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行為:解讀人物形象的有效路徑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例

2023-04-19 13:53顧佳瑩
語文天地 2023年10期
關鍵詞:兩本書伯父人物形象

顧佳瑩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統編教材六年級下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以“魯迅”為單元主題,選取了一組與魯迅相關的作品,旨在引導學生感受魯迅的形象氣質,理解其精神境界。作為一篇有著閱讀提示的自讀課文,學生對文本中作者回憶與魯迅相關的幾件事梳理起來并不難,但如果只是基于淺層概括從而得出魯迅形象,這樣的認知對于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而言顯然是不夠的。

人物的精神境界也決定了其獨特的行為方式,表現為行為特征及行為邏輯。人物行為是其內心世界的外化,因此,剖析人物形象、感悟其精神境界要以其表征行為作為切入口,挖掘文本找尋人物背后的內心動機,遵循人物自有的態度、邏輯和情感表達方式,進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感知人物。

一、立足文本探疑人物行為,引領思考

本文以魯迅的葬禮開場為序,通過回憶展開,講述了魯迅生活中的五件小事。人物作為敘事主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主、次要人物在事件中所展現的不同行為,進而思考其行為表現的異同。

(一)圍繞主要人物,挖掘矛盾之處

雖然本文由幾個回憶片段構建組合,但教師在教學中卻不能就片段論片段,而是要勾連文本與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通讀本文的幾個片段后,學生會發現人物的前后行為存在著不少矛盾之處。比如,在“救助車夫”這一片段中,當“我”初次詢問伯父情況時,伯父回答了“我”,但為何當“我”再次要求他詳細說說時,他卻一言不發,只是嘆了口氣?

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啟發學生尋找人物行為的前后矛盾,使學生對于文本的解讀不單單停留于文本內容上的表述概括,而是在文本意義上激活了內在思維的認知沖突。同時,通過自主質疑、設問等環節,建立起學生自我與文本之間、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認知沖突,引領他們對于矛盾實質性原因的思考,在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情況下,也能為后續教學環節中開拓學生思維空間、深入挖掘文本內涵、分析文本人物動機歸因鋪設道路。

(二)比較主次人物,關注反常之處

除了關注本文主要人物“魯迅”在不同事件中自身行為上的反常之處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事件中出現的主次要人物行為,通過對比去捕捉不符合事實邏輯的地方,以此來挖掘文本的言外之意。

如“追悼會”片段中,閱讀提示中分析“我”與吊唁者悲傷的不同。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悲傷”的外化體現,即找出兩者直觀的行為表現。學生能夠迅速找到各色各樣的人們在“失聲痛哭”,而作為親人的“我”只是一滴一滴地落淚。從而關注到“我”的反常之處——從親疏關系來看,為何“我”的悲傷反而看上去程度較輕呢?

此外,在本文中,不論是“我”作為小輩,還是旁人作為看客,抑或是“魯迅”作為聲名顯赫的大家,在情節敘述中都存在著與他們身份不合理的反常行為。將教學的關注點聚焦在人物行為的反常之處,剖析這一反常舉動背后的行為邏輯及其必然的合理性,才能形成文本解構的著力點,推動學生進行文本的深度解讀。

二、品讀略敘探尋人物動機,解讀深意

略敘是作者根據寫作的需要對與主體事件之外不必詳寫或不甚重要的內容所作的簡要敘述。倘若在這一部分沒有教師的點撥和引領,學生往往會忽略略敘的文本細節,很難展開深入的細致分析。這些略敘的細節看起來與主體事件關聯不大,常常容易在閱讀時被忽視,但這些略敘背后人物動機的探究,卻對促進學生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的邁進起到了支撐性作用。

(一)關注人物行為中所呈現的細節信息

在“趣談《水滸》”片段結尾,作者特地強調了伯父臨走前送了“我”兩本書,一本是《小約翰》,一本是《表》。乍看之下,這一情節似乎是照應了前文伯父為了鼓勵“我”好好讀書而做出的有意之舉。但結合注釋,我們會發現這兩本書皆為童話作品,且魯迅都曾將其譯為中文。由此,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探尋魯迅送書的動機。魯迅對于這兩本書的選取是否另有深意?為什么魯迅和“我”談論的是名著《水滸》,卻送了“我”兩本外國童話?

結合魯迅生平,可知兒童文學翻譯在魯迅的翻譯作品中占有較大比重。魯迅認為:“豐富的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在有限的童年里獲得無限的想象和體驗?!彼绕渲匾晝和x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因此,魯迅選取的這兩本書除了意在鼓勵周曄好好讀書之外,亦是在希望周曄不能只是拘泥于古典名著,而是能博覽古今中外的好書,增加閱讀廣度和深度。而學生對魯迅的形象認知也從關心孩子這一單一形象自然而然地進行了外延和拓展,認識到魯迅對于兒童教育也寄予厚望。

(二)剖析人物行為中所呈現的非言語信息

人物行為中所呈現的非言語信息指人物通過肢體、表情等動作所傳遞出的信息,非言語信息往往能給讀者提供認識人物隱性情緒感受的線索。

在“救助車夫”片段中,日常教學會側重于魯迅救助車夫時的一系列直觀的動作描寫。但若是僅想表達出魯迅對底層勞苦大眾的關切,那么敘述停留在魯迅替他包扎完傷口并給了些錢和藥物即可,但是作者看似多此一舉地敘述著之后魯迅“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深嘆一口氣”的畫面,因此,魯迅的這一“按”、一“嘆”所呈現出的信息也耐人尋味?!鞍础苯忉尀橛檬謳в惺旱牧?而嘆氣指因憂傷郁悶,心里不痛快而呼出長氣,這種負面情緒的外露顯然不應是剛剛“助人為樂”之后所應有的。由是可以解讀,這種“不痛快”“憂傷”的范圍則是更廣大、更全面的社會,源于無法改變現狀的痛苦和壓抑。魯迅此處沉默行為的背后展現的是他難以言說的復雜心情以及對失望情緒的極力控制。

三、結合背景探求人物形象,感知形象

人物的行為無法脫離其所處的環境,必須受到時代的制約。因此,要想真正地歸因人物行為動機,解讀人物形象,必須整合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

在閱讀教學中,背景資料的補充不應該是機械式的、灌注式的,只有將人物行為放置于背景環境之中,讓學生基于特定環境中找尋人物行為的意義,真正走近人物,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同時,在資料選擇上,教師也可以提供文本互文、群文比讀、自傳寫照等多方全面的資料去幫助學生補充、印證人物行為的邏輯支點。

如通過魯迅的畫像和他人的資料,我們可以得知魯迅常以嚴肅的樣子示人,只有面對家人時才難得露出自然而和諧的美,恰恰體現了他平日里不曾松懈、時刻奮斗的“斗士”模樣。結合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我們得知了他透過車夫看到的是社會中更多底層的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現狀,他深知救助了眼前一人卻救助不了所有人的煎熬讓他深感無力、欲言又止……在結合背景和資料釋疑人物行為的過程中,魯迅的人物形象解讀在不斷印證中得到豐盈和立體。

猜你喜歡
兩本書伯父人物形象
有趣的小實驗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論近年來中國網絡劇人物形象創新
辛棄疾田園詞中的人物形象
最神奇最樸素的兩本書
巧用側面描寫,豐富人物形象
伯父的黃昏戀
一口“仙氣”
兩本書
一張油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