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傳統皮影戲的敘事信息傳達

2023-04-15 07:22徐雁冰
西部皮革 2023年6期
關鍵詞:皮影戲皮影寓意

徐雁冰

(蘇州大學 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127)

1 皮影戲與敘事信息傳達概述

1.1 皮影戲的歷史

皮影戲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戲劇演出形式之一?!捌び皯?,又稱‘影子戲’‘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盵1]“在漢文帝時期,都城長安出現了用人物造型配合說書講事情的藝術形式,這便是皮影戲的雛形?!綕h武帝時,傳說這位多情皇帝寵愛的李妃去世,他悲痛欲絕,晝不思食,夜難安枕,以致神疲力乏,身體每況愈下,一大臣便征調民間藝人進宮為他消愁解悶。被征調進宮的藝人,用硬質的自然材料雕成李妃之形,能坐能立,可行可走,栩栩如生,再配之以舒緩的詞唱,借助燈光投影在紗綃之上表演,武帝觀之大喜,聽之神怡,竟流連忘返?!盵2]而這被載入《漢書·外戚傳》的浪漫愛情故事被部分學者認為是皮影戲的起源,也是有關皮影戲起源的最早、最有影響力的一種說法。

皮影戲無論從戲劇內容的情節編排還是皮影人物的角色塑造都與普羅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農耕時代作為鄉野民村的田間休閑到王公貴族的消遣娛樂,從平常日里的宣揚教化到喜慶佳節的慶祝,皮影戲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俺墒煊谔扑螘r代的秦晉豫,極盛于清代的河北?!盵3]2011年,中國皮影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皮影戲藝人操縱著影偶的動作與音樂配合,向幕布前的觀眾講述著傳誦不絕的故事,可謂是“燈前弄皮影,燈后唱古今”。

1.2 敘事學的信息傳達

敘事是人與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1964年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藝術中,將媒介詮釋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從口語敘事——文字敘事——電子敘事——多媒體敘事,在敘事學的發展過程中,媒介負有積極推動敘事發展的重大責任。我國著名符號學學者趙毅衡將媒介大致分為三類:記錄性媒介、呈現性媒介與心靈性媒介。

傳統的皮影戲可劃分為呈現性媒介的代表之一,在傳唱敘事內容時,并沒有正式的敘事文本,而是靠著口傳心授的方式流傳。皮影戲中按照戲劇的敘事發展,將動作與影偶、場景融合構成一段情節,再由若干個段落組合成為完整的敘事,在情節中注重對觀眾的情緒調動,利用起承轉合的戲劇性效果把握敘事節奏。

瓦格納認為歌劇是一種“集合藝術”——最理想的藝術門類。演員們優美的舞姿加上符合情節的音樂和營造氛圍的燈光,通過視覺渠道與聽覺渠道的雙重加持,使得感染力呈指數型的上漲。瓦格納所提到的歌劇轉眼于中國,也許就類似于我國傳統藝術皮影戲。藝人通過對影偶的動作操控,再加上燈光與戲腔的配合,讓坐在幕布前的觀眾通過視聽覺渠道接收信息。皮影戲通過皮影人物角色、皮影場景道具、器樂與唱腔的配合等合作,共同完成皮影戲的敘信息傳達,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敘事情節。

2 皮影戲的敘事信息傳達表現能力

2.1 皮影戲的敘述媒介

2.1.1 色彩媒介——人物寓意

汪穎在《林田敘錄》提及“傀儡牽木做戲,影戲色彩斑斕,敷陳故事,祈福辟攘?!盵4]皮影上色,則更是其中的精髓,上色過程中的顏色濃淡、暈染過渡和色彩搭配都需要藝人的深思熟慮,才能使得手中的影偶活靈活現。傳統皮影的色彩主要選取紅、白、黑、黃和綠,值得注意的是這與戲劇中的臉譜色彩相似,藝人并不會對色彩進行仔細調制混合,僅通過顏色的深淺來描繪,這種以高飽和度的狀態直接進行涂色的方式,使得影偶色彩十分鮮艷。當燈光照過影偶時,純色的光彩照射在白色幕布上的影子也格外驚艷。

在塑造人物方面,皮影戲與傳統戲劇的手法相似,都會采取“生、旦、凈、丑”的刻畫來揭示角色的性格特征,與此同時為劇情走向與結局進行鋪墊。例如紅臉寓意忠義耿直,黑臉寓意正直無私,藍臉寓意象征剛直或桀驁不馴,白臉寓意陰險奸詐等等,臉譜色彩的表現十分豐富,以高飽和度的色彩暗示人物不同的性格語言,為皮影戲人物增添強烈的視覺效果。

2.1.2 符號媒介——裝飾紋樣

服飾紋樣方面,中國是一個喜歡從自然界中提取元素來傳達情誼的民族,從原始人甲骨文造字描摹到象形字的傳承記錄,無不是從簡單的圖形演變而來。皮影戲的裝飾紋樣圖案也汲取了其中輪廓化、圖案化的特征,在刻畫過程中通過服飾的紋樣符號區分男女。女性一般選取花、草、云、鳳等較為柔和的代表性符號,而男性則以龍、虎等展現雄偉氣概的紋樣修飾。在細節上,巧妙將寓意吉祥的傳統紋樣融合,使雕刻精細的服飾在古樸自然的同時不失韻味。

與中國大多數傳統紋樣相似,皮影中的裝飾紋樣圖案也蘊含著美好的寓意。例如回紋寓意吉祥長壽、如意紋寓意吉祥如意、團花紋寓意榮華富貴等等。在符號媒介的敘述中,與色彩媒介的敘事一樣都暗含著人物角色的隱喻。在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中,無論是人物服飾的紋樣還是道具背景中的紋樣隱藏,都是對人物的一種敘事手法。

2.1.3 造型媒介——雕刻圖案

傳統的皮影戲選擇向民間的剪紙藝術學習,利用雕刻的手法,將點線面的組合搭配發揮到極致,藝人將皮作為繪畫的紙張,要求極為準確地刻畫出人物形態。雕刻技藝是皮影造型形式美的重要展現部分,皮影戲的表演效果好壞也與手工藝人的雕刻技術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同時,每位藝人的雕刻技法的不同,呈現出的人物造型也就各具特色。雕刻皮影作為一種民間藝術,要求藝人同時掌握繪畫手法與刻畫技藝。雕刻是每位皮影大師必備的手藝,上千上萬刀的磨煉之后,才會呈現出細膩的影偶。技藝高超的藝人甚至通過寥寥幾刀就可將人物的特點和性格簡單概括出來。

除卻高飽和度的色彩傳達信息外,雕刻時精心設計的鏤空部分也不能忘卻。當光穿過影偶的鏤空部分,影在幕布上留下的空白,恰似文學中的“留白”手法,巧妙地與飽和度極高的純色形成強烈對比。在不知不覺中,平衡色彩的視覺效果,增加色彩的韻律性。僅僅通過皮影色彩中同色的疊加,也能刻畫影偶的黑白灰強烈的對比,完美地展現出人物的立體感以及細膩感。

內繁外簡也是皮影裝飾紋樣特征之一。在外輪廓的造型上,大多數皮影并不追求細致刻畫,簡約概括、比例協調;而在內部的五官、服飾紋樣刻制上則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益求精,追求極致展現人物的神韻以及服飾的精致裝飾紋樣。影偶栩栩如生,內部裝飾紋樣如發絲般精致的雕刻,在外輪廓的整體概括與內部的繁復鏤空對比之下,形成鮮明的對比。在一繁一簡的對比中體現出藝人精湛的技藝,在點、線、面間的虛實構成、重復排列、穿插組合,讓影偶在擁有層次感的同時富含空間節奏感,猶如“密不透風,疏可跑馬”的虛實對比藝術魅力。人物造型的輪廓概括、精巧別致的線條刻畫、繁簡適當的紋飾設計,都在默默無聞中為皮影戲的敘事信息傳達助力。

2.2 皮影戲的視聽敘述渠道

2.2.1 視覺——光與影的敘述

視覺是人類獲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我們體內70%的感受體都集中在眼睛里,我們主要是通過看世界才對世界進行評估和理解?!盵5]

皮影戲是中國古人發現“光”和“影”的物質科學理論產物,將傳統繪畫工藝、雕刻技法融入其中,通過視覺渠道的信息傳達進行敘述。皮影戲中除了影偶的視覺展現,戲劇中的背景與道具對于環境氛圍渲染、人物角色塑造、情節推動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豐富細膩的陰影色調,使得皮影戲原有的生態視覺感官效果達到巔峰。雖然皮影戲的舞臺空間是有限,但藝人在根據情節表達需要的情況下,可靈活運用多變豐富的光線投射,使得藝術表演渲染效果最大化,與此同時迎合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藝人的精湛技藝,上天入海、靈魂出竅、火光四濺、電閃雷鳴都能干凈利落地表演出來,其表演情景超越了普通舞臺戲劇的實物限制。

皮影戲有著豐富的視覺體驗和敘事特征,以著名皮影戲《三打白骨精》舉例來說,藝人在設計皮影人物時就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其精髓,色彩搭配、造型設計、紋樣勾勒,在努力保留傳統皮影戲精華的同時,以獨特柔和的歌聲、優美的皮影造型和嫻熟的操作技巧來敘事。在故事的前半段,《三打白骨精》主要使用移動人物的方式使觀眾視線隨之移動,推動敘事的進行。依據白骨精三次變換身形的情節,藝人操控改變影偶的動作姿態,從村姑到婦人再至老翁,嫻熟的技藝讓影偶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既引發情節的轉換,又體現了白骨精陰險狡詐的特點,提高了皮影戲的藝術感染力。

2.2.2 聽覺——聲腔與器樂的配合

“聲音是由物體產生機械振動,進而誘發氣壓微改變形成聲波,經由空氣傳播至人耳的聲音感知器官”[6]在皮影戲的表演中,聽覺是觀眾接受信息傳達的第二大渠道。前人點評的“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是對皮影戲聲腔與器樂默契配合的最好稱贊。

因受到不同地區風土人情的影響,帶有豐富民間藝術色彩的皮影戲在唱腔、伴奏、表演風格上也存在差異。以地理位置劃分來看,皮影戲流派可大致劃分為三大塊:北方的河北皮影,西部的陜西皮影,中南部的江蘇皮影。皮影戲無論流傳至何處,都能憑借其獨特魅力靈活地與當地的方言、俚曲、民俗文化結合,從而獲得當地民眾的青睞,在時間的打磨中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皮影戲流派。皮影戲的戲腔能達到“哀怨異常,老嫗聽之,多能下淚”的感人肺腑境界。在情感抒發的信息傳達過程中,皮影語言敘事中唱詞是功不可沒的一部分。

而唱詞中的上場詩——“皮影語言中有一種有趣的套式,往往作為人物出場概述性介紹,基本等同于口頭程式理論中的程式(Formula)?!盵7]簡而言之就是在每個皮影人物上場前的一段人物背景介紹,在戲劇情節信息傳達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信息傳遞的重要節點,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傳達方式。上場詞穿插在唱腔與唱詞之中,緩解觀眾的緊張感與疲勞感,通過唱白的調節增強皮影戲敘事語言的層次性與靈活性。

藝人唱腔旁白清晰,一唱三嘆,以弦樂器與打擊樂器為節奏核心,時而激蕩高亢烘托緊張情節,時而舒緩輕快抒發愉快感受。幕布之上的影偶活靈活現,使觀眾在藝人唱腔與器樂演奏的配合下體會到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讓觀眾與故事情節之間產生情感共鳴。

3 皮影戲的敘事信息傳達影響

3.1 敘事媒介豐富皮影文化語境

起初皮影戲是田間休息的娛樂消遣,后廣為流傳,漸漸也被納入宣講工具中。雖全國皮影戲都擁有不同的唱腔、戲本,但都離不開唱念與對影偶的刻畫操縱,利用奏、唱、演的方式將故事傳遞給觀眾。

皮影戲鮮明的民族特色是通過吉祥寓意、色彩暗示的靜態圖案媒介敘事準確地向觀眾傳達角色信息。皮影敘事媒介無聲的敘事向觀眾傳遞角色的性別、性格信息,塑造角色,為情節發展做出鋪墊,營造劇情情境,提高觀眾的心理期待值。

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民間文化,皮影戲擁有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戲中的人和物是人們現實生活的反映,呈現出獨特的敘事符號特征,展現了藝人的匠心和皮影藝術風華絕代的工藝美,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和美學成就。

3.2 敘事渠道使皮影敘事更流暢

在皮影戲剛誕生時,站在幕布背后的藝人需要自行判斷故事情節的演進唱腔調整,而這就要求藝人充分了解所操控的影偶角色。此外,即興的唱詞編撰與戲腔奏樂的默契配合,巧妙運用音調、音高、音色以及唱詞速度的調整,利用語言藝術加強渲染立體環繞氛圍,能給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聽覺盛宴。

在皮影戲的表演過程中,皮影戲圖片的紙張顆粒度、中央光源和周圍的黑暗角落構成最基本的視覺效果。藝人在對影偶的人物背景解讀完成后,操作過程中細致把握人物的動作姿態,使得角色更加立體化、細膩化。皮影戲通過直觀的視覺與聽覺渠道向觀眾敘述故事,幫助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意境的鋪墊,使敘事更為流暢。

4 結語

皮影戲本身擁有濃郁的文化歷史氣息,將民間美術、語言文學、器樂演奏、唱腔藝術等融于一體,其紋樣造型精美、元素種類豐富、圖案寓意吉祥,有著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具有獨特的文化地域性特征。在當今數字媒體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中,信息傳播呈現出媒介多樣性、渠道融合性、傳播廣泛性等特征。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傳統工藝美術與戲曲表演藝術完美融合的結晶,通過傳統皮影戲中的媒介與渠道敘事信息傳達方式,梳理皮影戲對于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助于引發人們深層次的文化認同感。

猜你喜歡
皮影戲皮影寓意
我們來演皮影戲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皮影戲
月光皮影
《綠野仙蹤》中隱含的顛覆性寓意
我愛皮影
不老的皮影
我發現了皮影戲的秘密
模仿老鷹的烏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