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廣東海關檔案的接收

2023-04-30 09:31黃瑞金
嶺南文史 2023年3期
關鍵詞:稅務司拱北雷州

黃瑞金

中國近代海關制度起源于清咸豐四年(1854),確立于咸豐九年(1859),持續發展至1949年,采用外籍稅務司制度。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海關不僅承擔了進出口貿易中的監督、檢查、征稅等基本職能,還承擔新式教育、海事、郵政、外交、情報等職責,是一個綜合性機構,也是帝國主義操控和掠奪中國經濟社會的工具。以粵海關為主的近代廣東海關,因建關時間早、進出口貿易量大,又毗鄰港澳,抗戰期間曾為日本操控,具有非常鮮明的歷史特點,所形成的檔案有極高的利用、開發與研究價值。廣東省檔案館保存的10類全宗的近代廣東海關檔案及一批海關出版物,種類多、數量大,內容系統完整,是目前國內省級國家檔案館中儲藏量最大的近代地方海關檔案,是極其珍貴的史料寶庫。社會各方對近代廣東海關檔案的搶救保護與研究開發非常關注,廣東省檔案館投入力量對館藏近代廣東海關檔案開展實體搶救修復、縮微保護、數字轉化、利用服務、編研開發,取得豐碩成果;專家學者利用近代廣東海關檔案,對廣東近代史、貿易史、華僑史、革命史、對外開放史等的研究探索成績斐然,館藏近代廣東海關檔案日益顯現出重要的歷史價值。本文通過梳理新中國成立初期對近代廣東海關檔案資料的接收移交,以助力對其的利用、開發與研究。

一、國家統一接管和清理舊政權檔案,海關檔案移交國家檔案館集中保管

廣州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敵對勢力不甘舊政權資產落入新中國,對當時各機構的資產肆意破壞,一些地方利益勢力也趁機對海關資產進行報復性破壞泄憤。此外,海關機構所用物資都是當時較為高端先進的,常常招到盜匪垂涎盜搶。

為確保順利接管政權、穩定社會,葉劍英率領的人民解放軍成立軍管會,宣布對國民黨政府機關進行全面接管,接收國民黨政府機關的檔案(時稱舊政權檔案)。1949年10月15日,廣州市軍管會接管粵海關。隨后,各地軍管會接管了所在地區海關。

廣東解放后,舊政權檔案有的由人民軍隊接管,有的由在舊政權基礎上成立的新政權單位接管。由于條件與力量所限,檔案意識薄弱,尚未建立起檔案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對保管或代管的舊政權檔案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認為沒有保存價值。許多地方對舊政權檔案隨意堆放,任意處置,以至燒毀,或當成廢紙變賣?!?951年番禺縣整整5天燒毀了3000斤舊政權檔案……瓊山縣公安局發現母雞在檔案堆里下蛋?!盵1]隨著土改、肅反審干、敵偽人員清理等工作開展,舊政權檔案的作用日益凸顯,其保管狀況也逐步引起重視。1952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于國民黨政府舊檔案處理問題的通知》,要求“在中央未有適當機構通盤研究和處理這些檔案之前,散置在各地的國民政府舊檔案應分別設法妥為保管,使勿損失”。1955年6月,華南分局組織部、社會部和省公安廳、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發出《關于認真做好清理敵偽檔案的通知》,決定成立清理敵偽檔案領導小組,對國民黨政府機關的檔案進行清理。同年8月14日,中共廣東省委發出《關于清查處理國民黨各系統有關檔案的緊急通知》。據此,各地各部門加緊對保管代管的舊政權檔案進行清理。廣州海關成立由7人組成的清理小組,對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至1949年的粵海關檔案進行全面清理。

由于清理敵偽檔案需要,包含近代廣東海關檔案在內的大部分舊政權檔案交由地方公安機關作為線索清理。如1959年北海市公安局發現北海海關曾搜集欽廉地區共產黨活動情報,就將北海海關檔案從廣州海關、合浦縣檔案館借到北海市公安局清理。[2]

1956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于加強國家檔案工作的決定》,強調要加強國家對檔案工作的統一管理,必須積極收集和清理分散在各地的革命歷史檔案和舊政權檔案,要求舊政權檔案,除敵偽黨、團和特務、警憲等機關的政治檔案應該由公安部門組織清理外,都應該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委員會統一領導通盤計劃下,由原代管機關負責在1956年和1957兩年內做好清理和整理工作,加強保護,按照統一規定分別向指定的國家檔案館移交集中保管。廣東省人委迅速轉發落實國務院要求,加強全省舊政權檔案的收集、整理、清理、移交工作。1957年4月,海南行政公署辦公室將保存的海南省人民銀行、??诤jP、海南郵電局等的檔案移交給省人委。[3]

1958年后,廣東先后成立省檔案館、省檔案局,檔案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各地各部門按國家要求將保管或代管的舊政權檔案統一移交到省檔案館集中保管。1958—1962年,全省各級機關檔案室向各級檔案館移交了69104卷舊政權檔案。[4]1964年9月,省人委轉發國務院《批轉國家檔案局關于歷史檔案的毀壞情況和今后加強管理的報告》,要求全省各地要對歷史檔案認真加以清理,有計劃地移交省檔案館集中保管。各地舊政權檔案的移交和接收工作,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末。

1968年1月,省軍管會成立廣東省清查敵偽檔案辦公室,把省檔案館、廣州市檔案館和省公安廳、廣州市公安局保存的舊政權檔案全部進行集中清理。2月4日,省軍管會發出《關于接管敵偽檔案的通知》,對省屬廳、局和大專院校所保管的敵偽檔案進行統一接管。2月21日,省革委會成立,舊政權檔案由省革委會保衛組管理。11月5日,省革委會發出《關于進一步追查接管敵偽檔案的指示》,加大對敵偽檔案的接管力度。這些集中起來進行清理的舊政權檔案,直至1973年6月省革委會保衛組才根據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關于交還省、市檔案館敵偽檔案的請示報告》和省革委會的批復,分別交還廣東省檔案館、廣州市檔案館。

新中國成立初期,因肅反、鎮反和審干等工作需要分散在公安、外交、部隊保管的舊政權檔案已經不再具備服務“階級斗爭”作用,國家檔案局于1980年代初提出應進行集中管理,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更好地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981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檔案局關于舊政權檔案集中保管的請示的通知》,同意各地將明朝、清朝中央機關的檔案一律移交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集中保管;屬北洋、國民黨、汪偽政府時期中央機關的檔案一律移交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集中保管;舊政權地方機關的檔案移交地方檔案館集中保管。鑒于廣東境內的近代海關檔案具有很強的地方性,對研究廣東近代史,特別是廣東黨史、工運史、學運史、貿易史有重要參考作用,1981年8月,經廣東省檔案局、廣東省檔案館報請國家檔案局后,館藏近代廣東海關檔案留在廣東省檔案館集中保管。此后,廣東省檔案館館藏10類近代廣東海關檔案,未有作規模性的重新整理立卷,其分布與特點相對固化。

二、粵海關檔案由廣州海關移交進館

粵海關自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設立后,管轄范圍遍及廣東沿海及海南、廣西,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出入口岸關,其業務量一直居全國首位。從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宣布僅保留粵海關對外通商,直至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為止的近百年間,全國的進出口商品交易均由粵海關“一口通商”。1860年(清咸豐十年)起實行外籍稅務司管理制度,帝國主義操縱并極力維護粵海關運作管理的獨立性?;浐jP的歷史地位使館藏粵海關檔案反映出近代中國海關的運行與管理特點,所收藏的檔案包含海關法規章則、通令布告、收文發文、統計報表、關稅、驗估、查緝、監察、海務港務、關產財務、外貿管理、社會情報、各類專案、關務協定等,管理規范,保存完整,在國內海關檔案中最具代表性,是中國近代最具文獻價值的歷史資料之一。

1949年10月15日,廣州市軍管會接管粵海關。軍管會成立海關處,制訂接收海關工作、接管海關資產、制止敵特破壞、穩定員工情緒、恢復海關業務等接管計劃。其中,明確提出“要注意檔案的完整接收”,特別強調要接收好秘書課、緝私課、會計課這三個重要部門的檔案,因為“海關什么都要向上報的,而且向上報的是最完整、最清楚的”。為避免接收有遺漏,軍管會提出“必須與舊檔案詳細核對,最好用檔案當作移交文件,省時又避免遺漏”,還提出要派懂得英文的干部去接收海關,“因為海關內所用多數是英文,主要的檔案都是英文的,而且只有英文的檔案才寫得詳細”。[5]

廣州解放后,廣州海關代管粵海關檔案。1955年6月,中共華南分局成立清理敵偽檔案領導小組,對國民黨政府機關的檔案進行清理。廣州海關成立7人清理小組,從1955年10月至12月對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至1949年的粵海關檔案進行全面清理,并重點對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的檔案進行敵偽人員清理,逐件清點。對粵海關與總稅務司署、各海關以及地方政府、領事館、洋商等往來機密函電、令呈等進行深入清理審查、重新分類、編目裝箱,粵海關檔案重新清理后裝成87箱。[6]

20世紀60至80年代,廣州海關先后將粵海關檔案移交省檔案館集中保管。1962年前后及80年代初,廣州海關將代管的粵海關檔案先后移交省檔案館。

至2022年,館藏粵海關檔案5128卷,時間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至1949年,包含“秘書”“專題”“社會情報”“貿易年報”“總稅務司署廣州辦事處及粵海關應變活動”等14項內容,絕大部分為英文檔案,打印和手寫并存。重點檔案包括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以后廣東各個口岸對外貿易情況及統計數據,1947年中國參加日內瓦關貿總協定會議材料,《每日時事報告簿》和《各項事件傳聞錄》情報記錄,辛亥革命及其局勢分析等。

粵海關檔案于2017年入選廣東省首批檔案文獻遺產。

三、建于非常時期的雷州關檔案由湛江市檔案館移交進館

1.雷州關成立于抗戰全面爆發前夕

湛江雷州半島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法國借口兩名海軍軍官在廣州灣附近被殺,強迫清政府同意租借廣州灣作為海軍基地,廣州灣從此成為由法國管轄的租界地。此后,清政府意圖在租借地內設立海關,但未得到法國當局“同意”。廣州灣周邊原有的關口關卡幾易其主,運作艱難。

1911年(清宣統三年),清政府同意將粵西高雷地區粵海關監督管理的雷州、黃坡、石門、大埠等四個關卡交由粵海關稅務司管理,準備在廣州灣租借地內組建歸轄粵海關稅務司管理的高雷常關,以圖更加牢固地掌控廣州灣租借地往來貿易。高雷常關設立后,擴充為13個關卡,但因社會動蕩、資金缺乏,所轄邊界較長,緝私任務繁重,又受法帝國主義施壓,運行難以維系。1913年6月,粵海關稅務司宣布放棄對高雷常關的管轄,撤離常關人員。1931年,國民政府撤銷粵海關所轄的粵西地區常關機構,并由距廣州灣最近的瓊海關在梅菉設立廣州灣邊區中心辦事處,管理粵西的梅菉、麻章、雷州3個段所屬12個分卡。次年,該辦事處改屬北海關管轄,由梅菉遷往遂溪麻章。

由于法國在廣州灣租借地實行無稅港制度,粵西地區和廣西玉林、博白、陸川等地的貨物集中進出廣州灣,走私情況極其嚴重,對關稅管理沖擊極大,以北海為主的周邊地區強烈要求廣州灣設關征稅。1928年,北海商會向廣東省政府呈請設立廣州灣海關。由于北海關距離廣州灣較遠而無法“節制”,1935年底,國民政府財政部批準同意以原雷州分卡為基礎成立雷州關,以建立一條“緝私警戒線”。1936年1月,雷州關稅務司公署(簡稱雷州關)正式成立,直屬海關總稅務司署管轄。

受諸多因素制約,雷州關所轄地區變動較大。成立后所轄區域曾包括廣東西部和廣西東南部所屬的各個分卡。1936年建關時,雷州關接管了北海關移交的廣州灣周邊12處分卡和3個分所。1943年日軍侵犯廣州灣,雷州關總關撤退到廣西玉林。由于廣州灣地理位置特殊和無稅港制度,加上戰時上海、廣州、香港等沿海港口相繼淪陷,廣州灣成為中國通往海外的唯一吞吐港,雷州關的業務得到極大發展。至1945年9月,雷州關所管轄的廣東、廣西境內的分支關卡共22個。據統計,1939年雷州關監管的進出口貿易值是1936年的13倍,1941年達到4.25億元(國幣),居國統區海關之首(僅次于淪陷區的上海、天津),[7]為抗戰勝利和粵西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發揮了重要和特殊作用。

2.雷州關檔案由湛江市檔案館移交進館

1949年12月,湛江解放,湛江市軍管會接管雷州關。雷州關檔案后移交湛江市檔案館保存,并根據省檔案局要求對其進行整理。由于舊雷州關檔案在接收后幾經周轉,比較凌亂,經整理保存下來的檔案共609卷。其中,英文檔案265卷(包括電報、緝私報告及各種登記本,上級的有105卷,雷州關有137卷,事務性有23卷)。中文檔案有344卷,大多數是雷州關與總署、各支關來往文件。重份文件較大。湛江市檔案館“按基本分級,適當區別問題,按作者、名稱組卷”的方法進行分類整理,1966年5月,移交省檔案館。[8]

3.雷州關檔案主要內容

雷州關設五個職能課:總務課、緝私課、會計課、秘書課、監察課。1945年廣州灣收回后,增設港務課。該關主要職能是對廣州灣貿易稽征關稅,圍繞征稅對出入境人員和運輸工具進行相應監督管理,并為防止偷稅漏稅與違反有關管理規定而開展緝私工作。館藏雷州關檔案圍繞其五課職能而形成,共1001卷,內容主要包括海關系統內的行文,以英文為主,涉及海關業務、人事任免、政策法規、外事來往等方面 。其中雷州關給總稅務司的英文報告、函呈和總稅務司的答復屬于該關的核心文件。內含電報、緝私報告、海關年報、總稅務司通令和雷州關稅務司通令等??偠悇账就钍桥f海關的業務政策法規,雷州關據以轉發“稅務司通令”。由于當時廣州灣沿邊的走私猖獗,緝私報告涉及多種走私案件。

雷州關成立相對較晚,海關實行“以中文為主”,以中文形成的文書,包括業務通令、對外布告、業務會議記錄、機構人員變動命令、與地方來往函件等,其中有不少關于抗戰時期經濟禁運記錄。

四、拱北關、江門關檔案由拱北海關移交進館

新中國成立后,拱北關、江門關檔案由新成立的拱北海關代管。1959年9月4日,拱北海關上報海關總署《關于代管的舊海關檔案移交問題的報告》,詳細報告了其接管拱北關、江門關檔案的經過及其處理情況。[9]

1.江門關檔案損毀嚴重

1938—1939年日軍侵占期間,江門關將檔案全部運存澳門拱北關。日常文書工作分由江門、拱北兩地辦理,導致檔案常在兩地往返調閱。由于管理不嚴,有些案卷調閱后往往不歸回原卷。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這些檔案仍未整理。1949年10月江門解放,江會區軍管會接管江門關時檔案凌亂殘缺。

解放初期,江門海關將舊江門關檔案裝在木箱或麻袋里,堆置在地下室,部分賬冊、報表、文件等被當作廢紙處理。有些案卷,如1882—1891年(清光緒八至十七年)海關報告下冊,總稅務司通令第28卷、第30至32卷等,在兩地往返調閱時已散失。1956年,根據海關總署要求,江門海關才進行清理。但這些檔案堆在地下室受潮,卷面線綁扎繩索多已發霉、脫落、損壞。經清理,整理出中英文檔案1456卷,圖書資料1313冊。

2.拱北關檔案遭人為損毀

拱北關檔案原存于澳門拱北關內。1949年11月5日,石岐市軍管會接管拱北關,設在澳門的海關機構隨即遷入內地。1951年,拱北海關將舊海關檔案搬到內地,將檔案與一些表報、單證、賬冊、廢紙等混雜堆放在貨倉內,潮濕發霉,遭白蟻蛀蝕,待發覺時已損毀嚴重,有的被蛀去一半以上。少數密件及房契等放在保險柜內,因而保存下來。解放初期,許多單位經常將舊文件舊檔案用其背面作油印紙、草稿紙等,甚至隨意銷毀,并將大量拱北關檔案被運往江門紙廠交換紙張。1952年11月,拱北海關又將積存的一批廢紙、舊報紙、各支關及海上輯私所存的倉單付本、內部通知等,送往江門紙廠換紙。由于人為損毀嚴重,所剩舊拱北關檔案數量極少,當時僅有偽總稅務司通令、拱北關呈文、零散文件和內部文書等34冊,圖書資料134冊。[10]

目前,館藏拱北關檔案33卷,為英文檔案,主要包括拱北地形圖、拱北關稅務司與總稅務司李度往來密件與江門關往來文函等。

五、因清查敵偽工作北海關檔案未及時移交進館

北海關成立于1877年(清光緒三年)三月。1883年總稅務司通令對北海關的關區描述為“北海關管理從東興到潿州島之間的沿海地區”。[11]

1954年中共北海市委在組織清理敵偽檔案時,因深挖潛特需要,將舊北海關檔案分為兩部分處理,一部分是清理出舊北海關檔案送往廣州海關,另一部分是清理出有關東興、欽州支關搜集的情報材料、偽軍政材料等檔案移交合浦專署檔案館(當時東興、欽州兩縣屬合浦專署管轄)。1959年北海市公安局發現舊北海海關及其所屬東興、欽州支關均搞情報活動,曾搜集過欽廉地區地下黨和游擊隊的活動情況。為通過翻閱敵偽檔案發現更多“問題”,運往廣州海關的舊北海關檔案,1961年經省公安廳交涉運回40多箱,由北海市公安局保管;北海市公安局亦向合浦檔案館要回北海市前交的海關檔案,共12卷另20本和幾百份零星材料,都是1947年以后的材料。后來合浦檔案館曾多次催還,而北海市公安局認為這些檔案應歸回北海保管,雙方產生不同意見。[12]

1963年3月17日,湛江專署公安處向湛江地委報告,希望就北海與合浦兩地保管使用舊北海關檔案進行協調。3月23日,湛江地委辦公廳向省檔案局報告請示處理意見,稱舊北海、湛江等海關檔案(包括由廣州海關和合浦縣檔案館交回的在內)應由省檔案館接收保管。鑒于清理敵特工作需要,建議檔案暫由北海市公安局辦理借閱手續后進行保管和使用,待北海市公安局清理工作結束后再移交省檔案館。如合浦縣有關單位的工作需要時,可以向北海市公安局借閱,閱后退還。[13]

1963年4月16日,省檔案局批復,偽北海海關的檔案(包括由廣州海關和合浦縣檔案館交回的在內),“可以暫由北海市公安局保管使用,但是應按照立卷原則,妥加整理保管。不能從中抽出所謂政治檔案,而破壞文件之間的聯系。同時編造案卷目錄送省檔案館掌握,待省檔案館認為要移交時再通知北海市公安局移交。在未移交省檔案館以前,如果合浦縣及其他有關單位因工作需要時,可以向北海市公安局借閱,閱后退回。湛江市公安局保存的偽湛江海關的檔案,亦應按以上辦法與省檔案館聯系和處理?!盵14]

此后,由于多種原因,北海關檔案一直未移交省檔案館保管,目前保存在廣西北海市檔案館,共有409卷。主要內容為海關關務、緝私、進出口物資和管理、結匯、關稅、財政、關警武器,日軍入侵北海的報告等。

六、因備戰需要瓊海關檔案由??诤jP移交進館

瓊海關成立于1876年(清光緒二年)四月,其稅務司公署設于???。1939年2月,海南島淪陷,瓊海關被日軍接管。1946年9月,改為雷州關瓊州支關,1949年1月恢復為瓊海關。1950年5月1日,海南島解放,海南軍政委員會接管了瓊海關。6月1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成立??诤jP,隸屬于政務院海關總署。瓊海關的檔案資料由新生的??诤jP代管。

1965年11月8日,??诤jP完成瓊海關檔案的整理,并按備戰要求將這批檔案資料全部裝為45個木箱,其中英文檔案8箱、680卷,中文檔案8箱、159卷(有5箱散裝未登記),資料29箱、2425冊(另有參考價值的圖書小說473本未裝箱),并備有裝箱目錄,準備運往后方。但因當時海南屬于國防前線,存放地方難找;同時,海南氣候潮濕,木箱容易蟲蛀腐蝕,保管困難。??诤jP請示廣州海關協調解決檔案移交省檔案館問題。[15]

1965年11月25日,??诤jP報廣東省檔案館《關于偽瓊海關檔案資料移交問題》。隨后,瓊海關檔案順利移交省檔案館。[16]

目前,館藏瓊海關檔案2162卷,時間跨度為1875年(清光緒元年)至1950年,主要內容包括清末兩廣總督、瓊州府及民國初年廣東都督府等地方政府、官員及瓊海關關于禁止拐騙婦女出洋、關稅稅率等問題給瓊海關的照會、函件,地方政府、各商號有關進出口貨物違規案件處理等給瓊海關稅務司的函件呈文等,大部分為海關規定章程、業務專案、往來函文等。

至2022年,廣東省檔案館館藏近代廣東10個海關的檔案共13260卷,近代海關出版物2855卷。其中:粵海關檔案5128卷(1861—1950年),九龍關檔案2251卷(1861—1950年),瓊海關檔案2162卷(1875—1950年),潮海關檔案1389卷(1860—1949年),雷州關檔案1001卷(1875—1949年),江門關檔案769卷(1902—1949年),曲江關檔案371卷(1928—1949年),三水關檔案151卷(1875—1943年),拱北關檔案33卷(1911—1949年),梧州關檔案5卷(1894—1946)。

省檔案館一直重視做好海關檔案的保護和搶救工作,在20世紀80年代,引進先進設備對館藏海關檔案進行縮微膠片攝制,并逐步封存保護原件,以縮微膠片取代原件調閱利用,較好處理了保護、利用和研究的關系。

猜你喜歡
稅務司拱北雷州
雷州書法
拱北隧道電力載波智能調光系統
雷州古建筑符號的審美價值研究
拱北隧道智能誘導系統
拱北隧道排水泵控制方案優化設計淺析
粵海關稅務司署檔案的構成與內容概述
雷州書畫作品選
清季粵海關庫款侵蝕案及其治理
——兼論稅務司制度對監督制度的影響
雷州灣海域懸浮物濃度遙感監測研究
中國近代海關稅務司監督機制的建設過程及現實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