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非連續性文本助力閱讀教學

2023-04-23 09:12曹月紅
關鍵詞: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曹月紅

摘要:閱讀教學中,可以用非連續性文本,引導學生通過篩選、歸納等方式,快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把握文本主旨;引導學生通過鏈接、分析等方式整合素材,領會文本的表達特點;引導學生在表演類、動手類等情境中解決不同的問題,增進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

非連續性文本是以間斷性的內容構成的閱讀文本形式,一般包括表格、說明書、廣告、地圖、索引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非連續性文本的作用。

一、用非連續性文本提取信息,把握文本主旨

學生剛接觸一篇文本時,面對的往往是一大堆信息。其中有些信息是重復煩瑣的,有些信息是無關緊要的。對文本主旨的把握,往往不是將其分解成一個個細碎的知識點,而是由點及面,主動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非連續性文本,通過篩選、歸納等方式,快速從文本中提取信息,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文本主旨。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一課,教師讓學生圍繞“神奇的納米”收集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種與納米材料大小、功能等相關的素材。在此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嘗試運用表格提煉信息,掌握分析方法:先提煉與納米材料相關的信息,了解更小的納米材料;接著推理與納米材料性質相關的信息,了解納米材料大小與抗壓性、抗高溫性之間的關系,綜合評價一種納米材料的質量;進一步歸納分析納米材料特質的方法。至此,學生在各個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結,對納米技術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同時發現,表格中的數據實際上是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的數學問題,可以通過建立數學公式、方程等方式,找到數量之間的變化關系,理清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得出結論。這種分析事物的方法具有普遍性,不僅適用于閱讀本課文本,還可以用于解決其他的生活問題。

二、用非連續性文本整合素材,領會文本的表達特點

不同體裁的課文具有不同的表述特點,如說明文常用列數據的方法,議論文常用舉例論證的方法等。這些表達特點關涉對文本內容的深層解讀。非連續性文本在整合素材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教師可以用非連續性文本,引導學生通過鏈接、分析等方式整合素材,領會文本表達特點。

首先,可以用思維導圖、流程圖等多種類型的非連續性文本整合素材,引領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梳理歸納與文本表達相關的同類素材,讓學生在領會文本表達特點的基礎上遷移表達方法。如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需讓學生掌握按照游覽的順序寫作的表達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融入非連續性文本,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并用思維導圖、流程圖等整理文本素材,探究作者的寫作順序;然后出示學生熟悉的野生動物園地圖,讓學生根據地圖梳理游覽順序,并仿照課文寫一段文字。學生完成練筆后,教師讓他們對照地圖比較分析,看看自己描繪的游覽路線是否科學合理,和他人的有什么不同,詳寫和略寫的內容有什么不同,等等。之后,學生再次回到課文,根據提煉的文本游覽順序,順利繪制出游覽圖。至此,學生全面掌握了文章按照游覽的順序寫作的表述方法。

其次,可以依據文本特質,及時為學生提供與文本匹配的表格類、圖文類非連續性文本,指引學生借此整合素材,領會文本表達特點。如教學五年級上冊《太陽》一課,為了讓學生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教師引入表1和表2,讓學生將其中的素材與課文提供的素材進行有機整合,體會行文表述的準確性。學生將文中描寫太陽大小、重量、溫度等的素材與表內提供的素材整合起來理解,領會了“我們看到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約一百三十萬個地球的體積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太陽是個大火球”“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五千多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氣體”等打比方、列數據的表述方法。

在此基礎上,學生利用表格總結歸納,認為圖表能夠輔助自己高效閱讀科學類文章,快速捕捉到這類文章的表述特點;認識到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設計非連續性文本,如閱讀計劃表、復習計劃表、植物生長觀察表等,提升閱讀效率。

三、用非連續性文本營造情境,增進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用非連續性文本營造不同的情境,指引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解決不同的問題,能夠有效增進他們對文本內涵的理解。

用非連續性文本營造表演類情境,能讓學生在創作劇本、繪制劇本人物關系圖、規劃表演進度表、分配人物角色分工、設計評分表的過程中,增進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如教學完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課文后,很多學生對古典名著很感興趣。由此,教師創設“表演課本劇”的閱讀情境:先用流程圖的形式,展示劇本的發展歷程,讓學生明確該劇有幾幕,每一幕有哪些人物,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的出場順序分別是怎樣的;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用導圖的形式呈現該人物的形貌、性格等特點,并思考如何將這些內容轉化為表演,以便更深入地演繹人物;接著,讓學生制作表演規劃表、角色分工圖、表演評分表等;之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創編的各類非連續性文本,參與表演、評分……當學生對某個表演問題感興趣、產生疑惑、發生錯誤時,教師都會提供及時指導。一系列閱讀活動,都在用非連續性文本營造的表演性情境中開展,不僅輔助學生高效編寫并表演了課本劇,還讓他們對文本故事情節、文本人物形象產生了更為個性化、深度化的認知。

依托非連續性文本的優勢,嘗試營造動手類情境,如繪制圖畫情境、制作食品情境、拍攝微視頻情境……能幫助學生全方位理解文本內涵。如教學六年級下冊《臘八粥》一課后,教師用非連續性文本營造動手類情境,指引學生在動手體驗中,了解更多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把握《臘八粥》一文獨特的內涵:組織學生搜索各種傳統節日的信息,并將文字內容轉化成圖表,標注每個節日的時間、來源、飲食、風俗以及有關的歷史名人、經典詩詞等;提示學生用思維導圖、流程圖等構思設計節日活動,如“歡度元宵節”可以設計逛花燈、猜燈謎、做元宵、品元宵等活動,發動學生和家人一起,動手制作花燈、編寫燈謎、制作元宵等,感受中華傳統節日的獨特魅力。

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先用形象直觀、趣味性強的非連續性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在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環節時,再展示實用性強的非連續性文本,輔助學生探究;最后,讓學生自主創編非連續性文本(如表格)整理歸納知識等,真正讓學生在綜合視野下學習,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