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防救援隊員的職業體能特征與訓練發展理路
——在“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

2023-04-17 11:06戴雅雯駱開鈺
體育科學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體能訓練隊員救援

宋 強,戴雅雯,駱開鈺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2018年我國公安消防部隊集體轉制,成為國家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干力量。轉制后消防員成為一種社會穩定職業,消防救援隊伍的流動趨于穩定,職員來源社會化且多元化。由于消防救援隊伍承擔著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和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主要任務,轉制后消防救援人員職業化改革也必將對消防救援隊伍的戰斗力提出高要求。如何從職業發展和實戰角度提升新體制下消防救援隊員的戰斗力,促進其職業健康發展,是當前消防救援職業化改革亟待解決的課題任務。本研究立足于轉制后消防救援的“全災種、大應急”職業定位,根據職業工作特點對消防救援隊員的實戰體能進行深入分析,歸納其實戰體能特征,分析消防救援隊員職業的體能需求,提出消防救援體能訓練科學化發展的路徑,為構建消防救援隊員職業的體能訓練體系夯實基礎。

1 “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消防救援隊員的實戰體能特征與體能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的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1]。在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的引領下,我國應急管理和消防救援改革提出“全災種、大應急”的發展理念,為新時代消防救援事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所謂“全災種、大應急”是指國家應急管理部門圍繞火災、水災、旱災、冰雹、地震等地質災害以及生產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等一切災害事故、災難建立維護公共安全的大應急救援機制和救援力量。在這一改革背景下,我國消防救援事業任務改革從過去的“單滅火”向“全災種”任務拓展,這對新時期消防救援隊員的專業能力和身體機能素質提出了高要求。因此,正確認識“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消防救援人員的實戰救援體能特征、職業體能需求以及職業體能發展趨勢,有利于新時期消防救援部門探索、建設消防救援人員職業化體能訓練體系。

1.1 實戰體能的負載性

負載性是指消防救援隊員在救援過程中須攜帶救援設備到達救援現場以及在特定環境下身穿救援負重裝備完成救援任務的特征。實戰體能的負載性是消防救援隊員完成救援任務以及保護消防員生命安全的基本特征。實戰體能的負載性一方面體現在面對復雜多變的救援環境和救援任務時,需負重徒步將救援設備運送至救援現場;另一方面表現為在特殊境況下消防救援隊員須身穿特殊裝備實施救援,如在火災救援、水下救援中,消防救援隊員須身穿厚重防護服,背氧氣呼吸機,手持救援設備展開救援。消防救援人員在復雜救援環境中有時也表現出負重偏載性特征,即身體單側負重受力。體現在消防救援隊員單肩扛肩梯跑進現場救援或進行單手提設備破拆等救援動作。負載性特點在消防救援過程中不僅影響救援的行進速度和加速身體疲勞,也會在實戰中對消防救援人員的動作模式、步態產生影響,增加救援工作的難度,甚至給自身帶來安全隱患。

消防救援實戰體能負載性特征對消防救援人員軀干力量和四肢力量提出高需求。在救災搶險的過程中,消防救援人員會用到救護裝備以及諸多救援設備,比如:防護頭盔、防護服、戰斗靴以及重達11kg的空氣呼吸器,總負重將近30kg。若遇到需要背負的受傷人員,參與火場營救工作的消防救援隊員更需要負重接近100kg,并在火災現場穿行,沒有良好力量,尤其是軀干和腰背位置的肌群力量是難以完成任務的。另外,在滅火救援中使用滅火水槍的專業站姿、臥姿、單膝跪地以及肩扛等動作模式,也需要消防救援隊員具有強大的上下肢力量、核心力量及穩定性能力。在特殊空間下救援還需要具備破拆障礙物的不同肌群協同的素質以及長時間工作的耐力。

1.2 實戰體能的快速性

快速性是指消防救援隊員實戰中需迅速完成消防救援任務的特征??焖傩砸环矫嬉笙谰仍爢T在接到救援任務時快速反應,出動到救援地點;另一方面要求其快速處理險情,完成救援任務。對消防救援來說時間即生命,遵循實戰中的快速性可以使險情消滅在初期狀態,避免險情擴大進而造成更嚴重的人身財產損失,尤其是城市中的火災險情,在實戰中消防救援隊員快速抵達現場并迅速展開滅火救援,往往能夠有效控制火情并保護人民的財產安全,可見快速性對于消防實戰救援十分重要。

消防救援中實戰體能的快速性主要體現在接任務后快速出警、攜帶裝備快速奔跑;水槍、水帶等裝備的快速架設、接裝;快速翻越、通過障礙等。這些任務要求救援人員具備良好的速度、力量、靈敏度與協調素質能力,在訓練中需要配合核心區和四肢力量的協調發展。從能量代謝的角度出發,日常訓練需要重點發展ATP-CP系統無氧代謝供能能力,為消防救援實戰體能的快速性提供能量保障。

1.3 實戰體能的垂直性

垂直性是指消防救援隊員在特定的環境下展開救援時,身體重心需在垂直方向上下移動的特征。消防救援實戰的垂直性特征主要體現在樓房攀登、繩索攀登、逃生下降、特殊地形攀登與垂降救援階段。垂直性的體能特征在消防救援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在特殊環境下的救援任務需要消防救援隊員逾越障礙物或者利用障礙物空間展開施救,如利用居民樓陽臺防盜網進行樓層攀爬、向上跳躍、樓梯攀爬等項目都具備垂直性特征。一些特殊環境中的救援任務也體現消防救援實戰的垂直性特點,比如工程高樓救援、機井救援、洞穴救援等任務,為了降低風險,消防救援隊員需要利用垂降機或繩索垂降進入救援現場,并將受傷人員帶離救援現場。

消防救援的垂直性體能特征需要救援隊員在日常訓練中重視力量和協調素質的發展。力量是完成各項動作的重要基礎,良好的上肢力量有助于隊員在垂直性運動中更省力地完成任務,高水平的下肢力量有助于減輕身體對手指和手臂力量的依賴,提高技戰術的完成效果。如在繩索救援,消防救援人員在垂直方向攀爬過程中要控制身體的空中平衡,同時應用“手部抓握、上肢引體、核心屈髖、下肢蹬伸”向上運動完成技能[2]。手部力量、四肢力量是完成垂直攀登技能的基礎,協調素質是完成攀登技能的關鍵支撐,身體需要利用核心區力量控制、減輕雙手負荷,維持身體平衡,上肢引體后,屈髖蹬伸擺腿協調完成動作。

1.4 實戰體能的易損性

消防救援實戰的易損性是指消防救援隊員在完成救援任務和實戰訓練過程中容易形成肌肉、關節、韌帶以及骨骼等組織損傷的特征。據《中國消防年鑒》資料統計,2006年至2020年我國消防員救援中犧牲人數248人,受傷人數高達641 人。其中2020年四川涼山火災犧牲消防救援人員19人,而2015年天津港危險品倉庫爆炸犧牲消防員近百人。消防救援隊員的易損性既包括實戰救援中產生損傷,也包括日常訓練中所形成的疲勞損傷。從訓練的角度看,有學者的研究表明當前消防救援人員日常訓練損傷率高達56.8%[3]。

實戰體能訓練是保障消防救援隊伍整體戰斗力的有效必要舉措,但實戰中復雜多變的救援環境、日常單一方向的關節訓練或高強度下不正確的動作模式、訓練方法是導致消防員受傷的重要原因。如負重登樓、繩索攀登等項目訓練過程中,消防隊員需要從低處向高處移動,一些隊員日常訓練中幾乎不動員臀大肌參與屈髖蹬伸,核心區力量訓練普遍缺失,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膝關節的磨損。另外,日常訓練中單側偏載訓練不足,在救援中單手負重支撐用力時易出現肩關節肩袖損傷和疼痛損傷。正確認識消防救援的運動損傷特征,有利于從實戰訓練的角度去指導體技能訓練。體能訓練中要結合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知識,從動作模式的力學特征合理安排身體各部位協同肌、主動肌、對抗肌等參與肌群的有序發力和協調發展,同時重視訓練后的肌肉放松與恢復,降低訓練損傷。

1.5 實戰體能的持久性

持久性是指消防救援隊員在救援過程中長時間工作的特征。尤其是發生重特大災害事故時因為災害的復雜性導致救援任務的不確定性以及次生災害風險不斷增加,消防救援人員需要長時間工作才能完成救援任務。良好的耐力水平是完成長時間救援任務的基礎,尤其是在特重大火災、水災、礦災、地震、臺風等復雜救援環境中,消防救援人員工作時間加長,身體各肌群、內臟以及心血管的負擔會隨著工作時間逐漸增加,對心肺和腦血管造成的壓力會越來越嚴重[4]。 消防救援的實戰體技能的持久性往往伴隨著實戰救援的疲勞性,它既包含身體的疲勞,也包含心理的疲勞,而疲勞的累積往往會增加消防救援人員受傷的風險。

消防救援人員體技能的持久性特征在體能上需要強化耐力素質訓練。要提高耐力素質,首先要提高心血管的耐力水平,即有氧耐力水平。它是人體循環系統活動時營養、氧氣供應與人體代謝產物轉運的基礎,保障人體各器官及系統工作的穩定性。其次要提升人體的肌肉耐力水平,肌肉耐力本質上也是氧氣供應充足時人體各肌肉系統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工作能力。

2 轉制后消防救援隊員體能訓練的主要問題分析

2.1 體能訓練系統性認識不足,訓練實施具有隨意性

筆者在走訪調查中發現,目前基層消防救援人員對體能訓練的系統性認識不足,日常訓練的實施具有隨意性特點。大多數消防救援隊伍體能訓練負責人沒有經過運動訓練的培訓,缺乏運動訓練的理論知識,且各站點干部流動性強,使得訓練計劃的制定缺乏系統性。盡管有的支隊會下發訓練計劃,但一些站點的體能訓練為了年度考核合格,考核什么練什么,不考核項目在日常體能訓練中難以體現。另外一些訓練計劃執行隨意性大,訓練呈現“盲目性”特征,具體表現在訓練負荷安排沒有體現根據周期訓練或循序漸進安排的特點,不尊重訓練基本規律,“盲練”問題突出。消防救援人員體能訓練是為了有效完成救援任務,消防救援人員需具備承受外界負荷的工作能力,包括合理的身體形態結構、良好的身體機能儲備,優良的身體素質、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其中身體素質是體能的外在表現形式,它包括人體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5],這些素質也是體能訓練的主要內容?,F代運動訓練學理論認為:人體運動能力提升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人體各部位、各器官及系統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在基層消防人員體能訓練中,部分指揮員簡單地將體能訓練等同于耐力或者力量訓練,同時由于季度考核或者年度考核項目具有引導性,針對考核項目進行的訓練比重過大,日常體能訓練主要以力量、耐力、速度訓練為主,忽略了消防員靈敏、柔韌、協調等素質的訓練。運動負荷下人體任何局部功能的改善必然會引起身體整體功能的變化和發展,并體現在救援行動中,如良好的柔韌素質能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而靈敏素質的提升則會幫助消防救援人員提高反應、應變能力和身體的靈活性。另外,針對新入職的消防救援人員,盡管有職前培訓,但因缺乏系統適應訓練,入職后運動損傷發生概率通常會比較高。

2.2 體能訓練與專業技戰術實戰融合訓練不足,訓練模式單一

消防救援人員戰斗力的提高是體能、專業技術、戰術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發展的結果。體能訓練既是提高戰斗力的基礎,也是保障戰斗力發揮的關鍵。筆者跟隊調研發現,目前很多消防救援站點在日常訓練課中存在訓練方法與手段簡單,訓練模式單一,體能訓練與專業技術、戰術融合訓練少,訓練質量低等問題。具體來說,消防員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方法單一體現在對同一訓練內容習慣采用重復的訓練方法進行練習,訓練中追求“數量”,不注重“質量”,為了考核達標,大運動量反復持續進行造成“疲勞”訓練,也有些指揮員認為只有進行大強度的負荷訓練才是提升體能的最佳方法,而存在“蠻練”現象。筆者認為適宜的大負荷訓練可以有效提升運動能力,但對于新入職或身體素質較弱的消防員來說,不僅達不到預期訓練效果,反而可能因“運動過度”引起運動損傷,造成“非戰斗性減員”。在訓練模式上多數消防救援大隊將體能訓練與專業技能、戰術訓練分開單訓,體能訓練無法與專業技能、戰術訓練相融合,體能訓練效益向專業技能、戰術訓練的轉化率低,存在體能“無效訓練”問題,影響消防員實戰化的戰斗力發展。

無論是競技體育領域的體能訓練還是消防救援人員的體能訓練,都需要遵循項目的訓練規律?,F代運動訓練學的“一元”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復雜的適應系統,構成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體能、技能”是同一本質的不同側面,兩者相互聯系,融為一體。訓練實踐中體能與技能往往被人們割裂開來單獨訓練,而造成技術訓練缺乏考慮體能因素,體能訓練則缺乏對相應技術要求的兼顧,所形成的技術在實戰中會大打折扣,不能在高水平的比賽中有效發揮[6]。對于消防救援人員的體能訓練同樣如此,體能訓練與專業技能、戰術訓練不能有效融合將會影響消防員的職業表現。

2.3 運動訓練理論水平不足,個人經驗性訓練占主導

轉制后我國消防救援隊伍的人員補充主要通過社會招聘的方式招錄,人員來源趨向多元化。面向社會招聘的對象主要包括待業青年、中專生、高中畢業生、大學生以及退役士兵。據了解,不少隊員入職前幾乎沒有運動訓練的經歷或未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于運動訓練的理論、原則與方法缺乏科學認知。具體表現在訓練中隨意加碼,追求短期效應,內容安排忽視生理學基礎知識,如同一部位不同功能系統或大肌群肌肉練習重復安排;不同類型的素質訓練內容時間順序安排缺乏合理性,大負荷訓練后不注重恢復等。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消防站點訓練教練員配備不足,普遍的體能訓練模式為“以老帶新”,即站點內業務能力較強的隊員為骨干帶領其他隊員訓練,也有一些站點創新模式,聘請體育教師或健身教練作為兼職教練,但多數外聘教練員對消防救援職業特點不熟悉,安排練習內容和動作技術只能從健身或競技的角度出發指導訓練,缺乏針對性和合理性。在訓練實踐中,很多站點隊員體能訓練的內容安排與計劃組織主要依靠骨干的訓練經歷和經驗實施,以經驗性訓練為主,科學化訓練少[7]。面對轉制后救援行業發展的新樣態,“為什么練,練什么,怎么練”是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既要學習過去滅火救援實踐中積累的寶貴訓練與實戰經驗,又要結合現代訓練理論對新環境下救援實戰經驗進行理性分析和提煉,圍繞“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的任務特點與體技能需求,結合實戰訓練科目的學科基礎理論,并針對消防救援的特點進行科學的、深入的研究,通過思維揭示經驗活動現象間的本質聯系,形成一個新的認識,進而制定符合實際的、合理的訓練方法與計劃,提升消防救援行業的體能訓練科學化水平。

2.4 體能訓練環境支撐弱,比武考核課目多,主動訓練意識不高

根據現代運動訓練理論的觀點,運動訓練環境也是影響運動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訓練環境通常包括場地設施、器材實施、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也包括營養、醫療衛生等支撐條件。我國大部分消防救援站在城市地理分布上通??拷鼜S區、老舊城市生活集中區,廠區與老舊城市生活區周圍基本上沒有體育場館設施配套,而大多數消防站營區空間不大,沒有足夠的場地建設訓練場館。目前條件較好的消防站建有室內健身室,購買部分健身器械,一些站點室外建有籃球場、單杠、雙杠、肋木訓練架等簡易設施,這些運動訓練支撐環境很難滿足消防員體能訓練、綜合素質提升和體能考核的需要。消防員日常耐力訓練主要圍繞消防站營區周圍公路展開訓練,這不僅增加了人身安全隱患,道路上汽車尾氣、灰塵等也會直接影響消防員的身體健康。

《應急救援業務訓練與考核大綱》規定的我國消防救援人員的業務訓練中基礎體能科目有9個,應用體能科目10個,其他業務理論與業務技能考核科目三十多個。作為消防救援人員,每個科目必須組織訓練并達標。整體上看,技能考核科目多,占比大,體能訓練科目占比低。體能訓練作為技能訓練的基礎,內容看似簡單,實則不然。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基層訓練側重于比賽項目、考核科目和操法的訓練,低估了體能訓練特別是應用體能訓練在消防救援中的重要性,弱化了體能訓練效果[8]。另外,消防基層一些站點在“比武考核”引導下,體能訓練目的“異化”“練為看”思想突出,缺乏訓練動機的引導教育,采取單一的模式和枯燥的訓練方法,一些消防救援人員訓練主動性不高,訓練存在形式主義。筆者認為,日常訓練中需加強基層消防救援人員在體能訓練重要性方面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導,如針對一些新入職隊員對消防生活不適應、人際關系緊張、心理調適能力差導致的訓練不主動等現象,需要加強對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疏導、恢復與重建等存在的問題[9],使其正確認識體能訓練對實戰化以及職業健康的意義,調動消防救援人員對體能訓練主動性和積極性,保障隊伍戰斗力的提升。

3 “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消防救援隊員職業體能訓練發展理路探索

3.1 專業化:建立適合轉職后消防救援職業特點的體能訓練體系

建立一支專業、多能、高效的應急救援力量是國家消防救援事業改革的出發點,也是當前我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必然需求。新時期消防救援職業的專業化發展不僅表現在良好的專業素養、扎實的專業技能,也表現在專業化體能訓練上。盡管消防救援隊員在訓練目的和訓練任務上不同于運動員,但消防救援隊員的體能訓練同樣是建立在一個復雜的運動訓練體系上,只有通過嚴格的體能訓練并符合職業標準,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消防救援隊員。新時期消防救援隊員體能訓練的專業化建設,首先要有科學的體能訓練認知,更新訓練觀念和訓練理念,正確理解體能訓練對消防救援職業發展的意義;其次要建立適合新時期消防救援職業特點的體能訓練體系,包括職業體能訓練方法與訓練模式,如根據消防救援職業特點和實際工作可開展分層訓練模式或三三制輪訓模式;最后還需要加強體能訓練的保障機制建設,如伙食營養、健康保障。

轉制后消防救援體能訓練科學化發展面臨挑戰。面對如何擺脫發展瓶頸以及推進職業體能訓練的專業化發展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幾方面探索消防救援體能專業化發展出路。一是外引與內培。引進專業人才加入消防救援隊伍是隊伍建設最快捷的舉措??紤]到近年來消防救援社會招錄的“崗位”實際情況,筆者認為需要作一些政策的改革和傾斜,如在基層設置“體能教練員”崗位,針對體育院校具有體能訓練專業的體育專業人才報名參加選拔或招聘。另外也需要加強“內部”培養,國家應急管理部所屬院校也可以開設“體能訓練”相關專業,培養既懂消防救援行業特點又具備體能訓練專業能力的人才加入消防救援行業。二是聯合與借力。聯合高校力量定期開展培訓和實訓指導,快速提升消防救援隊伍的體能訓練專業知識、技能。在高校師資中精選體育領域的教授名師、運動康復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組成授課團隊,為不同成長階段的消防救援人員分層、分類開展培訓,促進消防救援人員的專業化健康成長。同時借力于科研機構,為消防救援體能訓練注入科技化力量,利用科研機構的科研力量,通過立項課題,研究消防救援體能訓練科學化發展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與難點,為消防救援專業化體能訓練提供科學性與合理性建議。

3.2 實戰化:實戰條件下職業體能訓練效果提升和戰斗力生成的關鍵

面對新時期“大應急、全災種”背景下的救援任務需求,開展實戰化訓練是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戰斗力的關鍵。體能訓練的實戰化就是體能訓練融合職業技能、戰術訓練,模擬災害事故和戰斗場景,把訓練場變成滅火救援作戰的實驗場,在條件、氛圍、壓力、強度等因素貼近實戰[10],提升消防救援隊員的體能水平,滿足各種救援任務的需要。開展體能的實戰化訓練,一是要利用救援器械裝備開展訓練,戰場需要什么就練什么。貼近實戰的任務需求訓練如身穿防護裝備穿越火場、負重登樓、繩索救援、搬運煤氣罐、扛人運輸物資等訓練,模擬實戰條件防止體能訓練與戰訓脫節。二是應用實戰條件的強度和氛圍開展訓練,體能訓練強度安排高于實戰訓練,避免訓練的無效性;模擬救援任務增加多方向關節訓練,避免單一方向關節訓練可有效避免損傷;模擬高溫、缺氧、高空條件開展體能訓練夯實體能基礎。三是班組協同配合訓練,體能訓練與班組戰術訓練相結合,不斷培養班組協同作戰能力和凝聚力。四是開展實戰條件下的心理模擬訓練,可建設虛擬火災或復雜環境救援場景訓練室,進行黑暗、煙熏、高溫、高空模擬、房屋倒塌等模擬條件下的心理訓練,提升隊員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3.3 職業化:建立符合消防救援人員職業特點的體育健康標準和職業體技能認證體系

我國消防隊伍從現役制向職業化轉制后,消防救援員作為一項長期穩定的工作職業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消防員的職業化就是在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和職業行為等方面的一種標準化、規范化與制度化工作狀態[11]。消防員作為國家救援隊伍形象,近年來在國際救援活動中展示了中國救援的職業風采,贏得國際贊譽。我國消防救援隊員在職業化發展上首先要注重消防救援人員職業體育健康標準建設,為職業的長期發展與健康需求服務;其次要創新消防救援人員職業體技能認證體系和培訓制度。建立消防救援人員職業體育健康標準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消防救援人員體質健康數據庫,從招錄到入職訓練,記錄和監測各階段消防救援隊員體質健康發展狀況,主要包括身體形態、健康機能測試和身體素質指標測試,并形成年度健康報告;檢測職業病與預防健康損傷,對存在肥胖或肥胖風險的部分消防員提出預警。肥胖不僅會增加身體的重量和負擔,在火災高溫滅火時身體代謝率更高,并且脂肪會阻止熱量的散發,體溫會快速升高,產生疲憊和戰斗力下降等問題[2]。二是根據消防救援崗位特點進行適應性測試,了解不同崗位的消防隊員的運動能力和適應能力,形成不同崗位職業體能健康標準,在隊伍建設、科學選材、科學訓練、預防損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建立消防員職業體技能標準體系,需要根據“全災種、大應急”背景下的消防救援職業特點與體技能特征科學篩選其職業體技能評價手段,分級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和教育培訓制度,有效滿足消防救援人員職業發展需要,為消防救援職業化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4 結語

“全災種、大應急”的大背景對消防救援的職業定位與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轉制后消防救援隊伍如何通過科學化訓練鍛造成為一支“能打勝仗”的國家消防救援主力軍是目前面臨的挑戰。筆者從消防救援隊員體能訓練的科學化角度出發,分析了消防救援的職業體技能特點,借助于現代運動訓練理論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索性分析,并提出發展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我國消防救援職業化體能訓練與戰斗力提升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體能訓練隊員救援
緊急救援
消防員體能訓練與應用
以“一刻鐘”導航隊員“一輩子”
3D打印大救援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隊員
青少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方法
致敬:風雪中的人大扶貧工作隊員
對體能訓練認識的理性回歸
救援行動
水下考古隊員的一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