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日本共產黨理論與實踐的基本經驗

2023-04-17 16:34曹天祿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2023年4期
關鍵詞:民主集中制政黨黨員

曹天祿

日本共產黨 (以下簡稱 “日共”)成立于1922年7月。百年來,日共提出了以 “日本式的社會主義”為代表的系列理論成果,進行了以議會斗爭為中心的實踐活動。2023年,日共擁有黨員25萬左右,約17000個黨組織遍及日本各職場、農村、醫院、學校等①參見 《日本共産黨第29回大會決議》,《しんぶん赤旗》2024年1月19日。。目前,日共既是日本政壇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左翼政黨,又是日本國會第五大政黨和第三大在野黨,還是當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黨員人數最多、組織化程度最高和影響最大的共產黨。與其他國家一些共產黨和工人黨在蘇東劇變后的萎縮、重組、改名、消失相比,百年來日共卻屹立不倒,并取得如此成就,于是有人發出了 “日共何以能存續百年之久”之問。梳理日共百年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我們可以從理論建設、黨的建設、制度建設、實踐斗爭等方面對其基本經驗作出總結。

一、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日本化是日共逐步走向成熟的理論之基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是發展中的科學。1872年,恩格斯在 《共產黨宣言》中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 “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6頁。。列寧也多次表達過與恩格斯相同的觀點:“我們決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做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恰恰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了基礎……因為它所提供的只是總的指導原理,而這些原理的應用具體地說,在英國不同于法國,在法國不同于德國,在德國又不同于俄國?!雹凇读袑幦返?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頁。前日共副委員長浜野忠夫也曾提出:“原有的理論不是束縛人們思想、行動的固定框架,而要與歷史條件的變化和人類知識的進步相適應,將不斷發展作為特征?!雹坜D引自曹天祿: 《“資本主義框架內的民主改革”論——新世紀日本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新探索》,《科學社會主義》2003年第2期。各國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的無數次實踐證明,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本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才能制定出符合本國實際的戰略和策略,從而推動本國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

縱觀日共百年發展史,從1922年日共成立到1958年,其理論路線奉行的是拿來主義,五個綱領草案和一個黨章都是在共產國際和情報局 “幫助”下制定的。實踐表明,由于這些綱領路線缺乏對日本國情的清醒認識,因而在實踐中被相繼廢止,最終還導致了被日共前領導人宮本顯治稱為 “日本共產黨歷史上最大的悲劇性大事件”的 “50年問題”④[日]志位和夫:《歴史に深く學び、つよく大きな黨を—— 『日本共産黨の百年』を語る》,《しんぶん赤旗》2023年9月17日。。1958年七大召開,日共自主制定了首部 《日本共產黨章程》,標志著日共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日本實際相結合的進程。1960年10月,宮本顯治帶隊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81國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大會,他在發言中提出,所有的黨只有在平等獨立的基礎上,才能談及國際的聯合、團結和斗爭,表明日共對馬克思主義日本化的認識又進一步。1978年7月15日,日共領導人不破哲三在日共成立56周年的紀念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從理論上、實踐上探索 “日本式的社會主義”。1979年,日共另一領導人上田耕一郎強調,日共 “要爭取最適合日本民族、文化和風俗的、而且是完全立足于日本人民的革命傳統及其經驗基礎上的、日本式的社會主義”⑤[日]上田耕一郎:《現代日本與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陳殿棟等譯,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5頁。。

“日本式的社會主義”就是日共將馬克思主義日本化后形成的獨特理論,如黨的性質:無產階級先鋒隊——既是日本工人階級的政黨,又是全體國民的政黨;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只是日共的指導思想,日共贏得政權后不會強加給整個社會;革命階段: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革命方式:暴力革命——議會選舉,贏得國會大多數成為執政黨或參政黨;政權模式:無產階級專政——工人階級執政,繼承包括選舉制、政權輪替制、民主共和制等資本主義有價值的全部成果;經濟模式: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相結合,所有制形式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國民的獲得感;組織原則:“四個服從”“一個必須”——五根支柱,民主集中制只是日共內部的規章制度,執政后不會將它提升為 “國家哲學”;最終目標: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不是兩個不同階段,而是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表述;國際政策:附和蘇共——獨立自主原則,反對核武器和霸權主義。此外,日共還提出了其他比較有特色的理論,如三個自由論、社會主義成長期論、社會主義自我復元論、資本主義框架內民主改革論、民主聯合政府論、尊重國民大多數意見論、未來社會論等。雖然這些理論并沒有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但這絲毫不影響日共在日本的具體運用。

日共為了深入開展理論研究,還專門成立了社會科學研究所、政策委員會、國際委員會、黨建委員會等,這在世界其他共產黨和工人中是不多見的。日共中央領導從七大后不僅帶頭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全黨作出表率,而且主要領導人更是帶頭著書立說,促進馬克思主義日本化,取得了以 “日本式的社會主義”為主的系列理論成果。其中,不破哲三作出了突出貢獻,僅出版著作如 《科學社會主義》等就達160余部。2021年7月,在日共建黨99周年之際,在他的帶領下,由日共中央委員會所屬的社會科學研究所修訂,新日本出版社出版了共12部新版的 《資本論》。從中,日共又發現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新理論,如 “馬克思的新危機理論”“馬克思的新資本主義滅亡論”“馬克思的未來社會論”等。據此,結合日本實際,日共又提出了一些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民主主義變革的新舉措。

從總體看,這些理論主張都帶有顯著的日共特征,但大多有一個 “拿來—僵化—調整—再僵化—再調整”的演變軌跡,這也正是日共探索馬克思主義日本化的過程,是日本國情不斷與科學社會主義相結合的進程。列寧指出: “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產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形態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雹佟读袑幦返?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3頁。正是由于日共擅長理論研究,其理論路線也越來越具有靈活性,顯現出與時俱進的特征。日共能生存和發展百年,并在蘇東劇變后成為日本國內最大左翼政黨和發達國家中最大的共產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日共將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本土化。

二、加強黨的建設是日共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的立黨之本

共產黨之所以為共產黨,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這是共產黨的特質,也是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關鍵。蘇東劇變后,世界多數共產黨和工人黨陷入了組織萎縮、渙散、分裂、改組、甚至解散的狀態,大多放棄了馬克思主義。但日共經受短暫的沖擊后,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 “本色”,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日共始終重視加強黨的建設。

早在1927年的黨綱中,日共就明確指出黨建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獨立的、在思想上經過鍛煉的、有紀律的、中央集權的、群眾性的共產黨,革命運動就絕不可能獲得勝利。1955年,日共召開的 “六全協”提出要建設一個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武裝起來的黨”。1958年,日共七大解決了黨的重新統一后,在黨建方面強調建設一個 “強大的、群眾性的先鋒政黨”的目標,制定了 “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即把加強群眾斗爭、密切聯系群眾同黨的建設、發展黨的力量相結合。此后,日共每次黨代會報告都有專門一章論及黨建工作。日共十二大根據新形勢第一次全面闡述了為什么要加強黨的建設問題,認為這是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先進性所在,是由黨作為日本工人階級先鋒屬性所決定的,是由黨要實現遠大目標所要求的。在這次大會上,日共還首次提出了 “教育立黨”和 “既要保證數量,也保證質量”的黨建方針,并一直堅持至今。2020年日共二十八大特別強調,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設強大的黨 “具有世界歷史意義”②《日本共産黨第28回大會 第二決議 (黨建設)》,《しんぶん赤旗》2020年1月18日。。

縱觀日共黨的建設,主要包括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財政建設等內容。

如何進行思想建設呢? 恩格斯指出,必須把灌輸與自我教育和自我體驗相結合。列寧則進一步提出黨與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同灌輸結合起來的關系,認為應 “把社會主義思想和政治自覺性灌輸到無產階級群眾中去,組織一個和自發工人運動有緊密聯系的革命政黨”①《列寧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5頁。,強調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通俗化,然后再灌輸到工人中去,并幫助工人領會它。1960年,日共領導人宮本顯治依據馬克思主義灌輸論,在日共第一次全國積極分子會議上指出,群眾的政治和階級覺悟不會自發產生,必須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從外部灌輸到廣大干部黨員中去,靠學習和教育加強黨的理論建設、提高黨員的思想認識水平,并認為學習和教育是加強黨先鋒性的 “首要問題”。為了加強對廣大干部黨員的教育,日共詳盡地規定了學習的內容、方式、時間、載體等。在學習內容上,日共早在十四屆二中全會上就規定干部黨員必須學習 “黨綱”“科學社會主義”“黨史”“黨章和黨的建設”②參見 《日本共産黨第28回大會 第二決議 (黨建設)》,《しんぶん赤旗》2020年1月18日。這四門基本課程,十五屆八中全會要求全體黨員學習黨代會和中央全會決議文件,并指出這是學習的中心任務。這樣,學習的主要內容就包括 “一個中心”和 “四門基本課程”。在學習方式上,日共要求黨組織將集體學習和黨員自主學習相結合。在學習時間上,日共要求各支部每周召開一次理論學習會,有時為了配合選舉和黨的重要活動還會進行 “活動月”“活動周”學習。在學習載體上,以日共創辦的黨報黨刊—— 《赤旗報》和 《前衛》為主,此外還包括 《學習月刊》 《婦女廣場》 《議會與自治體》《經濟》等報刊,日共要求干部黨員訂閱和學習這些報刊,并通過中央黨校、地方議員研修交流講座、學生黨員特別講座、特別黨校等進行學習。

在日共看來,廣大干部黨員通過上述學習和教育,可以全面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不僅使他們形式上入黨,而且使他們思想上入黨。實踐證明,日共把持之以恒地對廣大干部黨員從外部進行的思想灌輸同廣大干部黨員的自主學習結合起來,使他們從理論上對馬克思主義有了系統性的認識,了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強化了他們對共產主義的信念、提高了他們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了他們對黨存在價值的認同,使廣大干部黨員較好地把握了黨的最新政策主張,有效提高了他們宣傳組織群眾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提高了他們的執行力和主動精神。

日共認為,組織建設是黨的 “生命線”。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組織是無產階級政治斗爭中最重要的武器,“任何政黨沒有組織都是無法存在的”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3頁。。列寧則直接指出:“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雹堋读袑幦返?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5頁。日共早在1922年的綱領中就明確提出,日本革命的成功,只有依靠統一的意志和統一的組織力量才能實現。1958年,日共制定了組織生活三原則:參加支部會議、按時交納黨費、閱讀 《赤旗報》。為了加強組織建設,日共還先后制定了 《改進組織活動手冊》《支部活動手冊》《學生黨支部工作手冊》,從而使黨的組織建設有了較為完整的操作流程和規范。2008年,日共干部大會重申了 “組織生活三原則”⑤《幹部會への志位委員長の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08年3月6日。。目前,日共是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化程度最高、分布最廣泛、結構最嚴整的政黨。21世紀以來,日共繼續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全面提升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2020年日共二十八大再次強調了黨的組織生活三原則。

日共特別重視基層組織建設,確立 “支部是主角”的基層組織路線。列寧指出,每個支部和每個黨的工人委員會都應當成為 “在群眾中進行鼓動工作、宣傳工作和實際組織工作的據點”①《列寧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38頁。。日共認為支部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無產階級斗爭中起著戰斗堡壘的作用,黨的生命在于支部,要求將支部建設作為組織建設的重點,有條件的地方都應設立支部。針對21世紀以來基層組織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日共要求 “激活黨支部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在黨的活動中貫徹落實 ‘支部是主角’的原則,支部要以 ‘政策和計劃為指引’綜合推進群眾運動和黨的建設”②《日本共産黨第21回大會決議》,《しんぶん赤旗》1997年9月26日。。在2000年制定的黨章中,日共進一步明確了黨支部的成立原則、重點任務、活動方式、日?;顒拥?強調支部在黨的建設中,應加強理論學習和政治討論,促進新黨員的健康成長,加強黨報黨刊的配送工作、收款工作,努力擴大機關報讀者和吸納國民入黨等。2020年召開的日共二十八大又強調 “支部當家作主”的理念,重視支部的政治討論和集體學習,認為支部和機關要通力合作,保障年輕一代的成長和活動空間等③參見 《日本共産黨第28回大會 第二決議 (黨建設)》,《しんぶん赤旗》2020年1月18日。。

日共認為,黨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實現集體領導。因為黨要打破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革命事業的困難局面,需要團結統一,必須維護中央權威和黨領袖的權威。日共強調,實行 “具有長期經驗和豐富智慧的、久經考驗的干部”和 “有前途的年輕新干部”相結合的黨的干部政策,是符合日共實際的④參見日本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黨建委員會:《日本社會の根本的変革をめざす革命政黨にふさわしい幹部政策とは何か—— 一部の批判にこたえる》,《しんぶん赤旗》2022年8月24日。。列寧指出,“無產階級要想戰勝資產階級,就必須造就出自己的、無產階級的 ‘階級的政治家’,而這些政治家同資產階級的政治家比起來應該毫不遜色?!雹荨读袑庍x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頁。雖然日共實行集體領導原則,沒有黨以誰為核心的提法,但自1958年日共七大至今,事實上先后確立了以宮本顯治、不破哲三和志位和夫為核心的領導體制。正是由于日共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和領袖權威,才使其成為日本所有政黨中最為團結和統一的政黨。日共認為,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依靠黨員自覺嚴格地遵守紀律來實現全黨統一和團結,是黨的生命和勝利的保證。

日共非常重視其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建設。長期以來,日共將其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限于工人階級等社會弱勢群體,但是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勢在必行。2000年,日共黨章宣布 “向所有人開放門戶”,不再限于工人階級。不破哲三在日共二十二大報告提出,黨向所有人開放門戶有其必然性,因為日本工人階級與國民的關系早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據統計,工人階級已超過了日本社會勞動人口的3/4,成為日本最大的階級勢力。因此,工人階級已與日本國民融為一體了,這就是現實日本社會中工人階級和國民的關系,所以日共向所有人開放門戶,其主體仍是指向工人階級⑥參見[日]志位和夫:《第22回黨大會にたいする中央委員會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00年11月22日。。

日共特別注重黨風建設,認為黨要實現自己的宏大目標,就必須在廣大國民面前樹立良好形象,深入聯系群眾,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這樣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日共指出,當黨合法化后,黨面臨著一個全新的內外環境,黨風問題就成了黨發展的 “新課題”。為此,日共八屆四中全會就端正黨風作出了七項規定;九大將黨風建設重新概括為九項規定,并一直堅持到今天。在黨風建設上,日共要求干部黨員將對待群眾的態度視為 “黨員黨性品質的第一標準”;要求干部以身作則,杜絕官僚主義,帶頭廉潔奉公;要求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了解黨員的困難問題和利益訴求,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加強黨員的自我約束能力,在行動上自覺做到黨風純正;倡導干部黨員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精神。

財政建設是日共黨建工作的一大特色。日共拒絕政府提供的政黨促成金,其活動經費全部由自己籌措。日共活動經費即財政收入由黨費、個人捐款和事業收入組成。其中,日共將黨報 《赤旗報》和黨刊 《前衛》等其他報刊的發行收入稱之為事業收入。早在1967年12月,日共就作出了 《進一步做好財政工作》的決定。與執政黨和其他大黨相比,21世紀以來日共的活動經費已經捉襟見肘?!冻嗥靾蟆芳婢咝麄?、組織和財政三位一體的功能,其發行收入一直占了日共財政總收入的八成以上,因此日共從戰后就特別重視 《赤旗報》的發行工作,每次黨代會報告都有一章專門談及如何做好 《赤旗報》的出版發行工作,以保證和增加財政收入。日共二十二大報告提出:“不能把它僅僅作為黨建設的一個分支,而應將它作為黨所有活動的中心——經常閱讀、討論 《赤旗報》,通過繼續擴大發行量來積累資金,擴大與國民的聯系,極力謀求把讀者當作朋友,尋求共同的一面,資助黨的財政?!雹賉日]志位和夫:《第22回黨大會にたいする中央委員會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00年11月22日。報告還指出,必須提高報紙的征訂數,要不斷增加讀者數量,“所有支部、地區、都道府縣,都要努力爭取每月的踏實前進作為目標——擴大讀者群”②[日]志位和夫:《第22回黨大會にたいする中央委員會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00年11月22日。。

為了把黨的建設落實到實處,日共專門設立了直屬中央委員會的紀律監察部門,并積極推進黨的紀律監察機構改革,增強其履行監察職能的獨立性。日共黨章明確規定中央委員會所屬機構的各項工作都要受其監督③參見尹文清:《全球化背景下日本共產黨黨建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0年第4期。。與此同時,日共還對黨員違反黨紀的處分情況作出了詳細規定,對干部黨員的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正是由于日共長期堅持黨的思想、組織、作風、財政等建設工作,才使其能夠長期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

三、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是日共百年不倒的制度之要

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普遍遵循的根本組織原則,日共是當前世界為數不多的仍在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共產黨。日共委員長志位和夫指出,堅持民主集中制是日共百年統一團結而不倒的 “根本”④日本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黨建委員會:《日本社會の根本的変革をめざす革命政黨にふさわしい幹部政策とは何か—— 一部の批判にこたえる》,《しんぶん赤旗》2022年8月24日。。他在2023年9月日共成立101周年紀念大會上再次強調:“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已經成為全黨的血肉,這也是今天應該吸取的極其重要的經驗?!雹輀日]志位和夫:《歴史に深く學び、つよく大きな黨を—— 『日本共産黨の百年』を語る》,《しんぶん赤旗》2023年9月17日。

日共黨章規定,黨既是日本工人階級的政黨、又是廣大國民的政黨,其目標是消滅剝削、壓迫、戰爭,建立人與人之間真正平等自由的 “共同社會”。日共雖然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這并不表明黨內不存在不同意見,黨員之間不存在矛盾。日共認為,為了處理好黨內各種關系,也為了探索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人類 “共同社會”的歷史使命,就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凝聚全黨的力量、保證全黨的團結和統一、充分調動全黨的積極性、全面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而使黨向統一的方向和目標邁進。

日共近年來特別強調列寧關于先進國家開始革命是較為困難的,但一旦革命成功,建設社會主義就較為容易的觀點。日共認為,今天像日本這樣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 “無規則的資本主義”,已經 “無法駕馭巨大的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卻孕育成熟了 “新社會因素”,創造出了走向未來社會的客觀條件,即使這樣,日共社會主義革命仍然面臨許多 “特別的困難”,但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①參見 《日本共産黨綱領》,《しんぶん赤旗》2020年1月19日。。志位和夫在2022年日共建黨百年紀念大會上提出,21世紀黨將竭盡全力推動人類社會向著沒有剝削和壓迫的方向前進,實現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理想。為了實現這一艱巨而宏大的歷史使命,黨就必須高度團結和統一,也就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②參見 [日]志位和夫:《日本共産黨100年の歴史と綱領を語る》,《しんぶん赤旗》2022年9月19日。。

自日共1945年首次在黨章中提出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以來,日本反共勢力就群起攻之。立花隆在他的 《日本共產黨的研究》一書中認為,日本 “共產黨是有 ‘鐵的紀律’的黨,在共產黨員里,除干部以外,別人什么也不能說”③轉引自曹天祿: 《日本共產黨的 “日本式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42頁。,將日共定義為一個專制、獨裁、暴力的政黨。自民黨正是利用 “無條件執行”等條文攻擊日共,說 “共產黨黨內沒有自由”,認為民主集中制本質是 “獨裁制”④[日]志位和夫:《歴史に深く學び、つよく大きな黨を—— 『日本共産黨の百年』を語る》,《しんぶん赤旗》2023年9月17日。。進入21世紀以來,反共勢力主要集中攻擊日共領導制度,認為日共領導人沒有經過 “正式選舉”,上任后又 “賴著不走”(即終身制),要求日共像其他政黨一樣 “應該通過黨員直接投票選舉黨首”⑤日本共産黨中央委員會黨建委員會:《日本社會の根本的変革をめざす革命政黨にふさわしい幹部政策とは何か—— 一部の批判にこたえる》,《しんぶん赤旗》2022年8月24日。。久而久之,民主集中制被日本社會歪曲了,日共也被妖魔化了。此外,日共黨內也不時出現干部黨員對民主集中制的質疑,有的直接指責民主集中制,有的擔心民主會被集中湮滅等,結果有的選擇退出日共,有的被日共開除,有的還造成了黨的分裂。無論哪種情況,都給日共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為反共勢力提供了攻擊日共民主集中制的 “佐證”。2023年2月,日共黨員松竹伸幸擅自出版 《新·日本共產黨宣言:黨員要求黨首公選的參選理由》,以出版、言論自由為名,攻擊民主集中制,主張黨首直選,認為 “黨內存在的異議沒有可視化”,污蔑日共不允許不同意見的黨員存在,攻擊黨綱及黨的安保、自衛隊等政策,稱日共是 “難以稱之為現代政黨的 ‘個人獨裁’式運營的黨”⑥《松竹伸幸氏の除名処分について》,《しんぶん赤旗》2023年2月7日。,企圖造成黨分裂,最終被日共開除。這一事件在日本引起較大反響,一些具有右翼傾向的媒體趁機推波助瀾。如 《朝日新聞》就批評說,該事件 “進一步加深了日共的封閉性,疏遠了廣大國民”⑦《共産黨員の除名 國民遠ざける異論封じ》,《朝日新聞》2023年2月8日。。

面對黨內外對民主集中制的攻擊、歪曲和質疑,日共不時作出相應回應。2000年制定的黨章中,仍堅稱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組織原則,但刪除了 “黨的決議應無條件執行”和 “四個服從”,將 “無條件執行”改為 “自覺執行”,民主集中制內涵被新概括為 “五根支柱”⑧[日]志位和夫:《第22回黨大會にたいする中央委員會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00年11月22日。。當前,志位和夫多次強調在全黨貫徹落實民主與集中統一的重要性:“可以實現上下雙向表達意見的民主集中制,有效集結了全黨智慧、凝聚了思想共識,充分顯示出民主集中制組織原則的生命力。民主集中制顯示出了日本共產黨所具備的獨特品質?!雹賉日]志位和夫:《第26回黨大會にたいする中央委員會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14年1月17日。日共認為,黨之所以強調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一是日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肩負著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宏大歷史使命;二是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高度統一,黨內不存在只有集中沒有民主的現象;三是如果進行黨首直選的話,日共就會像其他政黨一樣出現許多派系,這有違黨章關于 “禁止黨內建立任何派系”的規定;四是黨內所有干部和領導機構都是通過選舉產生的,年輕黨員可以通過選舉成為相應崗位的干部②參見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黨建委員會:《日本社會の根本的変革をめざす革命政黨にふさわしい幹部政策とは何か—— 一部の批判にこたえる》,《しんぶん赤旗》2022年8月24日。。日共特別強調黨內 “禁止派系”這個 “大原則”,如果允許派系存在,現在的日共 “恐怕連碎片都不存在了”③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黨建委員會:《日本社會の根本的変革をめざす革命政黨にふさわしい幹部政策とは何か—— 一部の批判にこたえる》,《しんぶん赤旗》2022年8月24日。。正是由于毫不動搖地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日共才保持了黨的團結和統一,沒有像日本其他一些政黨那樣發生經常性的重組,甚至被吞并,也沒有像世界一些共產黨和工人黨那樣矛盾重重、改名換姓,甚至分裂、消亡。

四、開展議會選舉是日共探索發達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的實踐之舉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其方式包括暴力革命與和平革命。暴力革命指無產階級政黨通過武裝斗爭去奪取政權,被列寧稱之為是無產階級革命的 “一般規律”;和平革命指無產階級政黨通過合法途徑——選舉贏得國會議席多數而取得政權,被恩格斯稱之為是無產階級革命 “新的武器”。當今世界90%的國家實行政黨政治,而政黨政治的實質就是通過現代選舉制度實現政黨執政的合法輪換,這已經成為現代國家合法政黨、政治組織和個人進行政治活動的普遍形式。對于日本應采取哪種方式來實現社會主義,百年來日共經歷了 “暴力革命-和平革命-暴力革命-爭取和平革命-和平革命”等不同階段的不同實踐選擇,目前已將策略定位于通過和平的議會選舉,并贏得國會議席多數成為執政黨或參政黨。

自1922年成立之日起,日共就高舉暴力革命大旗,力求推翻天皇專制統治實現社會主義,被反共勢力視為 “共產黨=殺人犯”“暴力和獨裁的政黨”等④參見譚曉軍:《日本右翼政府對左翼政黨的意識形態壓制》,《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5期。,多次遭到政府血腥鎮壓,幾乎被消滅殆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共成為合法政黨,其領導人野坂參三認為,在美國占領下,日共的革命目標可以和平地通過議會選舉去實現,于是提出了 “占領下的和平革命”論。但隨著冷戰的到來,1950年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發文批判 “占領下的和平革命”論,認為該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毫無共同之處,是反民主、反社會主義的理論。于是日共中央又提出了 “占領下的暴力革命”論,認為和平革命已經失去了意義,在新形勢下應通過武裝斗爭去奪取政權。在美國占領軍和日本政府的聯合鎮壓下,武裝斗爭宣告失敗,直接造成了日共的分裂和黨組織的巨大損失。1958年日共七大提出了 “爭取和平革命”論,認為在實現社會主義方式問題上應有暴力與和平兩手準備,但應以暴力為主。1961年八大后,日共將革命方式從以暴力手段為主調整為以和平手段為主,自此,黨的工作重心開始全面轉向和平的議會選舉斗爭。在1970年十一大上,日共明確提出了 “人民議會主義”論,即通過選舉贏得國會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認為在當時的日本政治體制下,通過選舉贏得國會多數議席、通過合法方式建立民主政府具有必然性。1994年日共二十大又提出了 “資本主義框架內的民主改革”論,即通過議會道路取得政權,在資本主義憲法法律范圍內對日本資本主義的消極面進行改革,進而實現人類 “共同社會”。雖然日共在綱領中早已刪除了 “暴力革命”這一提法,但因歷史上反政府的 “暴力陰影”,日共目前仍受日本政府1952 年發布的 《防破壞法》等相關法律的諸多限制,從而在社會活動中處處小心翼翼,以至于在一些政府部門、學校、企業工作的黨員不能公開自己的政治身份。即使如此,日共還是主張通過贏得議會選舉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選舉等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欺騙性,“資產階級口頭上標榜自己是民主階級,而實際上并不如此,它承認原則的正確性,但是從來不在實踐中實現這種原則”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92頁。。此外,馬克思還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主義國家選舉 “只是讓人民每隔幾年行使一次,來選舉議會制下的階級統治的工具”②《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頁。而已。但是,資本主義選舉有其歷史進步性,它在法律形式上確立的人人平等的民主原則,消除了封建社會的個人特權,政治權力的輪換制打破了封建社會的血緣世襲制等?,F代選舉是靠選票來決定勝負的,當選者或多或少地會實施一些反映選民訴求的措施和政策?,F代選舉還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公眾提供了參政議政的可能途徑和方式,并合法地反映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從而有利于公眾政治參與和政治監督,提高其參政議政能力,鍛煉其議會斗爭水平,這樣就給 “大多數人民都上了有教育意義的一課”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8頁。。早在1970年十一大報告中,針對敵對勢力和部分民眾對黨取得政權后要 “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攻擊和疑慮,日共指出資本主義的民主成果將會被繼承和發展,因為這些成果不僅是資產階級的發明,而且還是廣大勞動群眾的創造。日共二十二大報告首次談到資本主義制度的 “進步作用”,認為 “資本主義不是外部強加給人類社會的錯誤制度,而是在必然中誕生、又在必然中被超越的社會制度”④[日]志位和夫:《第22回黨大會にたいする中央委員會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00年11月22日。,資本主義一方面對勞動者進行剝削,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和社會對其生產和分配進行了社會規制和介入,使其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從而又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⑤參見[日]志位和夫:《第22回黨大會にたいする中央委員會報告》,《しんぶん赤旗》2000年11月22日。。于是,日共認為,在日本這樣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里,黨利用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開展議會選舉斗爭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日共指出,雖然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視暴力革命在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當他們發現資產階級議會制度和選舉制度對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積極作用時,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又提出把普選權 “由向來是欺騙的工具變為解放工具”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8頁。。

馬克思、恩格斯還認為,在普選制和議會制有了發展、工人階級占人口多數的情況下,如19世紀的美國和英國等國,通過選舉取得國會多數來實行變革是可能的,“我們是 ‘革命者’、 ‘顛覆者’,但是我們用合法手段卻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顛覆的辦法獲得的成就多得多”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639頁。。為此,日共指出,在日本當下,黨完全可以利用資產階級普選權等來教育、組織和動員日本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者,維護他們的權益。于是,每到國會大選之時,日共都要提前召開動員大會,就選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分析選舉形勢,提出選舉策略、任務和目標等,力爭贏得選舉勝利。從總體上看,雖然日共每次大選都舉全黨之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選舉結果遠不及預期,包括日共在內的其他在野黨的議席數、得票數和得票率總和遠不及自民黨,說明日共在短期內還無法撼動自民黨的執政地位。于是,黨內外就有人質疑議會選舉路線的正確性。日共認為,參與國會選舉贏得議會多數成為執政黨或參政黨不僅符合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而且還是日共基于自身慘痛教訓作出的必然選擇。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但并不是說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采取相同的手段”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頁。,恩格斯更是指出:“可以設想,在人民代議機關把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就能夠按照憲法隨意辦事的國家里,舊社會有可能和平長入新社會?!雹凇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88頁。

目前,日共堅定地選擇了贏得議會選舉道路來實現社會主義,認為在馬克思、恩格斯時代曾經是英美兩國的特殊情況的東西,今天至少在相當一部分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或多或少地成為共同的條件,因而用和平手段進行革命,已具有一個世紀前難以想象的廣泛基礎。對于日共來說,通過和平的議會選舉道路實現社會主義、但又不滑向議會主義是一個兩難問題。雖然日共自成立至今從未贏得大選成為執政黨或參政黨,但這并不妨礙日共對發達國家如何走向社會主義進行有益探索。

綜上,日共百年的理論與實踐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能夠給其他共產黨和工人黨以一定啟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如何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邁進,一直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世界馬克思主義學者們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前沿問題。無疑,日共所做的各種探索,為我們洞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共產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提供了重要線索,也為我們管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重要路徑。

猜你喜歡
民主集中制政黨黨員
陳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論析
我是黨員向我看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民主集中制的知與行
“我是黨員,就要沖在最前面!”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轉移黨員組織關系的要求
對慰問貧困黨員的反思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