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高考命題特點的高中語文教材的使用

2023-04-25 17:57梁曉勤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12期
關鍵詞:試題考查文本

梁曉勤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指出,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要對學生的“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進行綜合考查,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新高考高度關聯新課程、新課標、新教材,在此背景下如何讓語文教學更加科學化,構建合理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希望本期刊載的三篇文章能為廣大教師的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加強高考內容改革頂層設計提出要求,標志著新高考改革正式啟程。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提出“一核、四層、四翼”,標志著新高考改革正式落地。在“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三新背景下,思考三者的有機聯系、探尋作為教學文本的教材如何教,這是新高考研究的微觀視角。本文從新高考的特點出發,分析其與教材的聯系,由此提出了相應的教材使用策略。

一、新高考命題特點

通過對2019—2023年新高考語文試題的研究分析,可以發現新高考是“穩中求變,變中求進”。從宏觀上把握考情趨勢和命題特點,可以總結出新高考命題具有育人性、綜合性、基礎性、創新性和應用性五大特性。

(一)育人性

新高考語文命題立足《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將深厚的家國情懷、優秀的品德文化內涵、奮斗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以貼近現實、貼近考生的方式,生動地呈現在試題之中,彰顯了高考的育人功能。

(二)綜合性

新高考試題加大對高階思維品質的考查力度,考查邏輯思維與思辨能力,考查形象思維與審美素養,考查科學思維、探究科學品質。從文本材料組合上看,高考試題由單一文本走向多文本閱讀;從試題命制上看,更加注重考查知識、能力、素養在橫向、縱向方面的融會貫通。

(三)基礎性

新高考命題強化教考銜接,以教材中的知識為藍本進行改造,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回歸教材,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創新性

新高考語文命題多方取材,設題靈活,巧避“尋常路”,克服死記硬背和套路模式弊端,探索新題型,側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逆向思維、批判思維等創新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提出新視角、新觀點、新方法、新設想。

(五)應用性

當前新高考注重真實的問題背景,設計多樣、綜合、開放的典型任務,要求考生在具體的生活實踐情境或學習探索問題情境中展現自己個性化、創造性的學習成果,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或必備知識。

二、新高考呈現教材“關聯性”

縱觀2019—2023年新高考語文試題,五大特點穩中有進,還蘊含著高考題與教材的關聯暗線??碱}與教材的關聯性越來越突出,這種關聯不是簡單地浮于表面的聯系教材,而是從學科本質上回歸學科。

(一)服務選才,立德樹人

教材與教學,本質上是為了育人,而高考題本身也有其育人性。從2019—2023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在《中國考試》上刊登的五篇試題評析來看,“立德樹人”是永恒的話題??v觀近五年新高考試題也可以發現,“立德樹人”的實施路徑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明確指令與任務要求,讓考生在作答中加深對人生的精神、品質、品德和信念的認識和理解;二是以語料內容為載體,將“立德樹人”價值導向滲透其中,讓學生在閱讀材料的過程中受到感染。文本選材包括文史哲類社科論文、自然科學類論文、傳統文化經典、現當代作家作品等,覆蓋文藝評論、調查報告、美學專著、科普說明、小說散文等多種文體,關注前沿熱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注重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例如,2020年全國I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刻畫的是普通匠人對職業道德的堅守,引導考生思考堅守傳統和工匠精神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意義。2019年全國I卷選用魯迅《理水》,本身是關于“大禹治水”的歷史小說新編,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同時,設問當中要求分析文本如何塑造“中國的脊梁”,在考題當中滲透仁人志士精神品質的價值傳遞。

而當前的新教材,從人文主題的選取、學習任務的設計、學習目標的導向上看,也契合了“立德樹人”理念。以人文主題的選取為例,教材以新時代青年所必須具備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等人格品質作為隱性的精神主線,分解出青春激揚、勞動光榮、我們的家園、鄉土的中國、責任與擔當等人文主題,作為單元組合和內容選擇的重要依據。

(二)教考銜接,以考促教

從近五年高考語文試題來看,新高考呈現出更為具體的“教考銜接”新態勢,將多個題目直接或間接地聯系教材內容,以清晰而具體的路徑體現了“促使教學把教材內容講全講透”的工作導向。

1.關聯選篇

近五年高考試題在選取閱讀材料和設置命題時會盡可能關注教材中的相關作家或題材。這會引起一線教師和學生對于教材的重視,而考題回歸學生熟悉的領域也能夠調動學生找尋已有經驗,在答題中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2023年新課標全國II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篇目選用沈從文的《社戲》,能引發學生聯想起初中語文教材中學到過的魯迅的《社戲》和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沈從文的《邊城》,學生首先在閱讀文章時就能感到親切熟悉,調動起相關經驗。在命題方面,第7題“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中,選項C關聯考察魯迅《社戲》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選項D關聯考察沈從文《邊城》中民俗描寫的內容。學生若對課本中相關篇目不熟悉,便難以把握選項的核心、做出正確的選擇。

2022年全國甲卷實用類文本閱讀三則材料均是關于袁隆平雜交水稻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研究,選材上關聯教材必修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2021年全國新高考I卷古代詩歌閱讀《寄江州白司馬》一詩的寄贈對象是考生極為熟悉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試題選項提到“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引發考生對已有知識的聯想與遷移,并做出正確判斷。

2.關聯“新理念”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首次提出“學習任務群”一詞,當前的新高考試題,有意關注高中語文課標中十八個“學習任務群”的設置,關注教材教學中以系列學習任務串聯組合單元學習的“大單元”“大概念”“群文教學”理念及方式,對其進行顯性或隱形的考查,這就要求一線教師緊跟課標改革步伐。

2022年新高考II卷信息類文本閱讀以“《紅樓夢》譯本”為話題切入點,對教材中《紅樓夢》選篇的學習和對“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的關注則能幫助更好地理解試題材料。2022年全國甲卷作文題“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同樣與教材中《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相關聯。2020年新高考II卷作文題設計了寫一篇主持詞的語文實踐活動,直接對接課程標準中“當代文化參與”“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

3.關聯基礎知識

傳統教學比較注重“雙基”,而后進一步完善為“三維目標”。為了更好地強調學生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又進一步提出“核心素養”。但其實無論是“雙基”“三維目標”還是“核心素養”,都必須以“基礎知識”為依托?;A知識向來是高考中一以貫之考查的內容,近幾年新高考的考查更為顯性,可以說為龐大的教材知識體系指明了重點。文本材料雖選用課外,但選項設題關聯課內篇目,教材中的必背古詩文、文言文的重點實詞、虛詞,以及相關文化常識、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應是重點關注的語文基礎知識。

2022年、2023年新課標全國卷文言文閱讀第11題,均考查選文中文言實詞與教材中的文言實詞或現實生活中的常用成語的比較鑒別。2023年新課標全國II卷文言文閱讀第12題關于“刁斗”的文化常識考查,可以在選擇性必修中冊收錄的高適《燕歌行并序》中的“殺氣三十作陣云,寒聲一夜傳刁斗”句中找到關聯。

(三)素養為引,能力為媒

教學所依托的教材“要以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落實考試的試題“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考查目標”,二者與“課程標準”相關(袁海鋒:《從試題到教材:語文學科的妙手功效與正手功夫——2022年高考語文全國卷命題傾向對統編新教材的教學啟示》,《語文月刊》,2022年第10期,第62-65頁)。當前新高考以素養為引,試題命制精準切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力特征,尤其注重高階思維品質的考查,這在一定程度上考驗了以教材為依托的教學是否教得準、教得精。

2023年新課標I卷信息類文本閱讀第4題要求說明文本中使用了哪些“競爭性真相”,考查學生篩選、提煉關鍵信息、理解核心概念的能力;第5題要求概括文本中作者證明結論有誤的方法,考查邏輯分析能力,這兩題均是較為典型的以“思維發展與提升”核心素養命制的題目?,F代文閱讀II第9題要求為文本寫文學短評思路,體現了對于“審美鑒賞與創造”的考查。這些能力素養應是在日常課文教學中所需達成的教學目標,學生于考試中有效遷移。

三、關聯性視角下高中語文教材的使用

新高考釋放出強烈的“教—學—評”一體化的信號,體現出“教考銜接”的傾向。由此看來,教材作為教學依托的文本,如何吃透教材、用好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是當前新高考命題背景下教師需要關注和研究的方向。一線教師需要從《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明確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從高中語文課標中把握教什么、怎么教,在立足于單篇教材文本解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構文本知識體系,深刻挖掘文本的內涵價值,同時進行相關材料、相似文本的整合和拓展閱讀,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站在學科素養的高度引導學生進行語言運用、思維訓練等方面的學習活動。

(一)思維訓練,立足文本

立足單篇文本進行解讀是關鍵。文本的解讀不可浮光掠影、點到即止,而要激發起學生高動能的思維活動,側重高階思維品質的提升。在開展單篇文本教學時,可根據不同文體的特征,引導學生提煉文本關鍵信息,對核心概念進行理解分析,培養“聚合思維”;引導學生剖析文本,闡述作者論證、表達觀點的思路,對觀點進行變革闡述,培養“邏輯思維”;引導學生感受文本傳達的思想感情,深入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培養“形象思維”;引導學生批判、辯證地思考文本傳遞的價值觀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用口頭、書面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培養“批判思維”。沒有思維活動的教學是呆板的、低效的教學。

李慎、張彥老師指出,可以在詞語、句子、片段、篇章逐級遞增的語言單位中對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訓練。比如對《祝?!芬徽n教學時,文中有這樣一個描述祥林嫂的片段:“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空的”二字進行分析鑒賞。表面上看是指“沒有東西可吃”,背后反映“沒有人給她食物”,本質上體現出人情的冷漠,預示了人物的悲慘命運(李慎,張彥:《落實基于思維訓練的閱讀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3年第17期,第66—68頁)。學生便可在一系列的多環節思維活動中走向文章的主旨。

(二)整合單元,貫通文本

新高考閱讀量大、題材涉及面廣,多文本的材料組合形式從信息類文本、文學類文本延伸至文言文,這是對課程標準提到的學習任務群和教學中大單元教學要求的回應,是教材里多文本閱讀在試題中的表現。在立足單篇教學的基礎上,可以挖掘多文本之間一些可串聯的著力點,或是共同的人文主題,或是共同的情感線索,或是相關的系列學習任務,或是相似的文體特征,或是常用的語文基礎知識,找尋共性、整合貫通、任務驅動。如此,學生的思維、視野更加開闊,能以橫縱貫通的思維方式去應對高考題的“群文”組合模式。

2023年新課標II卷現代文閱讀第5題“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調查研究中的‘客觀,二者的側重點有何不同”便是以“任務”貫通復合材料的考查方式。以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為例,單元導語中“結合具體作品,學習有理有據地發表意見,闡發主張”便可作為一條任務串聯線,引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學習后,梳理出作者的論證思路、論證過程,并總結出如何才能說理有據的方法。

(三)比較閱讀,超越文本

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必須依附于深耕文本,而對文本的解讀如何才能超越文本本身、提升到一個新的認識高度呢?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是不夠的,必須進行同類文本的比較閱讀、相關材料的補充閱讀、文學評論或鑒賞的提升閱讀。這也是對高考命題“比較思維”考查的有效呼應。

2022年全國乙卷古代詩歌閱讀選用王勃的《白下驛餞唐少府》,第15題要求學生將其與教材所選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進行比較,體味兩首詩與普通抒寫傷感離愁別緒之作的不同。這顯然指引著教學中應當對課文進行相關、相似材料的補充、對比閱讀,從而拓寬對文本的認知,進一步把握文本的思想內核。以杜甫《登高》教學為例,在講授完單篇詩歌后,教師可引入杜甫的另一首詩歌《雨晴》作為補充材料,重點鑒賞“故國愁眉外,長歌欲損神”一句,將作者內心的愁苦憂郁情感與《登高》進行比較閱讀,起到觸類旁通、加深理解的效果。

2023年新課標全國II卷古代詩歌閱讀第16題要求在文中找到王國維“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的印證,這是一種文外觀點與文內材料的比較。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引述課文外的評論、鑒賞類觀點,與課文材料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全面地觀照文本。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記梁任公的一次演講》一文的課后題引述作者的一段話,“文章要深,要遠,要高,就是不要長。描寫要深刻,意思要遠大,格調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長”,要求分析文本中如何體現這一主張,便是一種很好的超越文本的比較閱讀(葛福安:《高考語文試題“深化考試內容改革”的創新性體現——以2022年全國新高考Ⅰ卷為例》,《語文教學通訊》,2023年第4期,第78—81頁)。

(四)巧設情境,承載文本

知識是在個體與情境的互動中建構的。情境設計必須是“有我之境”“與我有關”,才談得上是“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情境。在教學中,各種任務的設置都不能離開學生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如果架空文本,無真實問題的解決為載體和依托,那么任何關于文本教學的探索和實踐都無法發揮出最大功效。

以《拿來主義》教學為例,郭傳斌老師以“報刊及網絡媒體的文章標題”設計情境,以“這些標題對于‘拿來主義的使用混亂,含義模糊,請根據魯迅文章中‘拿來主義的真實內涵寫一篇宣講報告糾正這些錯誤”為任務。這一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解決真實問題,還關聯“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等學習任務群,為文本的深入教學創設了良好的條件和契機(郭傳斌:《經典論述文本教學任務的結構化設計——以《拿來主義》辯證視角研讀教學為例》,《語文建設》,2023年第3期,第28—32頁)。

新高考命題背景下,高中語文教材的地位值得進行新一輪的更高審視。立足文本、貫通文本、超越文本,以情境方式承載文本,如此,教材文本的教學方可走向全面透徹,進而從教材使用策略的探究中尋找語文教學改革的正路。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試題考查文本
配合物的常見考查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