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闡釋

2023-04-22 04:00張師平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政黨民主

張師平

(江西省社會主義學院,江西 南昌 330038)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目標、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作出了科學概括,強調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年10 月16 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1—27 頁。2023 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黨外人士迎春座談時強調指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需要全國上下團結奮斗”②《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座談并共迎新春時強調 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履職盡責 在凝心聚力服務大局上發揮更大作用》,《光明日報》2023 年1 月17 日,第1 版。。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包括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內的統一戰線廣大成員不是旁觀者,而應該是親歷者、實踐者。新時代新征程,作為一種新的政黨政治模式,如何發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功效,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聚眾智、建諍言、獻良策,是一項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國內學界從新型政黨制度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多維功能作用①林華山:《多維互嵌: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新型政黨制度的價值功能》,《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2 年第6 期。、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②范笑天:《發揮新型政黨制度優勢 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人民政協報》2022 年12 月29 日,第3 版。、新型政黨制度塑造的民主與治理復合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主題③謝小飛、宋偉:《塑造民主與治理復合: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貢獻》,《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3 年第2 期。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這些研究成果對認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關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基于不同維度、不同側面,有不同的話語表達和路徑闡釋,但不管怎樣,不能脫離當代中國政黨政治的時空境遇,也不能缺失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分析視角,這正是本文嘗試從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角度來闡釋和論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相關問題的動因所在。

一、中國式現代化對國家政黨制度的獨特要求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由古代文明轉型為現代文明的總趨勢、總進程,“作為人類文明演進的標志,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過程”④潘萌、劉際昕:《論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1 期?!,F代化事業不是中國人獨有的事業,而是全人類共有的事業,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現代化水平。但是,由于各個國家和民族起點不同、國情各異,現代化進程和道路也不盡相同。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深厚歷史文化傳統的超大規模國家要全面邁向現代化,更要努力探索一條既符合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共性要求又切合當代中國實際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只有真正找到這樣一條道路,才能確保在推進偉大事業過程中方向不偏、道路不改。實現國家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此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奮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在不懈奮斗、不斷探索中成功尋找、拓展和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新路。正因如此,中國式現代化生發于近代中國和新中國成立最初三十年,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得以開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變革性實踐中得以深化,日益展現出一幅現代化的全新圖景。在實踐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對國家的整個制度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制度體系與之配套,能夠有力地支撐起這一偉大事業。也就是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一系列制度作支撐,而“在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中,政治制度處于關鍵環節”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288 頁?!罢h制度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是一個國家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⑥張慶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日報》2019 年11 月25 日,第6 版。。因此,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又特別強調了對國家政黨制度的獨特要求。

(一)要求政黨制度具備高度的整合功能

近代以來,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整個國家處于一盤散沙的局面。在這種境況下,且不說實現現代化,就連最基本的生存環境都很難維系,“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⑦《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77 頁。。后續中國歷史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曾深刻總結指出,“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①《毛澤東選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511 頁。?;诖?,中國所開展的現代化建設,有其自身獨特的特征,“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為如何喚醒‘睡獅’、實現民族復興這個重大歷史課題所給出的答案”②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 年版)》,北京:學習出版社,2023 年,第52 頁。。即使中國艱難地開啟了現代化歷程,也是作為一個后發趕超型的國家,這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眾所周知,后發型國家實行現代化的趕超性,要有強大的政治權威來發揮一些導向和組織功能,而且面對社會轉型中出現的大量社會矛盾、社會沖突,也需要通過強大的政治權威來給予協調與保障社會的秩序。否則,社會轉型與政治發展進程就會受到阻滯,就會出現所謂的現代化中斷現象。也就是說,我們實行的是國家主導的后發趕超式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要求國家制度有強大的整合功能、強有力的領導核心,這樣才能有效引領和推動國家沿著現代化目標堅定前行。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就曾非常鮮明地提出,現代化發展需要強大的社會整合力,“一個處于現代化之中的社會,其政治共同體的建立,應當在‘橫向’上能將社會群體加以融合,在‘縱向’上能把社會和經濟階級加以同化”③[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劉為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332 頁。。質言之,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整合力,在進行現代化這么艱難的道路上很可能失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要求作為核心制度的政黨制度具備高度的整合功能,包括在意識形態、政治資源、利益關系等方面形成強有力的整合,以此來不斷推進現代化事業。

(二)要求政黨制度具備良好的穩定功能

在動亂不堪、沖突不斷的舊中國,要想實現現代化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強調的,“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④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52 頁。,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就談不上推進國家發展,更別奢望國家強盛。由此推之,社會穩定理應是推進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按照西方政治學觀點,“現代性意味著穩定,而現代化則意味著動蕩”⑤[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34 頁。,一個國家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極易出現很多社會矛盾和問題,易于滋生動亂,這往往是導致現代化難以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比如,南美洲國家阿根廷,國內生產總值曾經一度躍升至世界第七位,但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對于已經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沒有很好地予以處理,以至于之后阿根廷的國內生產總值在世界的位次越走越低,出現了所謂的“拉美陷阱”現象。所以,雖說現代化終究會帶來穩定,但其進程中卻極易出現不穩定情況。因此,在發展中國家推進現代化,特別強調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就中國發展情況而言,也尤其強調穩定的內外部環境。政局穩定、社會穩定是現代化國家普遍面臨的一大難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同樣繞不開這道難題,因為“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⑥《鄧小平文選》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284 頁。。進而言之,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和艱巨任務,必然要求作為國家政治制度支柱的政黨制度具備良好的穩定功能,以此確保國家政局穩定和社會長期安定有序。

(三)要求政黨制度具備有效的民主功能

一直以來,民主是人類社會普遍追求的一種價值理念。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矢志不渝追求和踐行民本政治,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長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來,即使處在內憂外患境地,中國人民也未曾放棄對民主的孜孜追求。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起實現人民民主的歷史重任。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理論,特別強調“沒有廣大人民的民主,就沒有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①轉引自李鐵映:《論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126 頁。。鄧小平也強調“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②《鄧小平文選》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168 頁。,順而言之也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該說,以人民民主為內核的社會主義民主理應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價值目標。正因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和本質要求之一,并且進一步強調“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37 頁。。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的發展觀是必然要求,進而凸顯了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而要真正實現這一點,離不開制度的民主化,也離不開民主的制度化,要突出強調制度與民主之間的耦合,因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④《鄧小平文選》第2 卷,第333 頁?!氨仨毷姑裰髦贫然?、法律化”⑤《鄧小平文選》第2 卷,第146 頁。。質言之,沒有民主,也就稱不上現代化。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也可以說是追求民主、實現民主的歷史過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要求作為現代政治文明核心和國家政治制度支柱的政黨制度具備行之有效的民主功能,以期更好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制度支撐

如前文所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一系列制度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其進程必然會對國家層面的政黨制度提出明確的要求。有學者就曾撰文指出,“現代化催生政黨政治,政黨政治主導現代化”⑥王韶興:《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主義政黨政治》,《中國社會科學》2019 年第6 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當代中國政黨政治模式和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是新中國成立伊始就確立起的第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從制度源起角度而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本身就歸屬于政治現代化范疇,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歸屬于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發展中,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通過有效發揮自身優勢和功能,能夠充分保障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正日益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穩步推進的重要制度支撐。

(一)形成有機整合,為中國式現代化積累社會條件

近代以來,為在危機中尋求發展,中國的仁人志士們開始艱難地探索中國的現代化新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希冀通過政黨政治來找尋新路。為此,在政黨政治模式的探索上,中國先后經歷了一系列實踐,諸如民國初年資產階級多黨競爭模式曇花一現,而后國共兩黨在經歷兩次合作模式后最終破裂,國民黨一黨專制模式注定走向破產,唯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深深扎根中國土壤并日益發展壯大?;仡櫷?,在關乎當代中國政黨政治問題上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大原因在于之前的政黨政治模式都沒有能夠形成強有力的整合能力,對近代中國一盤散沙的“無組織狀態”無能為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以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為前提,又有各民主黨派的緊密團結和合作,“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①習近平:《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人民日報》2018 年3 月5 日,第1 版。,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整合力,這是我們這項政黨制度的巨大優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緊扣統一戰線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不斷鞏固和擴大共識,在其“1+8+1”的制度架構中,中國共產黨不僅僅是領導黨、執政黨,就其性質而言是“兩個先鋒隊”,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本身就廣泛代表各方面群眾的利益。加上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又從各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來反映各自所聯系群眾的利益和訴求,這樣兩項相加、合在一起,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利益代表性無疑是最廣泛的。通過最廣泛代表各界群眾利益,形成最廣泛的社會共識,從而實現對整個社會的有機整合,這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具備強有力的整合功能,可以為中國式現代化累積豐厚社會條件的內在機理。

(二)促進長期穩定,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政治前提

縱觀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實踐,在推進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需要有完善且穩定的政治體制、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作為堅實保障。一方面,一個社會要長治久安,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體制;另一方面,完善的政治體制必須適應一定的國情,必須根植于一定社會深厚的土壤。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它“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②習近平:《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人民日報》2018 年3 月5 日,第1 版。。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既強調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作用,又凸顯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廣泛參與,通過合作、協商的方式,而不是對立、爭斗,從而在國家政治體系中避免了因政黨之間的競爭和沖突造成的政局不穩,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內耗,有效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沖突,從而維護安定團結的社會政治局面,保持政治穩定與社會和諧。關于這一點,也可以用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的觀點加以印證。亨廷頓認為,在現代化道路探索中,政黨的力量至關重要,那些“被認為達到政治高度穩定的處于現代化之中的國家,至少擁有一個強大的政黨”①[美]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第341 頁。。也就是說,一個越強大成熟的政黨領導,越有利于政治穩定;一個能夠兼容和同化包括新興社會力量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的政治制度,越有利于政治穩定。這兩條,恰恰跟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設計是相契合的,在規范政黨與政黨關系、政黨與政權關系、政黨與社會關系等核心政治關系方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無疑越來越展現出強大的優越性。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我國政治格局穩定的重要制度保證”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年,第75 頁。。所以,雖然我們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曾經也遇到過相當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但是,我們基本上能確保整個國家大局穩定,并推動國家朝著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堅定前行。

(三)踐行人民民主,為中國式現代化供給內生動力

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民主若不具備一定的意義則不能存在,“因此,全部問題就在于確定民主的真正意義”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315 頁。。習近平總書記也反復強調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雹堋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258 頁。政黨制度作為民主的核心制度之一,在促進真正民主的實現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⑤習近平:《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人民日報》2018 年3 月5 日,第1 版。,創新了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生動彰顯了其制度本身的民主功能,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順利推進供給了內生動力。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最大限度地暢通各方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借助制度化渠道廣泛匯集社情民意,協助中國共產黨拓寬政治參與和利益表達渠道,并及時反映所聯系階層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議政建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增進制度化的民意提取,通過人大、政協等平臺廣泛匯聚民意,在對民意提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從而確保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還創新了黨外監督形式和載體,使民主監督進一步制度化程序化。鄧小平早就指出過,在中國誰有資格犯大錯誤,只有共產黨有資格犯大錯誤,犯了錯誤怎么辦?有三個辦法,就是三個監督,人民的監督、黨內監督和民主黨派監督。⑥《鄧小平文選》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270—271 頁?!坝惺潞蒙塘?,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雹摺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29 頁。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框架內,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摯友和諍友關系,雙方互相補臺而不是拆臺,遇事多協商,坦誠接受監督。通過廣泛凝心聚力,大家奔著共同的目標前進,從而形成最大公約數,能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起磅礴偉力。這從根本上消除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紛爭、黨派偏私的弊端,展現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促進人民民主方面的獨特優越性。

三、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前文既論述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對國家層面的政黨制度有著明確的獨特要求,又闡明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助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優勢和獨特作用。順而言之,還需著重闡發在實踐中如何通過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不斷提升其制度效能,從而更好地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對此,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強調,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優勢”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39 頁。。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提出,“希望各民主黨派把多黨合作所長與中心大局所需結合起來”②《習近平同黨外人士座談并共迎新春時強調 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履職盡責 在凝心聚力服務大局上發揮更大作用》,《人民日報》2023 年1 月17 日,第1 版。,真正在履職過程中建諍言、獻良策,以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大局。要真正保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成功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就要把制度優勢切實發揮出來,把制度效能充分彰顯出來,而這需要在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上做到持續發力。

(一)著力推動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現代化建設

毫無疑問,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不懈推進的國家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動力機制”③唐亞林、郝文強:《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政黨引領國家現代化的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南京社會科學》2023 年第6 期。,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最顯著特征。為此,“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保證黨的領導”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第588 頁。,在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以更好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要清醒地認識到,矢志不渝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是關系到前途命運、得失成敗的核心問題。依循制度發展規律,要確保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永續發揮功效,這一制度中的各政黨主體就要永葆生機活力,而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就是要著力推動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現代化。因為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架構中的領導黨、執政黨,毋庸置疑是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決定性力量,在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行穩致遠方面肩負著崇高使命。所謂政黨現代化,它所強調的是適應客觀環境的變化,就自身結構、功能、機制等進行自我調適,實現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⑤王長江:《政黨現代化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29 頁。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應緊密圍繞執政能力建設、政治把握力建設、政治領導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強化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現代化建設。具體而言,中國共產黨要堅定不移推進可以煥發出黨和國家生機與活力的政治體制改革,有效發揮政黨政治和政黨制度在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要堅定不移持續推進黨內民主制度建設,建立起能夠有效治腐、防腐、拒腐的黨內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要堅定不移加強自我革命,真正將人民的監督、黨內監督和民主黨派監督落到實處。這些方面,既是推進中國共產黨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又在客觀上有利于推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從而也就在客觀上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效能,以期更好地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二)繼續建設高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

在實踐中,要真正展現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強大制度功效,“著力點在發揮好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①中共中央統戰部編著:《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解答》,北京:華文出版社,2015 年,第106 頁。。這是一個具有創新性的重大論斷,深刻認識和闡明了在堅持和完善我國多黨合作制度中,發揮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積極作用是重要著力點,也深刻揭示了提高我國多黨合作制度效能與發揮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作用之間的內在關聯?;诖?,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履行職能”②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39 頁。。民主黨派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要堅定不移地做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者、推動者、維護者,要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勇往直前的奮斗姿態推進自身建設和履職盡責,為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展現參政黨擔當、貢獻參政黨力量。一是著力提升思想政治建設能力。緊密圍繞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主題教育,高度重視政治理論學習教育,以堅定政治信念為目的,堅持開展集體學習和交流研討,統籌開展各類學習教育活動,帶動廣泛自學,系統學習政治理論、制度、歷史、方針和政策,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二是扎實推進組織建設。落實參政黨組織建設有關文件和座談會紀要精神,統籌推進領導班子建設、代表人士隊伍建設、干部隊伍建設和組織發展工作。以黨派領導班子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五種能力”,完善培訓活動制度。三是著力加強作風建設。作風建設是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要貫徹落實中央有關加強作風建設的文件精神,倡導自覺、勤奮、求真的優良學風,自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思想方法,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學思悟用緊密結合,加強自我教育,以優良學風建設帶動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轉變,以實際行動反對“四風”,進一步塑造新時代參政黨良好形象。四是強化制度建設效能。進一步增強制度建設在推動參政黨建設方面的保障作用,把制度執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紀律教育,嚴格紀律執行,健全誡勉和問責機制。

(三)推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馬克思主義認為,堅持、完善與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這是我們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基本的思維方式。在分析和研究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問題時,同樣必須秉承這種理性態度,真正將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統一起來?;仡櫄v史不難看出,歷經七十多年的發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正日漸成熟。一方面,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作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具民主品格,富含中華文化底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鮮明體現,也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能為世界其他國家政黨政治、政黨制度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樹立起堅定的制度自信。另一方面,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制度自信不是自視清高、自我滿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①《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265 頁。,這對于我們如何更好地堅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很強的啟發意義。為此,我們在堅持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同時,還要不斷完善好發展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以堅定的行動推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②《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強調 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光明日報》2019 年9 月10 日,第1 版。,這是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效能的必然要求??偠灾?,新時代新征程,在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切實按照我國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的要求,以更大的氣魄、更堅實的步伐,持續完善和健全多黨合作的制度框架體系,不斷推進多黨合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使這一當代中國政黨制度在新的征程上不斷煥發出更加旺盛的生機與活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的政黨制度偉力。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任務不是輕輕松松就能達成的,需要億萬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奮勇向前朝著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堅定前行。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凝心聚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需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精髓要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任務,需要各方協力、共同推進,其中必然對作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提出明確期待。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不斷推進制度實踐創新和理論研究,以更好地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持續彰顯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巨大威力,為推進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地凝心聚力。

猜你喜歡
中國式政黨民主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國式民主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失敗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