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統計出版事業發展研究*

2023-04-17 22:41曹帥英
統計科學與實踐 2023年12期
關鍵詞:出版事業年鑒數字

□ 曹帥英 張 嬋

統計出版聚焦于統計相關領域,從事編輯、復制作品并向公眾發行的出版活動?!吨腥A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統計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公布統計資料”。在統計資料外,統計教材、期刊、專著和科普讀物,也構成了統計出版的內容。統計出版是一種面向公眾的統計傳播方式,向社會提供了豐富的統計產品。以中國統計出版社為代表,統計部門、出版機構、高等院校等主體共同參與了統計出版事業的發展。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統計出版可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統計需求、踐行統計為民的工作宗旨。

| 統計出版成為統計工作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更好開展統計工作,教科書成為統計出版的重要內容。1955 年,統計出版社在國家統計局的領導下成立,在5 年時間里編譯出版了近160 種統計書籍。就教科書而言,既有中國學者的自編教材,也有翻譯引進的前蘇聯教材。這一時期出版的統計資料較少,僅有《偉大的十年》等幾種。1960 年統計出版社撤銷后,統計出版工作陷于停滯。1978 年峨眉會議的召開,推動中國統計特別是統計出版事業回歸正軌。1980年,統計出版社恢復設立并更名為中國統計出版社。1979—1984 年,《統計》《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摘要》《統計研究》等連續出版物相繼刊行。與此同時,一大批統計資料和教學科研用書涌現出來,推動了統計出版事業的繁榮發展。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中國政府統計機構高度重視出版事業,將統計出版作為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統計出版社在整個80年代出版各類書籍500 余種,其中統計資料占到一半以上。在該社恢復設立10 周年之際,時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張塞表示,“統計出版工作是整個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出版工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國統計工作的好壞”“搞好統計出版工作,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全國統計工作的開展”。在國家統計局編纂《中國統計年鑒》的示范帶動下,各省市大量出版年鑒等統計資料。如在1983 年,遼寧省統計局開始連續出版《遼寧經濟統計年鑒》(后更名為《遼寧統計年鑒》)。統計年鑒的相繼出版,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為從定量角度了解中國經濟打開了一扇窗口。20 世紀80 年代末,中國統計出版社多次組織召開全國范圍的座談會,積極幫助各地方提高統計年鑒質量、避免出版事故發生。

20 世紀90 年代,統計出版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以中國統計出版社為例,年鑒等統計資料的出版數量超過了100 種,并編纂了《統計大辭典》等國家重點圖書。在該社成立40 周年之際,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題詞“發展統計出版事業,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在這一時期,統計出版的系統性有所增強,更加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相互結合。很多統計年鑒開始配有英文翻譯,便利了在國際傳播中的使用。一些統計年鑒嘗試刊登廣告,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1998 年,現代外國統計學優秀著作譯叢翻譯出版完成,在統計教育中以系統方式進行了對經典教材的引進。到20 世紀末,統計出版的基本框架已經初步搭建。統計出版成為政府統計傳播的組成部分,在統計工作和統計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統計出版服務面向多元受眾統計傳播

統計出版物作為一種正式的媒介形態,代表統計機構與學術共同體的官方形象,進行著統計信息由生產者向接收者移動的統計傳播。利用統計出版的平臺,統計機構展示統計調查取得的成果,在對數據的解讀中彰顯自身的統計能力;學術共同體陳述生產出的統計知識,吸引更多人關心、了解并掌握統計。統計出版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內容類型,各自對應于面向多元受眾的統計傳播。

統計資料的出版,主要面向一般的社會群體,特別是經濟社會領域內的參與者和決策者。他們在數量上分析特定統計指標的變化情況,希望起到服務個人或組織決策的作用。常見的統計資料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類(綜合性、專業性)統計年鑒、(人口、經濟、農業)普查報告,不同年份“中國統計摘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投入產出表等技術性更強的內容。統計資料中的GDP 等數據代表著過去一段時間的基本情況,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常常成為網絡上的熱門話題。中國政府統計機構十分重視統計年鑒的出版,將其作為信息規范發布的平臺和聯系社會各界的紐帶。統計出版構成反映統計需求的一扇窗口,通過讀者調查的方式了解外界對年鑒等統計資料的需求,推動中國統計在數據產品供給方面的不斷完善。

統計教材的出版,主要針對正在學習統計知識的青年學生,以及對統計領域感興趣的其他人群。1978 年峨眉會議擬定了《統計教材編寫和科研工作規劃》,試圖解決專業教材匱乏的困境,以統計教材出版服務于統計專業的恢復招生。從“七五”時期開始,國家統計局多次制定全國統計教材建設規劃,組織編輯出版了適用于不同學歷層次的上百本統計教材。1988年,全國統計教材編審委員會成立,依托優秀教材評選等方式推動了統計教材出版的高質量發展。從1992 年開始,統計學逐漸成為學科目錄中的一級學科,推動普通高等院校成為統計教育與科研的主體單位。綜合性、財經類大學紛紛開設統計學專業,組織師資力量編寫、翻譯了一大批統計教材。統計教材出版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為實現統計知識由學術共同體向社會大眾的傳播奠定了良好基礎。

統計專著和統計期刊的出版,主要服務于學術共同體內部的研究人員。統計專著聚焦于統計科學與實踐中的前沿問題,在科學研究中為學科發展提供知識增量。在高等院??蒲腥藛T中間,統計專著出版集中在數理統計領域,對政府統計、社會統計涉獵不多。在政府統計機構內部,統計專著出版更多關注統計制度方法等內容。其中既包括學者個人的研究成果,如對統計調查方法的專門探索;又有對統計機構實務的反映,如對統計工作流程加以介紹;還有統計人員集體智慧的結晶,如編纂論文集和資料匯編,以大部隊攻關的方式研究某一專題內容。統計期刊是一種定期發行的連續出版物,以論文形式刊載統計學科研究成果與統計人員工作心得等內容。改革開放后,各省市統計機構主辦了多本統計期刊。不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的一些期刊選擇了休刊乃至???。目前統計期刊特別是核心期刊的數量不多,在統計出版中有著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統計資料、教材和期刊、專著外,科普讀物和主題出版也是統計出版涉及到的類型。二者的出版數量雖然不多,但往往具有很強的影響力??破兆x物旨在以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方式,實現統計知識在群眾中間的普及。如在統計普法宣傳中,使用漫畫等科普讀物講解各類統計知識,引導群眾配合支持統計調查和執法監督檢查工作的開展。統計主題出版定位于重大選題策劃,使用統計數字與圖表的形式,向讀者講述中國經濟社會特別是政府統計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如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等重要的時間節點,國家統計局組織編寫了新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專題著作。在統計出版中,科普讀物與主題出版重點關注統計文化的傳播,不僅同利益直接相關的專業人員進行交流,還在堅持群眾路線的前提下實現與人民群眾的同呼吸、共命運。

| 數字技術帶來統計出版新挑戰新機遇

數字技術的發展,給包括統計出版在內的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多新變化。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統計年鑒等資料不僅以紙質方式出版,還被保存在軟盤、光盤等載體中。1997 年,《中國統計年鑒》光盤(CD-ROM)問世。1999 年,中國統計信息網正式開通。2004年,《中國統計年鑒》電子版正式上網。很多機構以數據庫方式呈現統計產品,將整理好的統計資料提供給用戶查詢和下載使用,方便了公眾對統計信息的使用。關于統計理論與應用的在線課程大量出現,在對計算機軟件操作的講解中,比傳統教材具有明顯優勢。讀者普遍使用數字技術接觸統計內容,給統計出版帶來了一系列的新挑戰與新機遇。

一方面,新媒介環境下讀者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使得統計出版面臨著嚴峻挑戰。受眾接觸統計信息的渠道來源更加廣泛,傾向于在魚龍混雜的自媒體中獲取相關內容,較少選擇使用統計機構官方生產(出版)的統計產品。年鑒等統計出版物的制作過程涉及到大量的圖片、表格,選用的紙張檔次往往高于其他種類圖書,拉高了印刷生產的成本和紙質圖書的定價。以《中國統計年鑒》為例,超過500 元的單本定價,使得很多普通讀者望而卻步。統計資料基本上為圖書館等機構收藏,在營銷推廣中忽視了對私人顧客群體的推廣和電子商務平臺的維護。就現狀而言,以紙本形式呈現的統計資料,難以在經濟效益上實現突破。統計資料通過數據形式與讀者溝通,是統計出版中的基礎性內容。統計資料出版面臨的困境,影響了政府官方統計產品在社會上的曝光程度與使用頻率,給其他載體的統計出版帶來了挑戰。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進步帶來媒體融合可能性,使得統計出版擁有著寶貴機遇。面對新興媒體的不斷沖擊,統計出版需要以迭代方式完成數字化轉型,依托統計數據的優勢適應新的傳播環境。對國家而言,統計數據反映了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客觀情況,代表著當前的“主流”特征。以媒體融合方式發展統計出版,有利于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對統計機構和出版機構而言,融合出版有利于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在提高社會效益的同時不斷增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對讀者用戶而言,信息充裕時代的到來,提出了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提取到有效信息的問題。以數字出版方式生產統計產品,實現統計信息、統計知識與互聯網超鏈接環境的有機融合,有利于在統計專業領域為公眾提供更加精準的選擇。統計出版需要抓住數字時代帶來的媒體融合機遇,以通往數字出版的轉型把外界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 依托數字出版提升統計公共服務能力

數字出版使用數字技術對內容進行編輯加工,適應了網絡時代讀者服務方式的轉變,能以更加精準的方式實現同用戶的雙向互動。在政府統計工作中,互動增加意味著統計服務能力的提升。傳統出版具有內容資源上的優勢,與數字出版的平臺渠道存在互補特征。在新時代的統計出版中,統計數據的內容優勢更加突出,可以對平臺渠道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二者的相互疊加,意味著向更多群體傳播優秀的統計出版產品,由此構成了統計公共服務能力的投射。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統計出版事業發展需要堅持走融合出版的思路,不斷推動傳統出版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一)由生產環節到傳播領域,推動統計信息化的縱深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統計高度重視數據生產中信息化技術的使用。無論是統計“四大工程”中的數據采集處理軟件和聯網直報系統,還是近幾年來大數據、統計云、空間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都圍繞著統計數據的生產環節。在統計傳播特別統計出版的領域,與數字化、信息化的融合略顯緩慢。在統計資料類目,雖然大部分統計年鑒已經以光盤形式上網,但在對具體指標的檢索利用上依然比較繁瑣。在統計教材、專著、科普讀物等類目,基本上沒有數字出版形態的統計產品出現。未來在繼續提高生產環節數據質量的同時,需要在統計傳播中探索更多的信息化應用。在數字出版的技術支持下,可以首先實現統計科普讀物、主題出版的數字化。如以動漫形式展示統計科普內容,通過對不同主題的分集加以系統呈現;將統計主題出版搬到互聯網、電子屏上,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展現統計數據信息。

(二)由傳統出版到知識服務,依托統計服務踐行統計為民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數字出版中孕育出智能出版的新形態,推動知識成為出版的核心要素。統計出版的涉及范圍廣泛,涵蓋了人口、國民經濟核算等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的內容。讀者如果想要獲取關于某一主題的統計知識與信息,往往會在多部著作中間反復查閱,帶來了比較高的時間成本與財務負擔。統計為民宗旨的踐行,要求以更加便捷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在智能出版的模式下,可以按章節將圖書分割為不同的知識單元,實現由傳統統計出版到新興知識服務的轉化。如皮書數據庫、中國社會科學文庫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圖書為知識來源,能夠使用關鍵詞檢索方式查詢不同主題的智庫報告等內容,在面向大眾和決策者的知識服務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統計出版的大多數圖書等傳統文本、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內容,都隸屬于各級各類統計機構,所受到的知識產權制約因素較小。通過將上述統計出版內容整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統計專業領域的權威知識庫,在方便統計人員檢索的同時發揮公共服務的職能。

(三)由條塊分割到多元協同,整合多方主體實現全球傳播

在當前的統計出版格局中,存在統計機構與高等院校兩大主體,分別對應著(政府)統計傳播與統計(知識)教育的活動。二者雖然有所交叉,但在整體上尚未形成合力。政府統計的專業色彩強烈,在傳播活動中不可避免地使用到GDP、GNI、CPI 等學術名詞。普及性的統計教育往往忽視了對經濟社會統計的討論,使得統計傳播容易遭到誤解,乃至形成關于統計造假的輿情。統計機構可以考慮更多參與到統計教育中,使用編寫電子教材、錄制課程視頻等數字時代的出版手段,提供適用于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群體的政府統計教育資源。統計出版事業需要努力克服條塊分割帶來的弊端,實現統計機構、出版機構、高等院校乃至互聯網平臺在內的多元發展、協同創新。將多源異構的文本內容整合起來,在統計出版中為讀者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立體的傳播產品,促進公眾理解統計的更好實現。發揮數字、圖表的跨文化優勢,在聯通中外的全球傳播中講好中國統計故事,實現中國統計公共服務與戰略傳播能力的不斷提升。

猜你喜歡
出版事業年鑒數字
免年鑒
——卯年大事件
四川31部年鑒獲全國獎項
2016—2019年全國獲得“中國精品年鑒”名錄
疫情時代的出版和閱讀
《中國交通運輸年鑒(2019)》征訂單
答數字
數字看G20
黨的出版物的黨性原則及其現實意義
盲文出版事業的未來走向——基于盲人讀書現狀及未來需求的調查研究
解放戰爭時期的東北書店及出版事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