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朝鮮王朝天文學考試初探

2023-04-24 17:19周參
科學文化評論 2023年6期

摘? 要? 相比于中國欽天監以世襲、推薦、內部考選和臨時征召多種手段綜合應用的人才選拔方式,朝鮮王朝的觀象監主要依靠政府統一舉行的陰陽科考試與內部自主舉行的取才試兩種考試來選拔技術官僚,考試制度仍處于傳統科舉制度的整體框架之下,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考試內容則隨著中朝天文學交流的不斷深入,發生過多次整體性的變動。從觀象監的天文學考試中可以看出,觀象監對中國天文學知識進行了積極主動的消化和吸收,并以這些知識為中心,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人才選拔體系,這啟示我們應當更加全面地審視考試在古代科技發展中的作用。

關鍵詞? 天文學考試? 中朝交流? 觀象監? 人才選拔

中圖分類號? N09∶P1-09

文獻標識碼? A

收稿日期:2023-10-20

作者簡介:周參,1999年生,湖北當陽人,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202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古代天文學史。Email: zhoucan@ihns.ac.cn。

①? 明清欽天監的具體情況可參考史玉民《清欽天監研究》、王云婕《明代欽天監研究》、張秉瑩《中國欽天監1620—1850:血統、官僚主義與技術專長》等相關研究。

一? 前言

目前學界有不少學者探討過中國欽天監如何選拔人才的問題,主要可以總結為以下四種途徑:子孫世業(世襲)、天下訪取、內部考試和官員推薦,清代欽天監要比明欽天監更加重視通過考試選拔人才①,但由于欽天監的許多相關資料已經遺失,暫時無法得知欽天監天文學考試的具體細節,對其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的了解也比較模糊和籠統。朝鮮王朝(俗稱“李氏朝鮮”)作為明清時期中國的藩屬國,它在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都與中國一脈相承,對朝鮮王朝天文學考試的研究,或許可以為今人了解古代技術官僚的選拔提供一些參考。

朝鮮王朝的天文學考試主要由觀象監負責,它是朝鮮王朝1392到1894年間的官方天文機構,該機構在朝鮮王朝建立之初沿襲高麗舊稱“書云觀”,1466年改稱觀象監“書云觀”這一名稱在1466年后的一些書籍文獻中仍然沿用,許多朝鮮文人或許是懷念世宗大王時期璀璨的科學文化,仍偏向于稱之為“書云觀”。,其地位與中國的欽天監類似,負責朝鮮的歷書編撰、天象觀測、漏刻報時、堪輿占星等事宜,也是朝鮮王朝技術官僚的培養機構之一。本文參考了《云觀志》《云觀志》只是一本僅有40頁的小冊子,沒有作者,記載的都是當年觀象監的規章制度等內容,目前藏于日本國立天文臺。筆者認為這應該是當年觀象監自行編撰的制度性文件,從其中有關“歷引”的內容來看,成書時間不會早于1644年,之后與很多朝鮮古文獻一樣,在殖民時期被掠奪至日本?!稌朴^志》《書云觀志》是由成周悳(1759—?)于1818年出版的一部官署志,此人于1783年進入觀象監工作,1785年擢副司果,1789年遷觀象監命課學兼教授,1797年因工作失誤被撤職。他利用在觀象監工作的十余年里收集的資料,論述了觀象監天文、歷法、氣象等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和制度變遷?!冻r王朝實錄》《承政院日記》等多種史料,對古代朝鮮王朝天文學考試的相關歷史進行了初步探索需要強調的是,本文研究的天文學考試,指15世紀初至19世紀初的古代天文學考試,對近代朝鮮的天文學考試不做研究。。

二? 觀象監的考試制度

朝鮮王朝從1392年開科取士到1894年全面廢除科舉制度,前后延續了約五百余年。朝鮮王朝建立初期,其科舉制度大體上延續前代舊制,后來又參照了我國明朝的科試辦法進一步完善([1],頁134)。朝鮮王朝科舉的科目主要有三種:錄用文官的文科、生員科、進士科;錄用武官的武科;選拔具有各種技術官僚的雜科,包括譯科、醫科、陰陽科、律科等。根據《朝鮮王朝實錄》的記載,陰陽科是朝鮮人入朝為官的重要途徑之一:

凡初入流品作七科,曰門蔭、曰文科、曰吏科、曰譯科、曰陰陽科、曰醫科,吏曹太宗五年改為禮曹。主之;曰武科,兵曹主之。其出身文字,如前朝初入仕例,明寫年甲本貫三代,署經臺諫。不由七科出者,不許入流品。詳見《朝鮮王朝實錄》太祖1年8月2日。 本文引用的《朝鮮王朝實錄》,是由韓國歷史研究所編訂的電子文獻,詳見https://sillok.history.go.kr/main/main.do.

就雜科之首的陰陽科而言,其考試制度與文科考試大體一致,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主持考試的部門名義上是禮曹,而實際上是觀象監,其主考官與參試官大多為觀象監官員,且地理學和命課學的從業人員不能成為天文學的參試官,這有助于保證考試的專業性。

陰陽科有著天文、地理、命課三個報考方向,考生需要參加初試、復試,被錄取后還可以參加取才式。初試包括“式年試”與“(大)增廣試”式年試是依例定期舉行的考試,增廣試是不定期加開的考試。,這兩種考試的考試制度基本相同,但考試時間有所區別。式年試是每三年舉行一次的定期考試,增廣試則是在國家“有大慶”的時候臨時舉行的考試([2],頁33)。

陰陽科初試的考官為觀象監提調2人和三學堂下官各2人??忌枰谇耙荒昵锛?,著“巾圍”這里的巾圍是指古代讀書人的衣服,可以理解為正裝。前往觀象監注冊報名,并向“入門所”的官員提交“四祖單子”與“保舉單子”兩項個人材料,通過“祿官廳”和“三歷廳”兩個部門的審核后方能獲取考試資格,最終選拔出18人左右天文學10人、地理學4人、命課學4人。進入復試。復試一般于初試后第二年的春天開考,考試地點在禮曹,考官為禮曹堂上官3人、郎官朝鮮王朝五品以下官員被稱為“郎官”。1人,以及觀象監提調1人、三學堂下官各2人,一共11人??忌枰鹊接^象監“入門所”確認復試資格,然后由專人送至禮曹參加考試。陰陽學考試雖為雜科,但競爭也是相當激烈的,最終錄取的人數并不多,《書云觀志》的記載是最終錄取天文學5名、地理學2名、命課學4名([3],頁333),這與《朝鮮王朝實錄》中的記錄基本一致:

禮曹放雜科榜,給紅牌,饋酒果。譯科十五人、陰陽科九人、醫科九人、律科九人,皆賜出身。詳見《朝鮮王朝實錄》世宗1年4月20日。

也就是說,陰陽科最終合格者可能長期僅有10人左右,其中成績優異的人會被直接授予品階,第一名授予從八品,第二名授予正九品,第三名授予從九品,已有相應品階者則在原基礎上提升一個品階。

考生通過考試進入觀象監后,將由所在部門的“教授”與“訓導”系統傳授業務技能并定期考核,從《書云觀志》《云觀志》等相關史料的記載來看,觀象監的培養模式還是比較嚴格的,業務精熟者會受到獎勵,而不合格的人也會受到處罰,這與中國欽天監“監官以時考其術業而進退之”([4],頁3324)的做法如出一轍。

觀象監官員的業務考核一年舉行兩次,分別為五月和十一月的下旬,在進行業務考核前,首先組建一個由四名“色官” 《書云觀志》記載為“褒貶掌務官”,《云觀志》記載名稱為“色官”,但在人員組成上記載一致,1人由天文學教授訓導輪流擔任,1人由判官按例擔任,另外2人由地理學和命課學官員擔任。和三名“色書員”組成的考核委員會,各部門官員要配合考核委員會統計各部門的任職情況并評定等級,經提調審核后,于每年六月十五日和十二月十五日報送禮曹?!督泧蟮洹穼Τr官員考核的規定是:

十考者十上,則賞加一階。階窮者,升職,牧以上,則否。二中于無祿官敘用,三中罷職。五考、三考、二考者,并一中勿授右職,二中罷職。 詳見《經國大典》卷一,第67頁。

但觀象監在實際執行中又有所調整,根據《云觀志》的記載,考核結果為“中”的人可能會失去以下權利:(1)參加取才試的權利(2)擔任輪差職位的權利(3)擔任教學職位的權利。如果連續多次考核為“中”,則會失去兼任祿官職的權利,如果某次考核結果為“下”,就會被直接罷免 還有一種被永久罷免的情況是出現重大工作失誤,《書云觀志》的作者成周悳就是在參與編制1798年的《七政歷》時,出現了“正月初三日,當書中氣雨水,而無端遺漏”的錯誤,被直接罷免,并且“移義禁府處之”(詳見《承政院日記》正祖21年11月21日)。,兩年以后才能敘用([5],頁7—8)。但《云觀志》與《書云觀志》均未記載考核結果為“上”的官員會受到何種獎勵,或許與《經國大典》一致,但也有可能是觀象監內部的提拔不太參考例行考核的結果,更多的是以取才試的考試成績為標準。

“取才”是觀象監內部遴選考試的總稱,這些考試的考試時間、報名要求不盡相同,部分考試在內容上也比較特殊,是一種以補充監內職位空缺為目的的考試。比如選拔行政官員“祿取才試”,選拔三歷官的“歷官試”、選拔修述官的“交食籌試”、選拔推步官的“大統廳試”等([5],頁7—9、頁19—21)。

還有用于選拔赴燕官的考試——“提調試”,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它是觀象監中相當重要的考試。該考試主要面向監內的三歷官,一般于春秋仲月舉行,不僅要考天文算學,還要考四書五經,最后取“畫優者差赴燕官”,即使遺憾落榜,也能獲得擔任“日課監印官”的資格([3],頁343—344)。此條規定很明顯是一種為考試失利者設置的“安慰獎”,畢竟能夠走到這一步十分不容易。在觀象監想要成為派往中國的赴燕官,首先要通過每年只取10人左右的陰陽科考試,再通過取才試成為三歷官,最后通過提調試獲取赴燕資格,可謂是層層篩選、優中取優,這也可以說是朝鮮“事大主義”外交政策的一個具體體現。最初,朝鮮方面只會在宗主國歷法出現變動,或者急需購買天文儀器和書籍時,才會讓觀象監派出“日官”隨行,后來逐漸形成制度,而且派出頻次還不斷增加,到英宗時期增至“三年一送”,正宗時期甚至“每年差送”([3],頁345),也反映出中朝之間的科技文化交流愈發緊密。

總而言之,在取才試中名列前茅的人將有資格被授予僉正、直長、判官、參奉等行政職位,三歷官、修述官等技術職位也會通過取才試來選拔合適的人選。當然,也有不參加考試卻被授予職位的特例,比如金泳就由于一次漏刻校正工作中的重大貢獻 正祖十三年(1789),觀象監領事金熤向正祖上書建議校正更漏,當時,在歲差的影響下,“舊本漏籌通義所載各節氣中星,即先朝二十年甲子恒星赤道經緯度也,距今四十余年,恒星本行,已過半度”,因此想要校正更漏就必須先校正中星,于是正祖詔令觀象監“以予即阼之八年甲辰恒星赤道經緯度,依京都北極高三十七度三十九分一十五秒,推步各節候之各時刻中星”,并安排金泳制造相關儀器。隨后,金泳與同僚們通力合作,制造了“赤道經緯儀”,又編纂了《新法中星紀》和《新法漏籌通義》([7],頁568—569)。,被朝鮮正祖破格任命為三歷官,《金引儀泳家傳》對此記載“舊例未有不由監科而超授是任者”([6],頁162),可見考試在觀象監人才選拔體系中的核心地位。

三? 觀象監的考試大綱與評價標準

朝鮮史料中,有多部典籍對天文學考試進行了記載,若將它們按照時間進行排序(表1—5),發現天文學的考試大綱會隨時代的變遷而發生明顯的變化。

表注:理論上說,“太一”是一個固定不動的星象,不需要計算,但根據《朝鮮王朝實錄》太宗6年11月15日的記錄:“(文)可學,晉州人。粗習太一算法,自謂前知雨旸之征,國人稍有信之者。上召試之,拜書云,視日久而無效,斥遣之”,可知這里的“太一算”似指某種用于預測天氣的陰陽術,太一算的內容后來被移出了天文學考試,也反映出天文學與神秘學分離的趨勢。

從以上表格可知,不論是初試、復試還是取才試,主要的題型均為“講書”和“計算”,其中“講書”包括“背誦”和“臨文”兩種考察方式??荚嚧缶V涉及的書籍,都是當時的權威天文學成果,而且考查的知識點十分全面,從最基礎的天文知識三垣二十八宿 比如《步天歌》與《天文類抄(上)》均涉及此類知識和政治素養 這里指對《經國大典》、《大典通編》等國家律令的考察。,到天文現象和天文儀器等實用知識 詳見《天文類抄(下)》和《諸家歷象集》。,再到歷法中最核心的日月食和五星計算 例如“七政算”“交食算”等相關內容。,還可能涉及星圖繪制(圖星)和宇宙體系的內容 在《天文類抄》《崇禎歷書歷引》《新法歷引》中,均包含宇宙論的相關內容。,試題的難度不比文科考試小,對考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那么既然有考試,就要涉及到考試評價的問題。觀象監對考生的評價主要分四個等級,十分精熟評為“通”,大致過關評為“略”,勉強合格評為“粗”,不合格則評為“不”。這里的評級并不是由考官根據個人感覺隨意評定,而是有一套標準,比如在計算考試中,考生計算結果與標準答案差一分以上,評級則為“略”,差十分以上,評級則為“粗”,如果差了一度以上或者把星宿名稱、南北方位這些十分基礎的信息搞錯了,評級則為“不”。整場考試中,哪個評級的數量最多,考生的評級則為哪一個,這個評級被稱為“大畫”。最后,初試、復試的排名以評級為先,若評級一樣,則“次從栍數”,如果“栍數”一樣,則“又次從職次”,如果“職次”也一樣,則“又次從呈籌先后”?!奥毚巍鳖櫭剂x就是考生的官職品階,“呈籌先后”應該是計算題的完成時間先后,“栍數”根據《書云觀志》中“七曜算考試之法各計七栍之數”([3],頁330)的記載,我認為可能指的是日月五星計算題的正確率。取才試的排名標準與初復試略有不同,比如在“祿取才”的標準是“先從大畫,次從六朔仕次,次從栍數,次從仕日遠近,次從前等祿職高下”([3],頁337),可見取才試在排名上更重視考生的資歷而不是成績,這不難理解,畢竟取才試是針對正式官員的遴選考試。

四? 觀象監天文學考試與中朝天文學交流的聯動

朝鮮王朝的天文學考試大綱出現過多次值得注意的變動,這與內容相對固定的文科考試形成了鮮明對比,原因主要與中朝天文學交流的歷史有關。

1. 對中國天文學成果與自主天文學成果的考查

根據《高麗史》的記載,從高麗太祖時期(918—943)開始,朝鮮人就引進并使用了唐朝的宣明歷,到了忠宣王(1308—1313在位)時期,崔誠之又從元朝引入郭守敬等人制訂的授時歷([10],頁1—2),該歷法一直被使用到高麗末期,到了朝鮮王朝初期使用了明朝的大統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觀象監(當時為書云觀)早期的考試大綱包括了基于授時歷法和宣明歷法的考察(表1)。還有高麗時期就傳入朝鮮的步天歌,以三垣二十八宿為主體,介紹了283個星官的名稱和位置,全篇以七言押韻詩歌形式編撰,共373句2611字([11],頁159—202),圖文并茂,簡潔通俗,朗朗上口,容易記誦,因而自始至終都是天文學考試的必考項目,不論考試大綱的其他部分如何變動,步天歌始終占有一席之地(表1、2、3、4)1792年后,改用李俊養所著的《新法步天歌》,詳見[13]。。

世宗(1418—1450在位)時期,這是中朝天文學交流的一個高峰。朝鮮王朝在建立之初并沒有掌握《授時歷》,盡管早在1402年朱元璋就已經將《元史》頒賜給朝鮮,但朝鮮歷官對《元史》所載的《授時歷經》也未能很好地利用([12],頁6—15)。直到世宗即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419年,時任書云觀領事柳廷顯建議厘正歷法。世宗采納了他的建議,派遣大量天文學者前往明朝學習。通過各種途徑從明朝獲得了包括《重修大明歷》《回回歷法》《大統歷法通軌》等一大批天文著作后,世宗下令:

校正唐宣明歷、元授時歷、步交會步中星歷要等書差異處,下書云觀藏之。詳見《朝鮮王朝實錄》世宗5年2月10日。

書云觀迅速消化這些書籍,并根據《授時歷》與《大統歷法通軌》編成《七政算內篇》三卷,又根據《回回歷經》和《西域歷法通徑》編成《七政算外篇》三卷,用于書云觀的歷書編制和日月食計算之中關于《七政算》編制的技術細節,可參考韓國學者樸星來的《七政算對其中國原型的韓國化改造》(參見[15])。。同時,為了對具體計算過程提供具體指導,朝鮮天文學家們又編撰了《七政算內篇丁卯年交食假令》和《七政算外篇丁卯年交食假令》,以丁卯年(1447)的交食為例,給出了利用《七政算》進行具體日月運動和交食計算的詳細示例,在某種意義上,朝鮮王朝從此擁有了自己的官方歷法系統[11]。這是一件令朝鮮人感到驕傲的大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七政算”和“交食推步假令”與“步天歌”一樣長期成為朝鮮天文學考試的必考內容(表1、2、3、4)。

同時期還有一項重要成果《天文類抄》,這是李純之所著的一本天文學書籍,其確切編寫年代已不可考,但根據《書云觀志》的記載,可以推測它是在李純之擔任“承旨”一職期間(1444—1450)編寫的但考慮到李純之似乎并未擔任過比“承旨”級別更高的職位,原文中的“李承旨”可能只是對李純之的一種稱呼方式,不一定能證明李純之是在擔任承旨期間編寫了《天文類抄》。?!短煳念惓贩譃樯舷聝蓚€部分,上半部分將天體按照三垣二十八宿的順序進行分類和介紹,并介紹了各宿的主要星官、形狀、五行屬性等信息,并配有插圖;下半部分對各種天象進行了介紹,包括日月食、五星凌犯、流星、客星等,并從天人感應的角度說明了它們的星占學意義。李純之在編寫這本書時,參考了《晉書·天文志》和《宋書·天文志》的一些內容,此書創新之處在于,不僅涉及風、雨、雷、電等大氣現象的介紹,還對這些自然現象的成因進行了基于樸素唯物主義的分析([14],頁3—156)。它在取才試中取代了原本屬于步天歌的位置,從它的內容上來看,這個安排是很合理的,因為它與步天歌一樣都屬于天文基礎知識介紹,適合使用背誦默寫的形式進行考察,同時該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又比步天歌有所增加,更加契合取才試對考生的要求。

2. 天文學考試中西洋歷法知識的引進

值得注意的是在《云觀志》中首次出現的考試內容:“天文、歷法、儀象、晷漏、歷引”([5],頁6)。在朝鮮王朝天文學考試大綱中出現的諸如《天文類抄》《步天歌》《七政算內外篇》《數理精蘊》等書籍均有版本流傳于后世,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獲取它們的內容,但是,在《云觀志》《續大典》《大典通編》《書云觀志》多部典籍中均有提到的“天文、歷法、儀象、晷漏、歷引”的真實面貌究竟如何則無法確定,因為線索比較稀少。

對于“天文、歷法、儀象、晷漏”,《書云觀志》對《諸家歷象集》的記載中如下:

《諸家歷象集》,世宗癸丑承旨李純之奉教撰,裒輯歷代史志,刪其重復,取其切要,為天文、歷法、儀象、晷漏四編。([3],頁608)

《諸家歷象集》這本書并未佚失,其內容確實是天文、歷法、儀象、晷漏四個章節([16],頁3、141、269、339),同時,在《承政院日記》中,也有觀象監大量使用《諸家歷象集》的記載:

又以觀象監官員,以提調意啟曰,本監方書中,《天文類抄》《諸家歷象集》等冊子,乃是諸官一年兩次取才付祿,而年少聰敏逐朔三次考講之冊也。印布年久,只有破弊一二件,每當取才考講之時,以其冊無,多至闕卻,設官教誨之意,今將廢矣。不可不急時印出,而所入紙地物力,不至大段,令該曹磨煉上下之意,分付,何如?傳曰,允。詳見《承政院日記》景宗3年10月3日。

也就是說,“天文、歷法、儀象、晷漏”應該與李純之所著的《諸家歷象集》有關,很有可能是觀象監將《諸家歷象集》一分為四,以作科試之用。

對于“歷引”,《書云觀志》和《云觀志》均未進行任何說明,但在崇禎九年(1636),李天經曾在傳教士羅雅谷的協助下,撰成《崇禎歷書·歷引》二卷。如果說《步天歌》是啟蒙性質的常識讀本,那《歷引》就是一本帶有學科入門導論性質的著作,從其通俗易懂的內容來看,十分適合用作教材(圖1)。

作者李天經在序言中寫道:

新歷全書積有百四十卷之富,第學者或技盡策籌,徒坐望洋之嘆;或識窮管蠡,翻成河漢之疑。讀未終卷,而自廢者有之。味韶羅先生即羅雅谷。因是復艾其繁,而摘其概,更撰是編名曰《歷引》,詞簡而理則周,文絢而數略備。學者但手是編,不必炮炮窮年,而歷指己窺其大凡矣。([17],頁20—22)

《崇禎歷書·歷引》完全有成為教材的資格,再結合《時憲紀要》序文的內容“云監舊有天文歷法二書,用之科試”([18],頁8)可知,“天文”和“歷法”是兩本觀象監曾經的專用教材,那么在典籍記載中與之并列的“歷引”也很可能是考試教材,要么就是觀象監直接使用了《崇禎歷書·歷引》,要么就是在《崇禎歷書》傳入朝鮮后效仿其《歷引》體例自行編撰的教材。

不過,在《承政院日記》的記錄中又提到景福宮藏有“新法歷引一卷”詳見《承政院日記》1776年6月7日。本文引用的《承政院日記》,是由韓國歷史研究所編訂的電子文獻,詳見https://sjw.history.go.kr/main.do.,在《頤齋遺稿》《頤齋遺稿》是黃胤錫的個人作品合集,黃胤錫(1729—1791)字永叟,號頤齋,是朝鮮南部實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官場生涯比較平庸,但在易學、天文、地理、算學、歷史、文學等領域都有相當高的造詣。他一生的創作被后人整理成書,這些作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是了解朝鮮英宗時代社會狀況的重要資料。一書中也收錄了朝鮮王朝官員黃胤錫所作的《題歷引》一文,其中有這樣一段話:

《新法歷引》一卷二十七章,蓋論歷理本原而韓相興一所購到也。昔崇禎中,徐光啟、李天經與西儒熊三發、湯若望、羅雅谷諸人奉敕修正大統法,是書作于其時。([19],頁263)

因此這里的《歷引》不一定是指李天經所著的《崇禎歷書·歷引》,也有可能是指經過湯若望改編、由韓興一從中國購入的《新法歷引》順治十三年(1656),湯若望將《新法歷引》《歷法西傳》《新法表異》作為《西洋新法歷書》的增刊上呈,請順治皇帝審閱,終于在1660年前后刊刻出版,其中《新法歷引》在1640年就已經完成。?!额U齋遺稿》中提到的韓興一曾于1644年出使中國,并從湯若望處購得了一批歷算書籍詳見《朝鮮王朝實錄》仁祖22年12月5日。,此時距離湯若望完成《新法歷引》的寫作已有四年,只是尚未經過官方審定,所以沒有出版([20],頁3—4)。

雖然“天文”“歷法”“儀象”“晷漏”“歷引”這五本書都沒有流傳下來,其真實面貌無從得知,但通過一些線索,可以知道這五本書均為帶有學科導論性質的書籍。同時,不論《歷引》究竟是《崇禎歷書·歷引》還是《新法歷引》,都可以從側面說明,在掌握時憲歷法之前,朝鮮的天文學家們就已經對當時傳入中國的西方天文學知識有過比較主動的了解,并將這些新時代的知識加入了官方考試(表3)對于朝鮮學習西方天文學的詳細歷史,可參見林宗臺的論文《從中國學習西方天文學》(參見[21])。

3. 天文學考試對時憲歷的吸收與全面采納

1644年,清朝正式頒行《時憲歷》,由于中朝之間的天文學交流并未因清初中朝關系的緊張而中斷,全新的天文學體系對朝鮮人產生了沖擊,中朝天文學交流再次迎來一個高峰期。前文提到的韓興一出使北京的過程中閱覽了《時憲歷》,感到十分震驚,回國后立即提出了改歷建議:“歷象授時,帝王之先務。元朝郭守敬修改歷書,幾四百余年,今當厘正,而且見湯若望所造歷書,則尤宜修改?!痹斠姟冻r王朝實錄》仁祖23年6月3日。認識到新法先進性的不止韓興一一人,比如同年十二月,觀象監提調金堉便再次提議采用湯若望新法,并認為應該在以后的赴燕使團中加派技術人員“探問于欽天監,若得近歲作歷縷子,推考其法,解其疑難處而來,則庶可推測而知之矣”詳見《朝鮮王朝實錄》仁祖23年12月18日。。

當時的朝鮮國王李倧采納了這些建議,觀象監也派出了大量業務精熟之人跟隨赴燕使團前往北京,但學習《時憲歷》的過程卻十分艱難。先有李景奭在北京“廣求于人,而得之甚難。所謂湯若望者,又無路可見”詳見《朝鮮王朝實錄》仁祖24年6月3日。,后有宋仁龍“畫字質問,辭不達意,只學日躔行度之法,不啻一班之窺”詳見《朝鮮王朝實錄》孝宗1年7月19日。,再有金尚范“持重賂學于欽天監而還”,雖然使觀象監擁有了依據新法獨立編制歷書的能力,然而“五星算法則猶未得來,故乙未又遣尚范,不幸死于道中,其法竟未盡傳”([22],頁140),加上1666年“康熙歷獄”的影響,清朝多次改歷,作為藩屬國的朝鮮不得不疲于應付,這給朝鮮王朝的技術官僚們帶來了很大困擾。直到肅宗三十四年(1707),許遠從欽天監何君錫處學到了更為完整的算法,并“購時憲法七政表于欽天監以還”[18],觀象監才有能力依據時憲歷開展五星推步關于許遠、金尚范等天文學者的事跡,可參考林宗臺《謙卑的天文學旅行者:十七十八世紀出使北京的朝鮮天文學者》(參見[23])。前后歷時六十余年,方才初步掌握了時憲歷的核心內容,因此,即使早在1648年清朝就向朝鮮王朝正式頒賜了《時憲歷》,但此后的幾十年里,時憲歷法的有關內容僅見于取才試,初試和復試的內容仍以《大統歷》為主(表4)。

1724年,清朝開始使用《歷象考成》,該書對《西洋新法歷書》進行了修補,更改了一些天文常數,朝鮮為了保證本國歷法與宗主國一致,不得不再次派遣人員于1729年將《歷象考成》購置回國。但是觀象監研究后發現《歷象考成》“其法極其艱列,算役亦甚浩大”詳見《承政院日記》英祖5年5月20日。,所以在《續大典》編制前,觀象監雖早已引入《歷象考成》,但未能及時掌握,故而沒有將其加入天文學考試(表4)。

同時期傳入朝鮮的還有《數理精蘊》《數理精蘊》于1741年經由安重泰帶回朝鮮?!堵蓞握x》《日食籌稿》《月食籌稿》等著作,其中《數理精蘊》與《歷象考成》一起被加入了天文學考試(表5),并通過“臨文”的形式進行考察。當時傳入朝鮮的天文書籍中,唯獨這兩本書受到了朝鮮人“冠絕古今久矣”([19],頁169)這樣的高度評價,或許這就是它們被選為考試教材的原因。而時憲歷法對天文學考試的影響遠不只這些,從表5中我們可以看到,計算科目已經全部被時憲歷的內容占據,即使是對朝鮮人來說意義重大的《七政算》內外篇也不再考察,這也佐證了在18世紀后期,朝鮮君臣對清朝新歷的態度已經完全轉變。

五? 小結

朝鮮長期作為中國藩屬,它的政治制度、文化環境都與中國一脈相承,因而其天文機構的運行必然不可能脫離宗藩體制,但朝鮮人也借助中朝之間的這種政治紐帶,吸收了不少重要的天文學成果,并在科舉制的框架下依托這些成果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天文學人才選拔體系。從本文的研究來看,朝鮮王朝的天文學考試是高度專業化的考試,首先,考官隊伍主要由觀象監的專業技術官僚構成,且天文學與地理學、命課學的考試完全分離,并沒有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狀況;其次,考試內容科學合理,背誦、臨文和計算分別考查了考生的簡單記憶、理解論述和實際應用三種能力,涉及的知識點也十分全面,既有基礎的星空常識,也有進階的天體運行,既有抽象的星占學和宇宙論,也有實用的歷算技法;此外,觀象監的考試還會隨著中朝天文學交流的深入,不斷進行自我革新,即使在17世紀中后期的朝鮮士大夫階層普遍排斥新歷的情況下,仍然將近代天文學的相關內容加入了天文學考試,可謂是與時俱進。這樣的一場考試,哪怕帶有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階級局限性,選拔出一位優秀的天文學人才也并非難事。同時,考試制度與流程也十分嚴密,初試、復試、取才試層層把關,為后續的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制度層面來看,以上都是有助于古代天文學發展的,被稱為“小中華”的古代朝鮮尚且如此,古代中國的天文學考試,必然不可能是死板僵化、脫離實際的,待未來史料更加充足的時候,或許可以對考試在古代科技發展中的作用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致謝? 感謝導師李亮的指導!

參考文獻

[1] 田以麟. 朝鮮教育史[M]. 長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2] 承政院編. 銀臺條例[M]. 活字本, 高宗七年.

[3] (朝鮮王朝)成周惠. 書云觀志[A]. 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天文卷8[M]. 首爾: 驪江出版社, 1988.

[4] (清)趙爾巽等. 清史稿[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

[5] (朝鮮王朝)觀象監編. 云觀志[M]. 版本不詳, 出版年不詳.

[6] 徐有本. 左蘇山人文集[A]. 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 第150冊[M]. 首爾: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 2010.

[7] (朝鮮王朝)李祘. 弘齋全書[A]. 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 第267冊[M]. 首爾: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 2001.

[8] (朝鮮王朝)崔恒等編. 經國大典·禮典[M]. 平壤府刊本, 成宗一十六年.

[9] (朝鮮王朝)金在魯等. 續大典·禮典[M]. 木版本, 英祖二十二年.

[10] (朝鮮王朝)鄭麟趾等. 高麗史·歷志一[M]. 木版本, 萬歷四十一年.

[11] (隋)王希明/丹元子. 步天歌[A]. 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天文卷6[M]. 首爾: 驪江出版社, 1988.

[12] 石云里. 中朝兩國歷史上的天文學交往(一)[J].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37(01).

[13] , 2015,? 37(1): 175—198.

[14] (朝鮮王朝)李純之. 天文類抄[A]. 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天文卷6[M]. 首爾: 驪江出版社, 1988.

[15] , 2002,? 24(2): 166—199.

[16] (朝鮮王朝)李純之. 諸家歷象集[A]. 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天文卷5[M]. 首爾: 驪江出版社, 1988.

[17] 李亮. 歷引三種[M]. 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18] (朝鮮王朝)南秉吉. 時憲紀要[A]. 韓國科學技術史資料大系: 天文卷10[M]. 首爾: 驪江出版社, 1988.

[19] (朝鮮王朝)黃胤錫. 頤齋遺稿[A]. 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 第246冊[M]. 首爾: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 2000.

[20] 李雨林. 湯若望《新法歷引》中的中西比較觀[D]. 上海: 東華大學, 2017.

[21] Lim Jongtae. Learning Western Astronomy from China[J]. Korean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2014, 34(2): 205—225.

[22] (朝鮮王朝)盧相稷. 小訥先生文集[A]. 影印標點韓國文集叢刊: 第150冊[M]. 首爾: 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 2000.

[23] Lim Jongtae. Journeys of the Modest Astronomers: Korean astronomers missions to Beijing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J]. Extrême-Orient, Extrême-Occident, 2014, 36: 81—108.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stronomy Examination in the Joseon Dynasty

ZHOU Can

Abstract: Compared to the talent selection methods of the Chinese Celestial Observatory, which integrated various means such as heredity, recommendation, internal examination, and temporary recruitment, the Gwansanggam of the Joseon Dynasty mainly relied on the government-held Yin-Yang examinations and the internal independent talent selection tests to select technical officials. The examination system fell within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but also possessed certain unique features. The content of the examinations underwent several comprehensive changes as a result of the deepening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in the field of astronomy. From the astronomy exams conducted by the Gwansanggam, it is evident that the Gwansanggam proactively digested and absorbed knowledge from Chinese astronomy, and using this knowledge as a core, established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talent selection system. This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more fully examine the role of examin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astronomy exam, Sino-Korean exchanges, Gwansanggam, talent selec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