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低碳化發展的阻礙與轉型發展路徑研究

2023-04-19 23:51王博文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碳化農業發展

王博文

(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引言

針對全球變暖、環境惡化等問題,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提出了“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目標,目的是通過能源與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光伏項目、構建可再生能源體系等舉措,形成低碳、綠色、環保的經濟結構與生活方式。農業在眾多產業中位居高碳排放前列,面臨的環境與資源壓力持續上升。低碳發展理念與技術可以將保護生態與農業生產相融合,逐步實現農業減排,進而推動全產業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1]。同時,農業低碳化發展能夠推動農業技術創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有效降低農業發展成本,推動農業整體結構轉型升級?;诘吞冀洕l展需求,利用自然界能量轉化與環境生物間潛在的物質循環規律創新農業生產技術,形成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推進農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一、農業低碳化發展的意義

近年來,溫室效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持續存在,受到全球各國的廣泛關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出具的第4次評估報告(2007)顯示,農業在溫室氣體排放產業中已經位居第二。從本質上講,農業生產與生態系統聯系密切,農業低碳化發展可以減少對于化石能源的消耗。持續推進低碳經濟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是踐行大食物觀的重要戰略。

(一)持續推進低碳經濟整體發展

低碳經濟指通過新能源、新技術、新生產方式的運用,減少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碳排放量,提升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降低各產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促進生態與經濟的共同發展[2]。通常情況下,低碳化發展在城市發展與工業領域被提及的頻率較高,在農村和農業領域鮮少出現。但實際的農業生產需要投入大量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種子等產品,其中農藥、化肥和塑料薄膜與溫室氣體排放關系密切;現代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農用機械的生產與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農產品收獲、加工、流通和銷售過程中需要消耗包裝袋等;農業生產同樣會產生大量廢棄物,如農藥、種子、化肥包裝等,這些廢棄物流入自然環境,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由此可見,農業生產全過程均與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等存在關聯性。作為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低碳農業,與低碳經濟發展需求相一致,能夠減少對能源的消耗,形成循環式農業經濟結構,持續推進中國低碳經濟整體發展。

(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當今時代,在增加“三農”收入,解決農產品供給問題,確保環境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水資源不足、肥料綜合利用率較低、土地肥力下降、單產量較低、極端自然災害等問題對于農業發展造成嚴重阻礙[3]。同時,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自然災害、退耕還林政策等的影響下,雖然十八大以來陸續落實了多項節約用地和耕地保護政策,但人均耕地面積仍舊十分有限,耕地面積縮減,農業生產波動較大,迫切需要優化和調整現代農業的產業結構。通過農業低碳化發展,可以改變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等化工產品形成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采取傳統耕作技術方法與先進農業技術融合的方式,增加農業生產中有機肥料、新型環保農藥、新型能源的使用率,形成生態化、低碳化、低能耗、低成本、高收益的新型低碳化農業生產模式,從根本上減少化學類農用產品的使用量,降低甚至消除化學品、塑料制品等對于土壤、水體、大氣的污染,保護農村生態系統多樣性,提升農業生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形成綠色農業發展體系,綜合提升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4]。

(三)保障科學合理踐行大食物觀

構建健康、良好、完善的農業生態系統是科學踐行大食物觀、滿足廣大人民對于食物多元化需求的前提。推進農業低碳化發展,形成低碳綠色循環農業體系,形成與現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符的食物生產模式,在利用微生物、動植物等時將其限制在生態平衡范圍內,以確保人類食物體系可持續發展。農業低碳化發展模式下,注重保護資源、環境,強調農業產品的高質量發展,能夠推進人類社會與自然形成和諧共生的生態體系[5]。低碳農業下,相關主體可以對國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統籌利用,遵循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糧則糧的產業發展原則,基于環境容量動態調整種植面積、布局和結構,構建符合現代生態環境的區域與農業產業體系,進而為科學踐行大食物觀提供持續的食物資源保障。同時,農業低碳化發展能夠將產業廢棄物轉變為可利用的飼料蛋白、有機肥料或營養輔料,制成農業專用肥料、微生物養料或畜牧業飼料,經過食物鏈為人類提供食物。例如,廢棄桑枝條可作為培養黑木耳的營養基,收獲黑木耳后,得到的菌渣可作為培育水稻的有機肥料。

二、農業低碳化發展面臨的阻礙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農業低碳化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需要基于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技術創新等方法,拓寬農業低碳化發展空間,發揮農業的固碳與碳匯功能。然而,當前中國農村勞動力缺乏正確的農業生產觀,農業現代技術和財政投入水平有待提升,農業低碳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這些因素對農業低碳化發展造成阻礙。

(一)農村勞動力缺乏正確的農業生產觀

作為農業大國,經歷了數千年,中國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已經非常成熟,農業勞動者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對農業轉型造成一定影響。其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農業從業者接受中專及高中階段教育的人數僅占7.1 %,大專及以上教育的人數僅占1.2 %[6]??梢?農業主要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水平較低,限制了農業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布局的發展。其二,部分農民農耕思想觀念陳舊,對于新技術、新能源的接受和認可能力有限。受到傳統農耕經驗的影響,一些農民從事生產勞作通常憑借經驗操作,對于新型農業品種、農耕技術的學習與接受時間較長,也缺少接受專業化技術培訓與教育的條件[8]。其三,受到地域經濟、文化、科技水平影響,用于農業生產的專業技術資源有限,難以及時、快速將新技術和新品種普及到農戶,對低碳農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二)農業現代科技水平與財政投入水平有待提升

農業低碳化發展需要現代先進技術和財政投入發揮支撐與驅動作用,但現階段農業領域的科技水平和財政投入水平較低,對農業低碳化發展造成阻礙。其一,低碳技術是推動農業低碳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可以減少農業生產、加工、存儲、使用過程中的碳排放,實現農業廢棄物的清潔化處理[7]?,F階段,中國低碳技術引進面臨困難,且自身創新力度不足,對于解決農耕土壤貧瘠、農村環境污染等問題沒有有效的技術創新和推廣,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核心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頻率有限[9]。其二,當前低碳技術大多用于專業的農業示范田或試驗田,對于不同地區農村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待考證,同時缺乏愿意長期扎根于農村農業生產的懂管理、會技術、高素質低碳技術型人才,低碳技術在農村的推廣難度相對較高,影響了農業低碳化發展。其三,與其他產業相比,中國農業低碳化發展項目、農業科技的財政投入相對較低,雖然在堆肥技術、沼氣技術、低毒農藥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關鍵性技術仍未突破,限制了中國農業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推廣。

(三)農業低碳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

農業低碳化發展的目標與低碳經濟存在一致性,具有低能耗、低碳排放、高效率、低污染等特點,包含保護周邊生態環境的要求。低碳農業模式下,需要充分發揮農業的碳匯作用,實現農業農村能源充足、環境清潔,因此農業具有公共產品和外部屬性[10]。倘若農業主體勞動者參與低碳農業體系,則產業發展前期出現成本與收益差異較大的現象是難以避免的,現如今社會力量或政府對農業勞動者進行的補償較為有限,導致其參與低碳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降低[8]。此外,加工、銷售企業及廣大消費者同樣是農業參與者,如果僅生產者在低碳農業中投入大量資本,而獲取的收益并未增加,其他參與者沒有付出成本便享受到低碳農業的成果,會導致生產者心理產生嚴重的不平衡,對低碳農業體系建設產生影響。因此,僅依賴于農業主要勞動力自覺性及行政問責,易導致地方政府和農業生產者產生考核依賴性,導致低碳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缺失。

三、農業低碳化轉型發展路徑

推進農業低碳化發展,實現農業結構轉型升級需要積極宣傳低碳經濟,創新低碳農業技術,構建綠色低碳農業經濟產業鏈,同時在宏觀調控的引導下增強農業低碳化發展的內生動力,為低碳農業發展提供條件。

(一)積極開展低碳農業宣傳

農村勞動者綜合勞動素養的提升是提升農業低碳化、現代化水平的關鍵。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等引導農業主要勞動力獲取專業的農耕技術和知識,提升文化素養和農業技術掌控能力,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穩步增長。其一,增強農村地區主要勞動力發展低碳農業的自覺性。針對不同區域農業發展水平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業知識、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在生產和耕作中主動接受、學習和使用低碳農業技術[9]??梢砸蟮吞嫁r業示范或實驗個人、團隊或負責人到基層地區演講,提升農業主要勞動力對于低碳經濟、低碳農業的認知水平。例如,山東省為促進低碳農業發展,在濟南市建設低碳景區,同時景區聯合周邊鄉村開展低碳農業。作為試點和優秀案例,項目負責人和主要參與人可深入其他農業區域指導低碳農業項目開展。其二,地方政府要通過思想引導和低碳宣傳,鼓勵和組織農民到其他地區參觀學習。例如,西部地區政府可以組織農民到東部低碳農業區學習先進低碳技術,結合西部地區特殊地理環境引進低碳技術,同時構建低碳農業合作機制,促進低碳農業的推廣與普及。

(二)創新農業轉型發展的技術體系

低碳技術是推進低碳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因此,必須積極研究創新開發專業化低碳農業轉型發展相關技術,完善低碳農業技術體系。其一,構建體系化、系統化低碳農業技術創新體系,在基層制定與區域農業特點及其發展相匹配的低碳技術推廣規劃,利用低碳技術對現有農業結構和模式進行合理優化和調整,同時激發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其二,加強低碳技術人才的培養,使其深入基層、直面農民進行技術推廣。創新是確保低碳農業順利發展的重要保障,開發和研究出新型低碳技術,還需要將其推廣和應用于田間地頭,只有為農民帶來實際效益,才能充分發揮出低碳技術的優勢[10]。例如,2022中國綠色低碳創新大會低碳農業發展論壇上,德清縣分享了農業低碳化發展探索經驗。根據德清縣農業發展狀況,德清縣構建了“奶?!杉S堆肥—蚯蚓—雞/蔬菜”的農牧業體系,實現了“廢菌棒—有機肥—苗木果蔬”的廢菌糠綜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因此,農業低碳化發展進程中,不同區域要充分利用區域生態環境、地理位置、農業資源,借鑒優秀發展經驗和發展理念,基于實際情況積極開發和引進低碳農業技術,重新定位區域農業低碳化發展方向,為農業轉型奠定基礎。

(三)構建綠色低碳農業經濟產業鏈

基于區域農業發展特色,聯系當地生態環境及其他產業需求,構建綠色低碳農業經濟產業鏈,可以在推動低碳農業發展的同時提升農業整體經濟效益,激發農民參與農業低碳化發展的積極性。其一,農業低碳化需要從源頭出發,鼓勵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減少農膜、農藥及化肥的使用,加大高抗病、抗水、高產的農作物品種的推廣力度,基于保護性原則開發農用耕地,提升各要素的綜合利用率[11]。同時,積極推進有機肥料、廢棄農作物綜合利用和土壤修復等有益于農業低碳化發展的工程,推廣農業與畜牧業、漁業等的一體化發展。例如,寧夏青銅峽市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構建了“沼氣工程(熱電聯產)—有機肥加工—綠色生產—種養業循環發展”農業低碳化發展體系,實現了農業廢棄物的有效利用。其二,推動農產品加工環節低碳化發展,在區域試點的基礎上擴大低碳加工實施面積。例如,農產品粗加工環節,可在田間地頭建設冷庫、倉庫、烘干房等設施,減少農產品在搬運、存儲期間的損失。構建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積極研究和開發特色新型加工產品,提升農產品的綜合利用價值,拓寬綠色農產品消費市場。

結語

低碳經濟已經成為當前全球范圍內的流行趨勢,低碳農業作為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為確保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中國糧食安全,必須大力宣傳低碳農業,加大低碳農業技術的創新、推廣和應用力度,以充分發揮農業的固碳和碳匯作用,減輕溫室效應對自然生態的持續影響。

猜你喜歡
碳化農業發展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碳化對飛灰穩定化加藥量測評的影響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608聚合物防水防腐涂料在混凝土防碳化處理中的應用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