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治理校園欺凌的路徑研究

2023-04-20 03:56黃勤山任劉晉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太極拳校園文化

黃勤山 任劉晉

(江西理工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江西 贛州 3341000)

引言

校園欺凌是一個嚴峻的社會現象,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這引起了全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太極拳發衍于中國,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代表之一,融技擊、健身、藝術于一體,已被數億人習練,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認可。作為如此優秀的太極拳,能否發揮自身智慧,在校園欺凌中建功立業,成為了一種疑問。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以優秀傳統文化消融校園負面勢力,太極拳能否成為這種選擇值得深入探討。

一、校園欺凌相關概念闡釋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學生進行專項保護,其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均界定為欺凌。因而,理解校園欺凌應該從四個方面著手:第一,發生區域在校園內(含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專門學校);第二,發生主體是學生,即欺凌實施者和受欺凌者均為學生,若一方為非學生(包括欺凌實施者和受欺凌者),則不構成校園欺凌;第三,主觀意識上表現為蓄意或惡意;第四,不具備明確的違法行為。

校園欺凌具有方式的隱蔽性、頻率的高發性、力量的非對等性等復雜特征[1],因而治理難度較大。為了更有針對性的提出治理策略,學者將校園欺凌進行“灰色地帶”及“黑色地帶”分類[2],認為“灰色地帶”隱秘性更強,更加不易被察覺,常常使得欺凌者欺凌而不自知、受欺凌者被欺凌誤解為朋友間的玩鬧等。又有學者根據欺凌方式不同,將其分為身體欺凌、言語欺凌、關系欺凌、網絡欺凌、性欺凌等[3]。雖然對校園欺凌進行了不同的分類,但在真實的情景中常伴有不同類型的交叉,使得校園欺凌的治理更加復雜。

二、校園欺凌行為的誘因分析

校園欺凌給欺凌實施者、欺凌受害者和旁觀者均帶來了極大的身心傷害,它的發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較為復雜的產生背景。為了更好的了解和控制校園欺凌,需要系統了解校園欺凌的成因。只有了解其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提高治理效能。校園欺凌中受欺凌者和實施者有不同的因素影響。

(一)生理誘因分析

生理特性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標識,身體是人的載體,或者說人因身體而存在。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與人之載體有莫大的關聯。在校園欺凌者中呈現男性多于女性、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強者欺負弱者、身體健全者欺凌生理缺陷者等特征。我國校園欺凌一般指的是大學以下幼兒園以上的學校,包含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專門學校等。目前我國小學入學普遍為6歲,屬于兒童中期(大約從5-6歲到10-11歲)[5]。兒童中期的兒童運動表現的能力已經呈現差異,男生逐漸優于女生[4],雖然逐步分化,但前期差異較小。因為女生整體比男生更早發育,可能存在短暫的超越現象。在一項調查研究中發現,在兒童中期男生的身體侵害與關系侵害水平均顯著高于女生[6]。而后從兒童中期進入青少年期,男女的差異性逐漸加大,男生在同等條件下力量、體能等明顯優于女生。因而在校園欺凌者中,男生多于女生,這是在某種情況下,男生展示自身“優越性”的一種錯誤表達。另外,一般情況下高年級學生在身體動作能力上較低年級學生的好,因而也較為容易造成欺凌行為。有調研發現:6.1%的人經常被高年級同學欺負[7],印證了這一設想。另外,身體瘦弱或者殘疾的學生比較容易受到欺凌。由此可見,生理差異是校園欺凌現象產生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心理誘因分析

獨生子女、性格霸道者以及消極應對方式學生容易成為欺凌者,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通常較低[8]。在實施欺凌的初始意識、施加欺凌行為時、欺凌結束后,欺凌者在心理層面的反應具有差異性。在學者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多數欺凌者在他們實施欺凌時與平時的感覺不同,普遍存在欺凌時候的具有莫名的快感,以至于他們在欺凌時什么都不在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或價值觀扭曲。首先,相較于普通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普遍更為敏感脆弱,在人際交往中常脫離現實以個人主觀意愿判斷他人思維和行為,容易造成他人原本行為的擴大化或污名化,從而產生欺凌行為。其次,作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在內心容易產生對自己的否定,從而加大內心的痛苦,更加容易將自己的這種“不幸”強加在他人身上,尋找自我內心的“平衡”和“滿足”。

(三)文化誘因分析

文化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校園欺凌現象是在人類生產生活中產生,受文化影響深遠。在分析校園欺凌的成因時,文化是重要的影響因子。文化是個體或集體產生偏差行為不可忽視的。人口密度、失業率、輟學率、低收入群體數量、單親家庭數量等生態特征極易引起社會系統的紊亂[9],故而引發了校園欺凌現象的產生。從文化學角度切入,發現校園欺凌具有社會結構、過程及反應三個層面的原因,具體的有社會結構紊亂、不合規緩釋個體緊張情緒、主流文化排斥低階群體、欺凌行為的個體習得、過低的個體控制、個體標簽化和污名化、校園稀缺資源沖突等因素[10]。

三、太極拳治理校園欺凌的路徑

(一)內源治愈之路

1.建設中正的價值觀路徑

武術是我國文化瑰寶,學者從其勁力的表現方式的不同分為外家拳和內家拳。外家拳與內家拳的的表達方式不同,外家拳更注重外在的表現,而內家拳更加關注自身內在的發展。太極拳就是眾多內家拳的優秀代表之一,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價值體系。太極拳運動遵循手足、肘膝、肩胯等里三合和神意、意氣、氣力等外三合之法,是因為里三合與外三合最終形成一條中線,太極拳人將其視為“命門”,是故“守中得其中”。而這種中線價值在身體上展示出的是身體中正、不偏不倚。將這種太極拳的價值觀念,融入校園欺凌的主體及受體中,各自身正、不偏不倚,欺凌者控制自身,做到不逾矩;欺凌受體立身中正,預防外來干擾,形成自我保護層。

2.培養強健體魄路徑

太極拳是一種格斗體系,具有較強的技擊功能,受到古今中外的推崇。在太極拳史中,武林高手比比皆是。如:陳王廷、楊澄甫、孫祿堂、陳照奎等都是當時響當當的技擊高手。在校園欺凌中,通常都是對較弱勢的一方的欺凌。受欺凌者顯現出來的外在表現有身體瘦弱等特征。通過太極拳的習練,增強自身實力。一方面,強壯身體體格,從外形上對他人具有震懾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太極拳的習練,增強自生肌肉、心血管等功能,逐步提升自身的運動表現,在遭受欺凌時能夠產生比較好的自我保護的作用,提升自我效能感。

3.構筑堅強心理路徑

校園欺凌者通常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常通過某種錯誤的方式表達自己。體育活動對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狀態具有較大的益處[11]。太極拳作為一種身體活動,同時也具有體育屬性,因而它也是一種心理的治療方式。一方面,太極拳的習練注重內在的發展,探索內在世界的本源,因而不容易引起對外在世界的排斥,使得內心得到平靜。另一方面,太極拳的運動強度可以不斷的調整,既可以是低強度連綿不斷的阻力運動,也可以采用高負荷爆發式練習??蓮娍扇醯腻憻挿绞?,既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同時又能夠分泌較多的多巴胺,使人產生更加愉悅的情緒,從而不斷提升習練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外源治愈之路

1.采取剛柔相濟的管理路徑

太極拳在整個運動過程中自始自終都貫串著“陰陽”,體現在每一個式子中,最終揉會形成了“剛柔相濟”的太極思想,剛即是陽、柔就是陰,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陰陽互轉?!皠側嵯酀?,即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二者最終糅合成天然的整體。校園欺凌就是較為優勢(強勢)的一方(欺凌實施者)對相對劣勢的一方(受欺凌者)的欺凌。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即為一對陰陽,欺凌者為陽、受欺凌者為陰,而在一定的條件下受欺凌者又會轉變為欺凌者、欺凌者轉化成受欺凌者。在校園欺凌現象的治理中,以剛柔相濟的太極思想為理念,對欺凌者和受欺凌者采用辯證的管理方式,防止他們的互相轉化,形成新的傷害。同時,作為學校的管理方,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植入“剛”性文化,從制度上保障校園欺凌者得到應有的制約;在實際的操作中,要植入“柔”性因子,輔助“剛”性制度的實施?!皠偂毙灾贫仁菢淞藯U,使校園欺凌現象的治理有據可依;而懷“柔”方式是為了剛性制度的切實貫徹,在根源上收獲學生的認可,最終形成有強硬措施又有人文關懷的“剛柔管理”體系的形成。

2.采用聯防聯控的治理路徑

校園欺凌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其產生并非單一的影響,因而在考量其如何解決時亦需從整體入手。太極拳講究整體,從外形上看太極拳的運動軌跡是“一動無有不動”,講究的是周身一體,一動皆動、一靜皆靜。其內在勁力的運行則要求的是“節節貫串”,形似游龍,使勁力一節一節的依次通過,最終達到“勁整”的渾然一體。校園欺凌是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的一個局部。因而,要徹底的解決它,不能將其孤立,而是將其置于整體中,通過整體的改變使得這一局部正?;?。所以在其治療中,不能只看到其中一個點,應該將其納入一個整體。太極拳就是將人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整體的一個手段。校園欺凌是社會的一部分,在其治理中,融入太極拳“整勁”原理,取得社會的正視、學校的重視、法律的支持,形成校園欺凌的宏觀循環系統,借助家長、教師、學生、行政執法人員等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

3.圓融校園文化涵養路徑

在中國的漫長歷史發展中,圓文化意識、觀念和情感自然而然的發展,逐步演化成為了一種人生思維,在《周易》《太極圖》等常有深入的描述。太極拳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太極圖是太極拳理論的重要來源,因而圓文化成為了太極拳的顯著特征。太極拳以圓為勢,動作的弧形來自圓,外在形體動作和勁力,處處都要走螺旋、劃圓圈,綿綿不斷的劃圈,大圈小圈的變化,圓與弧的連綿,即“非圓即弧”“非自轉即公轉”的圓形特征[12]。太極拳的習練者,常以纏絲勁、弧線、大周天、小周天等的運動方式均以“圓”為藍本(或真實或意想)。太極拳之“圓”源于中國傳統太極文化之“圓”,是中國人巧妙地將太極文化運用于中國拳技的具體體現,也是太極拳拳理拳法生成的內在動因[13]。圓既是太極拳之形,亦是太極拳之本。在太極拳運動中,常有“圓轉如神”“活似車輪”等象形要求,要求運動軌跡圓,圈是周身轉,不但手足[14],達到力矩勻稱,不偏不倚。在學校中,引入太極“圓”文化,對于形成積極友善的校園環境有促進作用。一方面,通過對太極拳的練習,將太極拳“圓”文化融入學生日常教育中,引導“圓”文化深植學生心中,形成以學生為個體的校園圓,明確自己的界線,同時也看到他人的界線,在人際交往中,注意保持邊界感。通過小圓的清晰,逐步形成校園大圓,減少無意識越界情況的發生。另一方面,通過“圓”文化教育,教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時刻注意自己的棱角,適當的保持圓潤(并非逃避,因為圓本身之所以成圓是因為有一定的張力存在),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結語

太極拳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集技擊、健身、藝術于一體,是民族的文化瑰寶。當代校園中,校園欺凌現象屢禁不止,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太極有義務與責任,發揮自身智慧,著力促進校園欺凌的治理。校園欺凌發生主要是生理、心理、文化三個因子影響。太極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集健身養生、愉悅身心多種功能,對于校園欺凌的治理主要是通過內源性干預和外源性建設的交叉融合的推進路徑。

猜你喜歡
太極拳校園文化
練習太極拳的感悟
練太極拳為什么要一門深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太極拳的“教”與“學”應“以點帶面”
誰遠誰近?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開心校園
42式太極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