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經驗探索
——江蘇省宜興市鄉村建設展現和美圖景

2023-04-23 01:18張愛民張菲菲
農業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宜業宜興市宜居

張愛民 張菲菲

(1.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 北京 郵編:100122;2.北京京才人才開發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 郵編:100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盵1]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概念的提出,順應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階段和趨勢[2]?,F有研究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進行文化探源,分別對“和”“美”“和與美”進行文化解讀[3]。也有研究從宜居鄉村、宜業鄉村、和美鄉村三個方面提出如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4]。還有研究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科學內涵進行系統分析,認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具有扎實基礎、符合發展趨勢,是系統謀劃和整體設計,是各方合力推進的平臺載體[5]。從可查文獻中,對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內涵解讀、建設策略較多,是指導地方實踐的理論指引,基層探索實踐文獻也逐漸豐富,提供了新鮮血液。為進一步了解地方建設情況和經驗做法,筆者赴江蘇省宜興市開展實地調研,先后走訪了湖?鎮龍山村、張渚鎮省莊村、西渚鎮白塔村三個代表性鄉村??傮w來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基層受到普遍關注和期待,調研村莊一定程度上具備了和美氣質,體現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均衡發展形態。

一、總體情況

宜興市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農村區域面積占比較高,面積超過縣域面積的3/4,農村常住人口約60 萬人。宜興市交通區位及經濟區位優勢明顯,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于滬寧杭幾何中心,是寧杭城市帶中心節點城市、無錫“一體兩翼”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翼。宜興市生態宜居優勢突出,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擁有“三山兩水五分田”的黃金比例,有“宜居”的綠水青山,有“宜業”的產業基礎,也有“和美”的人文環境。在調研的村莊,所到之處皆能感受到優美的生態環境、舒適宜人的村居生活、蓬勃興旺的發展氛圍以及農民群眾普遍較高的幸福感,鄉村整體呈現出一片宜居宜業和美的圖景。

(一)注重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興旺與和美品質的相伴相生

調研的村莊最顯著的特征是鄉村產業發達,通過挖掘自然稟賦,龍頭企業帶動、村組合力,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產業興旺中實現和美品質的凝聚。

1.大力推進農業園區化集聚發展

近年來,宜興市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以優質稻米、精細蔬菜、特種水產為主導產業,培育了國家級龍頭企業2 家,省級龍頭企業23 家,休閑農業年營業收入達15.6 億元,農產品電子商務年銷售收入達5.3 億元,有效促進了農民就地就業增收。龍山村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基地總面積達4000 多畝,占農用地總面積的60.25%,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白塔村建立了南天竹、櫻花、茶葉、特色瓜果等八大高效農業基地,總面積超過了5000 畝,同時還輻射帶動了本鎮及周邊地區2000 多農戶的發展。

2.大力助推全產業鏈協同發展

宜興市依托自然資源稟賦及產業基礎,以全產業鏈建設為載體不斷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以稻米、蔬菜、水產、竹制品加工、休閑農業等5 個超10 億元級產業為主體,兼顧茶葉、果品、花卉等特色產業,構建了“種源+種植+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的優質稻米重點產業鏈和“品牌+標準+文化+旅游”的名優茶葉特色產業鏈,實現了一產提質、二產增效、三產延伸,構建了農民宜業的產業鏈條。龍山村積極打造精品民宿發展鄉村旅游業,發展農家樂80 多戶,全村具備日接待3000 人次食宿的能力,2020 年共接待休閑觀光客40 多萬人次,休閑觀光收入超過9000 多萬元。

3.大力實施富民增收系列行動

為貫徹落實中央城鄉融合發展精神、江蘇省十年倍增計劃,宜興市印發《關于建立健全農民持續增收體制機制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按照“穩”就業、“強”產業、“活”資源、“提”保障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就業穩收、產業豐收、經營創收、改革增收、轉移保收”長效增收機制,力爭至2025 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爭達4.5 萬元,促進城鄉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6]。針對經濟相對薄弱村設立6000 萬元生態補償資金,重點用于發展生態經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二)立足城鄉一體,協同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離不開完善的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宜興市在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均衡普惠上持續發力,逐步建立起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

1.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宜興市通過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教師“縣管校聘”模式,發展城鄉教育共同體、教育教學聯盟、城鄉教育集團,累計招錄鄉村教師定向培養生50 人,新建、改擴建農村中小學3 座。落實醫共體人才“上掛下派”制度,通過參與龍頭醫院培訓學習、上掛龍頭醫院實地進修、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等,提升鄉鎮醫護人員能力。白塔村醫療衛生室配備有鄉村執業醫師資格鄉村醫生1 名、護士1 名,醫生年齡69 周歲,衛生室占地面積150 m2。提供一般常規用藥。如高血壓、普通感冒、糖尿病等,基本能夠解決慢性病、小病不出村,常年為村內病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每年組織老年人進行免費健康檢查。

2.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龍山村村域范圍內主次干道100%完成了生態化改造,80%主干道進行了拓寬和路面黑色化提升,村域100%亮化;村內開辟了新的旅游環線,修筑了1500 米的登山步道,修建了2 座生態旅游廁所。目前,全村自來水入戶率達100%,燃氣入戶工程100%完成,特色民宿區全域架空線全部入地,郵電通信設施齊全,公共區域、民宿區Wi-Fi 全覆蓋。

(三)聚焦生態宜居,大力建設優美宜人農村環境

宜興堅持把“山清水秀、生態宜居”作為最大資源,把“守住綠水青山”作為發展底線,堅持全域推進、補齊短板、突出特色,持續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1.堅持科學規劃引領

制定《美麗鄉村發展戰略規劃》《“五園五區六帶”宜興市發展規劃》《宜興市“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完成186 個行政村村莊規劃編制,實現村莊規劃應編盡編。

2.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優化提升

推動農村公廁建設標準化、管理規范化,實現全市三類水沖式農村公廁行政村全覆蓋、“一廁一檔”全覆蓋。28 條河流通過生態河道復核,建成無錫市級美麗示范河湖17 條、宜興市級美麗示范河湖167條。鞏固完善城鄉統籌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率達100%。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改造或新建項目,全市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覆蓋率達82%。以龍山村為例,該村成立了環境長效管理工作小組和專業保潔隊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實現“組保潔、村收集、鎮運轉、市處理”,組織專門人員定期清理房前屋后柴草亂堆放、公共區域被侵占、白色垃圾等,生活污水統一納管進入鎮污水處理系統。

3.推進“美麗農居”建設提質擴面

扎實推動農村危房和老舊農房改善,宜興市農村房屋約19 萬戶,其中1980 年前建造的約2.9 萬戶,目前已完成1563 戶1980 年前建造的老舊農房改造任務。2022 年啟動71 個村莊的“美麗農居”建設,涉及農戶數9000 余戶,目前已有31 個村莊實現竣工。

(四)突出“五治”結合,構建精細高效鄉村治理體系

宜興市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重點,以制度建設、能力建設為抓手,加快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解、村民自治良性互動,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突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

印發《2022 年全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要點》《2022 年度基層黨建重點工作任務》,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納入基層黨建整體布局謀劃推進。出臺《宜興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建領航 奪旗爭先”行動計劃》,以實施黨建“領航工程”“賦能工程”“保障工程”為總抓手,聚焦鄉村振興面臨的重難點問題,梳理細化21 項行動舉措,推動各類資源下沉傾斜,實現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白塔村黨總支不斷完善網格化管理制度,全村分成三個大片、六個小片,配備了以黨員為主的3 名網格長和6 名專職網格員。近年來,該村常態化開展“鄉村振興,普法先行”法治宣傳活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促進了法治鄉村、平安鄉村、和諧鄉村建設。

2.堅持“五治融合”精準施策

宜興市堅持將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融為一體,以政治引領為統領、法治為保障、德治為規范、自治為根基、智治為支撐,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區治理,以村規民約、“門前三包”責任制、“積分制”和志愿服務機制等創新治理方式方法為重點,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和治理服務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推廣運用“清單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促進了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強化鄉村治理人才支撐

為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體系,出臺《宜興市村黨組織書記“專職五級”評定管理辦法》(試行)和《宜興市村干部薪酬保障辦法》(試行),率先在無錫地區將專職化建設體系覆蓋村“兩委”成員,建立基本報酬最低保障機制。目前,全市206 名村書記已完成評星定級,實現市、鎮、村三級“鄉村振興”書記項目全覆蓋。扎實開展“雁陣計劃”村黨組織5A 級達標單位培育工作,全市“五有五強”村書記比例達到90%,鄉村振興特聘崗位行政村覆蓋率保持100%。

(五)注重文化鑄魂,推動鄉風文明建設開花結果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宜興市注重以鄉風文明為切入口,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文明鄉風,助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1.持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宜興市印發《宜興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方案》,不斷豐富文化服務種類、提高文化服務可及性。截至目前,647.66 萬人次接受文化場館服務,人均接受服務量達到5.03 次。2022 年全年累計完成鎮際文化互動54 場、文藝小分隊流動演出“村村行”189 場、村級文藝團隊聯動演出101 場、送戲下鄉56 場、送電影下鄉2608 場,文化惠民覆蓋率達到100%,極大地滿足了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文化需求。洑西村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社會文明風尚,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開展舞龍、舞獅、廣場舞、文藝演出等形式的文化活動,每年組織各類活動8 次以上。充分發揮文化墻、宣傳欄、牌匾等作用,村中隨處可見別具一格的公益宣傳和道德警句。引導志愿服務倡新風,不斷壯大志愿者服務隊伍,每年組織志愿活動不低于12 次。開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陶都好人”“好婆媳”和精神文明新人新事等道德典型推薦活動,積極倡導道德文明新風尚。

2.推動文化產業開花結果

白塔村以于伶紅色文化和星云大師禪文化等為主題,建設了于伶紀念館、傳統農耕文化展示中心、白塔村黨建展示館、星云大師展館。為配套鄉村旅游,相繼建成了白塔鐘聲、千年古窯遺址和紅孩子樂園,實現了傳統文化、名人文化、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建設“千年鐵魂·江蘇情”大型文化演繹項目,建成了可容納2000 人觀看的大型實景劇場,全劇以制陶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展示為主線,將千年窯火與千年鐵花融合,促進了鄉村文化產業發展。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鄉村發展的美好藍圖,對標藍圖,宜興市還一定程度存在幾方面問題,宜業的水平還不夠高,宜居程度還不夠強,和美的品質不夠足,具體表現在經濟基礎薄弱村依然存在、農村硬件配套有不平衡不充分現象、鄉村精神文明缺乏整體性提煉與塑造等方面。

(一)經濟基礎薄弱使鄉村發展后勁不足

1.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

總體上看,宜興市農業基礎設施投入、農業產業產出效益、農業科技創新仍有待加強。在糧食生產上,高標準農田建設、種糧獎補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大。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糧食種植效益較低。在農業園區建設上,據了解,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楊巷、徐舍等園區西部農業主板塊,缺乏有效的資金、項目和政策傾斜。在綠色化發展上,內河漁民退捕、池塘生態化改造、受污染耕地修復利用等任務日益繁重、要求不斷提高。

2.農民收入有待提高

受耕地保護、生態治理、水源地等因素制約,薄弱村數量多、造血功能弱問題仍然存在,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無錫100 個經濟相對薄弱村中,宜興市占比超過1/2,數量最多,雖然2021 年宜興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 017 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847 : 1,但依然低于無錫平均水平,持續增收機制尚未形成,農民收入結構還有待優化,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轉移凈收入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農村硬件配套不平衡不充分現象明顯

1.各部門條線分隔難以形成合力

鄉村建設涉及多個部門,不同部門側重點不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尚存。各部門各條線出臺的強農惠農政策一定程度存在各自為戰、分頭行動,建設目標和側重點各不相同,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突出、公共服務便捷度不高的現象依然存在。

2.農村整體基礎設施仍然薄弱

目前,宜興市自然村個數較多(共有3051 個)、村莊密度大、人口規模小、部分地區空心化現象比較嚴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面廣量大,地區之間存在明顯不平衡性,日常管理中弱項短板仍然很多,目前共有213 個行政村(涉農社區)、2852 個自然村納入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范圍,部分村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相對落后,“全域美麗宜居”建設仍處在“滾石上山”的階段。

(三)鄉村精神文明缺乏整體性提煉與塑造

1.鄉村精神文明未進行系統的規范

從人際關系上看,部分鄰里關系、干群關系不和睦,存在人情淡漠現象。部分家庭仍然存在家庭關系不和、婆媳關系緊張等問題。不良風氣、陳規陋習、盲目攀比等依然存在。

2.良好家風與傳統習俗未充分發揮作用

沒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在繼承創新農村傳統美德教育資源和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搜集整理村規家訓中蘊含的道德規范,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相結合等方面做得還不夠。

(四)農民參與的主動性有待提高

部分農村群眾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認識不足、主動性不強,農民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未形成人人參與、集體支持的氛圍。在參與意識方面,自推進鄉村建設以來,政府大包大攬、農民群眾參與意識不強,一些地方存在不同程度 “政府干,農民看”和“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部分農民鄉村建設的相關政策了解不夠全面,有的只是片面了解,還有一小部分農民存在不愿意花功夫了解的情況。從參與能力方面看,存在參與能力有限,參與途徑較為單一的問題,參與渠道主要包括投票選舉和參與村民會議等,農民監督鄉村建設的效力有限,自下而上的推動機制尚未建立。

三、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路徑的幾點啟示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需要分階段系統性構建。宜業是本底,宜居是要求,和美是品質。鄉村振興是城鄉融合背景下,突破城鄉二元對立的系統概念。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聚焦鄉村本土特點,更注重挖掘單個村莊內在屬性,范圍更小,是一個升級的理念。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一個理想模型,底板是經濟體系?;A設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是貫通底板的網絡。鄉村治理與鄉村文化成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軟件系統。

(一)做大做強村級經濟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宜業”的本質要求

宜居宜業,基礎是宜業,只有具備宜業的本底,才能談和美。要積極挖掘鄉村經濟要素,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激活各類發展要素,深度挖掘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的附加值。要在村莊自身資源稟賦上下功夫,有些村莊具有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可以根據區域特點,因地制宜聯動發展資源經濟。強化一產縱向延伸,二產向兩端延伸,三產縱向鏈接。對于缺少比較優勢的村莊,要深度挖掘農業產業鏈條,向加工與旅游要產值。要積極發展農民合作社、訂單農業、社會化服務等方式對村級集體所有的經營性資產,進行規?;a、加工、銷售,可采取入股分紅、參與經營等方式提高村民及村集體收益。

(二)完善硬件配套設施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宜居”的必要手段

在宜業的基礎上需要打通宜居的硬件網絡,只有硬件配套設施齊備,運行暢通,人們的生活品質才有保障。需要繼續補足短板,強化宜居的生活環境。加強農村村內主干路、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建設,實施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工程,實施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發展工程,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等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加強村級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義務教育、公共照明等服務設施建設。形成村級服務設施網絡節點,實現功能性、便捷性、實用性融合發展,不斷健全農村公共設施長效管護機制等。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廁所糞污治理,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

(三)加強鄉村治理和文化建設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和美”的屬性驅使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和美”屬性,就是鄉村的軟環境,軟環境順暢、高效就是和美的體現。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7]。充分發揮村民家教家風作用,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影響力。推廣扶貧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民間協調組織做法,通過多種渠道,教育和引導貧困群眾改變陳規陋習。要加強鄰里關系、干群關系向積極發展,形成有人情味的鄉村人文環境。旗幟鮮明抵制天價彩禮、鋪張浪費、對婚喪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現象,樹立文明鄉風[8]。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并保護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

(四)強化多元投入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保障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需要多方面支持,多元投入最具有導向作用。按照各級財政事權、支出責任及預算管理等有關規定,統籌利用財政資源,優化支出結構,通過安排預算資金、劃撥政府資產、專項投入,設立重點設施投入基金、擴大地方政府債券、加大土地出讓收益比例,提高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積極性。鼓勵金融機構提供產品與服務,在信貸準入、授權審批、資本計量等方面予以傾斜。鼓勵金融機構發行相關金融債券,支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發展。構建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的機制,應用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手段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用足用好稅收優惠政策,持續推進降費減負,加強財政金融協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充分調動農民投工投勞,參與家園建設,營造和美環境。

猜你喜歡
宜業宜興市宜居
關于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環湖強縣的幾點思考
“執法+審計+專家”宜興市探索審計式安全檢查新模式
點贊宜興市森林消防大隊
相約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匱”
宜居的海底城市
浮山縣全力打造宜居宜業美麗家園
宜興市中正化工有限公司
宜居大化
宜居星球
加強大慶數字化城管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