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現狀及路徑研究

2023-04-16 16:54張賽飛
鎮江高專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勞動互聯網+大學生

劉 健,張賽飛

(天津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天津 300387)

2012年11月,“互聯網+”概念在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上被首次提出。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盎ヂ摼W+”行動計劃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1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現狀

1.1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1.1.1 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樹立“珍惜韶華、奮發有為”的信念,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1];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勞動技能,促進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相融合,將人口優勢轉變為人才優勢。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更好培養學生的互聯網思維,使他們更快適應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變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1.1.2 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要途徑

馬克思指出,生產勞動與智育、體育相融合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勞動教育通過搭建學校與社會的橋梁,讓學生走出象牙塔,在現實世界認識自我,實現理性自我的覺醒[3],實現促進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目標。在“互聯網+”時代,單一的、傳統的教與學模式無法適應社會各方面的快速發展,無法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也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對信息的急迫需求?!盎ヂ摼W+”時代的勞動教育可以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1.1.3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客觀要求

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勞動教育可以多種方式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促進學生正確勞動觀的形成。在具體勞動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基本理論、掌握勞動技能,還要學習互聯網時代不斷更新發展的理念和技術,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轉換,促進智育的發展。通過開展“三下鄉” “社會實踐”等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體魄,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除此之外,通過勞動教育也能讓大學生發現勞動美、生活美,最終達到實現大學生個人發展和自我價值實現的目標。

1.2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的特點

1.2.1 勞動教育資源的豐富性

“互聯網+”背景下的勞動教育不是把傳統的課本知識簡單地平移到互聯網,而是立足于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各方面,全方位地推進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現代化。在“互聯網+”背景下,勞動教育資源豐富多樣,師生可以有更加多樣化的選擇。教師可以通過云平臺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情況、勞動情況、價值訴求進行數據調研處理分析,借助互聯網平臺及5G技術實現優質資源的個性化推送,滿足學生的需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另外,還可以借助不同學科的融合,使勞動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融合發展。

1.2.2 勞動教育方式的靈活性

在“互聯網+”背景下,無論是教師的授課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變得更加靈活自主。在時間維度上,打破了傳統教學主要以學校課堂為主的形式 ,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終端的更新換代,以及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新型授課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時間有更多的自主性。在空間維度上,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搭建學校、家庭、社會多維立體的協作平臺,使勞動教育不再局限于學校,與參加社會志愿服務、體驗先進科學技術、了解傳統技能、日常實踐活動等融合,線上虛擬體驗與線下實踐操作結合,課上課下的時間界限被打破,學校、家庭、社會的地理桎梏也被打破,這不僅使師生有更多選擇,也可以令優質的知識內容即時傳播和利用。

1.2.3 勞動教育主體的多元性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三全育人”理念,要求高校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4]。在“互聯網+”背景下,勞動教育的主體不僅可以是課堂上的教師,還可以是社會上任何值得作為榜樣的個體,借助抖音、快手等各種互聯網平臺的宣傳,拾金不昧的快遞員、風雨兼程的外賣小哥、夙興夜寐的勞動模范、鞠躬盡瘁的國家功臣,人人是勞動者,也是勞動教育者,他們勞動行為中蘊含的精神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借助互聯網傳播的及時性、廣泛性,打破了勞動教育主體的單一性、局限性,勞動教育主體更加多元。

1.3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1.3.1 勞動教育的價值觀偏失

勞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勞動使人得到全面的發展[5]。正確的勞動觀是幫助大學生正確就業擇業的前提,但在實踐中,勞動教育存在“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現象[6]。另外,“互聯網+”背景下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泛,信息傳送更多樣,形式也更復雜,在享受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受到不良信息的沖擊?!胺鹣怠薄疤善健薄翱欣稀钡纫幌盗芯W絡熱詞的涌現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下年輕人世界觀、就業觀受到的沖擊影響。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有些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根深蒂固。部分高校對大學生的勞動教育變成簡單的為了教育而勞動。在“互聯網+”時代,一些人信奉流量為王,勤勞致富的觀念受到嚴重沖擊。即將離開校園踏入社會的大學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不足,很容易“隨大流兒,跟時髦兒”,缺乏積極向上的奮斗精神和人人平等的職業觀念,這使快速傳播的信息不再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資源,而變成了弱化人們心靈的道具[7]32。

1.3.2 勞動教育的內容缺乏創新

“互聯網+”時代對勞動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賦予新的使命,但當前部分高校的勞動教育內容卻不能充分滿足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沒能做到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一方面,勞動教育內容主要是學農、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以低水平的、重復性的勞動為主,對學生的勞動認知、勞動能力要求不高,雖然學生可以獲得一定的鍛煉,但是缺乏與時俱進、引人思考的創新;另一方面,民族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開發不足,沒有充分挖掘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特性的勞動課程資源[8],未能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體系。勞動教育課程未能有效與地區發展實際相結合,特色勞動課程沒能得到很好的重視和發展?!盎ヂ摼W+”背景下的勞動教育應該在使用“傳統工具、傳統工藝”基礎上,將信息技術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媒介素養與信息倫理,引導學生開展協作互惠的數字勞動實踐[9]。

1.3.3 勞動教育的專業化建設不足

由于場地、師資、經費等限制,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在廣度和深度方面有待進一步拓展[6]。

首先,在考核方式上,部分高校勞動教育考核機制不健全,缺乏規范化的管理和考核評價體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校課程對學生的考核依然以終結性考試為主?!半m然設立了勞動教育專題課程,但結果導向明顯,育人導向及過程性考核不足?!盵10]在一些學生的觀念中,勞動教育更像是“走過場”,自然也就不重視課程學習?!盎ヂ摼W+”背景下,腦力勞動的比例不斷上升,在考核時不僅要關注基本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重視腦力與體力的融合情況,包括基礎性能力、技術性能力、拓展性能力的“新勞動能力”。

其次,高校勞動教育師資隊伍素質是影響勞動教育開展效果的關鍵性因素。部分高校勞動教育缺少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和專門的研討,“具有專業基礎、專業功底的勞動教師數量嚴重不足”[11]?!盎ヂ摼W+”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還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的技術、設備的使用,以激發新的教育潛能[12],這些都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受經濟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投入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經費極為有限,師資保障政策相對滯后,教學條件艱苦。受待遇保障、職稱評定、工作條件等因素影響,部分高校對高層次人才缺乏吸引力,存在人才流失現象,專兼職教師數量偏少。

2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的路徑探究

2.1 正確定位,明確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

首先,要加強認知,明確勞動教育在促進個人和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準確把握“互聯網+”時代特點,趨利避害,揚長避短?!芭嘤龑W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對勞動的內在熱情與勞動創造的積極性等勞動素養?!盵13]

其次,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及時性,使全社會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社會氛圍,將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通過多種渠道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技術培訓和信念強化。其一,強化傳統媒體的宣傳作用。利用“互聯網+資源”模式,充分發掘勞動教育資源的內在價值,可以播放相關主題的影視作品,組織收看聚焦勞動教育主題的相關節目,如勞模頒獎典禮,通過了解他們的親身經歷認識勞動的價值。其二,增強新媒體的傳播優勢,通過“互聯網+形式”拓寬勞動教育渠道,增加勞動教育靈活性,通過建設勞動教育專題網站、開展“網絡勞動教育周”活動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達到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目的。寒暑假可以采取“云打卡”的方式鼓勵大學生參加勞動,提升技能,讓他們了解熱愛勞動不僅可以幫助他人、奉獻社會,也可以完善自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另外,針對課程本身,可以依托豐富的網絡資源,結合自身情況,設計有內容、接地氣、受歡迎的“互聯網+”勞動教育課程。在課程中,通過“互聯網+反饋”的方式,積極傾聽學生的感受和想法,不斷完善課程設置,結課后邀請學生填寫調查問卷,收集意見與建議,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目的。

2.2 拓展資源,豐富高校勞動教育內容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應加強勞動教學資源整合,為學生提供更多教育形式與途徑,整合現有校外實習項目并加強與企業合作,通過與勞動教學環節對接,讓學生在校外開展實踐項目,提高勞動技能,加強勞動素養的培養。學校應加強對學生實踐的引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盎ヂ摼W+”背景下的勞動教育可以打破時空限制,使實踐變得更加方便,如機械類專業,學生可以通過AI、虛擬現實等技術更加方便地了解機械的構造,還可以利用網絡的可修復性進行組裝與拆卸,充分理解各零件的運行原理與組成狀況,不出校門就可以學習實踐勞動技能,更好地完成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優化理論知識學習,實現“互聯網+實踐”。同時,各地政府也應基于國家的政策指導,充分挖掘當地的勞動教育資源,提升大學生個性化勞動教育的效果。學校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公共服務意識的培養。從思想層面對大學生開展更為深入的勞動教育,實現“互聯網+扶貧”,如鼓勵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依托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條件,通過當下流行的直播帶貨方式,為當地經濟發展作貢獻。充分利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勞動教育資源,將勞動與創新創業聯系起來。

此外,“互聯網+”背景下各學科之間的壁壘被打破,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成為新的趨勢,勞動教育也可以跨學科整合資源。如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學時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將“熱愛勞動,努力奉獻”的價值觀融入其他學科教學,以改變目前部分學生在擇業時存在的“眼高手低”“瞻前顧后”等現象,使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

2.3 完善機制,加強高校勞動教育專業化建設

首先,要從上而下制訂高校勞動教育發展的長期規劃。國家可加快制定相關政策以明確“互聯網+”背景下勞動教育發展的目的、要求、職責等,保障大學生勞動教育在新時代有序、穩步推進。加強互聯網技術與勞動教育的融合,不斷促進教育形式和內容的創新,形成“技術改善教育,教育提升技術”的良性循環。

其次,地方政府要依據國家政策制定有關勞動教育經費投入和使用的政策。采取針對性培養措施,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如提高入職要求,將“互聯網+”勞動教育的運用融入教師招聘、入職、績效考核的全過程,加強互聯網技術方面的培訓,及時更新教師的勞動教育知識與技能,同時提升其他學科教師的勞動教育素養,使勞動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教育全過程。

最后,學校管理部門應依托互聯網平臺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一校一策”,保障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落地,規范勞動教育課程目標及整合各地方優秀教育內容,規范各種線下活動流程,配套現代化教育設施,如完善多媒體教學平臺,購買線上優質教育課程資源,建立互聯網勞動教育基地,加強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使勞動教育可以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產生實際價值。

高校勞動教育質量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家庭層面,家長要身體力行,培養子女獨立自主的能力;社會層面,應營造“尊重人才、尊重勞動”的氛圍;學校層面,要營造“熱愛勞動,積極奉獻”的環境氛圍;個人層面,大學生要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就業觀。在“互聯網+”時代,應在各種高新技術的加持下,創新教學方式,發揮教育優勢,各層面齊心協力,同向而行,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歡
勞動互聯網+大學生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熱愛勞動
大學生之歌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