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

2023-04-20 03:56王繼鑫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工匠思政精神

王繼鑫

(江海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揚州 225200)

引言

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工匠精神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應當有的良好素質,關乎大學生對待職業的態度,影響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培養大學生思想素質的主要方法就是進行思政教育活動,而工匠精神是不可多得的思政教育素材,展現了傳統文化和新時期思政教育的巧妙融合,不僅可以讓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還可以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開創高校思政教學的新格局。因此,高校思政教師要積極開展專題教育,為工匠精神教育提供優質的“土壤”,融入工匠精神相關的時政新聞,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傳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對現代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從而激勵學生學習和繼承工匠精神;帶領學生體驗非遺文化,例如扎染、刺繡和陶瓷等藝術,讓學生跟隨民間藝人學習傳統技法,讓學生主動學習民間工匠身上精雕細琢和精益求精精神,把工匠精神打造為高校思政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提升高校思政教學質量[1]。

一、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高校在工匠精神培養的過程中,應當重點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素質。在高校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與鉆研精神。高等院校也需要在學期考核的過程中,主要考核學生的工作能力。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操能力的提高,要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從而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崗位能力,為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努力。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大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通過工匠精神可以讓學生更熱愛學業,并且可以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職業價值。向學生傳遞工匠精神,還能夠為他們指明就業的重要性,通過融合思政教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政內容,培養學生擁有愛崗敬業的品質,從而通過思政教學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工匠精神[2]。

二、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實質內容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我國古代屬于封建社會農業經濟體制的社會背景,因此比較重視農業,古代并不是非常重視商業,而從事商業的工匠并不會有非常高的社會地位。后來,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加快了工業的步伐,社會中有越來越多的商業,也擴大了工匠的范圍。工匠不僅有從事一線操作的生產工人,還會有很多的專業技師與技術工程師。工匠就成為我國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參與者。在時代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也成為我國高度推崇的品德,給新時代帶來了嶄新的時代意義。

(二)工匠精神的實質

工匠精神也是一種高尚的職業精神,是工作人員追求工作的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精細化的價值取向。工匠精神要求我們有愛崗奉獻的精神,并且可以通過高校的教學實踐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記憶能力,加強大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工匠精神推崇精益求精,要求工作者可以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并且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工匠精神推崇尊師重道,要求工作者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并且可以和崗位中的前輩同事能互相幫助,并且共創友愛的工作氛圍,能夠協調合作,尊重師傅前輩,熱愛自己的職業,努力傳承工匠精神,從點滴做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3]。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對于大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價值

(一)讓高校學生構建正確的職業觀念

高等院校開展教學工作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因此需要在教育工作中重點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擁有良好的三觀?,F今社會,大學生普遍比較缺乏生活能力與融入社會的能力,也沒有比較固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念。而高校培養學生三觀的主要途徑就是思政教學,在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思政課程與社會現實生活比較脫節。一些思政課程比較浮于形式,無法形成良好的效果。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就應當讓學生通過思政課程的學習來掌握最基本的職業精神。高等院校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多地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其中,要重點強調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當中,才可以讓學生認識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且主動接受思政教學帶來的社會主義價值理念,更好地適應社會,在畢業之后也能從容地走向工作崗位[4]。

(二)有助于高校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目前階段,一些單位也比較看重才能,并不會將人才的品德放在首位。這樣很容易導致一些學生會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而非品質。在工作崗位工作時也無法無私奉獻,以人們為本位?;诖烁咝K颊逃ぷ髦行枰谌牍そ尘竦睦砟?,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正確的價值理念,讓學生可以正確認識到學校和企業之間的關系。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道德教育來融入更多的專業知識[5],從而培養學生的敬業奉獻精神,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崗位工作中,努力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為社會的建設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三)有助于國民經濟實現高效的轉型

隨著我國工業和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在一些領域已經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不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勞動力價值的優勢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為了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實力,還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并且不斷尋找新的突破口,從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高校肩負著這一重要的使命,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人才的培養,并且重點加強學生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可以有憂國憂民的意識,并且能夠從本專業出發,基于思政教學的目標,讓自己有更加成熟的專業技能。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高校也能夠借助數字經濟的力量,來讓學生根據需求來追求個性化的差異,工匠精神的含義也要隨之升級,相應的對工匠精神的引導與教育也要隨時進行改革。

四、高校工匠精神培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一)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首先,需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是接觸學生最多的人,因此高校必須要從教師的角度出發,重點培養教師的職業素養,讓教師能夠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學??梢远ㄆ跒榻處熼_展職業培訓,讓教師能夠積極參與,并且通過培訓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思政專業的教師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與使命,明確工匠精神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在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中,也要重點培養自己的工匠精神,從而給學生樹立榜樣作用。在培訓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有崇高的工匠精神。另外,還應當組織教學培訓與考核,讓教師可以通過考核來檢查自己的不足。高校在考核教師的過程中,務必要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并按照科學的評定標準進行,將工匠精神和考核成績掛鉤,并獎勵優秀的教師。教師增強對工匠精神的學習,可以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工匠精神[6]。

(二)發揮榜樣的力量

培養大學生的工匠精神是為了讓他們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擁有更有魅力的人格品質。這就需要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思政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思政課堂,引導學生投入課堂教學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道德素養。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發揮榜樣的力量,利用更多的案例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可以通過一些事例來學習榜樣的工匠精神。高校也可以有工匠精神的技術人員來學校參與教學工作,通過他們為學生講課,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更多的歸屬感,并且還可以加強職業能力與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根據重點的學習內容融入工匠精神,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

(三)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思政教育創新發展中需要注重工匠精神在教學實踐中的滲透,通過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高教學質量[7]。思政課程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有針對性的專業課做結合,才可以有更加深刻的記憶。教師不可以局限于課堂,需要定期帶領學生參加到社會實踐當中,以此來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的結合,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在教育的過程中,也需要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評價,并且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通過帶領學生外出實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自己學到的知識,并讓學生具備更崇高的責任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實習時和崗位員工互相交流,從而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交流能力,謙虛好學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發展。

(四)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有更好的外界環境,外界環境有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首先,高校應當重視思政教學,并且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設立專項的資金與研究性的課題內容。其次,還需要有良好的文化環境。高??梢栽谛@當中張貼宣傳海報,也可以擺設工匠精神相關的書籍,用生動形象的文化宣傳來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另外,還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大學生可以在良好的文化氛圍內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把工匠精神轉變為一種習慣。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工匠教育活動。例如,學??梢云刚堉目蒲袑<医o大學生展開相應的培訓講座,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最后,高校還可以定期開展一些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比賽,比如工匠征文比賽、辯論賽、繪畫比賽、書法比賽等。通過比賽的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且還能夠把工匠精神以學生喜歡的形式展現出來,為學生創建豐富多彩的學習氛圍,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

(五)積極開設專題講座

高校思政教師要立足所帶班級專業,挖掘個性化工匠精神教學素材,例如針對藝術專業學生,挖掘少數民族音樂非遺文化、刺繡和印染等工藝;針對機械專業學生,挖掘智能制造、焊接等崗位滲透工匠精神教育。如思政教師可以用微課展示壯族獨有的“三月三”歌圩節盛況,讓學生了解壯族山歌和舞蹈藝術,了解壯族民間音樂傳承人義務為中小學講授族民族音樂文化,為學生講解這些壯族非遺傳承人義務收徒教學、弘揚壯族音樂文化的無私奉獻和敬業精神,展現少數民族藝術家高尚的敬業精神。此外,教師可以為理工類專業學生講解人工智能制造技術,例如精密機床操作、精密零部件打磨等操作視頻,為學生介紹焊工、機床和電工電子行業大國工匠操作視頻,讓學生了解這些大國工匠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例如追求零部件尺寸誤差趨近于零,追求嚴絲合縫的焊接和修補技術等,進一步端正學生專業課學習態度[8]。專題教學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對專業課學習和就業的積極影響,教師通過講解行業大國工匠事跡為學生樹立榜樣,督促學生協調好專業課、社會實踐和思政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

(六)巧妙融入時政新聞

思政教師要積極開發課外時政新聞素材,例如《大國工匠》紀錄片、非遺文化保護和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等素材,帶領學生領略不同行業大國工匠,讓學生體會匠心精神,督促學生向大國工匠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央視《大國工匠》紀錄片,讓學生了解基層電力、公交等崗位的大國工匠,他們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這就是工匠精神的體現。電力工人無論嚴寒酷暑都在堅持戶外作業,保障了電網安全,體現了他們忠于職守、默默奉獻、一心為民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些品質是當代大學生所欠缺的品質,這也是高校思政教學積極滲透工匠精神的初衷,這就要引導學生學習這些時代楷模身上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精神,引導學生把個人理想和社會發展、國家發展銜接起來,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9]。

結語

綜上所述,工匠精神不僅對學生和學校有重要的意義,還對社會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而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圣地,應當基于高校這個重要的教學陣地,融合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從而讓學生有正確的三觀。通過思政教學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工匠精神。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的教育,能夠提高其思想道德品質。而工匠精神融合到思政教育中能有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更有助于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所以學校應該先對自身進行反思教學的模式,探索更加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愿意去接受匠心精神教育。高校思政教育要聚焦工匠精神培育,立足學生專業來開發工匠精神教學素材,把各行各業大國工匠事跡、非遺文化融入課堂,為學生呈現工匠精神的多面性,督促學生學習、繼承和弘揚工匠精神,逐漸把工匠精神轉化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板塊和動力,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

猜你喜歡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工匠風采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思政課“需求側”
工匠神形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