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印譜序文的多重價值
——以清人賈永《松園印譜》為例

2023-03-15 22:27邸曉平劉蘊秀
懷化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印譜序文異體字

邸曉平, 劉蘊秀

(1.首都圖書館,北京 100021; 2.北京教育學院,北京 100120)

印譜是鑒賞家將其搜尋的歷代璽印和名家篆刻精品編印成冊,供人研究、鑒賞和臨摹的書。印譜作為中國古籍中比較特殊的一類,其內容或搜羅歷代遺存之官私璽印,或匯集明清以來之篆刻作品,不僅可供人觀摩、鑒賞和臨習,也是研究篆刻發展史的重要資料。一部內容比較全面的印譜,大致由序言、印蛻或印章圖式、印文釋讀或說明、跋文等組成,其中印蛻或印章圖式是印譜的主體,而序跋則記錄了許多豐富、細致的歷史留痕,與印蛻或印章圖式相得益彰,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在閱讀《松園印譜》的過程中,筆者對印譜序跋所存留的豐富信息與文字學價值有所體會,故以《松園印譜》之序為例,具體論述印譜序文的多重價值。

印譜一般分鈐印本、刻本、影印本三種。其中,鈐印本能真實保存原印風韻,且因手工拓譜,數量不多,故而價值最大?!端蓤@印譜》是清人賈永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編輯鈐印自刻印章而成的一本印譜,屬于自治印自鈐之本,治鈐均精,非常珍貴。印文分“朱子治家格言”“程夫子四箴”“百美詩”“賞心十六事”“陋室銘”“諸葛武侯誡子書”等十一篇,以古人名言、詩句作為印章之內容,每個印蛻之下附有印蛻的釋文及其文字歷史淵源。印譜的印蛻之前,是序言、題詩等卷前內容。序言古稱“序”或“引”,也叫序文、引言、前言等,主要用于說明書籍的編纂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因其內容與正文、作者關系密切,有助于深入了解作者生平及書的內容、價值、流傳等?!端蓤@印譜》的印蛻之前,依篇目前后順序有馬凌云《序》一篇、張恒題詩二首、張恒成題詩一首、柴常馨序一篇,賈永自序一篇。解讀印蛻之前三篇序文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松園印譜》的作者信息、成書過程及作者的人際交往乃至文字學價值等。

一、有助于確定作者個人信息

《松園印譜》的序文對印譜作者籍貫的確認起到了關鍵作用?!端蓤@印譜》印蛻之前有題為“時乾隆四十八年歲次癸卯二月,松園賈永自敘”的賈永自序一篇,以及朱文方印“賈永之印”、白文方印“福弌齋”印章兩枚,由此可知印譜的責任者是賈永,此印譜即為當年所鈐。印譜鈐印的時間一目了然,而想要了解治印鈐印者賈永的詳細情況,則需查閱相關資料。

賈永其人,主要工具書中對他的介紹不過寥寥數語,非常簡單?!吨袊檀筠o典》著錄其為:“清篆刻家,字壽山,平陽(今屬浙江)人(一作山西臨汾人),工篆刻。乾隆四十八年(1783)輯自刻成《松園印譜》?!盵1]《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所記為:“賈永字壽山,太平人,性嗜古,篆刻尤工,有《松園印譜》?!盵2]兩種工具書都確認了賈永的字及其工于篆刻的特長,但對賈永的籍貫則有三種不同的說法:平陽(今屬浙江)、山西臨汾、太平。三種說法哪種更為準確呢?其最初的出處來自哪里呢?實際上,仔細閱讀《松園印譜》的序文,可以發現這些序文中便隱藏著這一問題的確切答案。

賈永在他本人所撰寫的自序中并沒有提及自己的籍貫,但閱讀印譜中其它序言的內容,則可以按圖索驥,按照其中的蛛絲馬跡,一步步進行推測。

《松園印譜》中馬凌云的《序》介紹了賈永的篆刻技藝,并十分推崇:

壽山賈君,平陽佳士也,美秀而文,博學通才,工于宮律、詩歌、書法之妙,而篆隸為尤善,舉秦漢來鳥跡龜文、春蚓秋蛇,無不究心。既而學于古,鐫諸石,刻鏤殆盡。丙申,余設帳其家,樂與晨夕,賈君出其自怡者集為譜,為把玩之資。余不工篆隸,然觀其章法精蜜(密),刀法遒勁,秦文裊裊,漢家嚴嚴,其九千字之遺耶?前代之羊敬元耶?因思古通人雕龍繡虎之才,類能兼長藝事,蓋其得天者優,非可強而致也。然則斯譜也,豈第雕蟲小技云爾哉。寅歲春二月,解梁馬凌云太沖拜書。①

此篇序言的第一句“壽山賈君,平陽佳士也”,即提及了賈永的籍貫。這大概是《中國篆刻大辭典》中確認賈永是“平陽(今屬浙江)人”的一個最主要依據。查閱方志等資料可知,歷史上稱為平陽的地點實有多處,如今天的山東省新泰市、山東省鄒城市、浙江省平陽縣、河南省滑縣東南、陜西省寶雞市東南陽平、山西省臨汾市西南等。那么,賈永所在的平陽,是否就是《中國篆刻大辭典》所認可的浙江平陽縣呢?

馬凌云《序》的文末署名為“解梁馬凌云太沖”,據此可知作序者馬凌云之籍貫當是解梁?!敖饬骸边@一地名,較早見于《左傳》僖公十五年(公元前645)時的記載,當時晉侯“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解梁城”。②《辭源》關于“解梁”的釋文曰:“古城名。春秋晉地……故城在今山西臨猗縣西?!盵3]解梁,指今山西臨猗縣西南城東、城西村之間的地區。在清代,解梁稱為解州。以馬凌云是山西解州人為線索,查閱該地方志,則可在馬丕瑤編纂的《解州志》(清光緒七年刻本)卷九中,可找到馬氏之傳記:

馬凌云字太沖,乾隆丙午舉人,江西安遠縣知縣,歷署都昌、萍鄉、玉山等縣,升九江府同知,所至有政聲。每去任,百姓攀轅遮道,祖餞至數十里。微時,事繼母以孝聞,領鄉薦后因父病,留心岐黃,捐資施藥,數十年不懈,鄉里稱之。③

從傳記中可知,馬凌云為乾隆五十一年(1786)舉人。結合馬凌云《松園印譜》序文中所記,乾隆四十一年(1776)他曾設帳于賈永家中,由這兩個時間點可知在馬凌云中舉之前十年,他一邊準備參加科考,一邊以教學為生,以常理推測,此時他應在自己的家鄉解州附近生活,那么他所設館授徒的賈永家,應該也在山西解州或其附近。而“平陽”的多個所指中的山西平陽府,下領六個府管州,其中之一就是解州。被稱為“平陽佳士”的賈永,大概是山西平陽府人。

平陽府,即《禹貢》中的冀州地,春秋屬晉,戰國屬魏,秦為河東郡地,兩漢因之,三國魏始置平陽郡,后曾稱晉州、平河郡、臨汾郡、平陽郡等。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為平陽府,元曰平陽路,元大德九年(1305)改為晉寧路,明改平陽府,領蒲州、解州、太平等二十八縣。清代,平陽府依舊下領二十八縣,而賈永生活在平陽府太平縣內。清光緒八年(1882)刻本《太平縣志》卷十一“人物·方技”中,記載了賈永其人:

賈永字壽山,北柴人,性嗜古,鐵筆尤工,精力所至,逼真秦漢,鑒者謂得趙子昂、文三橋諸大家風,刻有《松園印譜》行世。④

這里所謂的“北柴人”,是關于賈永籍貫的又一種說法。這一出自于地方志的說法,應該是最為準確的。關于北柴的具體位置,《太平縣志》卷二“建置”中也有相關說明。

北柴:距縣二十五里,明萬歷間知縣武成修堡,其西即古晉城。⑤

《太平縣志》卷一“輿地·沿革”對“平陽”“太平”的具體所指,有非常清楚的描述:

明洪武二年改晉寧路為平陽府,邑屬焉,隸山西布政司二百七十七年。國朝屬平陽府,雍正二年改屬絳州,七年仍屬平陽,隸山西布政司。⑥

泰平之名,昉于元魏;以“太”易“泰”,起于后周,唐貞觀七年始移治鄂公堡焉。雖平陽、絳郡割屬無常,然建置遷移,源流足溯至《寰宇記》,謂:太平為唐城,堯年十六封唐侯。于此前人有辨之者,存而不論可也。⑦

至此,可以確認賈永的籍貫為山西太平北柴??梢姟吨袊檀筠o典》和《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著錄的平陽(今屬浙江)人、山西臨汾人、太平人都有一定依據,但皆非十分精確。確切而言,賈永籍貫為平陽府太平縣北柴,其地在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清代的太平縣,在民國三年(1914)山西省全面調整省內區劃地名期間,鑒于當時全國已有三個太平縣,所以選用了歷史悠久的汾城為名,改稱為汾城縣;1954年汾城縣與襄陵縣合并,稱為襄汾縣,原汾城縣則成為汾城鎮。

二、有助于揭示印譜成書過程

根據《松園印譜》序文中的內容可以了解此印譜編撰的情形及其內容、形式的來源。緣何想到要治一本印譜,選擇刻治何種內容的印章,沒有人比治印成譜者本人更為了解?!端蓤@印譜》中的賈永自序講述了該譜編撰的大致過程和得名的原因:

印章一道,余未知所解。然見夫精其術者,刀法之奇正疾徐、變化不窮,字法之婉轉飛舞、古奧難測,兼以章法之疏密錯落、風雅渾成。竊有嘆于雕金縷(鏤)石,良匠之經營慘淡至矣;出篆入籀,學士之考核源流備焉。愛之慕之,摹之擬之,而未能窺其津涯也。

壬辰春,得《谷園印譜》,乃許實夫所鐫,大小篆體,罔不備具。其章法字法,一以秦漢為準,而利器成風,技神進道,刀法更為可觀,蓋迥非列市陳案、石章累累,于古毫未有得,而信心由手、以欺心而射利者所可比也。余珍為拱璧,朝夕觀摩,思其心之所得,與其手之所習,若有會悟,不忍釋手。并取往古史籀篆法,以考夫六書變遷之源流、三法錯綜之契合,積日累月,乃覺津津乎其有得焉。然于所謂章法、刀法、字法,則均未敢謂有合于古而宜于今也。

茲以所學,謬試操刀,著為成冊,詎曰博古炫奇也與哉。嗜痂之癖,聊以明所好焉耳。倘賴高明指誨,俾得易俗為雅、反訛歸正,斯則余之所厚望也夫。

時乾隆四十八年歲次癸卯二月,松園賈永自敘。⑧

從這篇自序,可知賈永一向喜好印章之學,對印章的章法、刀法、字法都頗有研究,對印章之道不止“愛之慕之”,還“摹之擬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賈永看到《谷園印譜》一書,因此譜的“大小篆體,罔不備具,其章法字法,一以秦漢為準”,正與他的喜好相契合,因而賈永對其十分喜愛,于是對之“朝夕觀摩”,不僅觀看,不僅有所領悟,還由此萌生了“謬試操刀,著為成冊”的想法并加以實施,進而自己治章,自己鈐印,完成了《松園印譜》一書。

《谷園印譜》乃清初學者、藏書家、篆刻家胡介祉根據宋代張炎《山中白雪詞》等詩詞的內容囑托東皋印派的創始人許容鐫刻鈐印而成?!豆葓@印譜》清康熙十九年(1680)本共兩卷,收印一百方;此書第二次增編為甲子(1684),亦成百方;第三次癸酉(1693),成二百方,先后共十四年。印譜每葉數印不等,有釋文,并注明刀法、文種,有的還列舉篆文之出處,如全書第一印“谷園”印在上,其下為釋文、文種、刀法:“谷園、小篆、平刀法”。卷一第一葉前半葉第二印釋文是“閉門讀奇書,開門延好客,出門尋山水;鳥跡文;埋刀法”,此頁后半葉則是記錄“閉、門、讀、奇、書、開、門、延、好、客、出門、尋、山、水”這些字的來源,如“閉,天臺經幢”“門,古文”等。

《谷園印譜》的內容對《松園印譜》印文的選擇有一定影響?!端蓤@印譜》的印文分“朱子治家格言”“程夫子四箴”等十一篇,以古文、古詩作為印章之內容;每印之下刊印有釋文及文字歷史淵源,如全書第一印為陰文方朱印,其下是釋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再下是文字淵源和刀法:“六書文”“舞刀法”。顯而易見,從其內容到形式,《松園印譜》都有《谷園印譜》的影子,都選擇了古人的文字作為印章的內容,印文有所來處;每一個印蛻之下,都有釋文,便于讀者準確解讀印章文字;都有對文種的說明,可使讀者了解印文的文體,同時對各種寫法的特點,如筆勢、體態、結構等有更深入的認識;都有對刀法的具體說明,可以提升讀者尤其是篆刻愛好者的篆刻技巧。但如果沒有作者自序中的記述,這些來自《谷園印譜》的影響則很難被讀者或研究者發現。自序署名為松園賈永,可以推測賈永另字松園,或其號松園,或書齋名松園,而其《松園印譜》之取名,可能來自其字或號或書齋,也不排除受《谷園印譜》書名之影響。

從《松園印譜》中賈永的序文和印譜的內容中可以看出其是因受《谷園印譜》之影響而形成的,可見印譜之序文,尤其是作者所撰之自序,不僅有助于了解作者狀況,更能使讀者對印譜內容、譜名由來、印譜的編撰過程、成譜目標等,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三、記錄作者的人際交往

《松園印譜》的序文還提供了作者的人際交往等情況,有助于深入理解、賞鑒印譜,以及理解此印譜產生的時代及環境等背景因素。中國古代印譜經過宋元明三代的漫長發展,到清代進入繁盛時期,篆刻藝術的發展走向縱深,時代痕跡從印譜序文中可見一斑。

《松園印譜》的序文除自序外,其余兩篇出自作者身邊人之筆。印譜前有馬凌云之序,馬氏曾設帳于賈永家中。印譜前又有柴常馨之序。清道光五年(1825)刻本李炳彥、梁棲鸞所纂《太平縣志》卷七“人物·隱逸”中有柴常馨之名:

柴常馨,號潛齋,北柴人。性古淡,不與時俗伍。精研宋儒全書,歷數十年卓然有得。為文闡發性奧于圣賢道理,表里瑩徹,足以羽經翼傳,一切講聲調,矜才藻,曾不一瞬,詩不喜做應試體。為諸生后,絕意功名,囂然自得于弄月吟風之外。⑨

柴常馨名列《隱逸傳》中,學識淵博,無意仕進,賈永請其作序,也應對其品格有所認同。柴常馨與賈永同為太平北柴人,對賈永及其家人非常熟悉?!端蓤@印譜》柴常馨序文中稱:

自行草興而篆隸日廢,六書之學得以一線不絕者,大抵因印章之用延之也。昔友東塢翁,性嗜篆刻,曾作《南唐圖書記》,摹撫松雪朱文筆法,高雅可愛,而精論六書,直視斯邈。俗吏茫昧古法,未足與語。余略聞其說,而未能深習其藝。翁已歿,無可復問,此志遂荒落矣?!曇娎嫌巡沙嘉檀巫訅凵剿端蓤@印譜》,結構間架力追秦漢,而神趣蒼秀,能與宣和小篆上下馳驅,年甫妙齡,已歷東塢之壘已。一時儕如李九如、侯書升諸人,夙有同好者,亦因之而有研究六書之志?!瓪q次壬寅初夏,雅齋柴常馨德惟甫謹跋。⑩

據序文可知:柴常馨一度對篆刻很感興趣;柴常馨是賈永之父的友人,是賈永的長輩;賈永之父字采臣;賈永在家中行二;柴常馨大約與賈永之父年紀相當;當時愛好印章之學的在平陽府還有李九如、侯書升等人。因為同樣的喜好,賈永與他們交往甚密,并同有研究六書之志。

《太平縣志》不曾記載賈永之父。而據臨汾市襄汾縣文廟碑林內所立的一塊碑石,可知賈采臣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去世。碑石上碑文為“乾隆五十一年歲次丙午九月吉旦,誥授朝議大夫加四級又軍功議敘加二級即用直隸州同知采臣賈公德行碑。首事人史長福、賈奎瑛、趙建基、賈□、賈燉、韓復琦;監生賈□、賈克秩、賈□、賈□;鄉約賈中□、賈玉欄仝立”??上甏丫?,碑文漫漶,已經看不出其中的賈永之名。但《松園印譜》的序言,無疑在一定程度上確定了賈采臣與賈永的父子關系。

清代中葉,文人篆刻創作進入繁盛時期,各種流派孳乳,地區性流派與印人各有不同的表現,形成爭奇擅勝的風格譜系,時有浙派、鄧派、歙派、云間派、揚州畫派等。雖然山西的篆刻名家不多,也沒有特別有名的流派,但時代風向所趨之下,晉地的印學愛好者也大有人在。僅僅在太平縣,即有同聲相求、同氣相應的很多人熱衷于印學,“一時儕如李九如、侯書升諸人,夙有同好者,亦因之而有研究六書之志”。這樣的社會環境和地區氛圍之下,《松園印譜》的產生也就水到渠成了。清代中期,平和端正、雅致柔美的印風流布印壇,而賈永對《谷園印譜》的發現、喜愛和推崇也反映了當時的篆刻仍以詩文題材作為鑒賞的主要內容,賈永的《松園印譜》無疑也是時代風氣下的產物。

四、具有獨特的文字學和美學價值

《松園印譜》的序文中有很多異體字,這些異體字,不僅疊加了印譜的美感,也為文字學研究提供了有益資料。

一些印譜的序文,除了文獻、文學、史料價值外,還具一定的美學、文字學價值。篆刻本身具有抽象的審美藝術價值,因而就字體而言,印章印文很少用常見的正字和楷書,而以篆書、隸書、甲骨文、金文為多。與印章的這些特質相適應,印譜的序跋,也多以非正書撰寫,且多有異體字,或稱俗體字。這些異體字,除了富有不規則的美感之外,更是難得的文字研究資料。

裘錫圭先生曾定義異體字:“異體字就是彼此音義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嚴格地說,只有用法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一字的異體,才能稱為異體字。但是一般所說的異體字往往包括只有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嚴格意義的異體字可以成為狹義異體字,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可以成為部分異體字,二者合在一起就是廣義的異體字?!盵4]張涌泉先生認為:“凡是區別于正字的異體字,都可以認為是俗字。俗字可以是簡化字,也可以是繁化字,可以是后起字,也可以是古體字。正俗的界限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盵5]在印譜的范圍內,不僅印文有大量的異體字或俗體字,序跋中的俗體異體字也層見疊出。

《松園印譜》一書,印蛻之前的三篇序言皆是手寫體上版的,存在著大量異體字。其中馬凌云的《序》中有如下異體字:

另有柴常馨的《序》中有大量異體字:

其中最末一篇賈永自序里,異體字數量尤多:

這些異體字或俗體字,與正字在結構或形體上都有差別,有的是偏旁不同,如愽(博)、苐(第)、觧(解);有的是簡體與繁體的不同,如論(論)、聞(聞)、間(間);有的是寫法上略有出入,如(茫)、(無)、(壽);有的是偏旁相同但配置方式不同,如畧(略)。三篇序文中出現了如此多的異體字,甚至出現了對應同一個正字的兩個異體字,如凨(風)、凬(風),還有筆者尚未在常用工具書中查到的異體字,如(春)、(俗),可見《松園印譜》序文中使用異體字的比例是很高的。

這種異體字或俗體字極多的情況,在一般刻本的序言中并不常見。唐代以前,俗字較多,“逮至宋元以后,刻本流行,以正楷為主體的印刷體的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字體漸趨于一尊,人們的書寫有了可遵循的范本,從而大大減少了俗字存在的機會和市場。寫本中‘徧滿經傳’(《顏氏家訓·雜藝》語)的俗字,一經后人刊刻,亦多蕩然無存。所以今天一般的刻本書籍中俗寫文字已不多見。近世鉛印流行,俗字得到了進一步的控制”。[6]但在印譜中,或是為了追求文字形體變化之美,或者是為了與印文本身或生動或古樸的特質相協調,也或許是出于展示自己博學的心理,書寫序言者往往對異體字持有寬容、開明甚至喜愛、偏愛的態度,是以異體書寫序跋在印譜中十分常見??梢哉f,這樣的序跋,增加了印譜文本的豐富性,非常直觀地帶給讀者活潑、生動的新觀感。這些在印譜序文中出現的異體字,對于研究漢字和漢字學具有一定價值。

概而言之,賈永《松園印譜》中的三篇序文,所提供的關于這本印譜的信息量極大,印譜序文記錄、總結、保存了印譜正文所無或省略的內容,如印譜作者生平的相關信息、印譜的編撰情況、印譜的創作淵源與審美取向等等,為深入理解研究《松園印譜》提供了可貴的資料。于一斑窺全豹,相對于印譜本身這一“正文本”,印譜序文雖然僅僅是附屬于正文本的“副文本”,但其具備的多種價值還是值得我們重視并深入研究探討的。

《松園印譜》印治時間早,治鈐均精,原書難得一見,所幸復旦大學印譜文獻虛擬圖書館“印藏”數據庫(https://yin.fudan.edu.cn/)中有該譜全文。此數據庫以著名金石學者林章松先生松蔭軒(印學資料館)所藏印譜為基礎,復制全文圖版,編撰書志目錄,配置檢索系統。本文之撰寫得益于這一開放共享的數據平臺,故謹于文末致謝。

注釋:

①⑧⑩賈永.松園印譜[M].松蔭軒藏:清乾隆四十八年刻鈐印本(1783):1-2.8-10.5-7.

②杜預.春秋左傳正義附釋音春秋左傳注疏:卷十四[M].江西南昌府學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本(1815):3.

③馬丕瑤.解州志:卷九[M].清光緒七年刻本(1881):12.

④朱光綬,勞文慶.太平縣志:卷十一[M].清光緒八年刻本(1882):12.

⑤朱光綬,勞文慶.太平縣志:卷三[M].清光緒八年刻本(1882):6.

⑥⑦朱光綬,勞文慶.太平縣志:卷一[M].清光緒八年刻本(1882):3.1.

⑨朱光綬,勞文慶.太平縣志:卷十[M].清光緒八年刻本(1882):54.

猜你喜歡
印譜序文異體字
異體字字形類似偏旁的互用類型綜合字圖構建
古意盎然說印譜
偏旁省略異體字研究
劉禹錫詩序研究
常用隸書異體字表(二)
特殊的“古籍”
印譜:古籍中的另類收藏
《音同》中的異體字與訛體字
魏晉南北朝序文芻議
麥積山石窟藝術印譜
——王明亞篆刻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