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高中“1+ N”全學科融合勞動教育的創新實踐

2023-04-27 02:12藍宇周代許張金恒練海敏吳尚珉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

藍宇 周代許 張金恒 練海敏 吳尚珉

【摘 要】文章以“構建目標—開發課程—豐富路徑—完善評價—實踐提升—輻射推廣”為研究路徑,開展普通高中“1+N”全學科融合勞動教育的創新實踐。通過構建全學科融合下的勞動教育校本化課程目標、學科融合勞動的課程體系、分學科融合實踐路徑,打造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要的勞動教育育人路徑,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素養目標;融合課程;勞動評價

一、引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大中小學要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1]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路徑,包括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與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等。[2]由此可以看出,新時期的勞動教育不再是純體力的勞動教育,而是追求有深度、能夠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科融合視域下的勞動教育。

但有關高中階段勞動目標、勞動內容和教學的基本要求,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文件進行說明,缺乏高中勞動課程性質、課程目標。當前勞動教育在實踐中出現了勞動教育目標不明確、勞動教育內容片面、勞動育人路徑單一、勞動評價簡單等問題。如勞動課程缺乏頂層設計,課程沒有形成體系等,造成勞動教育實施的隨意性、勞動體驗碎片化、勞動項目設計與學科教育教學相關性不強等問題。此外還有勞動場域沒有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充分融合,學科教學與學校勞動教育、家庭勞動教育、社會勞動教育渠道未打通,沒有找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實施路徑單一化的問題。實際上,勞動教育并不是獨立的一門課程,應該結合地方以及學校特色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科課程中。因此,普通高中全學科融合勞動教育的創新研究與實踐急需開展。

二、構建“1+N”全學科融合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一)研制勞動素養校本化目標引導教學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勞動素養主要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精神四個方面[3]。高中勞動教育暫無具體的文件?!?+N”全學科勞動素養校本化目標是義務教育勞動素養目標的擴展和延伸。為了構建高中勞動素養校本化目標,引領課程設計,筆者所在學校結合本校學生的勞動素養水平,在義務教育勞動素養目標的基礎上,參考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的水平劃分,將各素養目標劃分為三個水平,進階式培養,最終形成二維度(勞動實踐、勞動精神)、三水平的“1+N”全學科勞動素養校本化目標(見表1)?!?+N”全學科勞動素養校本化目標是學校差異化、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科課程和勞動課程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指導“學科+勞動教育”的落地與實施,協同推進校本化資源的生成。

(二)以“三融”“四化”構建學科融合課程體系

“三融”即目標融合、內容融合、過程融合。目標融合指立足學科目標尋找其與勞動教育目標的共通之處,以確保融合課程方向正確,這是實施全學科與勞動教育融合的重要出發點。內容融合指挖掘學科教材中的資源,豐富勞動教育實施的載體,探尋勞動教育的落腳點,使融合課程落到實處。過程融合指在學科教學中自然融入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的豐富內涵與學科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將勞動精神內化。

“四化”即課程化、結構化、校本化、階段化。課程化是勞動教育課程開發的重要環節,可以將各種活動規范起來,明確各個環節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形成教學計劃、教學方案等資料,利于勞動教育課程的不斷完善、改進及推廣。結構化指將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通過合并、分類、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促進學生勞動價值觀、勞動素養的全面培養。校本化指不照搬別?;蚱渌貐^的經驗,而是結合校情將課程資源校本化,打造校本化勞動教育課程,做出本校特色,提高勞動教育課程的針對性和品質,保證勞動教育課程的順利實施。階段化指基于學生差異需求,制訂目標不同、方法不同的分階段勞動教育課程,將課程進行階段化整理,實現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素養的漸進式提高。

學校特色發展是學校改進的一種基本策略,是學校根據內部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對區域、學校資源進行挖掘或重組利用,使學校形成特定領域獨特風格或優勢的過程。[4]勞動教育課程建構過程中,不能脫離學校特色發展,否則易出現為了勞動教育而開設勞動教育課程的現象,導致勞動教育課程與學校發展“兩張皮”。為將勞動教育落實到高中各學科,筆者所在學校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在“1+N”全學科勞動素養校本化目標的引領下,結合本校課程資源及各學科特點,圍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通過“三融”“四化”策略整合勞動教育資源,依據“感受體驗→技能訓練→探究學習→創新創作”螺旋式上升模式構建勞動課程實施路徑。第一階段注重勞動的感受體驗,構建“勞動周”融合課程和“勞動教育+體驗/綜合”融合課程;第二階段注重勞動的技能訓練和探究學習,構建技能訓練式和探究學習式的“勞動教育+科學學科”融合課程及“勞動教育+人文學科”融合課程;第三階段注重勞動的創新創作,主要引導學生以研究性學習,即小課題研究的方式對勞動教育資源進行深度研究,構建創新創作式的“勞動研究性學習——小課題研究”融合課程。

三、“1+N”全學科融合勞動教育課程的具體實施

(一)開展“勞動周”融合課程

“勞動周”融合課程的開展分為設計、組織與實施、展示與評價三個階段。在設計階段,“勞動周”融合課程需根據特定的勞動時間段和勞動場所設計勞動主題和勞動任務。勞動時間段可以選擇寒暑假、農忙及秋收季節、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愛國衛生運動周等,也可以選擇校園的科技節、傳統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時間。勞動場所可以選擇博物館、生態園、茶藝園、勞動實踐館、實驗室、校史館、耕讀園等,便于構建“勞動周”融合課程的勞動主題和勞動任務。同時,勞動主題和勞動任務要注重價值引領,具有半開放性,結合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體現勞動的持續性。如南寧市第三中學在元旦通宵活動中設計“壯鄉美食一條街”,以學校為場所,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參與經營全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自主意識;在高考來臨之際,學校結合學生高考備考心理建設,開設“休閑體育·垂釣課程”,利用學校游泳池冬天的閑置時間開展養魚、釣魚活動,學生參與魚食制作、喂魚、釣魚全過程,使學生在減壓的同時,形成一種自驅性成長的動力。在組織與實施階段,教師要注意凝聚共識,注重實施空間、時間和內容的銜接,創造條件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做好活動記錄,培養學生的勞動合作意識。在展示與評價階段,學生可以通過社團活動、手抄報、公開課等方式進行成果展示,并在展示過程中進行自評和互評,感悟勞動之美,養成良好的勞動品德,最終實現勞動教育成果的內化。

(二)開展“勞動教育+體驗/綜合”融合課程

“勞動教育+體驗/綜合”課程的開展按照“開發任務→課程實施→展示與評價”的實踐路線進行。在前期開發任務過程中,學校依據學科素養和勞動素養等融合目標,將勞動與技術、環保、生涯規劃、烹飪體驗、志愿服務等主題融合,設計出一系列綜合體驗勞動課程。如開設“勞動+技術”課程,將勞動與農作技術、工業技術相結合,引導學生體驗常見的種植、養殖等生產勞動,體驗先進的種植、養殖方式和方法,學習激光切割技術、智能控制技術、數控加工技術等,進行勞動體驗與技術應用。開設“勞動+環保責任”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周邊學習生活環境,設計調查問卷,合作探究,對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衛生清潔情況等環保責任課題開展調查,形成調查報告,使學生樹立正確對待環境的態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共同確立對生存環境的自覺保護意識。開設“勞動+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進行職業體驗、職業研學、職業訪談,使學生經歷真實的崗位工作過程,獲得真切的職業體驗,培養職業興趣,為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做鋪墊,感受并領悟勤勉敬業的勞動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等。在具體的課程實施環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收集背景資料并進行閱讀研究,從中獲取經驗,進行勞動任務的評估,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任務培訓,并實時指導和過程監督,最后通過師生共填活動記錄表的形式,使勞動育人過程對學生形成正向反饋。在展示與評價環節,可以由學生自發進行成果展示,融合師生評、生生評、家校評等評價手段,使勞動的育人效果繼續發揮余熱。

(三)開展“勞動教育+科學學科”融合課程

“勞動教育+科學學科”融合課程包括“勞動+物理”“勞動+化學”“勞動+生物”“勞動+地理”等,課程的設計遵循科學探究過程:發現并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制訂探究計劃→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通過尋找前人實驗資料,對比觀察歷史實驗,形成問題表述,并在問題中選擇實驗變量,確定探究程序?!皠趧?物理”課程可以以“電子焊接技術”為主題,讓學生了解電子焊接知識和常用焊接器材,動手焊接、組裝小電器,掌握電子焊接“五步法”并運用于組裝小電器的勞動中,使學生感受物理實驗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勞動實踐中不斷積累勞動的經驗和智慧,樹立良好的勞動意識,培養探索與創新的科學精神?!皠趧?化學”課程可以以“化肥使用、農藥監測”為主題,讓學生調查市面所售化肥、農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特點,對化肥、農藥進行分類,明確化肥、農藥中不同成分的作用,提出化肥、農藥的購買和使用建議,使學生感受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皠趧?生物”課程可以以“植物種養與對照實驗體驗”為主題,讓學生培育種子,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定期除草、除蟲、松土、施肥、澆水等,通過拍照和日志等方式記錄種子的生長情況,填好數據記錄表,一定周期后,匯總分析數據,撰寫研究報告并展示,使學生獲得深刻的生命體驗,形成正確生命觀,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科學思維,感悟勞動成果得來不易,懂得尊重勞動成果和勞動者?!皠趧?地理”課程可以以“農業氣候、土壤檢測”為主題,讓學生根據鄉土農業氣候特征,了解土壤性質,如容重、比重、通氣性、透水性、養分狀況、酸堿性等,通過實驗研究對土壤性質進行檢測,開展科學勞動實踐,使學生在實驗勞動中不斷地體會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樹立在“做中學”的勞動意識,培養勞動是一切物質財富的基礎的價值觀。

“勞動教育+科學學科”融合課程從前期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到中期課程的實踐與創新,再到后期的課程成果展示與評價,每個環節都將勞動教育與學科教育緊密融合,既激發了學生持續發展的內驅力,也將勞動教育根植、貫穿于學科教學全過程。

(四)開展“勞動教育+人文學科”融合課程

勞動教育除了可以與科學學科融合,還可與人文學科進行融合?!皠趧咏逃?人文學科”融合課程包括“勞動+語文”“勞動+歷史”“勞動+藝術”“勞動+政治”等?!皠趧?語文”課程可以將勞動主題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學生閱讀勞動主題文章,進行專題研討和比較閱讀,學習勞動精神,在實踐活動中觀察、記錄勞動過程,開展分享交流會,撰寫作文,使學生感受勞動的民族文化內涵,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獲得勞動體驗,培養積極的勞動態度?!皠趧?歷史”課程可以以“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史探究”為主題,讓學生查閱史料、人物傳記、手稿,觀看歷史影像,參觀紀念館、校史館,了解科學技術史、勞動榜樣史、勞動生活史和勞動校本史等,使學生了解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勞動歷史、榜樣傳承知識,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皠趧?藝術”課程可以通過勞動宣傳海報繪畫的方式,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勞動者進行觀察,或現場速寫,收集繪畫創作素材,或者制作宣傳板報,與社區進行聯合宣傳等,使學生善于發現勞動中的美,欣賞勞動人民,珍視勞動創造?!皠趧?政治”課程可以通過銀行業務體驗,讓學生了解貨幣的發展歷程及其本質,理解貨幣與銀行的內在聯系,體驗銀行職業,深入理解銀行主要業務,豐富金融知識,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和勞動觀。

在“勞動教育+人文學科”融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背景研究、探索體驗與反思修改。如圍繞主題內容引導學生收集并研讀背景資料,擬定問題提綱,提前確定好評估證據,樹立學生的勞動成果意識,并引導學生在勞動任務體驗中注重技能練習,根據實踐的開展適時調整,或者修改成果產品,但要做好活動記錄。

(五)開展“勞動研究性學習——小課題研究”融合課程

以勞動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既能讓學生在勞動中思考,也能讓學生在勞動中研究。因此,學校應將勞動為主題的小課題研究貫穿于整個高中學段。如從高一學段開始,學??梢远ㄆ谘埿让麕熼_展勞動知識講座,讓學生增長知識,指導學生如何規范地開展小課題研究,并為接下來高二學段的深度研究做好知識鋪墊。在高二學段,學??梢远ㄆ谘埿M鈱<胰胄i_展勞動研究專題講座,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小課題研究的能力。勞動知識講座和勞動研究講座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勞動知識和理論,但這只是解決學生認知的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讓學生切身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去。因此,高三學段的勞動性研究場所不僅限于課堂,還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進入勞動崗位,將理論性的勞動研究轉化為實踐性研究。同時,在每一個階段的勞動研究結束后,學校應對學生的勞動研究課題進行等級評定,并遴選出優秀課題在校內進行課題答辯。如此,經歷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學段的勞動研究性學習之后,學生對勞動的認知會有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對勞動的內涵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引下,勞動教育應更加注重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真正發揮“以勞育人”的價值與功能,為培養具備勞動素養的“完整的人”奠定基礎?!?+N”全學科融合勞動教育既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態度、勞動精神和勞動價值,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科能力,是新時期勞動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0)[2023-03-03].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2020-07-07)[2023-03-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5.

[4]范涌峰,宋乃慶.學校特色發展測評模型構建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220-230.

(責任編輯:羅小熒)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
孩子的勞動教育應從家庭教育中抓起
讓勞動教育真正走進課堂
新時期幼兒勞動教育研究
“動”與“不動”
鄧穎超的婦女勞動教育思想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淺談勞動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