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探析

2023-04-20 03:56王雪瑩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中華思政傳統

王雪瑩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引言

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應以立德樹人為主,需要在德育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高校思政課堂承載著塑造青年心靈的使命。因此當前,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利用現有的教材不斷更新育人理念和教學內容,探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路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主要問題

(一)融入形式問題

就目前教學現狀來看,高校思政課堂中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系統的教學方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的教學條件下,融入形式過于單一化,并不能支持多種形式教學內容的實現。在現階段,高校思政課堂沒有與社會、校園、新媒體等進行有機結合,教學方法也缺乏科學性。當前有一些教學融入了實踐元素,但是并沒有將實踐與理論進行有機結合,也沒有將理論進行巧妙的運用,沒有將理論、認知、情感和行為進行有效的融合,過于宣傳道德的重要性,而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師生課堂的融入過程中流于形式,并沒有落到實處,大多數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是將文化要素在課堂上進行融合,并沒有對整個傳統文化系統進行領會,沒有形成整體形式上的融合,也沒有進行實質性內容的融合。因此,在形式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仍然不能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課堂。

(二)融入內容問題

在高校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與高校思政課堂的融合滲透[1]。但是從目前教學過程來看,滲透內容的過程存在兩個基本的問題。首先,政治、傳統文化、大學生三者之間沒有形成有機體,這是當前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最大問題。當前思政課堂的教學重點是如何培養優秀的接班人,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為了傳遞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底蘊,大學生在校園中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三者并不處在同一個領域。如何用統一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的思政課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也存在著較大難度。除此之外,部分高校雖然注重對理論和實踐的教學,但其理論講述與現實實際嚴重脫節,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不能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甚至教學過程只是簡單進行意識形態的灌輸,而不是讓學生真正程度上進行理解,從而使學生不能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認同,甚至會出現消極、抵觸等負面情緒[2]。

(三)師生關系問題

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進行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如往日,教師的權威性在逐漸受到威脅。在新課改背景下,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校,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一來,部分教師逐漸失去了自我認同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高校教師積極性大大降低。對于高校思政課教師來說,在課堂講述過程中,學生幾乎不與教師進行溝通互動,更不會主動與教師共同完成課堂的互動環節,使師生關系變得更加脆弱。另一方面,部分學生與教師產生互動,大多數情況都是在教師的要求下進行的,或者學生為了互動而互動,并沒有深入了解內容,也沒有進行感性的、深入的互動,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不能產生共鳴,使教師被迫采取單一的授課方式。教師和學生始終沒有構成共通的意義空間,無法產生共鳴,使得思政課大多止步于理論的教學,而缺乏具體的實踐,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更不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原因分析

(一)語言表達方式方面

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以政治話語為主要的授課語言,也應該包含科學話語,例如“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等。除此之外,要貫穿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話語,來完善真理和科學的話語形態。在當前思政課堂中,其實質是一場社會運動,因此在思政課堂的話語形態中也增加了較大的難度,其中包含著交叉和合力,需要真理性的話語以及審美性的話語進行講述。然而,長期以來,高校師生課堂的話語形態都以政治形態為主,課堂進行過程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也不能產生更大的共鳴,學生對于單純思政的話語體系理解較為淺顯,因此不能領悟到其中深刻道理,在教師表述與學生理解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認知偏差,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政課堂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素,豐富課堂的話語體系。

(二)實踐定位方面

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種思想充斥,不但有西方文化的沖擊,也有我國文化百家爭鳴。因此,我國要在各種文化領域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淺出地對學生進行講述。除此之外,教師需要讓學生對西方思想文化產生自己的獨特理解,并且能夠體會到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異,對各種文化的統一性產生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還要進行有差別地講述,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3]。在當前多種思潮涌入的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挑戰,因此需要以國家意識形態的輸入為主,要從客觀現實出發,由此一來,讓更多的文化產生巨大張力,也能夠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

(三)師資力量方面

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社會分工導致教師的動力減弱,并且使教師教學的興趣大大降低。當前高校的教學水平和現實條件限制了教師的發展,教師被局限在科研論文、業績考核和職稱評定等多種困境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諸多情緒,因此當前教學過程在思想內涵、社會現實、教學方法等方面的變革上都還存在著較大的空間。因此,在當前思政教育課堂上,教師用于教學研究的時間被大量擠占,從而對進行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課堂的教學設計產生了影響。除此之外,當前思政課堂教師教學水平也較為滯后,在這樣的條件下不利推動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的融合。

(四)教學體制方面

在當前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堂的融合過程中,管理體制是較為重要的一環,可以讓教學過程更加科學合理,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體制,能夠使教師更加準確地了解自身的定位,讓課堂更加健康、持續地進行和運轉。然而,當前高校思政課堂中較多教師缺乏創新的意識,對于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的態度始終是消極的,并且沒有付諸行動,缺乏擔當使命意識,導致當前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了解實際課堂的運行過程,也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由于體制原因,有較多教師都只求教學過程平穩運行,忽視了學生的輿情訴求,并且在出現問題時,出現推卸責任的現象。因此需要高校教師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素納入教學體系,促進其更好地融合。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探析

(一)打造師資隊伍

在當前高校課堂的運行過程中,教師是主要的教學主體,需要打造完善的師資隊伍,不斷優化教師團隊,才能夠真正做到學為人師。當前,高校思政課堂中,教師并不只是單純停留在專業知識的講述方面,而是要在精神層面上,對學生進行啟發,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的教育過程中,需要灌輸傳統文化要素,并且將傳統文化要素與政治理論要素相結合。除此之外,教師在課后應該更加耐心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實現教學相長。另外,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中,教師需要參加專業培訓活動,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文化體系,多與專家學者進行溝通,由此才能建設出優秀的教師隊伍,才能夠更加積極地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課堂中的融入。

(二)完善課堂體系

當前高校思政課堂教學,不應僅僅局限于教室中的學習,要開發第二課堂,要注重第二課堂的重要性,扎根祖國大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實踐過程中,為國家培養更加合格的接班人[5]。在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需要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課堂中進行講述,因此高校教師需要創新課堂講授模式,并且深入優化完善課堂內容,構建更加立體全面的教學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高校思政教育課堂是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陣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代大學生大多將精力放在專業課的考試科目當中,忽視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且沒有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課堂的融入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的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如可以讓學生閱讀較多的優秀文化典籍,并且舉辦一些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學生的內心。

(三)拓寬實踐平臺

在當前高校教育過程中,需要注重社會教育的重要性。當前較多平臺多為大學生提供了學習的陣地,大學生應該通過參加社會實踐來增強自己的使命感和文化自信,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非常重要。因此高校教師要利用各大平臺,有效地將學習和社會實踐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并且激發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傳統文化的探索過程當中,增強大學生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感和自豪感。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到實地進行考察,或者前往福利機構進行培訓,并且引導學生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在各種活動中真正踐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堂教育中。

(四)注重理論引導

在高校思政課堂進行過程中,實踐固然重要,理論也不能缺乏。教師需要帶著目的去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并且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者還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優化自己的觀念,與時俱進。在時代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庫,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在當前,教師需要不斷地反思,將已有的知識進行整理加工之后形成一套更加合理的知識體系,并且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當前大學生雖然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但是也需要教師進行及時引導。因此高校思政教師應該從學生關心的問題入手,將傳統文化與社會熱點進行深入的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教育課堂的內容要以學生更感興趣的形式進行,將傳統文化的觀念與思政課堂的教學理念進行融合,并且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政課堂中的運用。

(五)創新教學方法

在當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前時代,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講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播文化、思想、語言、情感等要素時,高校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講述。教師要讓學生體驗多種角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其中。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詩朗誦,詩歌等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后充分準備資料,并且分享自己的成果,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出來。除此之外,還需要融合新媒體思維進行創新,豐富思政課堂的教學形式。例如,依托當前的學習強國,超星等學習平臺,積極地打造新平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新形式展示出來,讓課堂更加有滋有味,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文字、圖片等形式,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六)優化教學內容

在當前高校思政課堂中,還需要選取多樣的元素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飲食文化、民俗文化、詩詞文化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課堂當中,能夠豐富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讓優秀傳統走進思政課堂,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當前要建立教學資源庫,將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案例更新在資源庫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例如當前《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優秀的文化節目資源,能夠增加學生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產生文化認同。除此之外,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在公眾號中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公眾號學習的內容要與當前思政課堂教學內容相關,促進學生接受課堂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從大學與城市文化相結合的視角闡述,舉辦多種類型的專題講座,向學生展示企業和城市文化,將課堂與企業、社會進行結合,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到國內外當前的形勢,感受到我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并且能夠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信心,從而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課堂中的融入。

結語

在當前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思想道德的傳輸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也不能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道德的深度融合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的瑰寶,對其進行滲透需要從高校陣地入手,讓當代大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因此,高校應鼓勵思政教師打造第二課堂,豐富教學平臺,利用當前新媒體技術進行線上和線下的融入教學,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幫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課堂,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

猜你喜歡
中華思政傳統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