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叔叔于勒》教材視域分析

2023-03-23 16:15張鈺杰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菲利普

張鈺杰

語文教材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基礎和依據,語文教材研究對語文教材的使用和發展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本文以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外國選文《我的叔叔于勒》為研究對象,從教材視域的角度深入分析其教學內容,探索其教學策略,期望對該篇課文教學的發展起到些許促進作用。

一、理念分析

(一)小說教學的課標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做出了具體說明,認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惫ぞ咝允侵感问綄用娴难哉Z文字與表達方式,人文性是指內容層面的各種事物與思想情感。由此性質說明來看,語文學習應該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進行,基本手法技巧的學習也應該與思想內涵相結合共同學習。

基于此,教師在進行小說教學內容的選擇時要兼顧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師教學《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外國小說時,既要引導學生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歸納整理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的變化,并分析其變化背后的原因;同時,教師還要抓住課文多重的敘事視角,講解分析課文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對小說文本的理解從“講什么”深入到“怎么講”,并能在寫作中學以致用。

(二)外國小說的選編定位

外國文學作品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已有較長的歷史,在借鑒前有教材選文經驗的基礎上,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保留了外國文學史上的許多經典篇目,其中小說占據主要部分,如《我的叔叔于勒》《變色龍》等。為了更清晰地了解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外國小說的選編情況,以下對其內容進行統計。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選入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的外國小說包括短篇、長篇,共計6篇;其中教讀課文3篇,占全部外國小說選文的50%,剩余50%的外國小說均為名著導讀篇目。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為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洗禮,多個版本的中學語文教材均有選入,其中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將其安排在九年級上冊進行學習。選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態度的變化,揭示并諷刺了階級社會中金錢至上的價值理念,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與疏遠,從社會批判的角度展現出人性的多面性和社會的殘酷性,將學生的生活視野從自我延伸到社會,擴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對比中引起學生對人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始終保持正直和同情心。

與此同時,語文教材選篇還具有時代性,可以恰當映襯當下社會現狀,契合當下社會生活方式?!段业氖迨逵诶铡分兴枥L的各色人物是一系列普通人的真實寫照,莫泊桑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展示了特定歷史時期的底層人們的日常生活,再現了生活的原始狀態,并從青少年的視角觀察與審視人物的行為舉止,反映了對健康的人性的深切關注,可見文本呈現的內容與我們當下的社會問題與社會道德導向相符合。

二、單元分析

(一)單元編排

初中語文教材的單元編排通常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設計,因此,單元課文在題材范圍、內容主題、知識目標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共同傾向,旨在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我的叔叔于勒》是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是教材中第一個小說體裁的教學單元,除本篇外國小說外,單元內還包含《故鄉》《孤獨之旅》兩篇小說,這些文章主要都是寫少年生活的小說,人物形象鮮明,主題思想涉及社會、人生等。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同樣是小說體裁的教學單元,包含《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三顧茅廬》《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四篇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小說中的著名片段,文本中所描寫的人物都極具個性特點,語言也很有特色。在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選編課文包括了中外著名小說,分別有《孔乙己》《變色龍》《溜索》《蒲柳人家》,該單元同樣是圍繞人物形象與社會生活這一內容展開,在人物刻畫方面都各有特色,并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v觀以上三個小說單元的編排設計,可見編者主要是從小說的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表現手法等三個方面來設計的,小說內容也較為豐富,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主思考空間,圍繞各單元主題,教師可以開展相關課堂活動,或抓住人物的心理變化,或聚焦各色人物的語言動作,或代入故事情節的高低發展,從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語文教材編排有一個適應學生心理及認知發展的梯度過程,以統編版教材為例,選入七年級教材的課文,大多是以大自然、親情、動物等為主題編入單元的,既蘊含了豐富的人文要素,還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易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到了八、九年級,編者開始注重學生對于文體的認識及對世界的認知,因此開始出現以某一文本體裁獨立設計的單元內容,學習內容也逐漸深入到社會風貌及人性思考。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既要讓學生明確小說體裁的基本特征,讓學生了解人物、情節、環境等要素,為后面兩個小說單元的教學打下基礎;還要注重講解小說中的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讓學生學會立體化認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且教學內容上要更加關注社會生活,不僅要引導學生讀懂主題,更要學習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三個小說單元的整體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在單元學習、課文學習中鞏固知識,內化知識,自主建構起知識圖式,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導語解讀

單元導語對單元教學內容有明確的指向性?!段业氖迨逵诶铡匪诘木拍昙壣蟽缘谌龁卧膯卧獙дZ明確指出:“學習這個單元,要學會梳理小說情節,試著從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备鶕卧獙дZ我們可以看到,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必須圍繞小說中人物形象與主題思想的相互關系來展開,既要關注人物性格、行為等在小說情節中的發展變化,又要注重社會環境對人物的重要影響。

單元導讀還提到:“本單元的小說,或涉及少年成長這一話題,或從少年視角觀察世間百態,取材獨特而廣泛。閱讀這些作品,可以加深對社會和人生的理解,確立自我意識,更好地成長?!痹谡w把握小說單元的教學要求的基礎上,結合本單元選編的三篇小說來看:魯迅的《故鄉》寫“我”回故鄉的經過,著重描寫了閏土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出舊社會農民的生活現狀;《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刻畫了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前后不同的表現和心理,形象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利害關系,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的黑暗和腐朽;《孤獨之旅》講述了杜小康的牧鴨故事,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描寫,以及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變化的暗喻,揭示了主人公的成長歷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三篇小說分別符合人物、情節、環境這三大要素特征,同時單元導語也提到了要關注學生通過作品加深對社會、人生等的思考與理解,可見每一篇作品主人公都通過自身的生活遭遇讓學生收獲了不同的成長。

三、選文分析

(一)課前導讀

課前導語是學生開始學習一篇課文的入口,具有提示與指向作用,也可作為學生預習時的學習材料。下表是統編版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收錄課文《我的叔叔于勒》的課前導語編撰情況。

從表中可知,統編版和人教版教材中的課前導語有較大的差異。人教版的課前導語沒有向學生提出問題,而是以陳述的方式道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與社會倫理道德、價值取向之間的聯系,提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首先把握文本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將思考維度從個體上升至社會層面,最后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導至“我”的家人對于勒的態度變化上,從中探尋作者的創作意圖。

統編版有兩個要求與問題,一是找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不同稱呼,并分析變化的原因,關鍵詞有“稱呼”“變化”“原因”。統編版課前導語的第一個問題,首先提示了學生關注文中對于勒的不同稱呼,率先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目標直接指向對于勒的稱呼,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支架。緊接著提出問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這里的關鍵詞“變化”同樣是在提示學生稱呼的變化。最后提問“為什么”則是要求學生將不同的稱呼聯系起來,找出課文的巧妙設計之處,訓練學生的思維與理解能力,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變”與“不變”背后蘊藏著的作者的創作意圖或主旨。學生在探究原因的過程中,對小說情節的設計以及主題的確立也能得到較大程度的理解與感悟。

統編本課前導語的第二個問題,涉及小說的主人公。通過對菲利普夫婦與“我”的雙重敘事視角的解讀,學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產生多樣化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看法,從不同層面把握作品的立意所在。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問題的設置也恰好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實現個性化閱讀、發表個人見解的良機。

從人教版到統編版的變化中可以看到,最新的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在《我的叔叔于勒》的課文教學上,更加明確了學生的學習內容與要求,為學生提供的提示也更加具體,有助于學生更有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地進行預習。

(二)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是學生在課后鞏固強化所學知識、自我檢驗學習程度的重要工具,它包含了課文的應學內容和拓展內容,集中反映了教材編者對學生學習該篇課文的指向與要求。下表(表3)是統編版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文《我的叔叔于勒》的課后練習編撰情況。

從表中可知,統編版和人教版的課后練習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同樣關注了課文的情節結構、敘事視角、語言特色、主題思想等,不同的是人教版更加關注菲利普夫婦的行為做法,而統編版更注重通過于勒這一人物角色挖掘作品背后的社會環境。

統編版的課后練習分為思考探究與積累拓展兩大部分,共設置五道習題,其中思考探究部分包括了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敘事視角,積累拓展部分則主要指向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與運用。

第一題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節,跟人教版的課后練習中提到的“梳理課文的結構”有所不同,而是更加準確地落實到情節這一小說要素中,學生可以從四個角度去梳理、分析故事情節,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與理解,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情節設置的精巧之處。第二題指向性地拋出問題,給予了學生充足的表達空間,學生可以通過多重視角去解讀于勒這一人物形象,并在理解的過程中把握小說的內容與主題,既忠于文本,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第三題關注的是敘事視角,要求學生從“怎么寫”的角度,認識和理解不同敘述方式所呈現出的不同的故事和立意,這是該課后練習的一大難點,教師可適當補充資料,通過對比閱讀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切入點。第四題要求學生對課文語句進行賞析,這不僅遵循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也是在細讀文本中提示學生要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句子內容,體會到作品遣詞造句的巧妙以及語言的藝術魅力。第五題是站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對小說的內容和主旨要有整體性的把握,也體現了學生對課文的自我思考和反思。

總的來看,統編版教材《我的叔叔于勒》課后練習既關注到了文本的內容與形式兩方面,也抓住了文章的獨特之處,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了較為明確的方向。

四、文本分析

(一)人物形象

借助人物語言、神態、行為、心理等描寫,作者在這篇作品里塑造了菲利普夫婦這一對生動的城市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他們既有獨特鮮明的個性,又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于勒的人物形象則是一個“冒險失敗而淪落為乞丐的悲劇人”,其年輕時輕浮、放蕩、吃喝玩樂,被打發到美洲后他開始反省自責,兩次寫信給菲利普表示“希望能夠補償從前他造成的損失”,其心地是善良的,但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下層人物想要躋身到上層社會注定是困難的,其命運也注定是失敗的。小說中的“我”作為故事的敘述者,與自私冷酷的父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自作主張從母親給他的付牡蠣錢中多給了十個銅子作為給于勒叔叔的小費,既表示了他的不滿,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希望與理想。

(二)故事情節

《我的叔叔于勒》全文故事曲折,結構精巧,課文的整個情節貫穿于菲利普一家對于于勒叔叔的態度轉變中,金錢實際上成為了推動情節發展的原動力。按照作者的行文思路,課文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情節,即“盼于勒”“遇于勒”和“躲于勒”。情節的開端,小說著力渲染于勒在菲利普一家人心目中的地位,稱其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的信也是“家里的福音書”,在金錢的魔力下,于勒一下子從過去那個“壞蛋、流氓”變為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僧敺评辗驄D在船上真地見到了窮愁潦倒的于勒時,卻如臨大敵,于勒在此時又成了他們口中的“賊、流氓”。在這個情節結構中,其重點集中在兩組人物關系上:一是菲利普夫婦和于勒的關系,二是“我”與于勒的關系。圍繞這兩組關系教師可以設計兩個教學環節,從細節出發,注意情節是如何為人物和主題服務的,指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味到故事情節安排的一波三折和復雜變化。

(三)社會環境

《我的叔叔于勒》發表于19世紀80年代,正是法國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階段的時期,此時法國在經歷普法戰爭后,農業危機和工業危機席卷整個國家,在變相剝削的社會制度下,國困民怨,致使廣大小資產階級瀕于破產,進而形成了個人和社會層面上的唯利是圖和冷酷自私,最終徹底淪為了歇斯底里的拜金狂。這部小說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的,它通過描述該時代下小資產階級的生活狀況,揭露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系中的拜金心理,清楚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莫泊桑通過對社會的細致觀察,從平凡的瑣事中尋找到生活的真相,為文章主題設置了一個巨大的時代背景,展示了這篇小說作為經典作品的無限魅力。

(四)主題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對人物、情節的態度與評價,主要是從“我”的角度表現出來的。小說中菲利普一家與于勒在船上相遇,當菲利普夫婦發現于勒成了一個窮困的乞丐時,把曾經聊以自慰的于勒看成是“災星”,躲之唯恐不及,避之唯恐不遠。而“我”在與于勒叔叔相見時,雖未與其相認,卻認真仔細地觀察叔叔那“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和那“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甚至還在心里默念著“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深切地表達了對于勒叔叔不幸遭遇的同情之心?!段业氖迨逵诶铡分袃烧咧g的對比,使世俗的假丑惡和理想的真善美涇渭分明,作者以飽含幽默與諷刺的筆調,借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轉變,諷刺和揭露了在資本主義思想腐蝕下人的精神的墮落。但也在悲觀地描述社會現狀的同時,通過第一人稱將“我”這樣一個天真善良的少年形象塑造得血肉豐滿,寄寓了作者對生活的理想和希望。

作者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我的叔叔于勒于勒菲利普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
自己的歌
我的叔叔于勒(縮寫)
《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人物分析
別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我的叔叔于勒》主題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想
《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讀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想
大笨熊巴納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