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利用互聯網環境展開學生教育工作的研究

2023-04-06 06:28馮靜雯
公關世界 2023年6期
關鍵詞:創新研究新媒體互聯網

馮靜雯

摘要:社會進入新媒體時代后,不論是社會環境還是教學實情,都一直在不斷變化。如果高校希望能夠在學生和教師群體中能夠將大學生知識教育、生活教育工作切實有效地開展,要做的就是在時代基礎下,在科技幫助下對相關工作進行創新。因此,本文將從網絡角度出發,當作真正的教育創新方向,幫助高校真正認識到網絡技術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意義,并發現分析阻礙其相關工作的各項因素,從而為高校利用互聯網手段開展學生教育工作提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互聯網,高校學生教育,創新研究

目前,各行各業都處于新媒體及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同時各行各業也都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前提下進入到新的發展方向。而對高校來講,新時代下的學生教育工作既面臨著寶貴機遇,也迎接著新的挑戰。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到有效的學生教育對學生思想教育觀念培養的重要性,故而需要對工作思維及時進行調整,借助網絡技術,開展高效的思想教育,使每名學生都能在學校的正確引導下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意識先進、品格優秀的現代化人才的培養奠定思想基礎。

一、高校利用互聯網環境展開學生教育的機遇與必要性

1.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社會現狀

在當前的社會中,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了互聯網,互聯網活動能量和規模遠遠超出了我們很多人的想象,可以說我們面臨著非常大的一個挑戰。面對開放的互聯網絡,國家的政權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就與每個人的應對息息相關。在當前,高校作為文化信息傳遞的重要場所,每個青年學生在互聯網的行為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青年的意識形態,也反映出了中國青年的世界觀、價值觀的覺悟。新媒體所擁有的多元性、突發性、自發性、匿名性、難控性、公開性和無界性特點,也使得輿論場形勢變得愈發復雜。高校學生教育工作在互聯網環境當中,呈現出較為復雜的現狀。

2.互聯網環境中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機遇

每一個硬幣都有正反兩面,互聯網也是如此。其發展不僅帶給我們挑戰,也為高校的學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時代機遇。過去的諸如校報、櫥窗和廣播等傳統媒體因為慢傳播速度和弱交互性的特點,相比之下,新媒體的吸引力明顯增強,它不僅打破了過去既有的空間概念,成為師生了解社會時訊和聯系外界的最佳渠道之一,更是當代大學生展現自我的一種普遍方式。當下,在大眾生活信息化的趨勢下,新媒體已經廣泛適用于大學生群體中,而高校也逐漸采用融合媒體的教學方式。[1]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借助媒體平臺去獲取信息內容,并閱讀學習。高校的學生教育工作也可以借助媒體平臺的建設搭建,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認知。當下新媒體時代的高校學生教育工作應該以學生為本,做到人在哪工作重點就在哪。而如何讓學生本體主動借助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利用好每一個信息交流渠道,這就是新時代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機遇,也需要每個高校工作的教師重點把握。

3.高校借助互聯網進行學生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載體,繼而實現自身資源和觀念的傳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時代的傳播媒介早已與傳統媒體天差地別,縱使在公信力上網絡媒體無法與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相媲美,但網絡媒介在多樣性和交互性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故而也可以想到,宣傳工作也正因為網絡時代新媒體的誕生而產生極大變化。高校的學生教育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高效先進的網絡技術,那么就能夠進一步發掘其背后的價值,繼而改善相關教育的時效性。

除此之外,高校應當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為了能給社會源源不斷的輸出高素質人才,那么學生教育和信息素養教育必然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應當利用好網絡設施,利用各種網絡媒介使學生從中學習了解必須學習的知識,繼而培養出積極正面的觀念和意識,幫助學生在繁雜的網絡社會中找到能夠幫助自己成長的有用價值。除此之外,在利用網絡工具的同時,學生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鍛煉使用網絡媒體的能力,從而更高效地使用,并且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學會如何辨別網絡信息的優劣。因為目前大眾可接觸到的網絡世界中,由于門檻低、時效性強,各種信息魚龍混雜,其中不乏落后和腐朽的觀念,尤其是當前的新媒體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來源越來越廣泛,如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互聯網和各個平臺,對于高校學生而言,也就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給自己未來的學習及發展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二、高校借助網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跟不上網絡發展的速度

信息時代來臨,為了適應新的特征,大量高校都在積極探索網絡化教學,現階段已卓有成效。不過,從高校的學生教育所展開的網絡化教學來看,高校的教學任務依然任重道遠,新時代大學生呈現出新的性格特征,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已經不能完全適用新時代大學生的教育。目前,仍存在部分高校教育人員堅持使用傳統教育理念,對新時代的網絡信息潮流置之不理,忽略了對網絡信息使用的正確引導,不論是教育模式還是教學內容,在教學工作上都沒有很大的改變,這也導致了教學質量的逐步下滑。而在學生教育中,教師更需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僅僅一味給學生灌輸知識,卻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置之不理,將不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成果。在網絡等新媒體的應用上,部分教師不適應碎片化的特征,仍然在課堂上長篇大論,學生必然沒有耐心,而在運營過程中對雙向交流的忽視,也使得網絡創新教育無的放矢,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成果。[2]

2.技術手段限制學生教育創新

如今的時代早已不同于往日,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局限于講解知識,還需要注重教學之后的實際作用,因為教育和實際之間存在協同性。新時代的背景下進行黨政建設、落實學生教育工作,需要再一次正視兩者之間的協同性,如果做不到有效協同,那么在實際工作中教育的作用就得不到發揮。為此,如何利用網絡來挖掘更多的途徑,讓學生教育發揮應有的教育和實踐價值是現階段下我國高校的當務之急,最佳的辦法就是將受教育主體定義為學生,結合學生的需要改進教育方法。之前,開展大規模公開課的形式是我國高校開展學生教育課采用的較多的形式,在課堂上老師習慣使用PPT,將課件內容利用投影設備向學生們展現,但是學生們反映老師課件內容很枯燥,沒有繼續學習下去的興趣和激情。與此同時,盡管高校致力于學生教育,但是很多教師沒有結合網絡教學這一新方式來革新教學模式,即便擁有不少網絡教學資源,但是卻沒有應用到位,教材和官網宣傳只能成為當前高校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

3.教育協同不足

想要更好的發揮學生教育之間的協同性,不得不好好利用網絡來創新教學手段。盡管大家都有統一的認知:網絡可以利用其便捷性,在最快時間內促進學生教育,但是目前在建設應用機制時還有不少方面需要改進。通常情況下,由組織部門負責高校的學生工作,學生工作部門來負責學生的思想、心理等一系列教育工作。兩個單獨的部門之間會有一些工作交集,但是之間的協同卻沒有得到有效開展,尤其是使用網絡手段之后,更加需要采用協同機制來進行學生教育工作。在協同機制的作用下,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將更加穩健高效,利用網絡深度融合協同機制,奠定學生教育的教學基礎。

4.內容單調枯燥不能滿足師生需求

之所以很多學生說學生教育課堂很枯燥,原因之一是內容枯燥,課堂氛圍較為沉悶,還有一個原因是教學內容無法與時俱進,尤其是社會上很多熱點都可以利用,都是對學生教育工作最好的實踐形式,但是很多老師都沒意識到這一點,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教育模式會給學生一種較為死板沉悶的印象,老師只顧著低頭說教,沒有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們也變得反感課堂氛圍。[3]如果老師們仍然沿用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不開展課堂互動,那么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生教育工作的厭惡,無法理解如今的主流思想觀念。為此,高校相關部門一直在尋找更加新穎的方式,例如微博、微信等,都出現在了思政教育的宣傳方式中。從宣傳效果來看,收效甚微,運營維護不到位,原創內容更是少之又少,大篇幅的都是被加工過的資源。此外,學校還專門設立了微信公眾號和微博賬戶,但是沒有合適的人員來宣傳、維護,存在感很低,使得高校的學生管理及教育工作始終停滯不前。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利用互聯網展開學生教育的思考

1.提升網絡思維,助力學生教育

作為教學工作的主導者,學生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學生才是受教育主體,學生才是教師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所以,學生們的需要才是教師落實工作的根本。為此我們建議教學者可以參照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學會運用網絡,要有網絡意識,教師開展工作的對象是學生,要時刻思考學生的需要,選擇參考依據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學生的實際狀況。第二,始終堅定在教育工作中思政工作處于引領地位,讓學生們接受思政工作的引領,在平臺上開展良好交流互動。這么做有助于維護與穩定網絡平臺的運行,有助于學生們主動思考,學會自我管理教育。第三,結合新時代的環境和特征,創新教育模式,探索一種新的融合方式,即利用網絡來進行學生教育。時刻關注社會新聞和熱點并運用到課堂中,借助網路平臺開展討論,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和互動性得到了提高,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也得到了鍛煉,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得到實踐,提升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水平。[4]

2.創新技術手段,實現創新教育

我國高校之所以大力推行網絡技術在學生教育課堂的應用,主要是網絡技術的優勢遠超過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課本知識的普及,教學方式是單向的輸出,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脫離,而且不利于學生教育發揮協同作用??梢?,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高校的教學工作無法順利推進,也由此引起了高校領導的關注。同時,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涌現出了很多新媒體平臺,像貼吧、短視頻、微博和微信等,都是當今主流的信息傳遞方式。如果可以把這種新媒體平臺引入到課堂中,將有助于傳播思政教育知識。除了新媒體等手段,高校組織之間的協同工作也為學生教育開展育人功效提供支持。為此,可以建設一套機制,將負責學生教育的部門聯動起來,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將繁瑣的工作落實到細微處,責任到人,借助網絡來傳播知識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網絡育人功能的發展。

新時代下必然有新要求,想要培育新時代人才,尤其是培育創新人才,利用網絡是學生教育在高校開展的新趨勢。重視學生教育工作,還需要擁有正確的認知作為前提,這將有助于更好的協調統一思政教育在網絡環境下的功效,培育出一代代高素質的現代型、創新性人才。

3.豐富教育內容,產生積極影響

在過去的課堂上,老師在講臺念叨知識,學生在座位上聽著,沒有互動,整體的教學氛圍較為沉悶,學生們聽著就開始沒有興趣,甚至厭倦課堂氛圍,更別談認可知識了。為了解決這種教育內容枯燥的問題,學生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從意識上重視這種情況,盡力將教學內容變得豐富些。在高校,讓學生發展才是學校教育的唯一目的引起了教育偏重,所以,當前階段想要優化思政內容只有結合教材和教學任務,然后在網絡教育資源的輔助下,才能使得枯燥的內容變得豐富??梢越柚钪械臒狳c新聞作為課堂討論的議題,允許學生開展討論,踴躍發言,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得到提高,主觀能動性也有所提升,在討論中深化對知識的認知。

此外,還需要整改一個環節就是學生教育的網絡公眾號,尋找一個合適的人來負責相關公眾號的運營,堅持內容原創,多發布一些高質量的,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新聞和事件,只要可以吸引學生關注和引起探討的不管是大事件還是小新聞都可以采用,只要可以讓學生能夠深刻了解知識的方式都可以運用到公眾號運營中,也有助于學生教育工作的推進。[5]

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在高校開展學生教育工作變得格外重要。高校需要做的就是摒棄落后的教育模式,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將新媒體應用到課堂中深度融合,將主流輿論朝向正確的方向推進。這對于高校教育事業來說有助于革新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穩固主流思潮的地位,加大主流思想的傳播力度和影響力,讓學生們不管是在網絡上還是離開網絡環境,都可以堅持價值觀念的統一,堅持道德意識的引導,堅持理想實現價值。對高校來說,有助于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保障了高校學生工作體系在穩定的環境下構建運行。

參考文獻:

[1]吉文玉.新時期創新高校學生教育工作措施探析[J].亞太教育,2015(13):239.

[2]李方平.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28(01):55-56+58.

[3]余松林.高等教育行政工作法制化研究——以高校學生工作為視角[J].改革與開放,2011(22):27-28.

[4]梅創社.網絡時代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思考[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7(03):134-135.

[5]郁祥,許可塑,王璐.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品牌建設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16):278-279.

(作者單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陜西西安 710001)

(責任編輯:姜秀靚)

猜你喜歡
創新研究新媒體互聯網
基于新形勢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現狀及創新研究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行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