湖南教育出版社聯合編輯出版了《中小學生法治教育讀本》,聯手構建預防校園欺凌和暴力侵害、糾紛預防工作機制;通過網絡庭審直播、公開裁判文書、巡回開庭、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典型案例等形式以案釋法,廣泛開展送法進校園、“我要當小法官”等公眾開放日活動[21],讓中小學生“零距離”了解法院、法官,學習法律知識,對培養其法律思維起到非常好的效果?,F在是“八五普法”時期,后續的普法工作更會長期存在,各黨政機關需要錨定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方位,結合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提升要求,不斷強化職責,創新普法形式,增強對中小學生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中小學的主動擔當

中小學生核心素養提升過程中,中小學承擔法治教育的主體責任是責無旁貸的。這不僅僅是中小學生與主體學校的培養關系,更主要的是中小學生群體人員數量眾多,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可塑性強,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形成和不斷提升對于我國的全面依法治國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據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的義務制教育共有學校20.16 萬所,在校人數15852.6 萬人。其中:普通小學14.91 萬所,小學招生1701.40 萬人,在校生10732.00 萬人;初中5.25 萬所,初中招生1731.40 萬人,在校生5120.60萬人[22]。這么龐大的中小學生人群,其法治教育的成功,就意味著下好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先手棋”。因此,中小學生法治教育是我國法治教育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其將按照《大綱》要求,在學校的日常教育、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中,對取得學籍、登記注冊的在校中小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將一定的法治知識和基本理論轉化為中小學生內在需要及外化為一定法治方式的法治教育活動[20],從而真正為中小學生的法治素養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全社會的共同推進

我國“五五普法”提出“全黨動員,全民發動”的普法號召,實際上是希望改變過去普法只有學校教育這一途徑的格局。但提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格局”是從“六五普法”開始的,“七五普法”則基于“法制”向“法治”的轉變,提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此背景上出臺的《大綱》明確提出了構建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20]。由此明顯看出,無論是“全民”,還是“三位一體”“四位一體”,或是其他更多主體的參與,社會參與始終是中小學生法治教育的一個重要板塊。社會中的主體除了國家黨政機關、學校以外,還有大量的行業、單位主體。各行業、各單位應該在其管理、服務過程中,結合本行業特點和特定群體的法律需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如在法治教育中提出“大、中、小一體化”培養,其實質就是希望借助高校的法治資源和教育能力促使中小學校的法治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當然,在全媒體時代,各新聞媒體更不能置身事外。電視、報紙、網絡甚至自媒體等都是輔助中小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重要社會力量。另外,2016 年《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意見》出臺后,各地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如雨后春筍般建立?;亟ㄔO的關鍵是需要各實踐基地根據青少年法治教育規律,建立符合中小學生需求特點的法治文化陣地,從而賦能中小學生法治素養提升。

(四)萬千家庭的齊抓共管

俗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闡明的就是父母有責任有義務教育好子女。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不是一句空話,是要從孩子有意識接受新事物開始,加強與他們的交流、互動,特別是從貼近生活的常見游戲中讓孩子們體會到愛國、獨立、平等、尊重他人、權利和義務、規則與程序等與法治有關的元素,不斷地提升他們的法治意識、法治素養。從“六五普法”開始,我國在法治教育中著重加強了家庭教育這一塊的地位和作用。事實上,我國一直重視優良家風家教作用,對黨的高級干部和一般黨員干部家庭更是如此。因為,無論是從歷史上來看,還是從當下的中小學教育現狀來看,中小學生的違法甚至犯罪,或多或少都是與家風敗壞、家教不嚴相關聯?,F如今在中小學校園中出現的“霸凌”現象和群體暴力事件,與社會的治理、學校的管理沒有到位不無關系,但家長沒有幫助子女養成良好的法治意識甚至縱容也是其重要的原因。2022 年1 月1 日施行的我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關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的明確規定,既是對普法規劃和《大綱》的法定化,也是對父母在家庭子女法治教育上的規范要求。萬千家庭應與全社會一道做好這項基礎工程。

(五)中小學生的自我升華

《大綱》提出法治教育“四位一體”實施路徑后,有不少的學者從自我教育的理論出發,進一步提出“五位一體”法治教育新格局。他們認為,除了黨政機關、學校、社會與家庭外,還要充分關注青少年作為一個獨立人格主體,在法治教育中的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升華?!扒嗌倌曜晕曳ㄖ谓逃且环N補充型的法治教育,但是并不代表它的作用就會降低?!盵20]青少年法治教育最重要的是內化和認同,要讓國家、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法治教育成果內化成為青少年的高度認同。[23]在中小學的法治教育中,中小學生的自我教育與實施教育的政府、學校、社會主體、家庭具有充分互動、相互促進作用。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創設環境和條件,讓中小學生參與到學校、班級的自我管理中來,參與到法治教育的團隊學習興趣小組來,另一方面也要引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感受法治教育甚至是挫折教育帶來的法治觀念提升的意義,從而約束自己的一些不良行為并向自我教育管理和自我提升轉變。

四、提升新時代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法治教育展望

中小學生法治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國和教育強國的基礎內容之一,是在全面法治軌道上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基礎工程。新時代條件下,“五位一體”法治教育是對中小學生實施法治教育的新路徑。黨政機關將搭建更多平臺,投入更多,規范更強;學校的法治師資力量將得到有效增強,資源配置、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的模式將進一步創新;全社會給予的關注度更高,全過程民主喚醒的社會法治教育意識更濃,新媒體與法治教育的結合更融洽、更充分,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的功能更全、更有針對性;家庭中的父母教育權利義務行使和履行得更專業、更科學,家庭家風家教傳承的法治氛圍更濃厚、法治元素更醇厚;中小學生的人格獨立性更強,自我法治教育的內在轉化要求更強烈。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的中小學生法治教育不僅僅是說明和解釋法律概念、原理、關系等的法律知識教學,而且是法律與科學、技術、心理等相融合的法治知識普及和法治素養提升教育。通過法治教育,不僅使中小學生的法律思維得到提升,更是使他們的法律素養升華和法律文化積淀得到嬗變;不僅使他們懂法尊法,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不斷汲取法治素養的前提下堅信法治、信仰法治。即通過法治教育,使中小學生著重實現三個轉變,即法治知識傳遞向法治信心培育轉變;法治思維提升向法治信念堅守轉變;法律遵守教化向法治信仰守恒轉變。

因此,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以《大綱》為引領,對標對表新課標,采取提升法治意識、傳播法治觀念、達成法治認同、轉化法治實踐的理論與實踐邏輯進路,按照新課標“進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機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的新要求,強化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融合多元主體共同發力,并輔以新科技的支撐,將切實實現我國中小學生法治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歡
普法法治青少年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青少年發明家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普法
普法
普法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