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區畫記》:“中國之眼”下的英倫湖區

2023-03-15 21:09郭莉芝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湖區游記異質

郭莉芝

(湖南科技學院 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湖南 永州 425100)

蔣彝(1903—1977 年)美籍知名華裔作家,被譽為“中國文化的使者”。 1933 年,蔣彝毅然辭去九江縣縣長之職,只身前往英國,開始了長達44 年的海外寄居生活。 1937 年,蔣彝根據自己在英國西北部湖畔地區的游覽經歷創作完成了他的“啞行者”系列游記的第一部《湖區畫記》。 這部畫記以“中國之眼”審視和書寫英倫湖區的自然風光,開啟了蔣彝游記在異質文化間尋求人類共通性的文學創作之路。 貢布里希在《藝術與錯覺》中以《湖區畫記》中的水墨畫《德溫特湖畔的?!窞槔f明“中國之眼”在蔣彝繪畫中的圖式化作用,認為“中國之眼”是由中國固有的文化與藝術傳統支持下的知覺圖式構成。 “我們可以看到比較固定的中國傳統語匯是怎樣像篩子一樣只允許已有圖式的那些特征進入畫面。 藝術家會被可以用他的慣用手法去描繪的那些母題所吸引。 他審視風景時,那些能夠成功地跟他業已掌握的圖式相匹配的景象就會躍然而出,成為注意的中心?!盵1]101本文嘗試借用“中國之眼”來解讀蔣彝首部游記《湖區畫記》中的英倫湖區,以此展示蔣彝游記富有特色的文體形式和寫作方式,揭示蔣彝在中西跨文化語境中積極探尋中西文化之間內在的相似性與共通性,闡釋“中國之眼”下蔣彝游記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一、“中國之眼”:英倫湖區的書寫特色

1936 年7 月31 日,蔣彝聽從朋友的建議到瓦斯特湖開始為期兩周的湖區游歷。 這期間蔣彝以中國人的眼光欣賞和描繪湖區的景觀,先后游覽了德文特湖、巴特米爾湖、克拉莫克湖、溫德米爾湖、萊德湖、格拉斯米爾湖等地,除了欣賞湖光山色之外,他還以中國畫技創作了13 幅湖區的水墨風景畫,并在每幅畫上配有中國書法題字的古典詩歌。這種圖文并茂、詩文相成的藝術形式構成了蔣彝別具一格的游記寫作方式,給海外讀者帶來了視覺上的中國文化沖擊,有效傳播了中國藝術文化。 同時,《湖區畫記》融中國詩書畫于一體,借助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表現英倫湖區,不僅呈現了蔣彝游記富有個人特色的文體形式和寫作方式,也在中西異質文化中重構了自己的文化形象和民族身份,使之在尋求異質文化的共通性中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學創作之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突圍”。

貢布里希認為中國固有的文化與藝術傳統支持下的知覺圖式構成了中國人獨特的“中國之眼”,“繪畫是一種活動,所以藝術家的傾向是看到他要畫的東西,而不是畫他所看到的東西?!盵1]101由此可見,繪畫并不是對畫家肉眼看到的生活實景的如實呈現,而是基于畫家心中圖式幻景的藝術表達。 蔣彝在描繪湖區自然景色時運用毛筆、宣紙和水墨作畫,先后創作了《晨霧中的瓦斯特湖》《大陡巖山對面云霧繚繞的巖坡》《雨中上教堂,沃斯代爾山岬》《瓦斯特湖畔的宜人午后》等13 幅水墨畫,其繪畫活動正是基于作為中國文人獨有的知覺圖式的結果,也是以“中國之眼”審視和觀照湖區自然的結果。 從這些水墨畫的命名來看,蔣彝借用中國水墨畫所慣用的散點透視和簡潔之名來表現自己對湖區自然景色最純粹的印象。 蔣彝認為:“中國畫旨在表現畫家對景色的主觀感受,而不設嚴格的規則要求重現當地景物?!盵2]6以《晨霧中的瓦斯特湖》為例,蔣彝以細膩的文字記錄了自己清晨游歷瓦斯特湖的感受,形象地描寫了晨霧中的瓦斯特湖。 “我再三凝視平靜的湖水和天空映襯下大陡巖山清晰的輪廓。 此地勾起我的畫興?!盵2]5在《晨霧中的瓦斯特湖》中,蔣彝以“中國之眼”觀賞晨霧中的瓦斯特湖,先用毛筆的黑墨涂抹出遠處大陡巖山的輪廓和近處小樹婆娑的姿態,中間再以水墨畫的留白技法勾勒出平靜的白色湖面,在黑墨與留白之間以淺墨進行巧妙銜接。 整個畫面不僅富有中國水墨畫的特征,而且藝術性地呈現出晨霧中瓦斯特湖的寧靜景象。 當中部荒山的雙峰被霧氣環繞之時,作者便以米友仁的畫風創作了圖畫《大陡巖山對面云霧繚繞的巖坡》。 近處以濃墨點染呈現山峰的形狀,遠處以薄霧繞山表現其形態,整個畫面通過信筆點染表現出大陡巖遠山隱現、薄霧縹緲的朦朧之美。 篇末的圖畫《瓦斯特湖畔的宜人午后》以山水畫摹寫雨后大陡巖山群峰的景色。畫的近處以留白方式描繪瓦斯特湖平靜之態,畫的中處以濃墨點染依山傍水的小屋與樹木,畫的遠處以淡墨勾勒重巒疊嶂的群峰,群峰之中一條傾瀉而下的流水依稀可見。 整個畫面清新質樸,形象地再現了瓦斯特湖畔宜人的午后景象。 這種以“中國之眼”來觀賞湖區自然風光的方式促進了文圖內容的互釋與互動,展現了《湖區畫記》書畫一體的東方藝術特色。 在《湖區畫記》其他篇章中,蔣彝均以水墨畫的藝術形式呈現湖區自然風光,在文圖互釋中表達中西審美感知的共通性。

蔣彝以“中國之眼”觀察湖區,用中國水墨畫表現湖區,其背后隱含了作者的濃郁鄉愁。 正如作者在引言中所說,“而在這本小書里,湖畔的景致不同于一般描述,乃出自一名思鄉東方人的觀點?!盵2]XXI在欣賞瓦斯特湖時,蔣彝不時感覺自己似乎回到了故鄉。 “走近中部荒山的雙峰,剎那間心頭涌起一股熟悉感,那模樣神似我家鄉廬山的雙劍峰,此刻我已有些懷念故鄉?!盵2]6在觀賞德文特湖時,作者的戀鄉之情也會不時油然而生。 “我可以看到松樹下有遠山,山脈的排列酷似家鄉山巒的一部分”[2]25“這兒的石橋酷似我在中國老家山腳下的那一座”[2]29“飛瀑奔騰有如雷鳴,一聽之下我仿佛回到了故鄉,造訪廬山的‘黃龍潭瀑布’?!盵2]35可以說,文中大量的湖區自然景色喚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原本陌生的湖光山色讓蔣彝有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受,也正是基于這種感受蔣彝產生了試圖在異質文化間表達求同存異的文化思想,因為他以“中國之眼”觀照湖區的同時也在異國他鄉的自然景色中找到了精神共鳴之處,他以詩書畫一體的中國藝術形式表達出人類普遍的“懷鄉”情結,體現出作者在文化易位中的自覺選擇。

二、“中國之眼”:文化易位的自覺選擇

蔣彝是在跨文化語境中進行游記創作的,其系列游記既記錄了他的海外生存狀態,也表達了他的創作心聲,成為他作為一位華裔作家在中西跨文化語境中的真實寫照。 1933 年,蔣彝只身離開中國前往英國,這種文化地理位置的變遷使其一度處于嚴重的失語狀態。 這一點在其首部游記《湖區畫記》中得到了充分印證,因為游記中主人公“我”就是一個沉默寡言的“異國游客”形象。 作者在文中直言不諱地寫道:“大多時候都喜歡保持緘默,當我不得不開口說話時,舌頭就會打結發痛……不管散步或旅游,我總是沉默寡言”[2]XXII-XXIII“在湖區的兩星期,我幾乎完全靜默,因平靜而生的喜悅將會是我在英國的難忘回憶?!盵2]XXIII我們認為蔣彝選擇沉默寡言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語言上的障礙,其二是文化上的易位。 就前者而言,寄居英國差不多3 年時間的蔣彝英語表達仍欠流暢,以至于在某一年元旦,蔣彝以“啞子”之名在木刻水印花箋紙上寫下了新年誓言:“從今日起,把英文特別加緊用功,要說得流利、寫得快,繼續不斷的兩年,再到美國去住數年?!盵3]103由此可見,此時的蔣彝迫切希望通過努力來提升英語口語與書面語的表達能力,署名“啞子”實屬無奈,也是自我嘲諷。 蔣彝從中國文化轉移到了英國文化,文化上發生了易位,在中國生活了30 年的文化人突然來到一個全然陌生的英國文化環境之中,他之前耳濡目染的中國文化教育必然會與這個異國文化發生強烈的碰撞與沖突。 這兩種異質文化的沖撞與交流也就構成了此時蔣彝的生存環境和創作語境,這必然要求蔣彝自覺進行創作理念與方法的改變,因為此時的讀者已經是具有英國文化背景的英語閱讀者。 這樣的文化易位使蔣彝自覺選擇將之前接受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與技能轉變為文學寫作的手段。 在以“中國之眼”審視異質文化世界的同時,在游記中插入自己的繪畫、書法和詩歌作品,成為蔣彝別出心裁的地方,這種詩書文畫互為一體的藝術形式也成為其游記與眾不同的文體形式和寫作方式。

蔣彝在中國固有的文化與藝術傳統支持下形成的“中國之眼”是其在文化易位中自覺選擇的結果。 特別是蔣彝來英國之時正是英國對中國文化禮贊和推崇的時期,這也為其“中國之眼”的形成提供了外在條件。 1935 年11 月,英國百靈頓畫院舉辦了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會上展出書畫、瓷器、雕刻、玉器等共計3000 多(幅)件,此次展覽會對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產生了積極影響。 百靈頓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獲得了空前成功,近50 萬人參觀了展覽會,10 萬余冊展覽圖書銷售一空,有關展覽會的消息也快速向英國境內外傳播。 一些西方學者在看完展覽會后連連稱贊,有的甚至認為中國的藝術比歐洲藝術更具內涵。 因此,此次展覽會為西方了解中國文化藝術提供了重要機會,也為蔣彝在文化易位中自覺選擇“中國之眼”創造了條件。 他本人利用這次展覽會出版了介紹中國繪畫藝術的專著《中國畫》。 這是一部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藝術的普通讀物,不同于同類作品的是,本書以“中國之眼”為標題不僅表明了作者的文化立場,也暗示了中國人觀察事物尤其是藝術作品的獨特視角。 1937 年,蔣彝以“中國之眼”審視湖區,利用中國詩書畫合一的技法,采取旅行日記的形式創作完成了《湖區畫記》。 在游記中,蔣彝“絕不打算將英國景色畫成中國畫”,而是“我試著以我的中國筆、墨和色彩,以及我們傳統的繪畫方式,詮釋英國景色”[4]。 正是蔣彝在文化易位的自覺選擇,以“中國之眼”創作的歌詠湖區風光的《湖區畫記》展開了一次中英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

異質文化的隔閡也是蔣彝選取“中國之眼”觀察外在世界的原因之一。 美國學者普羅瑟認為個體“重要的感知經驗總是源于文化的”[5]。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個體感知經驗與他所處的文化環境有著密切關聯。 作為一位在中國出生并生活了30 年的中國文人,蔣彝的言行舉止都會與他所處的陌生文化環境產生差異與沖突。 “蔣彝跨越文化地理空間所造成的另一種狀態就是對文化身份的強烈自我意識和對‘家園’的尋求?!盵6]因而,中英文化的差異成為其不得不關注的問題,因為他深刻感受到自己在感知體驗一個異質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被置身于這個民族文化的凝視之中,就如同卞之琳所言那樣,“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7],這種被異質文化的凝視強烈刺激和喚醒了蔣彝作為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湖區畫記》中不乏這種情形的描寫。 在欣賞瓦斯特湖優美的自然風光時,一位牧人領著牛群從他身旁路過,此時,“人和牛全盯著我看,似乎知道我不是當地人。唉! 我這才突然明白自己不屬于這鄉間?!盵2]4當他經過一扇小木門時,“門旁四名嬉戲的孩子驚訝地望著我這外國人出現,盯著我,打開木門讓我通過?!盵2]7牧人與孩子的異樣眼光對蔣彝產生了影響,讓其時刻提醒自己是一位中國人,喚醒了他的民族意識和文化身份自覺。 對于處在文化易位中的蔣彝來說,他的一言一行、服飾打扮、思維方式都在他者的凝視中變得與眾不同,他越來越清醒地感受到自己處于一種被看的位置,這種因文化碰撞帶來的被看處境讓他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歸屬感。 植根于中國固有文化知覺圖式的“中國之眼”得益于文化易位的自覺選擇,地理位置的變遷使他在異質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找到了調和文化沖突與偏見的良方,他以“中國之眼”看待身邊的事物,用具有鮮明特色的文體形式和寫作方式表達一位華裔作家異中求同的文化立場。

三、“中國之眼”:《湖區畫記》的跨文化價值

作為華裔作家,蔣彝在《湖區畫記》中用“中國之眼”審視和觀照英倫湖區,在書寫湖區景致的過程中尋求中英文化的相似性,不僅開拓了海外華人書寫英倫湖區的新領域,而且在探尋異質文化的相似性過程中向海外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架構起中西文化的橋梁,具有跨文化價值。 為了滿足西方讀者的閱讀需求,蔣彝在創作《湖區畫記》時創新性地將繪畫、書法、印章、詩歌等多種中國傳統藝術形式相結合,形成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游記書寫策略。同時,跨文化語境也激發了他的民族意識覺醒與文化身份轉變,他以“中國之眼”看待所處的生存文化環境,逐漸形成包容開放的創作意識與獨樹一幟的創作模式。 他以多元化的書寫方式描繪了湖區自然景觀,在異質文化求同中向海外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他的《湖區畫記》是以一位中國人的眼光游歷英倫湖區的書寫表達,呈現了一個擁有異質文化背景的游客眼中的湖區景象,為英國讀者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提供了一種新視角,實現了一種跨文化的對話,這種游記寫作方式無疑也為當下中國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帶來了啟示。

1936 年,蔣彝在瀏覽完東方學院有關中國的圖書之后,發現大部分作者根本不了解中國。 為了迎合西方讀者的獵奇心理,這些作者刻意描寫乞丐、衣衫不整的苦力、鴉片鬼、破舊的房舍、不潔凈的街道等,其筆下的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后、骯臟不堪的國家。 為了改變西方讀者對中國的負面印象,“由此蔣彝萌生了一個念頭,要是他用英文來寫自己在英國的游歷和經驗,用中國畫法來表現英國的風土人情,不去特意表現負面的內容,著力于自己個人的觀察心得,也許可以改正西方人對中國人的觀念?!盵3]116為此,他希望發現“各民族之間的相似之處,而不是彼此之間的差異或者搜奇抉怪”[3]116。因此,我們認為蔣彝的“中國之眼”本質上就是尋求異質文化間的相似性或者共同處。 蔣彝之所以立足“中國之眼”去探尋異質文化間的相似之處,目的在于試圖糾正西方人對中國有失客觀的敘述,這也是他寫作的初衷。 “有許多人,到中國旅游幾個月回來,便可以寫出有關中國的書,內容涵蓋文學、哲學、家庭生活、社會情形、經濟狀況。 還有些人,根本沒去過中國,也可以寫書。 我只能佩服他們的大無畏精神,以及歸納重大事情的本領?!盵8]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蔣彝決心通過尋求異質文化間的相似點,糾正被西方人扭曲誤解的中國形象。 從首部游記《湖區畫記》到最后一部游記《重返中國》均在尋求異質文化間的共通性,以此呈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共建和諧共生的人類文化家園,成了蔣彝啞行者系列畫記表達的主導思想。 因此,縱觀蔣彝的啞行者系列畫記,我們不難發現他的畫記注重以“中國之眼”來應對西方世界對中國刻板印象與偏見的態度、自覺維護中國形象的文化立場,他通過尋求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似性來表達人類的普遍情感。 尋求異質文化間的相似性成了蔣彝跨文化寫作應對文化沖突的有力策略。 “深刻的現代文明和文化體驗,力求讓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和諧共處,形成獨特的文化融合視角”[9]構成了蔣彝畫記的一大特色。

蔣彝立足“中國之眼”追尋異質文化間的相似性是從自然景物開始的,因為他認為自然景物是最沒有被賦予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物。 就《湖區畫記》而言,蔣彝在描寫湖區的各類自然景物時,時不時會穿插中國的自然景物與之相互映襯,字里行間中隨處可見中國的自然景色,可以說在英倫湖區的大多數景致中都能找到相應的中國自然之景,英倫湖區的景致可以與中國的廬山景觀相映成趣,兩者存在許多相似的地方。 在游歷湖區時,作者由湖區的自然景致聯想到廬山的雙劍峰、黃龍潭、萬松林、蓮花峰,桂林的山水,杭州的西湖等,正是兩者之間存在諸多相似之處,作者寫道:“我相信世界上的景色在根本上并無差異,每個地方的巖石、山壑、峰嶺、江河與瀑布都有共同的特征?!盵2]XX-XXI基于對自然景物共同特征的把握和認識,蔣彝用中國人的眼光和表達方式向英國讀者描繪了湖區的優美風景,在展示中英文化差異的同時表達了對中英文化內在相似性的積極肯定。 正如英國藝術理論家赫伯特·里德給《湖區畫記》作序時所言:“蔣先生這位詩人兼畫家,卻膽大無畏地踏入我國的圣殿,以他自己的方式致敬……但我們一定要拋棄這類地域與國籍的比較,蔣先生和華茲華斯皆清楚表述,所有真實情感與思想都是相通的。 人類和環境的關系本就是兩種永恒的關系,天地不老人恒在?!盵2]XVIII蔣彝以“中國之眼”審視湖光山色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種似曾相識的體驗與感受。 “我不是一個可以隨意在大自然中找到驚喜的人,不論在中國還是英倫,山壑、堅石、林木、溪流,即便表面形貌或有不同,卻都留給我類似的印象。 在湖區的許多時刻,我以為自己回到了祖國?!盵2]65《湖區畫記》中隨處可見的相似景物成了蔣彝表現中英文化相似之處的重要方式。 他用“中國之眼”觀察湖區,以詩書畫一體的雜糅性書寫讓湖區景物產生了東方審美的魅力,在給西方讀者帶來視覺沖擊效果的同時,也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路徑。

湖區在英國文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這里除了擁有優美宜人的自然風景,還與一批知名的藝術家和文學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18 世紀英國湖畔派詩人就誕生于此,其中華茲華斯在湖區的故居和墓地早已成為游客朝圣的地方。 蔣彝在游覽格拉斯米爾湖時也特意參觀了華茲華斯的故居和墓地。 “華茲華斯與湖區的許多湖泊都有深厚淵源,而格拉斯米爾湖卻吸引最多游人,可能是因為他的墓冢與故居都在此地。 我走進屋內,感覺幾乎每樣事物都保存了詩人的性格?!盵2]58在參觀完華茲華斯故居和到教堂憑吊詩人的墓地之后,作者不禁聯想起自己在中國敬拜太白祠的事情。 “在路上我不禁納悶英國人是否如同我們一般,每年均有紀念詩人的節日? 小時候,我的祖父及父親于每年春秋兩季,都會領我至太白祠敬拜。 同樣地,當我出任安徽當涂的縣長時,也會出面主持一年兩次的儀式,以紀念唐代詩仙李白,或稱李太白,凡是讀過一些英譯唐詩的人,對這名字想必不陌生?!盵2]59在蔣彝看來,無論是英國還是中國,兩國文化都有憑吊和紀念文學名家的習俗,也正是這種習俗使蔣彝在中英文化間找到了可以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共同空間。 他以“中國之眼”來應對西方世界對中國刻板印象與偏見的態度、自覺維護中國形象的文化立場,尋求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似性表達人類的普遍情感。 可以說,尋求異質文化間的相似性成為蔣彝跨文化寫作以應對文化沖突的有力策略。

謝天振在總結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現狀時寫道:“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和相關翻譯出版部門在推動中國文學、文化走出去一事上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關懷,組織了一大批國內(還有部分國外的)中譯外的翻譯專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然而總體而言,如上所述,收效甚微,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盵10]然而,華裔作家蔣彝立足“中國之眼”借助英語寫作,在異質文化求同中向西方讀者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被譽為“中西文化的交流使者”,他的成功對于當今跨文化交流具有不可忽視的借鑒價值。 蔣彝在進行《湖區畫記》寫作時充分考慮到跨文化創作語境,尊重英語世界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期待視野,結合自身所受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利用詩歌、繪畫、書法等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形成了獨特的游記書寫方式,生動形象地向西方讀者介紹中國傳統文化,讓作品贏得了讀者的青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消除了西方讀者對中國的偏見與誤解,有利于推進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對話。 跨文化交流不是一種單向的交流活動,而是交流雙方之間的互動,是平等的對話,生活在跨文化環境下的蔣彝利用自身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與素養,在啞行者系列游記中向西方世界的英語讀者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實現中國作家與海外讀者的直接對話,促進了中西之間跨文化交流,對構建海外華文文學新局面起了積極作用。

四、結語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蔣彝在海外旅行中以“中國之眼”審視自己所處的生存環境和寫作語境,利用詩書畫一體的藝術形式書寫英倫湖區,呈現出蔣彝游記富有個人特色的文體形式和寫作方式。 這是蔣彝在文化易位中自覺選擇的結果,他將所接受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與技能別出心裁地轉變為文學寫作的一種方式,使之具有“中國之眼”的獨特視野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有韻味,異中求同的文化立場也讓蔣彝在中英異質文化中重塑自己的文化形象和民族身份。 蔣彝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無法割舍的血脈關聯,在中國固有的文化與藝術傳統支持下形成的“中國之眼”使其畫記的寫作手法和創作主題無不呈現出鮮明的中國書寫特質。 《湖區畫記》呈現了蔣彝的“中國之眼”,其知覺圖式與心理定勢與他所受的中國傳統文化熏陶有著密切關聯,蔣彝以“中國之眼”書寫湖區的景致,傳達在文化易位中的自覺選擇和異質文化求同的文化立場,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突圍”。

猜你喜歡
湖區游記異質
大通湖區河蟹產業發展綜述
地心游記(十)只剩我一個人
尋夢環游記
尋夢環游記
生活在湖區
湖區航道風速預警監測點布設研究
超市游記
隨機與異質網絡共存的SIS傳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風景、地方與浪漫主義——華茲華斯的湖區書寫
Ag2CO3/Ag2O異質p-n結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光催化性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