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探究

2023-04-05 11:49胡湘梅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3年2期
關鍵詞:院校高職農村

胡湘梅

(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1 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概述

高職院校也需要強化對在校學生的培養環節,尤其對于農業相關專業與環境建設相關專業、旅游及電子商務、軟件信息技術等專業等,更需要加大培養力度。除培養職業農民外,高職院校也可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對務農人員進行其他方面的培養工作。鄉村振興不僅建立在振興農業的基礎上,也需要同步振興經濟與工業等內容,因此高職院校也需要從工業發展、農產品分銷、農業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培養務農人員,使其將自身所學內容應用于建設鄉村的工作中。在充分接受各方面專業技能培養后,鄉村地區的農產品加工與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建設也能隨之進步,從而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為良好的環境。此外,高職院校也需要將重點放在提升務農人員思想觀念方面,使其能充分認識到專業技術知識的重要作用,并在自身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吸收各方面知識,并應用于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中。在培養務農人員勞動技能與創新理念之余,高職院校也不能忽視培養農村地區中介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農村工匠等,使鄉村地區能從各個方面實現振興與發展。

2 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現實困境

2.1 人才培養的服務定位面臨矛盾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服務定位在城鎮優先與面向鄉村之間存在矛盾。相較于城市發展,由于鄉村的滯后性和農民對于自身以及子女基于階層流動的教育選擇,高職院校長期以來在人才培養的服務定位上是以城鎮優先的。而高職院校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培養上,通過加速培養一大批掌握綜合技術的高素質農民,就可以有效克服農業生產發展瓶頸,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高素質農民和普通農民的差異在于,前者是一個可以自主擇業的“職業”,后者是被動印上的“身份”。而高素質農民理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也是一種職業,但并非被賦予的身份。導致高職院校在服務定位上面臨選擇繼續城鎮優先還是轉向農村的矛盾心理。

2.2 專業設置與鄉村產業結構不相適應

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與鄉村產業結構的適應性不夠。整體來看,高素質農民有助于推進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當地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尤其是在當今人口紅利減少、農村勞動力資源持續供給減少等情形下,缺乏農業生產和管理經營方面專業知識的高職畢業生難以承擔起鄉村振興的重擔。因此,要找準位置,加速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系統,為廣大農業農村地區培訓大量實用性人才,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既是國家戰略的現實需要,也是職業院校實現自身發展的內生需求。

2.3 畢業生的就業認知存在偏差

當下城鄉格局中,農村仍處于弱勢地位。這種弱勢地位不僅體現在城鄉收入差距上,而且體現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受根深蒂固的“城市本位”思想影響,到農村就業對于廣大高職院校畢業生及其家庭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仍被看作是一種無奈或者尷尬的選擇。這種就業認知偏差的存在,也是高職院校在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實踐中所面對的一個難題。

2.4 教師參與鄉村振興的配套機制不夠靈活

高職院校作為事業單位,在財務上有著嚴格的制度規范,比如有的高校實行績效封頂的做法,導致很多教師參與鄉村振興無法獲得“經濟效益”;有的高校在時間上嚴格管理,成為影響教師參與鄉村振興的瓶頸因素。由于缺乏相應的配套激勵機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師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

3 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原則

3.1 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動態調整原則

現階段,高職院校招生人數雖然有所增加,但是作為高校的基本職能不會改變,仍然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大基本職能,而其中核心基本職能還是人才培養。人才也是鄉村振興實現的關鍵要素。高素質農民創新創業教育,既是增強農村經濟總體實力的關鍵舉措,又是進一步壯大新型農村經濟經營主體力量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們認為,通過形式豐富多樣的創新創業教育,激活高素質農民實現鄉村振興的內源動力,提升高素質農民實現社區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力量,終將達到鄉村美、農村強、農民富的城鄉振興戰略目標,以適應鄉村振興背景下不斷涌現的新產業和新業態。

3.2 符合人才培養工作創新改革原則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環節,可以為社會的各個領域建設與發展培養應用型與實踐型人才。而為了進一步強化社會的人才供應,則需要加大力度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改革,從而逐步形成新穎的人才培養模式[1]。而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中通過積極聯合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精準幫扶,則有利于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群體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了解,使之能夠在畢業之后毅然投身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同時也能逐步形成更加科學且完善的教育模式,如:創新創業、教育幫扶、志愿者服務、愛心消費、支部結對等,從而給鄉村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創新改革。

3.3 傳承傳統文化和服務鄉村振興相互融合原則

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高職院校的另一項使命和職責。讓大批師生到農村開展服務鄉村振興實踐,不僅能給農村帶去人才和科技服務,也能讓師生在助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有機會充分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原生態層面,這比在課堂上、書籍中接受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鮮活生動。高職院校要以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踐為載體,通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鏈接、鄉村文化產業與社區的培育,促進高職院校師生與鄉村的深度融合,為師生營造一個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機制與氛圍。

4 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路徑

為轉變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理念,積極投入鄉村振興建設工作,高職院校輔導員需要進一步完善自身工作,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并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日常生活,以此使學生能在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中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從而轉變自身就業理念,能在步入工作崗位后投入鄉村建設工作中去。

4.1 依托科研帶動,打造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平臺

高職院校應充分利用寒暑雙假,組織師生開展豐富多樣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首先依托科研帶動,形成利用寒暑假開展鄉村調研的活動雛形,包括特色鄉土文化調研、鄉村文創企業(村落)調研、文化扶貧社會服務等。然后在對村情調研的基礎上,助推一批鄉村振興社會服務項目,如,文化傳媒類專業承擔文化特色小鎮設計,藝術設計類專業承擔漫畫墻項目設計,電子商貿類專業承擔果蔬產品直播營銷。最后打造一個體系完整、程序清晰的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平臺。這一平臺既能凸顯“智力助農、文化扶貧”的主線,又能作為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科學研究和實踐育人的載體,是構建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平臺。

4.2 探索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與教學“四個對接”

第一,探索將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與課堂教學環節對接。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是教學,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理想模式應該是一方面將服務鄉村振興實踐導入教育教學環節,推動教學內容的創新。另一方面要通過服務鄉村振興實踐促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師生在服務鄉村振興社會實踐中發生的個案、出現的問題、實施的項目等都可以直接作為各類專業的不同課程的教學案例、課程討論、課程作業和課程設計等,引入教學環節中去。服務鄉村振興社會實踐還可以為許多專業的課程調研、認知實習和專業實習等提供一個真實而豐富的實踐課堂。第二,探索將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與學生畢業環節對接。畢業環節是高職學生在校期間最后一個學習環節,是學生專業能力再提升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與學生畢業環節對接,可以通過鄉村振興項目直接轉化為課程設計項目或畢業論文選題,這樣既能豐富畢業環節的內容和形式,又能提升畢業論文的質量。第三,探索將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與創新創業項目對接。創新創業項目是高職院校的重要教育教改領域,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給師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創新創業空間,而且各種資源由于政策傾斜效應快速向農村流動,也為師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中開發出一批創新創業項目,新市場、新營商環境、創業規律性、新商業模式,以及在服務鄉村振興實踐中遇到的許多熱點和痛點都可以成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項目的重要研究內容。第四,探索將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與各種學生技能競賽對接。技能競賽的開展對于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以及推進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鄉村振興社會服務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和研發的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方法通過技能競賽的平臺展示出來,這樣既有利于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技的目的,也有利于推動高職院校與涉農企業在技術、設備、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最終促使高職院校不斷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培養出更多農村急需的高素質農民和鄉村振興帶頭人。

4.3 建設與優化農業“雙師型”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應按照“穩定、培養、引進、借智”的人才隊伍建設思路,打造高水平農業“雙師型”教師隊伍。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打造一支理論知識豐富、教學水平一流、農業科技知識過硬的農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對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的成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專業特點、服務村落的特色,開展農業“雙師型”教師的培訓,同時積極引進或“柔性”引進一批具有涉農行業、企業經歷的專業教師或能工巧匠,建立農業“雙師型”教師人才資源庫,并不斷優化人才配置。

4.4 開展“現代學徒制”在鄉村領域的嘗試

高職院??梢試L試以“耕讀”為主要形式,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協同育人,共同致力于鄉村產業人才培養,基于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實訓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可以針對鄉村地區當前發展階段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況,組織幫扶地區農民進入高職院校進行技能培訓,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內部實訓基地資源、專業教師資源,給予鄉村地區農民有效的專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群體的專業技能水平,使之能夠在鄉村地區產業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

4.5 以“特色文化+”為抓手,提升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內涵

高職院校在服務鄉村振興實踐中還有一層功能,那就是關注實現鄉風文明,以中華傳統文化和鄉土文化為切入點,通過“特色文化+”來提升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的內涵。高職院??梢酝ㄟ^田野調研、村民訪談、實地考察、文獻資料查閱、村風村俗體驗等村情分析收集鄉村特色文化一手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篩選出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特征與鄉村地域文化相結合的文化資源,挖掘有具象支撐的特色文化,然后對特色文化的內涵進行詮釋、提煉和總結,得出特性顯著、內涵豐富、村民一致認可的文化作為鄉村的核心特色文化,最終形成一村一個特色文化,從而破解鄉村振興過程中由于同一區域的條件稟賦雷同導致“千村一面”的難題。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高職院校雖然面臨困境,但只要基于鄉村振興人才的需求,主動進行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將一定能夠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本應承擔的角色功能。而且高職院校致力于構建服務鄉村振興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讓師生有機會真正沉入農村社會中去,這樣不但可以切實提高鄉村地區的發展質量,同樣也能全面帶動鄉村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提高鄉村地區建設水平。只有愛農民愛農村愛農業的大愛之心培養,才能真正不負時代交給高職院校的使命。

猜你喜歡
院校高職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