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調研報告

2023-04-17 22:41浙江省地方統計調查隊課題組
統計科學與實踐 2023年12期
關鍵詞:宜業村干部村民

□ 浙江省地方統計調查隊課題組

黨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從“美麗”到“和美”,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化和提升,也是美麗中國建設的新發展和新需要。一直以來,浙江始終堅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千萬工程”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個“一號工程”和“十項重大工程”重要部署,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引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近日,浙江省統計局在全省范圍內對518 位村干部和4119 位村民開展和美鄉村建設工作專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浙江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深化、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五方面問題亟需關注。

| 凝心聚力,乘勢而上,共譜鄉村發展“和美”新篇

浙江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全域統籌、上下聯動、全面推進,實現了由表及里、內外兼修的飛躍提升,繪就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幸福底色。

(一)“硬件”“軟件”提檔升級,“和和美美”民心所向

和美鄉村建設以來,全省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建設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建設日趨成熟,“硬件”“軟件”融合發展,大幅提升了村民生活的舒適度、便利度、滿意度和幸福感。

一是政策知曉度高。98.2%的村干部知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或《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等相關政策”,知曉渠道以“電視、廣播、網絡等新聞媒體”(84.7%)和“鄉鎮或村干部宣傳”(86.8%)為主。

二是基礎建設推進快。調研中,78.7%、76.6%和71.7%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經圍繞和美鄉村建設開展了“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村莊規劃納入村級議事協商目”和“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75.1%、65.7%、63.1%、60.8% 和58.7%的村民表示本村已建設或擁有“有專人維護的公廁”“文化基礎設施(如文化站、體育場、娛樂活動中心、信息咨詢等)”“村衛生室”“完成電網鞏固提升”“規?;┧こ烫嵘|”。

三是成效滿意度高。93.7%的村民對本村和美鄉村建設成果表示“非常滿意”(70.3%)或“比較滿意”(23.4%)。94.3% 的村干部對本地政府的工作成效表示“非常滿意”(66.8%)或“比較滿意”(27.5%)。村民對“醫療服務設施和醫療資源”“教育資源和教育設施”“社會福利服務(如養老托幼殘疾人服務等)”“文化基礎設施及服務”滿意度分別達到87.3%、82.9%、87.2%和89.2%。

四是村民幸福感提升。98.3%的村民表示“和美鄉村建設讓生活的舒適度、便利度有提升”,其中78.4%的人表示“提升很大”。97.8%的村民表示“幸福感、滿意感有提升”,其中77.7%表示“提升很大”。全省11 市村民舒適便利度和幸福滿足感有提升的比例均高于95%,其中湖州“有提升”的比例在99%以上,杭州、寧波、嘉興、紹興和麗水“有提升”比例均在98%以上。

(二)村容村貌煥然如新,生態“宜居”向“美”而行

浙江一以貫之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依托示范村、重點整治村、中心村、精品村、歷史文化村落、風情小鎮、精品線路和精品區塊,以及“三大革命”等載體,推動農村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一是整治開展有條不紊。調研顯示,分別有89.6%、90.4%、77.1%和85.2%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經開展了“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衛生廁所全覆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等。86.2%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完成或正在進行舊村改造整治,96.1%表示本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并及時清運處置。

二是村容村貌明顯改善。分別有91.0% 的村民和96.6% 的村干部認為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后,村容村貌有明顯改善;93.5%的村干部對人居環境、村容村貌提升工作成效表示滿意,95.3%認為村容村貌改變保留了本地特色和鄉土氣息。

三是生活體驗日益提升。84.9%的村民表示已開展家庭垃圾分類,其中湖州、杭州、金華、紹興和嘉興超過九成,分別達到97.0%、96.4%、95.2%、92.1%和91.0%;91.5%的村民表示村里“從未或基本沒有停過電”,僅有0.1%的村民表示“經常停電”;80.1%的村民表示村里的水體水質有明顯改善。64.3%和59.1%的村民表示“村莊規劃建設變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變好”是本村最大的變化。

(三)產業振興強村富民,鄉村“宜業”“和”合共生

浙江深入挖掘村莊資源稟賦,發揮村民勞動技能,培育建設“在村產業”,打造出一大批“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望得見未來”的宜業鄉村場景,加快走上強村富民共富路。

一是產業發展潛力較好。據調研,26.2% 的 村 干 部 和46.0% 的村民認為目前村里產業興旺,帶動致富效果好;44.4%的村干部和37.9%的村民認為有潛在產業,期待進一步推動突破。

二是電子商務模式新穎。50.9%的村干部表示本村開展了直播、社區電商等新型模式。如湖州長興縣顧渚村,發動鄉村民宿、物流和電商直播主動鏈接第一產業,2022 年帶動近2500 名周邊村民從事電商直播相關產業,年銷售額近3500 萬元。

三是鄉村就業機遇改善。調研中,76.3%的村民在本村或本鄉鎮外村務工;71.4%的村干部表示本村擁有共富工坊、外來企業、車間等提供就業,58.9%的村民認為目前村里就業機會好。

(四)鄉村治理有效運維,鄉風“和美”同心共筑

“和”,意味著和諧、和睦、和順、融合,是貫穿整個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浙江在不斷改善硬件條件的同時,把“和”的理念落實到鄉村建設和治理中,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繪制出惠風和暢、人心和善的“和”“美”畫卷。

一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加速提升。文體活動豐富。據調研,76.1%的村干部表示本村經常組織放電影、演出、民俗、節慶等文體活動;66.5%的村民表示經常參加此類文體活動。社會風氣改善。90.3%的村民和96.1%的村干部認為當前農村社會風氣(如社會治安、鄉風文明、婚喪嫁娶移風易俗、干部作風等)有所改善,95.3%的村干部對本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工作成效表示滿意。傳統文化傳承。97.9%的村干部對鄉村物質文化或非物質文化的重要性表示肯定,88.5%的村民和88.8%的村干部認為本村的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情況較好。民眾滿意度高。92.0%的村民和93.2%的村干部對本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效表示滿意,其中杭州、嘉興和湖州的兩項滿意率均高于95%。

二是鄉村社會治理效能持續加強。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97.7%的村干部和93.3%的村民表示“村干部定期走訪入戶”;97.2%的村民清楚村委會聯系方式,93.5%認為村委會辦事效率高,94.2%表示會有專門人員調解村民矛盾。村務公開、民眾協商。98.4%的村干部和95.1%的村民肯定本村的村務公開工作;97.9%的村干部表示本村村民有參與議事協商本村重大事務的管理、決策與監督。治安環境優化、建設成效滿意。96.6%的村民對本村治安環境表示滿意;95.2%的村民和96.1%的村干部對本村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表示滿意。

| 追根溯源,深入剖析,聚焦鄉村發展痛點難點

浙江在創建綠色宜居美麗鄉村基礎上,加快基礎設施全面升級,促進農村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助力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加速提升,但仍有以下五方面問題亟需關注。

(一)村莊建設規劃有待進一步完善

調研顯示,38.2%的村干部和34.0%的村民認為本村“沒有制定合適的發展規劃和建設指南”,有些村建設無序、用地粗放,村莊功能難以完善。部分受訪農戶認為,各職能部門仍未形成整體合力,尤其是項目建設后期的長效管護機制相對滯后。同時,農戶自覺參與建設管理的積極性也還不夠高。62.1%的村干部和55.4%的村民希望加強村莊規劃建設。

(二)公共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增強

調研顯示,僅21.3%和30.4%的村已建設或擁有“社會福利機構(如養老托幼殘疾人機構等)”和“教育機構(如幼兒園、學校等)”,16.1%的村沒有醫生,50.0%的村干部認為本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和城鎮學校有較大差距,29.7%的村民和32.7%的村干部表示“本村的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不夠好”。44.2% 的村干部和40.5%的村民希望提升農村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

(三)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一是農村現代化生活條件有差距。僅有33.5%(比例最少)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經“制定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建設指引”,35.1%、46.2%和48.6%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已建設或擁有“公共安全視頻圖像應用系統”“在線議事平臺”“信息化手段開展服務的村級綜合服務站點”等,比例均低于其他選項。二是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受限制。目前農業機械化水平偏低限制了現代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標準化水平偏低,生產智能化技術推廣應用不足,要達到數字化、科技化、智慧化任重道遠。僅有8.2%的村民和2.9%的村干部認為開展和美鄉村建設以來“本村的智慧農業發展水平提高”。

(四)鄉村產業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快

一是產業融合程度偏低。浙江目前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結構失衡等問題,49.1%的村干部表示本村沒有產業融合情況,26.7%的村民認為本村產業融合程度不高,69.1%、55.3%和47.0%的村干部表示“主導產業不明晰,缺乏特色品牌產業基地建設”“產業整合能力弱產業鏈短,農產品附加值低”和“龍頭企業少,對產業發展的帶動能力弱”是產業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二是資金政策支持偏少。目前大部分鄉村振興建設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方面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缺口較大,59.5%的村干部認為“資金不足”是影響產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三是收入水平提升較慢。產業發展受限阻礙村民收入提升,僅有8.6% 的村民和7.0% 的村干部認為“村民收入有提高”是本村和美鄉村建設以來最大的變化。

(五)人力資源要素流動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寬

一是高素質人才短缺。人口流失,特別是高層次優秀人才 “不愿去”“不肯留”,鄉村面臨人才匱乏、勞動力年齡偏大、綜合素質偏低等問題。70.1%的村干部認為“高素質人才短缺”是影響本村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二是就業崗位匹配不足。41.8%的村民和47.0%的村干部認為目前村里“適合的就業崗位少”,很多留守的婦女、老人只能以務農來提供主要生活支撐,稍有能力的人也只能打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生活保障不足。

| 破立并舉,取長補短,實現“和美”建設美好愿景

針對痛點和難點,從村民實實在在的感受和喜好出發,整合多方載體,推動資源下沉,使村民獲得更多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在物質豐富的同時實現精神富足,達成對“和美”建設的美好期盼。

(一)促統籌,重規劃,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

一是科學編制村莊規劃,緊緊抓住“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規劃先行”這個落腳點,統籌規劃、分類推進,加大資金統籌力度,科學系統謀劃和建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項目庫,引導村民對土地資源、道路規劃、民房建設進行合理布局。二是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杜絕重建設輕管理,科學系統布局各類項目;增強村民主體意識,打造全民自覺參與、合力推進整治的局面;建立監督考核機制,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作為鄉村振興實績評價的重要內容。

(二)強硬件,優軟件,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賦能鄉村教育振興。加大鄉村教育投入,繼續探索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針對“分布散”“學生少”“硬件設施落后”等問題,推動政策傾斜,提升鄉村教育資源配置,建設優質學校,滿足農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有學上”“上好學”的需求;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待遇,解決后勤保障,吸引和留住更多優秀教師;針對“教學模式單一”“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推動教育創新,開展遠程教育、在線教育等。二是助力鄉村醫療改革。合理配置鄉村兩級醫療衛生資源,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里”,打造“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分級醫療體系;增加鄉村醫生數量,探索推動優質醫護人員下鄉義診、輪崗、幫扶等活動,將優質醫療服務送到村民身邊,提高綜合醫療水平。三是完善鄉村養老建設。制定符合鄉村實際的養老政策,確保滿足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推動智慧養老和未來鄉村結合發展;推進多元化養老模式,發展適應鄉村特點的養老產業。

(三)興產業,勇創新,聚力聚焦實現村強民富

一是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注重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業融合,發展高效農業;著力推進與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生態農業。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科普、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現代民宿、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型業態,打造全產業鏈,拓展價值鏈、提升附加值。二是加快鄉村產業科學高效發展。推廣增產增效增收的新品種;推廣高產技術,提升機械化生產水平;深入實施“互聯網+”,打造可持續、多元化、現代化的農業發展體系;持續開展智慧農業、數字鄉村建設,助推產業提質增效。

(四)引企業,育人才,全力助推和美鄉村建設

一是“引企入村”,營造“就地就近就業”氛圍。挖掘就業資源,加強山區鄉鎮招商引資能力,把企業進駐鄉村作為著力點,適當給予政策傾斜和扶持,增加家門口的企業、共富工坊數量,并引導企業扎根在農村,幫助留守勞動力實現就業。二是“內育外引”,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多措并舉實現人才“引育留用”,完善農業生產一線人才的配套政策服務,激勵在鄉村一線“建功立業”,實現“留得住”“用得上”;強化人才培訓培養,實施農技人員培訓、專業技術培訓等;針對“留守婦女居多”的現狀,暢通婦女群體就業渠道,發揮婦女自身獨特優勢。

猜你喜歡
宜業村干部村民
關于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環湖強縣的幾點思考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帶頭 流翔高鈣助力 共建大美鄉村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山西旅游扶貧示范村干部培訓班開班
這里的村干部,是這樣“上班”的——略陽實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浮山縣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家園
當前村干部職務犯罪高發的思考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