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研究

2023-04-05 03:56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后坪鄉石界完全小學夏關軍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古詩詞小學生傳統

◇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后坪鄉石界完全小學·夏關軍

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來的歷史文化的演化,不僅擁有較為悠久的文明歷史,同時也沉淀了較為雄厚的文化精髓,這些都是中華兒女生生不息的文化源泉和精神支撐,同時更展現著來自中華人民的智慧及藝術特點。小學語文學科融合了人文性、工具性等特點,是有效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陣地。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工作中,語文教師需要切實明確學科文化育人的方向,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學生切實感受語文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傳統文化滲透為學科改革發展的起點,進而增強小學生的文化認同意識及核心素養能力。

一、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價值

(一)增強學生學科素養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工作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能夠幫助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更為全面地了解傳統文化元素,明確文化發展的現實意義,進而在根本上夯實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基礎。比如,我國古代有數不勝數的古詩詞,學生在學習以后,能夠切實增強自身語感,再如一些歇后語等,能夠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次,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掌握生僻字詞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內容,為小學生未來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而漢字內容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基礎,能夠有效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的熱愛程度,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力。最后,小學生結合各類古詩詞等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能夠形成一種文化上的自覺。

(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在現階段的小學生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更為喜歡一些新鮮的事物,對于國外文化的喜愛更多,認為中華傳統文化是一種落后的文化,導致學生自身的本國文化認同意識不足。從整體上來看,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的熱情不足,而之所以出現這一問題,主要是學校及教師并未有效向學生展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的認知不足,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學習興趣不高。而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能夠有效向學生展示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學生意識到我國傳統文化同樣也是一種文化潮流。

(三)實現中華文化傳承

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言,教育工作是最為重要的手段之一。結合當前形勢來看,我國傳統文化受外來文化的沖擊,自身教育優勢逐漸消失,為此當前亟需使傳統文化重新回歸到教育領域當中,實現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有效結合,這樣不僅能夠切實展現出語文學科的育人特點,更能使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在教育領域中受到足夠的重視。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能夠直接影響學生,更會對學生家長及教師產生深刻的影響。為此,將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重新納入到語文教育體系當中,能夠對學生產生更多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深深影響著家長及教師,使學生時刻處在一種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當中,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

二、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問題

(一)教師傳統文化觀念存在偏差

結合當前我國教育教學實際情況來看,一些語文教師盡管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教育價值,同時也對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了改革,但是很多教師卻缺乏予以落實的能力。之所以會出現這一問題,主要原因便是在于現階段的教育工作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學科的人文特點、文化特點在逐漸消失,語文教師也往往采用知識灌輸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向學生講解解題技巧或者搜集相關重難點內容等。在這種教學現狀下,盡管很多語文教師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教育價值,也很難刻意向學生開展相關的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即使能夠在教材知識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也僅僅是停留在表面。

(二)教師語文教學工作問題較多

結合當前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一些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低效。比如,對于古詩詞教學而言,一些語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僅僅是要求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反復地閱讀和背誦,并未刻意增強學生的語感。再例如,在開展相關成語、歇后語的知識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也僅僅是要求學生針對身邊現有的工具材料進行簡單地查閱,并在課堂提問過程中進行簡單的訓練,這也導致很多學生對相關成語及歇后語知識理解不深,學習熱情逐漸下降。其次,課堂教學內容單一枯燥。傳統文化元素豐富多彩,其中蘊含著數不勝數的文化精髓,但是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中,語文教師所涉及到的傳統文化元素面較為狹窄,導致教學內容單一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熱情不足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增強學習效率及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缺乏學習熱情,學生就很難積極主動地進行傳統文化的學習,對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控力度不足。結合當前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由于對傳統文化知識點的認知程度不夠,普遍認為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的用處不大,很難靜下心來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一般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所開展的傳統文化教學工作主要基于教材中的古詩詞內容,而這類枯燥的學習元素更容易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心生抵觸之情,再加之一些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點了解程度不夠,對學生吸引力不足。

三、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原則

(一)遵循實效性原則

傳統文化元素之所以能夠延傳至今、歷久彌新,其關鍵原因在于傳統文化元素的傳統方式和內容均具有較強的實效性。為此,在開展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語文教師切實注重文化教學的實效性原則,在為學生制定相關教學策略、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基于實踐化的角度出發,不斷對教學工作進行完善,以此增強語文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的效率及質量。

(二)堅持主體性原則

針對傳統文化知識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學習能力和個人知識積累水平開展有針對性的趣味活動,比如開展詩詞大賽、文化場館參觀等,需要教師結合學生自身實際學習情況,以此展現教學工作的主體性原則。

(三)秉承創新性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以前,需要針對自身教學策略和實際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性思考,為學生制定更為新穎、有趣的學習計劃,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比如開展趣味詩詞鑒賞、書畫鑒賞、傳統文化宣導等活動,全面結合時代發展特點,融合更多創新性元素,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活動,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路徑

(一)構建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工作中,結合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實際學習需求,語文教師可以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根據實際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逐漸增強語文教學工作的質量及效率,向學生傳授更為高效化的學習方式,以此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熱情,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為此,語文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切實感受傳統文化元素的特點,實現言傳身教的目的,并通過開展相關傳統文化學習活動,在潛移默化間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內容,實現學生文化素養水平的提升,以此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學習能力。

例如,在進行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詩詞中的情境畫面,利用圖片及視頻幫助學生了解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感受當時詩人欣賞這一景觀時的思想情感,并結合視頻及圖片內容,使學生對祖國的大好山河產生由衷的贊美之情,充分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激發學生認識家鄉、贊美家鄉的思想情感。

(二)注重傳統文化讀寫融合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往往是課堂的主體,而這種教學模式極為被動,阻礙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若想擺脫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就需要積極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以此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具有不同閱讀學習經驗的學生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并將更具創新性、高效性的語言藝術形式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為學生建立更為多元的學習體系,使學生能夠更為高效的了解與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元素及語文知識要點,強化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例如,在進行三年級上冊《望洞庭》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針對這篇詩詞內容開展教育指導,促使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朗讀,感受其中的意境,結合古詩詞中的相關字詞,了解詩詞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其詩詞寫作風格,使學生能夠在古詩詞中充分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然后,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古詩詞抄寫、背誦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古代詩詞作者的創作情感,加深學生對事物的了解,并將學生帶入到濃厚的古詩詞學習氛圍當中,調動學生對“洞庭湖”的鑒賞思維,并在古詩詞中了解更多的語言表達方式,強化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

(三)基于生活開展文化滲透

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而言,學科教育主要的方向便是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所以,小學語文教材知識內容一般較為豐富,其中教材中也包含著各種各樣的學習素材,具有較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工作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結合教材內容,結合教材的各個角度,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及思考,了解教材中有關傳統文化內容的寫作方式以及作者的創作背景等,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學習活動中有效結合自身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從而更為有效地強化其學科素養。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鐵杵成針》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就可以根據這篇文章內容設計多個學習目標。首先,需要學生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文言文的閱讀,并引導學生讀準其中的字詞及字詞的停頓等;其次,鼓勵學生結合文章下方的注釋、聯系上下文內容,根據自身實際生活進行引導,使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核心,體會文言文語言精煉之美;最后,結合文本重點語句“太白感其意”,引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切實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其中所蘊含的哲理,以此展現傳統文化元素的魅力。另外,語文教師更需要結合實際教學目標為學生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使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并結合互聯網資源、書刊雜志等方式,搜集有關作者——李白的人物事跡,從這些知名事跡中學習詩人李白的情感品質,并思考作者為何會在某事上做出某種選擇,進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增強學生的人格品質,使小學生對古代歷史事件及人物產生更為全面的了解。

(四)擴展語文課外學習內容

傳統文化元素所包含的內容較廣,比如相關的地域景色、傳統文化習俗、古代詩詞歌賦等等,僅僅借助課堂知識學習,很難有效展現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對于傳統文化教學工作的開展,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更需要學生在課外學習擴展的過程中實現文化延伸,利用課外書籍閱讀、互聯網資料搜集等方式,不斷吸取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開展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使其成為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延伸,語文教師需要不斷鼓勵學生積極開展一些課外閱讀學習活動,以此加深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并利用這種課外閱讀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知識內容的有效滲透。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生只有不間斷地閱讀大量書籍,才能夠將更多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自身所有,并為接下來的寫作學習提供更為豐富的素材,以此全面強化學生的文章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水平。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挑選一些與教材知識內容有關聯的課外文章,也可以鼓勵小學生自行挑選一些自己較為感興趣的書籍展開閱讀,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文章閱讀能力,為學生的寫作不斷積累素材,實現小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海的女兒》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國外傳說中美人魚的特點,并向學生講述有關我國的傳統文化中“美人魚”的形態,并向學生推薦有關我國古代神話、地理知識、歷史知識的融合著作《山海經》,使學生在閱讀這部具有神秘色彩的古籍時加深對我國歷史、地理、文化知識的了解,以此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領會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魅力,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我國數千年來的文化基礎,從而增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有效豐富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語文知識學習的有效擴展。

(五)構建語文課堂趣味訓練

實踐往往是學生能夠迅速掌握一門語言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實現文化傳承的有效手段和策略,尤其是一些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文化元素,能夠使學生切實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對于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出現的錯別字等情況,語文教師需要與學生一道,共同參與到探尋漢字文化起源的活動當中,充分了解漢字的源頭,并對漢字的歷史發展及古代漢字的形象特點進行全面了解,結合漢字文化的象形、寓意、聲形等元素,為學生講解一些有關傳統文化中漢字內容的趣味故事。

例如,在進行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詩詞中所提及的“朋友”一詞,語文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詞匯進行趣味性的解析。在古代釋義中,“朋友”是由兩個不同詞匯組成的,“朋”與“友”具有一定的差別,在古文中的“友”如同兩個“又”字的組成,像兩只緊緊握在一起的手,結合對漢字結構的解析,能夠使學生切實感知古人對友情的重視,在朋友相聚時,往往會兩手緊握,表達對彼此的思念之情,而這種對友情的珍視,這種朋友之間互動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在朋友相逢的時候,雙方會不約而同地握緊對方的手,表達各自深切的情感。利用這種漢字結構解析的方式,能夠切實幫助學生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美德內涵,使學生意識到漢字的神奇與開放性特點,以此增強學生認知學習漢字的態度。為了切實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一系列的趣味性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對漢字的使用效果。

簡要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契合小學生自身認知發展特點,能夠有效推動學生健康成長。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借助教材內容,從中掌握更多傳統文化元素,在經典文學著作中感受傳統文化內涵,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可以結合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增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使小學生切實意識到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的重要價值,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為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古詩詞小學生傳統
踏青古詩詞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新年
我是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