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應然邏輯與實踐邏輯

2023-04-23 03:11朱鐵軍
關鍵詞:長三角江南共同體

朱鐵軍

(1.安徽工程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蕪湖 241000;2.安徽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蕪湖 241000)

江南文化由來已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抒寫著華麗篇章。隨著長三角區域發展國家戰略的確定,新時代的江南文化又一次展現在文化舞臺最前沿。誠然,從字面上理解,江南文化是一種地域文化,且演進歷史極為悠久,甚至可溯源至我國新石器時代重要文化遺址即位于長江下游以南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史前文化。時光荏苒,至明清江南文化發展的全盛期,“八府一州”[1]更成為了江南文化的核心區。然而,江南文化又不能歸于一種簡單意義上的地域文化。江南文化的歷史進程是一部波瀾壯闊的融合史,無論是貿易經濟與文化交流密切的周邊地區,如皖南、浙南、浙東等,還是贛北、蘇北,均已成為江南文化的外延與漂移地區,也即泛江南地區的一部分。自春秋始,歷經兩晉、五代、南宋等數次北人南渡,江南文化已然成為中國南北方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歷史產物,并集合了南北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要義和價值內蘊。首次提出“文化圈”概念的德國文化人類學先驅人物萊奧·弗羅貝紐斯認為,“文化是鮮活的有機體,因此,其需要持續性的營養供給,而這一來源即是人類的經濟活動”[2],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文化經濟聯動發展是本然的、恰如其分的,是健康和諧的。正是由于其兼容并蓄與海納百川,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的歷史征程中,江南文化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續寫新時代的壯美篇章。

一、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應然邏輯關聯

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應然邏輯關聯由3個層面構成。

首先是歷史與時代層面。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既是歷史必然,也是時代使然。從古江南三角洲到今天的長江三角洲,地理范圍一脈相承,相融相通,功能、地位和價值也高度吻合,既是古今中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之一,也是世界級的城市集群,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融合、互促共進是歷史的必然。進入新時代,自2010年長三角區域發展規劃由國務院批準實施至今,其不僅由區域級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更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帶動全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先手棋。在長三角經濟、文化、教育、醫療、生態、服務等協同共進的趨勢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宏偉藍圖已全面展現在世人眼前,江南文化新時代演進的應然邏輯與實現路向都應該也必然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其次是理論研究層面。在2010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之前,學界針對江南文化的研究多聚焦在歷史學、文學及區域研究等范疇,具有較為明顯的研究局限。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融通研究,是“江南文化研究逐漸擺脫傳統的主題與范式而發生的重要且深刻的學術轉型”[3],江南文化研究也由此步入到與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傳播學等學科交叉跨界研究的新階段。除此之外,江南文化當代研究視域無法脫離、研究背景無法拋卻、研究目標無法回避、研究內容無法剔除、研究路徑無法繞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研究二者在學理層面同宗同源,是一個有著千絲萬縷關聯的學術理論共同體。

最后是實踐應用層面。江南文化的研究熱潮是江南文化內生發展動力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長三角城市群建設的國家戰略需要,是文化觀照現實、理論付諸實踐的深層次需求。從文化傳承的視角看,其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精神引領、形象塑造、健康生活等的影響深遠、價值顯著。從文化轉型的視角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直接促進了江南文化的當代轉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廣闊實踐舞臺將促進江南文化再次鳳凰涅槃化繭成蝶,使江南文化研究走出書齋與時俱進。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實踐、發展經驗和發展示范將打造出江南文化的新高地,構建出江南文化的新特征。從文化創新視角看,江南文化的文化主體、文化意蘊、文化內容和文化形態在當代長江三角洲的歷史脈絡變遷、地理空間演進、城市精神嬗變、地位作用提升中邁入了新境界,被賦予了新屬性,將持續為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增添新注腳。

二、江南文化觀照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應然邏輯

(一)歷史使命與時代擔當

優秀文化是一個民族代際傳承生生不息的根魂,是一個國家和一方地域不斷從鮮活走向鮮活的持久動力源。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奮斗目標,文化強國戰略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江南文化作為反映江南變遷、秉承江南文脈以及浸透江南精神的精神積淀,在其悠長的歷史演進中,“總是在傳統國家的框架之內,最大限度地學習、引進、吸收、模仿各方面先進的經濟文化,最終達成創新提升,帶動區域的轉型發展”[4]。江南文化這一歷史屬性和傳統特質,必然使其在新時代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成為重要角色擔當,這既是歷史選擇,更是時代要求。因此,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必須要吸納江南文化經久不衰的精氣神,在江南文化的觀照和熏陶下高質量發展,江南文化也需要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澎湃浪潮中實現當代轉型。江南文化觀照下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應然狀態不能僅僅是江南文化往日輝煌的簡單重現以及長三角區域的概念重組。首先,應指向切切實實的理念共識、觀念共通、精神共鳴,實現基于行政區劃建制、國家重大經濟發展戰略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地理維度、經濟維度、文化維度之上的觀念維度重構與融合;其次,也不能僅僅是文化與經濟的互動,更要在朝向國家富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中考量,在朝向人們美好生活,尋繹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全面高質量發展中考量;再次,江南文化觀照下的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面向國際和世界的,在百年變局背景下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愿景中實現江南文化和長三角故事的國際傳播與經驗分享,這才是真真切切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

(二)文脈賡續與價值規范

自史前上山文化初綻至今,江南文化已走過了萬余個春秋,江南文化的持續蓬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文脈賡續與價值規范。對于文化而言,文脈即血脈,然而,血脈相連并不等于一成不變、世代單傳,作為地域特色文化之文脈賡續,江南文化是在不斷兼容并蓄,甚至是博采眾長中鑄就獨特品質和恒久榮光的。自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等與周邊文化的遷移互動,到吳文化和越文化爭鋒交錯,再到東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碰撞交流,直至吳文化、越文化、徽文化、江淮文化、楚文化、海派文化、金陵文化、贛文化的全面交融,每一次均是華彩盛放的一刻,每一次均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進入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江南文化的文脈包容再次提供了契機與平臺,江南文化在新時代的文脈賡續更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精神內核,進而形成融合傳統精髓與現代要義的長三角文化體系。

文化即人化,文化價值與人類社會的價值緊密相連,因此,文化價值歸根結底是為人類服務的價值,是為人類社會發展服務的價值?!皟r值規范是溝通價值體系與現實社會的橋梁,是價值體系符合現實社會生產方式的衡量標準,是價值體系獲得人們普遍認可的直接依據,是實際價值體系建設的突破口?!盵5]在文化歷史進程中,江南文化不斷在文化需要和文化供給方面發揮著價值規范效應,其所奠定的文化范式、構建的文化模式、創造的文化價值不僅引導了江南區域社會發展和民眾交往活動,而且在特定時期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和民族的文脈走向和價值規范,甚至一度從區域性的文化習俗走向了國家層面的意識形態。著名歷史學家劉子健有以下論斷:“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為領導的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心,全國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皆聚在一起,這是史所稀見的?!盵6]以歷史為鏡鑒,當代江南文化價值規范應借助傳統江南文化價值存在、價值影響、規范存在和規范影響的效用,奠定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社會文化價值基礎,尋求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社會文化治理路徑,確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社會文化公共實踐話語,建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社會文化演進秩序結構,進而樹立江南文化新時代價值規范體系,并使之成為長三角區域社會發展和民眾交往活動的調節器與均衡器。

(三)內生動力與長效賦能

國家戰略、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政策環境等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外部推動要素,內部推動要素主要有民生發展、人才流動、信息互聯、產業轉移、文化傳承等。其中,除文化傳承外,均有顯著的階段性特征,而文化傳承則是一種強勁的且持續長效的內生動力。當前,推進江南文化泛長三角化已然在路上,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框架下,“新江南文化”已悄然生成,“‘新江南文化’對于長三角文化體系形成、文化精神展現、文旅產業發展及文化軟實力提升等都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7]。毋庸置疑,“新江南文化”仍舊是江南文化的延伸、傳承和發展,其之所以新,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使然,其“新”不僅是江南文化版圖的擴大和拓展,更重要的是長三角各區域文化的相融相親,由“小江南文化”演變為“大江南文化”。此種相融相親并不是因區域規劃刻意而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是長三角區域新時代發展由量變轉化為質變的必然結果。因此,基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之上構建的“新江南文化”實際上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大勢所趨,亦是長三角區域文化發展共同體的代名詞。由文化性所聯結和構建的共同體是堅不可催的,其內生的融通意識和強勁動力是澎湃激昂的,正因其集合了戰略規劃、版圖調整、經濟驅動、形勢所趨等諸多利好,再加上文化脈絡、文化情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文化認同的內生性核心力量,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中,江南文化勢必源源不斷地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賦能。

(四)品牌熔鑄與效應釋放

從系統整體觀出發,江南文化是區域特色文化,屬于部分的范疇;但其與生俱來的包容開放的屬性,且在當前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環境下,也可作為獨立的整體,因此,江南文化本體是“部分與整體的有機統一”[8],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則是相生相融的部分與整體的有機統一?;谥鐣W家費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理論[9],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其他地方文化的關系也形成了差序格局,文化個體相互結成網絡并有遠近親疏,而且在當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階段,又形成了團體格局,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其他地方文化相依相擁,展現出堅實的團體狀態。在此種特質和狀態下,歷史賦予的以江南文化為代表的長三角區域特色文化品牌與時代賦予的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品牌更應當形成品牌熔鑄和品牌家園,最終積淀為品牌基因,滲透并融入江南文化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生命體中;唯有如此,方能建立起文化與經濟高度聯動、文化傳播與經濟引領高度契合的長三角經濟文化品牌,并強力釋放品牌文化經濟效應,通過品牌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來促進江南文化的創新發展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不斷躍升,通過品牌的感召力和影響力來激發江南文化的弘揚傳承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樹模示范。故在此種意義上,江南文化觀照下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方面是篤行致遠的進程,另一方面也應是品牌熔鑄的進程,在品牌熔鑄中生成磁場聚合效應和輻射擴散效應。

三、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實踐邏輯

(一)變與不變:差異化發展無縫銜接

將“內卷”概念運用到文化領域的美國著名學者戈登威澤認為,“純本地文化因素和吸收外來文化因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是1:10”[10]。文化硬核是維持文化本原的最深層次的特質基因,從文化存在的理論出發,只要文化硬核不被否定和根本性改變,文化本原就不會走樣變質,換言之,文化硬核是需要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封閉性的,而除文化硬核之外的文化內容及其表現形式則需要不斷對外交流,是具有開放性和寬容性的。因此,江南文化之所以在長江三角洲扎根了7 000余年,概因其文化硬核是剛強的、穩定的,卻又不是靜止的、固定的。一方面,長期以來,其文化硬核是在漸進發展的,也正因為此,其文化內核才更加“硬核”,其保護層和緩沖區才更加充足;另一方面,其彈性發展區是在不斷博采眾長的,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時代洪流中更需要兼收并蓄,江南文化正是將“變與不變”的哲學與藝術演繹到了極致。當前及未來,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仍要將“變與不變”的二元法則進行下去,在“變”中探索無縫銜接的著力點,在“不變”中找尋差異化發展的落腳點,只有這樣,方能勇擔歷史使命與時代重任。其實踐邏輯主要體現在:一是守本真,變外圍。揭示江南文化的歷史內隱性及其本質,抱璞守真,探求本源,“真正屬于江南的文化理論,在邏輯上的必然要求是能最大程度地揭示和呈現江南文化的本質”[11]35。當代著名都市文化研究學者劉士林認為,“江南文化是以長江文明為淵源,以詩性文化為本體的”[12]。長江文明和詩性文化構筑起“江南”歷史維度下的核心要義,在現實維度下的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疊加之上的隸屬于彈性區的影響因素。因此,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既不能因一味追求長三角經濟發展而偏重江南文化的經濟屬性,弱化江南文化的人文屬性,也不能一成不變固化地強調江南文化的人文屬性,忽視現代化發展背景下江南文化的經濟屬性,而是要在固本正源其人文屬性之上注入新時代新階段的經濟屬性。二是守基礎,變意識。文化基礎是文化本真的基本構成,是文化本真的進一步外顯,但仍屬于文化的深層次結構。文化基礎通常融于人們的潛意識中,不易察覺,因此,要守好江南文化基礎,就要對江南文化的歷史基礎、民族基礎、道德基礎、審美基礎、情感基礎等潛意識層次予以守護,并秉持江南文化精神面貌和生活哲學,不能因時代的演進和環境的變化而加以破壞。然而,江南文化本身也是一種創新文化,“創新文化的主要特質包括容忍失敗、寬容叛逆、敢冒風險、崇尚創新”[13]。江南文化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要沖破藩籬和羈絆,仍然離不開“創新”這一利器,但創新意識所涉的創新維度是要隨著新時代新形勢變化的,創新方向和創新內容也是要部分轉向和遷移的。三是守特性,變共性。文化特性是文化本真的穩定性表征,江南文化素有崇文重教、務實誠信、謙和禮讓、開放融合等特性,江南文化與長三角一體化共行共進勢必會遭遇種種沖突性和阻礙性因素,進而削弱這些特性,因此,要守好并強化特性的路徑正是變共性。江南文化歷史與時代的共性是傳承發展,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其他地域文化的共性是競合發展,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共性是協同發展,因此,要處理好幾種共性的關系,變共性為通性,變共性為共享。

(二)聚與不聚:多維共同體同頻共振

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克拉克·威斯勒在其層次文化群體理論中提出,“文化特色是文化的最小組成單位,多樣文化特色構成文化復合,文化復合會如同水中波紋般由中心向四周擴散”[14]。江南文化本體是由若干文化特色構成的文化復合,在史前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江南文化的萌始階段即向外延展。時至今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更為其提供了堅實的拓展空間,無論是“新江南文化”還是“泛江南文化”,均是指向文化共同體的范疇,當下長三角文化建設更要聚合區域內乃至區域周邊多樣文化特色構建文化復合體,形成新階段的文脈賡續。其間,江南文化要發揮引領作用,釋放價值效應,不僅要作為強磁場,吸引區域內外多元文化加盟融合,又要作為擴散器,用自身的文化厚重度和影響力陶染區域內外多元文化,并作為連接現實社會和價值體系的紐帶,形成江南文化價值規范,實現以文化共同體為突破,地理共同體、經濟共同體、產業共同體、生態共同體、科技共同體、治理共同體等多維共同體同頻共振的局面。一是地理共同體。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提出已然為地理區劃共同體鋪平了道路,即便是在歷史維度上對“江南”的地理判別,如當前公認的“廣義江南”亦是包含了滬蘇浙皖的諸多區域,“彰顯出這一地區在空間上的延續性”[11]39。二是經濟共同體和產業共同體。聚集經濟學說代表性學者、克拉克經濟學獎獲得者、國際享有盛譽的美國國際經濟學家克魯格曼對空間集聚進行研究并提出空間經濟模型,同時論證了產業集群和聚集經濟的形成,認為“市場、技術及其他使報酬遞補增的因素在規劃上既不是國際的也不是國內的,而是通過區域或地方的經濟集聚過程形成的”[15]?!敖鲜飞霞词墙洕鷧^?!盵16]當前的國家戰略、政策環境、區位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更將傳統的“江南經濟區”轉向“長三角經濟區”?!拌F板一塊”的經濟發展和產業集聚的格局已成為必然,長三角區域文化事業和經濟產業雙突破發展已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三是生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提出地即在長三角區域。自古以來,江南的富庶離不開優良的地理水文和自然生態,江南文化的詩性特質亦來源于此,江南文化熏染下的長三角生態共同體建設朝向的是人民的健康美好生活,其價值意義尤為鮮明。四是科技共同體。多個科技重鎮坐落于長三角,不僅科技領軍企業星羅棋布,新興高科技創新公司亦如雨后春筍,江南文化中崇文重教的特性是當代這一現象產生的歷史注腳。因此,長三角科技共同體的形成在江南文化的影響下水到渠成。五是治理共同體。治理共同體的形成離不開制度共同體的建設。文化也是一種公共事物。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提出“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17],即對集體行動制度予以選擇和變遷,江南文化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需要遵循集體行動的邏輯,需要在理念、思路、經驗的聚合上形成制度變遷和漸進,進而生成治理共同體。多維共同體聚集合力、同頻共振令江南文化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成為了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共同體各組成部分是休戚與共、榮辱相依的關系,共擔共享是多維共同體同頻共振的根本保障。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持續不斷地集中所有的資源和力量,因此,要在各資源要素上有所聚,有所不聚;有時聚,有時不聚,把握好聚和不聚的動態關系,才能實現江南文化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價值規范。

(三)創與不創:元宇宙時代虛實共生

文化無論是作為事業的發展還是產業的發展,均離不開新興理念和新興技術強有力的支撐?,F如今,網絡虛擬社會已成為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元宇宙作為深度映射現實世界的在線虛擬世界,其產生的效能是空前的。元宇宙的熱潮引發了多產業的迭代,2021年甚至被稱為“元宇宙元年”,目前,元宇宙雖然仍處于概念發展階段,但已然給社會帶來了巨大影響。江南文化是與時俱進的文化,其發展必然也要從現實生活中的文化向虛擬空間中的文化進發,而文化的精神要義在網絡虛擬空間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傳播和擴散,其文化蕩漾效應與長三角科技共同體攜手共進,形成元宇宙時代文化的虛實共生和創新發展。其實踐邏輯主要體現在:一是創技術,固倫理?!霸钪媸侨祟愋滦蜕鐣P系形態,是數字互聯技術的集合體,是連接人類、自然、社會和技術的紐帶?!盵18]正如前文所述,長三角區域是全國科技高地,長三角區域科技與文化一體化發展脫離不了元宇宙這一重要載體。江南文化是中華優秀特色文化,其創新傳承及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的當代轉型亦離不開元宇宙的強力支撐,因此,要以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互動模式為目標,探索元宇宙技術創新和技術運用,實現元宇宙空間下江南文化維度疊加與重構以及長三角發展模式創新與優化,打造元宇宙理念和技術型服務生態。然而,不可忽略的是網絡虛擬世界的隱匿性、虛擬性、便捷性、隨意性、個性化、陌生化等特性容易導致非理性心態和文化糟粕被放大,誘發文化極端現象。文化相對主義曾提出,“文化的差異性導致道德標準不同”[19]。江南文化的核心要義之一是禮仁謙和、誠實守信,其秉承的道德觀和倫理觀不容改變,應預防因元宇宙的負面效應和網絡文化的消極影響而導致江南文化的異變。此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在探索中前行,且元宇宙尚處于非成熟階段并出現了諸多非議,在這一階段務必要規范謹慎以避免出現“經濟強勁了倫理卻喪失了,技術創新了道德卻敗壞了,生活豐富了文化卻變味了”的情況。因此,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元宇宙模式首要遵循的應是創高新技術、固倫理底線的實踐邏輯。二是創空間,固規制。江南文化與長三角一體化協同共進,本身就是發展空間的創新與突破,如若再打通元宇宙的功能實現,更將在數字虛擬空間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技術的發展需要資本的聯姻。長三角區域雄厚的資金實力、前沿的發展理念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為元宇宙的快速推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元宇宙也以虛實相合的方式逐步深入地影響江南文化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因此,開創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元宇宙空間是形勢使然。然而,空間的開拓并不是無所限制的,是要做好規制和把控的,是要始終保持清醒和深刻認識的。要將江南文化中務實精進的精神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乘勢而上的勁頭與元宇宙空間升級進化的變革有效結合起來;要在政府規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科學認知、明確規則、設定邊界;要在市場規制的基礎上聚合資源、塑造形態、先行先試、引領示范;要在社會規制的基礎上排查隱患、引導心態、規范運行、系統治理。三是創動力,固持久。強調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共生發展的根本,即是充分發揮江南文化堅實穩固的心理認同和內在精神高度統一的效應,從而匯聚起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源源動力。聚合元宇宙的創新發展,添加的不僅僅是技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內生動力。元宇宙高維媒介的屬性將產生強有力的社會傳播和民眾動員效能,其構筑的跨越現實的新型社會形態,將每個用戶的動能和潛能充分激發,再加之江南文化的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影響力,使得以江南文化的共融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認同基礎、內生動力和競爭優勢成為可能。元宇宙是一種高新前沿的存在,勢必有著強烈的遷移性和爆發性,因而,元宇宙時代江南文化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創維發展不能僅盯全部的動力點,而是要有所甄別,要專注于長效的持久的發力點,集中精力做深做透,形成長效機制。

(四)宣與不宣:品牌生態圈和諧構建

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作為區域特色文化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已然為其品牌共建、品牌熔鑄、品牌推廣、品牌示范奠定了歷史與時代的深厚根基。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品牌共建是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強勁增長極示范區的重要路徑。20世紀90年代初,“現代品牌營銷之父”、美國著名學者戴維·阿克提出了“品牌整合”理論;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紀初,學界形成了品牌關系研究熱潮,戴維·阿克進而又提出了品牌組合戰略;布萊克特等人也提出了品牌聯合思想,品牌生態管理與生態發展理論也在這一時期出現。上述學者及其理論總體認為,“品牌生態系統是由強勢品牌為核心的品牌群落及其生態環境、資源組成的”[20]。以江南文化為代表的區域文化品牌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品牌無疑屬于強勢品牌。因此,品牌共建和品牌熔鑄不僅要打通體制機制、創營發展環境、融通品牌載體,更重要的是要以江南文化品牌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品牌為核心,整合和管理長三角文化品牌集群和產業品牌集群,進而構建充滿活力、健康優良的品牌生態圈,最終形成品牌領導力和品牌價值鏈。其應當遵循的實踐邏輯主要體現在:一是推服務,藏公關。當前,江南文化與長三角一體化的品牌熔鑄仍處于初期階段,要夯實基礎必須要推出系統優質的服務?!皳煌耆y計,包括非遺在內的江南文化品牌數量在全國占比高達五分之一?!盵21]面對長三角地區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其整合要以鑄造文化社交貨幣、營造文化交流情境、創造文化視覺呈現等方式克服文化偏見、避免文化沖突、消除文化鴻溝;要以江南文化為根據地,推出圍繞江南文化、吸聚域內文化、聯動外層文化、輻射國際文化的服務體系,并以文化服務串聯經濟服務,“合力增強江南文化經濟動能,增強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產業支撐”[22]。品牌的塑造與傳播離不開公關,但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品牌的熔鑄更需要實實在在的“做”。江南文化所秉承的務實精干的精神特質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開拓創新的狀態是最好的公關傳播。這種公關是不需要造勢的,在公共事業性服務、公益性基礎服務、民生保障性服務和公共安全性服務中無形地發揮熏陶和感染效應是最高境界的公關。二是推經驗,藏導向。一方面,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作為兩個“優等生”要相互借鑒發展經驗,形成互動式良性增長。作為示范高地,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在協同創新發展的勢能下,更要將優質的品牌基因以“品牌經驗屋”的形式,從戰略層、感受層、內容層和渠道層4個層級向外推廣經驗,形成引領帶動。在戰略層級,推廣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愿景和品牌價值;在感受層級,推廣品牌故事、品牌標語、品牌情懷和品牌視覺;在內容層級,推廣品牌維度、品牌核心、品牌特征和品牌活動;在渠道層級,推廣品牌資源、品牌效應、品牌體驗和品牌策略。另一方面,品牌宣廣與傳播均具有導向作用,但無論客戶還是民眾均對刻意明顯的導向有所抗拒,因此,江南文化要借助文化心理認同的優勢形成品牌認同和品牌忠誠,而不是品牌勸導,甚至品牌綁架。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亦要在“打響江南文化品牌主戰場”[23]的基礎上,借助資源要素匯聚的優勢形成品牌治理和品牌升華,而不是品牌導入,甚至品牌壓制。三是推精神,藏鋒芒。聲浪傳播理論認為,“統一的品牌精神和品牌意識是品牌聲浪傳播圈的核心原點,其會成為內在力量和發聲體向外拓展聲浪圈,實現品牌成長和品牌超越”[24]。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根與魂,根與魂即是精神家園。江南文化既呈現顯著的區域特色,又體現出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精神特質,江南文化的品牌精神和品牌意識既是區域文化核心原點,也是中華文化精神原點之一。故而,既要使江南文化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琴瑟和鳴,為二者歷史時代精神合力熔鑄的文化品牌傳播發聲,又要修煉好內功,增強內勁,藏風聚氣厚積薄發,不能因急于發聲而鋒芒畢露,也不能恃長三角已取得的成就驕橫跋扈,應當在江南文化詩性精神的涵養下精耕細作,篤行穩進。

四、結語

江南文化深蘊的地域氣質、方物特色和民族精神,成為其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邏輯原點。從江南文化到長三角文化共同體,從江南三角洲到長江三角洲,其演進和變遷的進程既遵循了歷史邏輯,又順應了時代邏輯,成為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邏輯進路。而新時代新階段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應然邏輯核心,即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之所以能,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之所以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黨的領導和國家戰略行。其應然邏輯關系是以江南文化助力開創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新紀元,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促進江南文化實現創新傳承新突破,而應然邏輯表現始終圍繞著邏輯核心和邏輯關系在歷史時代、價值規范、構建生態、品牌熔鑄等層面指向邏輯復歸,從傳統江南文化的文化歷史性走向當代新江南文化的文化經濟性,再邁入新時代泛長三角文化朝向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民生和文化自信力。變和守、創和固、聚和擴、推和藏的實踐邏輯為江南文化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構筑起完整的邏輯鏈條,形成了穩固的邏輯體系。

猜你喜歡
長三角江南共同體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緊扣一體化 全面融入長三角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首屆長三角新青年改稿會”作品選
小編有話說①
小編有話說②
小編有話說①
長三角瞭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