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視角下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研究

2023-04-06 12:33徐紫妍王姣鐘雨璠
西部皮革 2023年6期
關鍵詞:贛南服飾圖案

徐紫妍,王姣,鐘雨璠

(贛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精粹,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具有顯著的地域特色。在世界文化趨同化的浪潮下,非遺成為文化差異性的標識,蘊含著深厚的傳承價值,為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發揮著重要的引導和指向作用。贛南客家服飾(傳統)作為近年來申報成功的國家非遺項目之一,是江西省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也是贛南地區客家文化的物化載體和直觀外顯。隨著《江西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的實施,各級各部門大力推進旅游產業多維度的高質量發展,對于客家文化旅游景區的建設也是計劃中一個重要指標點。目前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在發展過程中對客家優秀民俗文化挖掘的深度和準確度不夠,其中極易被忽略的構建要素就是景區工作人員的服飾。

景區工作人員的服飾作為動態展示景區文化的第一個且全程參與的視角,是景區品牌塑造的關鍵點。但是,目前大部分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的服飾設計與景區文化在匹配度和適切性上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重新設計景區工作人員的服飾,將非遺贛南客家服飾的特色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景區特色,能夠更好地塑造景區形象,加深消費者對客家文化旅游景區的認可,留住回頭客,提升市場影響力,對推動贛南地區旅游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文化產業的進步有著重要的意義。

1 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現狀

客家文化旅游景區由于地緣因素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贛南地區。贛南地區是客家文化的發源地和搖籃,注冊在案的客家文化景區比較多,分布相對集中。通過走訪調研,在目前已對外開放的客家文化景區中,工作人員的服飾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景區工作人員的服飾種類單一且不夠規范,不同工種的服飾幾乎沒有區別,指向性不夠明確,不能體現出工作的特點。消費者進入景區后,很難根據服飾區別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二是服飾呈現千篇一律的制服形制,定位不夠清晰,沒有凸顯客家特色,也和景區定位不夠契合,不能成為景區的軟景點和活招牌。三是服飾沒有季節區分。一年四季一套服飾,從人機工程學角度看,不符合工作人員的工作需求。四是沒有統一且顯著的標志性圖案,缺少制服設計的象征性。五是不能將本土優秀非遺文化有效融入服飾設計中,在原真性和本源性的體現上缺少內涵和深度。特別是在表演類服飾上,千篇一律或制作粗糙,對于表演的水平和氛圍的營造起不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甚至阻礙了表演效果的呈現。

隨著江西省對旅游產業的重視,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改革勢在必行。找尋目前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的不足、問題,將問題具體化、細節化,有利于對策和設計方案的確立。

2 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的原則

為了彰顯地域特色和非遺文化,增加景區的文化價值與底蘊,挖掘非遺贛南客家服飾與景區工作人員服飾之間的融合點并進行創意設計,需要把握三個原則,以確保設計與改革的有效性。

首先是系統化原則。對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進行工種、性別、季節的分類,形成全面的系統化、體系化員工體系構建。從而在這一基礎上實現服飾設計的對應性和相符性,注重細節的差異和設計,強調景區員工服飾形象塑造的特色與工作性質的一致性。

其次是規范化原則。景區工作人員服飾屬于職業服裝,因此必須遵循職業裝的基本要素,即機能性、審美性與象征性三要素并重。一是要滿足工作人員的穿著目的,便于活動,適應季節的變化,適度調節,同時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避免受到身體外界的傷害。二是要與景區整體的形象一致,貼合景區的設置。根據工種分類,實行統一的形制、色彩、圖案與裝扮,具有一定的標識性,使服飾成為景區的象征之一。三是從穿著者的心理需求出發,滿足審美的需求。從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出發,注重審美性的服裝可以讓穿著者感到心情愉悅,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社會需要、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都能夠得到實現,從而更好地為游客服務,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是原真性與創意設計并重原則。每個民族、種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創造性和迥異于其他民族的特有價值,都是不可重復的、不可替代的獨立生成體系,都是具有獨特價值的文化傳統[1]。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要以當地優秀文化——非遺贛南客家服飾為文脈基礎,提煉出標志性的設計元素,進行創造性設計,形成同中求異的服飾特色。在保留非遺原真性的前提下,結合現代職業服裝設計的形制特點,進行融合設計,注重設計的合理性、獨特性和文化性,打造獨具風格的景區工作人員服飾,從而形成一道靚麗、鮮明的風景線。

3 服飾設計的定位、分類與實踐

以國家非遺“贛南客家服飾”為切入點,對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的服飾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與分類,是系列服飾設計改革的基礎和先決條件,也是需要實現的目標。

3.1 定位與分類

根據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的布局與規劃,將工作人員的服飾分為售票人員與檢票人員服飾、導游服飾、清潔工人服飾、游覽車司機服飾、民俗表演服飾五大類。依據江西的氣候因素和男女性別的差異,五大類服飾細化分為春秋男女裝、夏季男女裝和冬季男女裝,針對不同的工種和工作環境進行設計。在分類、具體化的前提下,景區工作人員服飾設計從非遺贛南客家服飾的形制、色彩、圖案、面料中提取代表性的元素,與現代職業裝設計相結合。在保留文脈傳承的根基上,形成具有可識別性、安全性、舒適性與集團象征性并重的系列服飾。

3.2 設計構思與實踐

作為最先映入游客視覺系統中的服飾構成要素,服飾的色彩對于服飾美感的整體呈現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對色彩的把握,以宜人為基礎。贛南客家服飾中藍色、黑色是常見色[2]。其中,藍色給人以安靜、穩定、大氣的感覺,符合游客在陌生環境中渴望安全的心理反映。因此,五大類服飾以藍色為主色調。通過明度和飽和度的變化,藍色可以延伸為灰藍色、淺藍色、霧霾藍等。將同類色與類似色組合,再點綴贛南客家服飾中常用的裝飾色——玫紅等色彩,營造服飾的層次性和豐富性。

在材質選擇上,依據工作環境的差異性,進行恰當的選擇。一是售票人員與檢票人員的服飾材質。售票人員與檢票人員常年在恒溫狀態下工作。因此服飾材質以不易皺的面料為主,如醋酸面料、雪紡面料等透氣性與垂墜感比較好,長時間穿著也能保持服飾的整體美觀性,符合工作人員的工作性質,能夠給游客良好的初印象。二是導游、清潔工人和游覽車司機的服飾材質。導游、清潔工人和游覽車司機的工作以戶外工作為主,受到外界氣溫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材質選擇上要根據季節進行恰當的劃分。贛南客家服飾的主材料以棉、麻面料為主[3]。棉面料具有良好的親膚性、吸濕性、透氣性和舒適性,適合春秋服飾設計。麻面料耐熱性好,不易產生靜電,吸濕與放濕快,適合夏季服飾設計。因此可以選擇本土原生的棉、麻材料進行制作,從原材料上回歸原真性。冬季面料選擇挺括性和保暖性相結合的防風面料,如防風、防水、耐磨性能極強的尼龍等,便于戶外的活動。三是民俗表演服飾的材質選擇。民俗表演是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彰顯文化底蘊的重要環節,代表性的有贛南采茶戲等。作為來源于客家人生活場景的舞蹈,采茶戲的服飾以藍色為主。但是作為一種還原性的民俗表演,服飾的材質要注重舞臺呈現效果,因為選擇帶有光澤感和柔軟性的冰絲綢緞閃光藍色面料為主,既能吸引游客的目光,又便于演員的活動。

在款式設計上,提取贛南客家服飾的典型形制特點:直線型造型,立領或圓領,右衽斜襟或唐衫對襟,大襟衫與大褲腳組合,講究對稱,注重視覺的平衡[4]。導游與游覽車司機服飾設計中,女子服飾采用A字母廓型,立領圓襟,強調線條的流暢感,刻畫女性的曲線。夏季主要為裙裝,春秋和冬季以褲裝為主。男子服飾采用H字母廓型,上衣圓領、對襟,明口袋與大袖口搭配直筒褲裝,表現男性的陽剛之氣。清潔工人服飾款式設計領型以立領為主,冬季搭配圓領外套。門襟設計來源于帶有客家特色的雙門襟設計,并進行曲線的分割,進行拼接和裝飾線的鑲嵌,增加袖克夫,袖口收縮便于工作。售票人員與檢票人員服飾以連體裙裝為主,寒冷天氣搭配翻駁領西裝。V領與交叉門襟組合,注意曲線和組合省道的應用,要貼合女性的身體曲線,展示大方、優美的服飾形象。民俗表演服飾以贛南采茶戲服飾為例,設計靈感來源于客家人典型的大襟衫和大襠褲的組合。褲長設計為七分褲,便于表演人員進行展示,上衣為立領,袖長縮短至七分袖,左右曲線門襟,上衣兩側開叉設計。

在標識性體現的裝飾圖案上,衣襟統一化,代表性圖案則根據工種一一對應進行設計。從贛南客家服飾的代表性圖案中選擇蝴蝶、魚、鳳鳥進行創新設計(如圖1)。衣襟和門襟的裝飾圖案以二方連續為主,形成秩序的美感。男女服飾的衣襟和門襟圖案形成差異。女子服飾以魚作為主要的設計元素,紅色、粉色和黑色結合,形象生動活潑。男子則以蝴蝶和花為主題,藍色、黑色和黃色結合,形成互動的組合美感。導游服飾的圖案在衣服的前片,進行適合紋樣的設計。通過花蝶的變形設計,圍繞山字紋和幾何線條,顏色以藍色、紅色、橘色和黃色為主,構成圓形設計。游覽車司機的裝飾圖案位于左胸前,圓形適合紋樣,“客”字設計一方面傳達和寓意客家文化,另一方面,花間戲蝶寓意幸福美滿,表達了對游客的美好祝福。

圖1 裝飾圖案設計Fig.1 Decorative pattern design

售票人員與檢票人員服飾圖案以鳳鳥為主,四周圍繞蝴蝶,整體圖案以粉色為主,搭配黑白兩色,具有吉祥的寓意,表達對游客的歡迎。民俗表演服飾圖案夸張化設計,色彩組合繽紛。含苞待放的花朵與翩翩起舞的蝴蝶,傳遞著客家人對生活的美好祈愿。

贛南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的服飾設計立足國家非遺“贛南客家服飾”藝術與文化特色,契合江西省相關文件要求,從服飾設計的構成要素出發,在款式、色彩、面料和裝飾圖案上進行構思與實踐,打造出系統化、規范化、原真性的系列服裝,為客家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與建設開辟新的視野。

4 總結

通過分析現狀與總結不足,進行設計靈感來源的梳理和設計定位的確定,并在其中融入非遺贛南客家服飾設計元素。研究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類性、特色型、標識性、象征性的設計創作與實踐,形成一個具有明確標識的客家文化旅游景區工作人員服飾體系。在未來,可以進一步構建設計與開發的推廣機制,拓展服飾的應用范圍,形成可操作性的應用模式,從而為贛南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服務。

猜你喜歡
贛南服飾圖案
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簡介
動物“闖”入服飾界
聽諸子百家講“服飾穿搭”
雪人的服飾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贛南臍橙整形修剪技術
贛南早臍橙在幾種中間砧木上高接換種的表現
永遠的歌謠(贛南采茶歌舞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