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視閾下人的兩個“本性”析論

2023-04-19 23:51李莎莎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本性唯物史觀天性

李莎莎

(安徽小崗干部學院 教研部,安徽 鳳陽 233124)

引言

在傳統理論看來,人是環境的產物,它把人的本性看作是永遠地改變著的歷史運動的結果,認為造成這種改變的原因是存在于人“之外”的自然界,而人對外部自然界,僅僅只能有一定的作用而已。馬克思恩格斯揚棄了傳統理論的形而上學性,在創立唯物史觀理論的過程中,發展了關于“人的本性”命題,豐富了“人的本性”理論?!叭说谋拘浴崩碚撌邱R克思主義的重要構成,是唯物史觀的重要內容。

一、人的雙重“本性”:一般本性與特殊本性

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本性”或者“天性”,指的是某物的自然界所特有的性質。人的本性,就是人的需要?!叭说谋拘浴被蛘摺叭说奶煨浴本褪侨吮旧淼淖匀唤绲默F實的存在。馬克思說:“勞動力的價值不僅取決于身體需要,而且也取決于成為第二天性的歷史上發展起來的社會需要?!盵1]馬克思批評耶利米·邊沁在“效用原則”問題上庸俗不堪的觀點時還說:“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而后研究變化發展著的人的本性?!盵2]

馬克思認為,首先,從靜態的橫向結構而言,人本身的自然界是一個既包括肉體的需要,即人的第一天性,也包括社會生活的需要,即人的第二天性的有機的整體;其次,從動態的縱向歷史過程而言,人本身的自然界是一個萬變不離其宗(即人的一般本性)的、運動和發展(即人的特殊本性)的過程。人的本性(天性)是人們始終存在著的、一刻也不能離開的必然王國。

第一,馬克思認為人的天性有第一和第二之分。馬克思明確地把由人的社會生活所決定的需要,稱之為人的“第二天性”。雖然馬克思沒有直接說出“第一天性”字眼,但是其話語里,已經明確地表示出了把由人的肉體自然界所決定的需要稱之為人的“第一天性”的意思。人的第二天性是從第一天性中生長出來的,“它是由于有了個人的需要和利己主義才出現的,也就是個人在積極實現其存在時的直接產物”。[3]

第二,馬克思認為人的本性有一般和特殊之分。在批判邊沁時,馬克思明確說人有一般本性和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所謂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當然就是相對于“一般本性”而言的“特殊本性”。例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中闡述的勞動力價值問題,是一個只有在資本造就的社會化的和統一的市場經濟生活中才存在的問題,是人的歷史上發展起來的具體需要,就是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雖然人的本性總是在某種具體的情況下以特殊的面貌實現的,但是,在任何時候,只要一個人是作為“人類”的一分子存在著,即作為被稱之為“人”的類存在物存在著,那他一定是一個具有人的本性的個體。人的一般本性是人的特殊本性存在的前提;人的特殊本性是人的一般本性的具體實現形式。

這種既將人的天性區分為“第一天性”和“第二天性”,又將人的本性區分為“一般本性”和“特殊本性”即“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的理論,是唯物史觀的重要構成。只有既確認人的天性是第一天性和第二天性的有機統一,又確認人的本性是一般本性和特殊本性的有機統一,才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才是徹底的唯物史觀。換而言之,唯物史觀必須是同時確認人的兩個天性和兩個本性的理論。馬克思在批評粗陋的共產主義的錯誤時說:“粗陋的共產主義還沒有弄清楚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本質,也還不理解需要的人的本性?!盵3]馬克思認為,粗陋的共產主義的錯誤首先就在于它在人的本性問題上的無知,不理解需要是人的本性,其次還在于它尤其是對人的特殊本性更是一無所知,它完全不懂得私有財產的本質,不能從主觀方面來理解它,把它理解為人的一般本性在歷史的特定時期中發展起來的存在形式。事實上,在撰寫《德意志意識形態》之前,馬克思在批判包括詹姆斯·穆勒的學說在內的國民經濟學的時候,就已經在運用關于“人的天性”“人的本性”的理論觀點,對這種錯誤進行分析和揭露,他說:“我們看到,國民經濟學把社會交往的異化形式作為本質的和最初的形式、作為同人的本性相適應的形式確定下來了?!盵3]在這里,由資本所造就的生產交換價值的形式,即所謂的“社會交往的異化形式”,指的就是人的特殊本性,而所謂“本質的和最初的形式”,指的就是人的一般本性。馬克思用“本質的和顯初的”這樣的詞來形容人的一般本性,意指人的由自己的自然界決定的本性,是真正的人的本性,即是人的自然規定性;就是在指出,人的一般本性,是由人的自然界(即肉體組織自然界和社會生活自然界的總和)決定的人的特質。所謂“社會交往的異化”,是對人的社會生活自然界發生了異化的表述,指出生產交換價值就是在第二天性領域里出現的背離人的一般本性的人的特殊本性的表現。這種特殊本性,是人的由資本的社會化性質所決定的規定性,是把人異化為物,就是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本身。馬克思明確指出,國民經濟學的錯誤就在于把人的特殊本性(在某一歷史階段中的具體實現形式)看成是人的一般本性。

馬克思指出,在資本的時代,人的一般本性和特殊本性的關系表現為“人在對待自身方面的無限的退化”。在這個時代,人的一般本性與特殊本性之間出現了徹底的分裂:一般本性表現為“作為個人的自身”,而特殊本性表現為“作為資產者的自身”或者“作為無產者的自身”。馬克思認為,這是一個鐵的事實,只有資產者和資產階級的理論家,才會直言不諱和厚顏無恥地否認這個分裂,“把作為資產者的自身和作為個人的自身等同起來”,“只有當他是資產者時他才認為自己是個人”。[4]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資本時代的私有財產奪去了人的個性,換句話說,私有制成為一種普遍的東西,成為與個性無關甚至破壞個性的東西,在本質上它解構了人之為人的“個性”,從而將人置于“非人”的地位上。

通過對男女之間關系的分析,馬克思對什么是人的一般本性,什么是人的特殊本性,以及它們兩者之間的關系,作出了詳盡的表述。他把工人出賣自己天性的財富——即把自己的創造能力(即天賦的財富)當作自己的財產(即被稱為“勞動力”的商品)去交換生活條件……的行為,與婦女出賣屬于自己天性的愛情——即希望通過婚姻為自己換得生活條件,因而經濟因素成為構成婚姻的首要因素……的行為,統統都稱之為“賣淫”。馬克思說,這兩種“賣淫”現象的出現,都是私有制帶來的惡果,而粗陋的共產主義所提出的“共妻制”思想,由于否定人的本性,所以只不過是私有財產的徹底表現而已。[3]

二、實現人的“本性”:唯物史觀的價值追求

關于“人的本性”的理論觀點中,暗含著馬克思恩格斯及其所創立的唯物史觀的價值追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以人的本性為基礎的實際信念構成了共產主義的重要原則,馬克思恩格斯把共產主義理想建立在人的一般本性之上,并把它作為自身一生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目標。

馬克思說:“交換價值作為整個生產制度的客觀基礎這一前提,從一開始就已經包含著對個人的強制?!盵5]馬克思用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特殊本性來解釋生活在市場經濟中的個人。馬克思指出,交換價值不是從人的一般本性(個人的直接自然)中產生的,而是從歷史性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特殊本性(由社會決定的人)中產生的,是對人的一般本性的完全否定。馬克思對交換價值的闡釋,是確認交換價值暫時性的科學依據,體現了唯物史觀堅定不移的價值觀。

馬克思說:“李嘉圖的毫無顧忌不僅是科學上的誠實,而且從他的立場來說也是科學上的必要?!盵6]本著堅持“科學上的誠實”和尊重“科學上的必要”的精神,馬克思首先肯定了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必然出現的市場經濟中產生的、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特殊本性存在的合理性,指出這種具體的特殊本性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是對人的一般本性的完全否定,但是,它實際上是人的天性得到了肯定和獲得了發展的表現。馬克思恩格斯說:“只有當與地租、利潤等私有財產存在形式相適應的社會關系還沒有成為現有生產力的桎梏時,它們才是‘個人的’?!盵4]在馬克思看來,雖然地租和利潤直接體現的是人的特殊本性,但是,在“還沒有成為現有生產力的桎梏時”,它們實際上體現著人的本性發展本身,或者說,它們就是發展著的人的本性本身,是人的本性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的某一個必經之點上必然要采用的形式。由于它們就是人的本性本身的發展過程,所以應該得到保護和鼓勵。對地租、利潤的這一肯定,充分體現了唯物史觀價值觀的靈魂——以是否是人的本性發展所必需的作為依據的價值判斷標準。

馬克思說:“生產表現為人的目的,而財富則表現為生產的目的?!盵5]馬克思用自己關于人的一般本性和特殊本性的理論,對自己肯定交換價值這個具體的和特殊的個人的特殊本性存在的合理性——即它的必然性和暫時性——做出了說明,明確地指出了貫穿于其中的價值主線,即“人類全部力量的全面發展成為目的本身”。

馬克思說:“自由王國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繁榮起來?!盵1]馬克思對作為建立共產主義理想基礎的人的一般本性,作出了科學說明,同時也對唯物史觀始終不渝地堅持這個價值觀做出了說明——因為共產主義社會是能讓人們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自己人類本性的生活條件下生活的社會。事實上,馬克思早已形成并詳細闡述了他后來在《資本論》中闡述勞動力價值問題時所表述的、關于勞動力價值“不僅取決于身體需要,而且也取決于成為第二天性的歷史上發展起來的社會需要”的理論觀點,而且,馬克思也在此鮮明地表現出了自己終生追求的價值目標。馬克思說:“廢除私有財產只有被理解為廢除‘勞動’的時候,才能成為現實?!盵3]所謂“勞動”,就是以掙工資為目的而進行的生產活動。這是一種不符合人的本性的生命活動,就是把人的生命活動變成了謀生手段,變成為勞動,而不是“天然稟賦的自由表達”或“自為性的充分彰顯”。所以,共產主義理想只有被理解為廢除“勞動”,即理解為讓人的生命活動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進行的時候,才能成為現實。但是,同時也應該看到,消滅勞動的目標只有在勞動的充分發展中才能夠實現。馬克思說:“工業可以被看作是大作坊,在這里人第一次占有他自己的和自然的力量,使自己對象化?!盵3]從人的一般本性的觀點來看待工業,這種“撇開了”成為人的特殊本性的歷史上發展起來的社會需要,而從人本身的發展看待工業的觀點的本質,就是不要陷于這種特殊本性之中,“而是在它之上”,這是一種不從競爭的社會制度出發、不以“勞動”即間接的自我出賣的奴隸制為原則的觀點,它要求人們,正確地理解在工業中發展起來的社會需要作為特殊的人的本性的歷史意義,即把歷史看成是一個過程,把在資本中發展起來的工業本身,理解成人本身即歷史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的發展階段。只要不被“工業作為工業所處的環境”即狹隘的資產階級形式所迷惑,所認識的就是工業本身意識不到的并且違反工業的意志而存在于工業中的力量——人的一般本性中蘊含的人的創造天賦即作為人的內在本質的那種力量。這種力量必然會創造出共產主義社會,所以馬克思指出“這種力量消滅工業并為人的生存奠定基礎”。馬克思認為,如果人們能夠做到從人的一般本性來理解工業的話,那么“消除人類不得不作為奴隸來發展自己能力的那種物質條件和社會條件的時刻已經到了”。換而言之,把工業看成是人的發展,就會發現,正是因為人的一般本性與特殊本性相互矛盾,所以人類才能發展;而正是從人的一般本性來理解工業即特殊的人的本性,才能產生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行動。

馬克思指出,必須看到以工業的面貌存在的特殊的人的本性和人的一般本性蘊含的作為人的創造天賦的力量之間的區別,絕不能將它們混淆起來。只有把以工業的面貌存在的人的特殊本性與蘊含作為人的創造天賦這一力量的人的一般本性清晰準確地區分開來,才能理解“無產階級對工業的關系實質”。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圣西門學派的錯誤是因為它在人的天性問題上理論不徹底造成的,那么,對于國民經濟學來說,錯誤則在于它的資產階級的立場和眼界。也就是說,國民經濟學認為,以工業的面貌存在的人的特殊性,就是人的本性本身,它完全看不見人的一般本性,更不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結果,國民經濟學雖然正確地看到了蘊含在人的一般本性中的生產力在歷史中的崇高的地位,但是卻不能把它看成是人本身的力量,即看成是人的本性中的天賦的力量,即天性的財富。而一旦把生產力與人的天性分離,那么對獨立存在的、單純的生產力的贊美,就應該看作是對人本身的侮辱??偠灾?一旦離開了對“人的本性”這個價值目標的追求,對“生產力”的贊美,就是丑惡的、卑鄙的,就是對人的侮辱,就是非共產主義的,就是在為資產階級辯護。

結語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兩個“本性”命題包含人的本性構成論、人的本性關系論、人的本性價值論三重維度,具有鮮明的歷史實踐性,實現了對傳統的人的本性觀的揚棄,構筑了共產主義理想的哲學基礎,建構了唯物史觀的價值追求。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第一天性與第二天性原理、一般本性和特殊本性辯證關系對我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促進社會主義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猜你喜歡
本性唯物史觀天性
尊重天性 順勢而為——讀《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有感
保持本性方能異彩紛呈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鼓勵孩子愛玩天性的家具設計
論現象學時空的實踐本性
本性最美
需求、天性與產業發展——來自亞當·斯密的啟示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