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探究

2023-04-19 03:57張國慶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3年33期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

張國慶

【摘要】“教—學—評”一體化是當前教育階段大力提倡的指導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起到凸顯學生本位、提升課程品質、聚合教學目標等重要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的連貫性、有效性和精準性,將“教—學—評”一體化貫徹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時段,重視教學、教評、學評的層次性設計.基于此,文章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目標,深度探究了“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要求和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一體化教學設計,可以將教、學、評相融合,加強學習評價,以評價輔助學生學習,使評價教學模塊深度融入數學教與學過程中.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教—學—評”一體化能加強“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課程評價”三個教學要素之間的內部聯系,促使評價充分融入教與學的過程中,予以師、生雙向啟示.學生能在“教—學—評”一體化數學課程中,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增強學習主體意識,持續發展數學能力.

一、“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要求

(一)連貫性設計

連貫性設計是“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這里的“連貫性”主要體現在教學前期設計中.教師的整體課程設計要連貫,將“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植入課前、課中、課后等多個時段,充分凸顯教、學、評活動之間的內部關聯,做到有機結合、科學統籌,以此發揮教評一體、學評融通、教學互促的關聯性教學優勢,為學生構建一體化學習閉環,搭建健全的學科能力成長體系.

(二)精準化實施

要使“教—學—評”一體化充分發揮其教學優勢,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精準化實施教學計劃,是必然的教學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實時觀察學生的學情表現,追蹤教學動態,調整學生狀態,加強主觀指導與課程干預,使最終教學結果無限貼合教學預期.精準化實施教學計劃,能使教學的最終效果獲得基本保障.

(三)有效性反思

評價是“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部分.實施有效的評價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反思,是發揮“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優勢的必然要求.評價并非學習的終點.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教、學、評三個元素之間的銜接與循環,在教、學的同時生成評價結果,鼓勵學生依托評價結果加以補充性學習,形成“教—學—評—教”的無限循環,直至學生深度掌握課程內容,落實課堂學習目標為止.有效的反思能強化課堂教學效能.

二、“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做好教之準備,構建一體化教學評價體系

1.教學互促,開發多樣化教學互動形式

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將教學設計作為核心活動,以教為設計主體,以學為活動輔助,構建師生合作準備的課前學習模式.課前準備可以分為課時設計和學生預習作業設計兩個方面.教師首先要結合課時主題、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指導意見,為課時制訂健全的教學目標,再結合教學目標選定適用于課堂的教學模式,并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實現以教帶學,用教學設計驅動學生自主學習,以教學設計為主、學生學習為輔,成功搭建小學數學課堂框架,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千米和噸”的教學活動中,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1km=1000m,1t=1000kg,并能將其靈活應用到解決生活問題中,通過換算單位來解決實際問題.在課前時段,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長度單位、重量單位的數感和量感.

(2)結合課時數學語言符號,培養學生的符號應用意識.

(3)訓練學生單位換算能力和運算能力.

(4)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與應用意識.

結合上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預習作業:

(1)閱讀教材,請自主圈畫重點,按照課時內容的指導完成例題,初步感受1km的大小和1t的多少.

(2)用1km,1t分別表示生活中的數與量.

上述教學目標和預習作業能分別予以教師、學生自主教、學的探究方向,使師生合力完成課前準備工作,實現教與學的融通.

2.教評互促,挖掘深層次教評互動價值

在課前時段,教師可以將評價融入教學設計,依托教學目標,設計課時教學的評價標準、學生學習的評價標準以及相關評價問題等.在教學設計環節,教師可以將評價材料和評價活動植入課堂學習的各個環節中,以此搭建“教—學—評”一體化課程體系.如此設計,能實現教評互促,挖掘教學、評價互動的深層次價值.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教學活動為例,教學重點、難點在于:指導學生掌握混合運算規律.如:12×3+15×4=36+60=96.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混合運算規則解決實際問題.在課時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準備這幾種教學評價表格:《教師教學環節效率自評表》《學生小組學習自評表》《師生課時表現互評表》.

此外,教師可以在以下環節植入評價:

(1)導學環節:在學生導學參與過程中結合學生狀態予以學生隨機評價,調動學生活動參與興趣.

(2)實踐環節:結合學生自我探究觀點隨機評價正誤,并給出現錯誤認知的學生提供正確思路,診斷學生存在的問題,予以賞識教育.

(3)總結環節:診斷學生整體課時中的不足之處,予以學生整體性指導意見,并總結學生課時表現.

如此設計能實現教學與評價的融合,構建“教—學—評”一體化課堂.

(二)落實學之計劃,實施多樣化教學評價活動

1.學為主體,以教評為輔助工具

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將學習作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將教學和評價作為課堂學習的輔助工具,以此為依托,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可以設計“學—教—評”教學結構:學生自主探究知識點,生成學習成果后,由教師給予教學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點,最后在總結環節實施評價教學,形成“教—學—評”的閉環.教師還可以設計“學—評—教”教學結構,讓探究活動先行,為學生提供評價標準,學生結合評價標準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最終時段,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補充性教學,使學生獲得標準化知識.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運算律”一課教學中,重點知識包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教師可以結合課時主題,設計“學—教—評”一體化教學活動,如下所示:

(2)教學環節:教師結合學生的答案給予正確指導,向學生滲透課堂重點知識.

(3)評價環節:結合學生課堂學習表現,給予學生診斷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給出改進建議.

上述教學活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評價和教學指導為輔.學習、教學、評價活動相結合,能有效構建“學—教—評”的教學結構,發揮一體化教學的作用.

2.學為目標,以教評為學習內容

將學習作為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中予以學生教學、評價啟示,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時自我教學、自我評價的方式.教師可以在構建“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結構的同時,強化教學指導作用,指導學生從教學工具、評價工具中獲得自主學習啟示,以發布任務的形式落實教學指導和評價活動,使學生獨立完成任務.學生能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親歷自主尋找、利用教學渠道、教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數學學習能力得到發展.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教學活動為例,內容重點包括:矩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多邊形的面積公式,要求能結合多邊形的結構運用切割法、加線法等方法靈活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學習活動:

(1)學習活動:為學生預設例題“求湖泊面積”,請學生嘗試自主解決問題,獲得答案.湖泊示意圖(網格中的空白部分)如下圖所示:

(2)教學活動:教師為學生播放微課程視頻《湖泊平面圖的面積解析方法》,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

(3)評價活動: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評價類問題,以此培養學生自我評價意識與能力.

上述教學活動以學習為主,教學指導則以微課程視頻的形式出現,啟發學生在課后時段可以利用優秀教輔工具自主解決學習問題.評價教學活動以問題的形式出現,便于學生借鑒、遷移應用到自主學習過程中.自主性強的學習活動能有效落實課時教學目標,為學生數學能力發展提供長遠效益.

(三)整合評價反思,獲取有效性教學評價反饋

1.以評促學,獲得學習優化方向

在課后學習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以評促學的教學策略,將評價作為主體,通過評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優化方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我評價,為學生提供評價材料,以學生課堂學習表現為評價項目組織評價教學活動.學生能在評價活動中進行自評或互評,在自我評價的實踐探索中對自身學習能力和數學知識水平形成客觀認知,繼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學生完成自我評價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評價向學生提出優化、改進類問題,使學生了解自我提升的發展方向,加以教學補充和自主學習,以此構建“評—教—學”的一體化閉環.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分數加法和減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先統一分母,再加減分子”的運算思路,讓學生正確運算分數加減法,具備正確運算分數加減法的能力.在本課時評價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并設計評價問題如下:

(1)你是否掌握“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法則?能否借助法則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2)你如何評價自己和小組同學在本課時學習中的表現?你們自主討論的效率如何?討論的結果與實際答案相符嗎?

(3)你的小測成績如何?產生錯題的原因是什么?

(4)在未來的數學學習中,你的改進、提升方向是什么?

貼合學生認知思路的評價類問題能喚醒學生的自我評價意識,形成學評一體的教學格局,促使學生學評意識獲得深度發展.

2.以評促教,活化課程設計思路

以評促教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評價來優化教學設計、教學結果.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預期設計評價標準、評價項目和評價表格.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情反饋和表現,為課堂教學即時打分.在總結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堂小測分數把控學生學情,進行自我評價.以評促教,能有效活化教師的課程設計思路,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教學活動為例,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百分數和分數、整數的關系,能結合實際問題或情境,靈活轉化小數、分數、百分數,要求學生學會改寫數,運用數字規則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深入學生小組聆聽學生觀點,并進行學情分析,感受實際學情與預期的差距,自主記錄學情數據并在后期教學指導環節進行靈活調整.在課堂小測環節,教師可以瀏覽學生成績和錯題的共性,以此對課堂教學效果形成客觀評價.教學和評價的深度結合能使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向,使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體化可以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三個部分展開綜合設計.在課前時段,教師可以將“教—學—評”一體化的重點放在教上,以教為設計核心,融合學、評活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作為主體,讓學生在學中落實教與評;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將評作為主要活動,構建“教—學—評”一體化結構,以評促教、促學,獲得有效教學反饋,以此設計優化整體教學結構,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蘭.打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數學課堂[J].數學之友,2022,36(23):29-30.

[2]劉永鑫.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小學數學“品質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研究,2022(31):84-86.

[3]楊宇,劉衍利.小學數學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2):92-94.

猜你喜歡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實踐分析
課堂觀察助力高中地理課“教—學—評”的一致性
“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怎樣設計課時評價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音樂課堂中“教—學—評”一致性的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