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美”校本課程的構建與實施

2023-03-15 21:33陽平嚴明雙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23年2期
關鍵詞:校本課程實施構建

陽平 嚴明雙

[摘? ? 要]“共美”校本課程以“美美與共”為核心文化,通過立德尚美、啟智達美、強體健美、育美立美、勤勞創美五大課程體系和基礎型課程、拓展課程,實現“五育”融合,美育美行。

[關鍵詞]校本課程;“共美”;構建;實施

重慶市開州區文峰小學是一所城區新建小學。學校以“讓希望生成,讓美好發生”的辦學理念,以“美美與共”為核心文化,以“做最美的自己”為校訓,將美育作為重要載體,推進“五育”融合,致力“美育美行”的“共美”校本課程建設。

一、“共美課程”結構與內容

“共美”校本課程體系分為立德尚美、啟智達美、強體健美、育美立美、勤勞創美五大課程體系,以基礎型課程、拓展課程等形式呈現。課程目標上指向完整的人的培養,把兒童培養成能夠適應未來的“可能生活”的主體,夯實兒童未來生活必備的健全人格、能動學力和文化底蘊等素養。課程內容回歸學生生活實際,以提升國家課程質量、優化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為首要任務,以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重要補充;在人和課程之間的關系上,把兒童視為一個活生生的、生活著的人,促進學生對課程的主動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科學的內容架構體系(見表1)。

(一)立德尚美

1.課程育人。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課程育德。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課程特點,挖掘各學科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將德育內容有機融入各門課程教學中。鼓勵教師在備課時,結合相關主題加入一定的時政,將課程內容與時政熱點充分結合,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和價值性。

2.文化育人。發揮以“立德尚美”實踐長廊為育德主陣地的學校建筑、設施、布置的育人功能,讓旗臺、旗桿、少先隊活動室、陳列室、圖書室、廣播室、標志性景觀等成為課程資源。利用板報、櫥窗、走廊、墻壁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小學生守則、國旗、辦學理念、班級文化,營造文化氛圍。通過微信群、QQ群、釘釘群、公眾號等網上宣傳交流平臺,開發網絡德育資源并進行網絡互動。

3.活動育人。一是儀式教育。每周一升掛國旗,每年四月十三日舉行入隊儀式,一年級上冊入學課程,三年級上冊助學課程,六年級下冊畢業課程。二是節日慶?;顒?。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利用植樹節、勞動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開展重大節日主題教育。三是發揮班隊主題教育功能。結合學雷鋒紀念日、中國共產黨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結合地球日、環境日、健康日、國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進行主題教育;結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4.實踐育人。中高年級學生每學期一次主題實踐活動。三年級到污水處理廠進行環境保護體驗教育;四年級到區交警大隊、消防大隊等進行安全教育;四年級到養老院、兒童福利院、殘疾人康復機構進行關愛老人、孤兒、殘疾人等愛心教育;五年級上學期到博物館、規劃館、文化館等進行傳統文化教育;五年級下學期到劉帥紀念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六年級到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進行法治教育。

5.管理育人。將德育工作要求貫穿于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中。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通過校務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少先隊代表大會、支部委員會,以學段管理、部分服務、學科發展三線并行的學校治理體系,構建高素質管理育人隊伍,提升學校管理育人成效。

6.協同育人。樹立教師的學生、家長的孩子、社會的公民,利益一致、關懷一體的意識,通過建立家長班級,成立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借助專家引領、集中培訓、遠程學習、自主學習、示范引領、活動促推等方式為家校協同育人提供智力支撐。以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家委會組織帶動家長學習,以家長實踐分享促進同伴互助提升,促進家校協同育人工作專業化,促進學?!處煛议L之間的聯動協同。

(二)啟智達美

1.基礎課程。以語文、數學、科學、英語等國家課程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引導教師從核心素養到學科素養、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深入理解學科特點、知識結構、思想方法,把握學生認知規律,校本化、班本化上好每一堂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2.拓展課程。每周一、周三、周五中午開設“演講小達人”課程,以講促讀,以講促聽,以講促思,以講促寫?;诿刻斓墓适卵葜v,融合課本劇表演,每學期進行一次讀書分享會,評選出“勤讀小蜜蜂”“演講小達人”。每周二、周四開設速算課程,融入數學文化、巧算、趣算等,提高數學學習興趣,提升速算能力,每期進行一次年級速算比賽,評選出“速算小神童”。每年11月進行科技節主題活動,評選出“科技小明星”,通過科技小制作,觀科幻電影等活動,激發學生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三)強體健美

1.體育課。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在開足體育課時的同時,讓學生掌握科學鍛煉技巧和健康知識,形成正確的健康觀。通過掌握跑、跳等基本運動技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在常規體育課中專門開設一節籃球課,幫助學生掌握專項運動技能。

2.大課間。每天上午第一節下課進行4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大課間活動以武術專項訓練為主,融入隊列、籃球等項目,形成學校獨具特色的課間運動。

3.體育社團。利用每天下午課后延時服務時間,組建以武術、籃球為主,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為輔的體育社團,幫助學生掌握專項運動技能。

4.運動會。每學年上期舉行一次達標運動會,達標運動會與親子運動、趣味運動等項目相結合,促進學生全員參與,增強體質,體會運動樂趣。每學年下期舉行一次田徑運動會,田徑運動會與武術表演、籃球競賽等項目相結合,為學生搭建舞臺,展示運動技能,錘煉意志。

(四)育美立美

1.藝術課程。以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課程為主要載體,開設育美課程。音樂課程以葫蘆絲為必會演奏樂器,以合唱為全員參與演唱項目;美術課程以線描為必會技能,幫助學生掌握藝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藝術社團。結合學校實際,在每天下午課后延時服務時段開設以鼓號隊、合唱、葫蘆絲、舞蹈、書法、線描、手工等為主的社團活動,幫助學生掌握藝術專項特長。

3.藝術節。每學年六月為藝術節,通過校園美化、班級美化等方式展覽書法、美術作品,以文藝表演、演唱、戲劇表演等方式展示音樂學習成果,提高學生審美體驗能力。

(五)勤勞創美

1.家庭勞動日?;?。低段學生以家務勞動為主,家長安排學生參與掃地、倒垃圾、餐前餐后拿碗收碗、整理餐桌書桌、個人清潔衛生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中高年級學生在低年級基礎上適當提高,參與洗衣服、做飯、拖地、疊被子、整理衣柜等家務勞動。

2.校園勞動規范化。中段高段學生在參加家務勞動的同時,參與校園勞動。學校通過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對班級值日、衛生保潔、環境美化、種植綠化等校園勞動進行系統規劃、組織實施、評價總結,促進學生校園勞動的規范化。

3.社會勞動多樣化。高段學生在家務勞動和校園勞動的同時參與社會勞動。每學年下學期設立勞動實踐周,以集體勞動為主,安排學生參與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等勞動體驗,讓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體會到勞動光榮。

二、“共美”課程的實施

“共美”課程通過完善的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育人體系,搭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網絡。課題實施中,我們通過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校本特色課程活動,開發學生潛能,張揚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特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協同發展,形成“美美與共”的教育生態。

(一)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

致力國家課程校本化,通過“核心素養—課程標準—教材—教師—學生”,讓課程標準進一步清晰化、操作化,將教材活化。從學生的角度,把“教材”轉化成“學材”,把握好課標和教材、教學和學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基于課標的根本要求,靈活使用教材,拓展各種課程資源,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創造性教學,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展。

1.基于“核心素養”創造性落實課程標準。學生核心素養不僅僅是靠單個學科素養形成的,而是借助多種學科、多種能力、多種知識共同形成的。課程標準作為規定學科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是課程教學的依據。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各學科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表達,確定不同學科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側重點,再通過整合形成不同學科共同培養的核心素養。學校把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標準校本落實作為老師的必修課題,通過集體備課、校本研修等活動研讀、分析核心素養、課標,梳理好內容標準,對同一學科的不同內容、不同學科的相同或近似的教學內容,用適切的方式整合成易于學生接受的學習主題,促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

2.基于核心素養和“課程標準”進行單元設計。在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過程中,我們在單元整體教學的理念下開展教學活動。對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對數學、科學等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采取單元整體備課,提高教師單元整體意識,全面把握教材。全體教師先自主進行單元整體備課,分析單元教材價值及編排特點,擬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單元教學策略,設計單元評價標準。隨后通過集體備課、校本研修等活動反復研究討論,形成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或單元整體教學案例。

3.打磨置于“單元設計”的課時計劃。學習,不是教師單向的“知識灌輸”,而是學習者基于體驗的“知識建構”,成功的課堂意味著每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求教師在課時計劃設計中堅持“責任讓渡”理念,進行責任的分階段過渡,根據低、中、高年段學生特點,從教師有意識地減輕認知負荷而做出示范,逐步過渡到師生共負責任,再到學生的個別學習與應用階段。教師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而是認知策略的解讀者。教師通過精心準備、周密引領,為學生提供形成知識技能的腳手架;通過面對面的交往互動、互惠協同為學生提供共同建構知識,并在情境中運用知識、技能的機會。發揮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每一名學生提升“能動學力”,最終成為有能力的自立的學習者。

(二)“校本課程”的特色化實施

在“共美”校本課程的實施中,我們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不同學段學生心理特點和需求,有序、扎實、深入地實施校本課程,讓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生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1.學校傳統活動的“課程化”改造。學校傳統活動是校本課程的重要來源。班級活動、少先隊活動、節日活動和其他傳統活動,以及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藝術節、勞動節等,是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我們通過主題貫穿、提升活動深度、增加充滿時代氣息的內容、注重學生的主動策劃和參與、加強活動的探究性以及注重對活動進行評價反思和完善,從活動的“方案設計”到“編制課程綱要”對這些傳統活動進行超越與創新,讓校本課程特色化,對學生能力進行全面培養。

2.學校特色資源的“個性化”開發。學校課程需要與真實的社會生活聯系起來,用社會各方面力量,打通學校和社會的聯系,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使學校與社會息息相關。我們利用交警隊、消防隊等進行安全教育;利用養老院、兒童福利院、殘疾人康復機構等進行關愛老人、孤兒、殘疾人等愛心教育;利用博物館、規劃館、文化館等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利用劉帥紀念館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利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進行法治教育。我校地處漢豐湖畔,我們將周邊的漢豐湖、舉子園、文峰塔、風雨廊橋、飛鷹堡公園、假日國際商業中心等作為學校的重要課程基地,利用這些文化元素創造性開發出眾多實踐課程。

參考文獻:

[1]劉傳超.以美育美 大美育人[J].江蘇教育研究,2018(19).

[2]張星.基于和美文化的學校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策略[J].基礎教育課程,2019(12).

[3]黃云霏.“六美”立德 生態育人[J].廣西教育(A版),2021(08).

[4]宋夢園,程嶺.“五育融合”視域下學校美育的實踐路徑研究[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21(11).

(責任編輯:朱福昌)

猜你喜歡
校本課程實施構建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新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優化路徑探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