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理論及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2023-05-01 22:21徐凱倫董志華
成才之路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育啟示全面發展勞動教育

徐凱倫 董志華

摘要: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倡導勞動教育,以培養未來公民、共產主義建設者為教育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勞動素養為教育任務,要求在勞動教育過程中貫徹道德性、盡早性、量力性、全面性、創造性、長期性六大原則,啟示當代教育應改變教師教育觀念,培養勞動型教師,注重豐富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同時注重學校勞動活動常態化。

關鍵詞: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教育啟示;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0-0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8-0049-04

蘇霍姆林斯基是偉大的教育理論家與實踐家,一生著作頗豐,寫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近1200篇兒童小故事,在國內外教育界享有盛譽。他在帕夫雷什農村中學擔任校長期間,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勞動教育體系,強調要“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才能”。即通過勞動教育發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激發學生智慧、增強學生體魄、提高學生審美素養,塑造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勇于創造、樂于創造、熱愛勞動的時代新人。這與我國提倡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是一致的。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深刻反思和借鑒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有利于促進我國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1.勞動與勞動教育

勞動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活動方式,人們在勞動過程中通過勞動主體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創造出相應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人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影響或者改變了外在客觀世界。在人類利用自己的力量作用于外在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人類收獲了對自身力量、能力、精神狀態與對自然界的認識,這是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人類通過勞動改變周圍環境的能力越強,能創造的物質財富就越多,同時又因為對自己知識能力得到提升的認識、對自己勞動成果的滿足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此外,通過辛勤勞動創造出成果的過程不僅能激勵自己,也能鼓勵他人,使勞動成為他人的精神財富??梢?,“勞動不僅是創造物質財富的主要手段,更是認識和改變主客體的強有力的武器”,人類在勞動中實現了物質價值創造與精神價值創造的統一。勞動對人類生存發展所具有的特殊意義與價值決定了勞動教育存在的客觀必要性。人們通過勞動教育來培養能繼續為人類生存發展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勞動者。具體而言,勞動教育是指對發展中的人進行教育,幫助其形成對勞動、勞動者、勞動意義等的正確認識,傳授其具體可操作的勞動方法、技能,提升其勞動能力的過程。勞動教育的教育者可以是他人,可以是集體,也可以是勞動者本身。

2.勞動教育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確定勞動教育的目的時,有機結合了當時蘇聯的國情與社會的實際需要。他指出,勞動教育就是要“培養未來的公民,培養勞動者,培養共產主義的建設者”。這一目標與我國當下的勞動教育目標極為相似,二者都強調要培養能夠適應社會主義基本國情、滿足國家未來發展需要的建設者與勞動者。這種勞動者不僅能勞動、會勞動,還發自內心地熱愛勞動,將勞動視為實現生命價值的基本手段,能深刻理解勞動對創造美好生活、獲得個人幸福、實現人生理想的重要價值,且能將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與民族的偉大理想之中。這種勞動者不僅為自己勞動,更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勞動。這種勞動者對集體、對民族、對國家有著深厚的情感,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發生沖突時,能自覺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維護集體、國家、民族的利益。

3.勞動教育的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勞動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或勞動創造素養”。這就啟示我們,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的任務更傾向于培養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在的、心理的價值認同,一種依靠自己、充分挖掘自身力量進行創造、改變客觀存在的精神力量。即勞動應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起領導和引領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個體能夠通過勞動正確認識自身所具有的力量,并樂于使用這種力量去影響環境、改造環境,具有強烈的勞動欲望與勞動自主性,對自己的生命、生活有支配感,能夠在勞動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通過勞動展現自身智慧,并能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取得預期的成果。具備這種勞動素養的學生,不僅熱愛勞動、熱愛生活、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更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與創造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通過觀察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不斷進行各種嘗試與探索,逐漸歸納出進行勞動教育所必須遵循的一些原則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道德性

蘇霍姆林斯基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對學生道德尤其是公民道德的培養。他認為,“通過勞動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在勞動中體驗自尊感、榮譽感”是培養學生道德感的良好途徑。社會主義國家要求青少年具備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與義務感,能夠認識到先有集體的存在才會有個人的存在,先有集體的幸福才會有個人的幸福,能夠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優先維護集體利益。為了幫助學生在道德上順利完成這種社會化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力量植樹造林,在集體勞動中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水平,又如培養學生不為“報酬”而勞動的意愿,使學生愿意為了勞動本身所創造的物質成果而勞動??偠灾?,就是不僅要讓學生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更要讓學生因自己的勞動能對集體和社會有所貢獻而感到驕傲、感到自豪,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公民。

2.盡早性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應盡早對學生進行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勞動作為人類一種特殊的社會化活動,對人類整體的生存與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這種意義和價值,讓學生明白“沒有勞動,人類就無法生存;沒有勞動,人類就無法生活”。勞動是人類的一種存在方式。教師要努力觀察學生,善于發現學生對于某種勞動的特殊興趣,幫助其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勞動并長期堅持下去,使學生能夠盡早體驗勞動所帶來的幸福感、成就感,并學會用勞動來充實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要讓學生在勞動中發掘自己的天賦和潛能,加深對自己所擁有主體力量的認識,學會正確利用自身力量作用外在環境,創造物質價值,改善人類生活。在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實踐中,即使是學齡前的幼童也需要承擔一定的、有社會意義的勞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需要從事的勞動種類會逐漸增多、任務強度會逐漸增大。學生們非常樂于接受這種挑戰,因為順利完成更高難度的勞動任務代表著自身能力的提升。

3.量力性

量力性原則即根據學生所擁有的身體強壯程度、肢體控制能力、知識背景、技能熟練度等為學生設置合理的勞動種類與勞動強度。較年幼的孩子身體所擁有的力量小且骨骼肌肉都不太發達,教師不宜讓其從事需要較高身體條件的勞動,不然不僅無法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還會使學生的身體受到損傷,影響其正常的身體發育,同時學生也會因為完成不了自己的勞動任務而體驗到挫敗感,從而使自信心受損。對于年齡較大、勞動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其更富有挑戰性的勞動任務,因為過于簡單的任務無法滿足其身心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只有給予他們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任務,才能充分發掘其內在潛力。要相信,真正適合學生的勞動對學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學生作為發展中的個體具有想要促進自身身心發展的天性,會非常樂意在適合自己的勞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此外,教師在為學生選擇特定的勞動任務時,也應考慮到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需要適當安排勞動任務。

4.全面性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勞動是關聯一切、貫通一切的東西,實施勞動教育只有緊密聯系德育、智育、美育、體育,才能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五育之間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把五育完全割裂開來,單獨對學生進行某一方面的教育既不科學也難以操作。五育間本身所固有的內在聯系就使得它們無法單獨進行。在此基礎上,勞動教育相比其他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更像串聯起其他各類教育的線索,能夠把其他各類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個體各方面潛能的開發,完成一個又一個創造性成果。由此可以看出,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包含著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等多要素,而各育之間是相融合、相貫通、相影響的。這種勞動教育既要使學生的道德素養得到提升、智力得到發展,也要使學生身體鍛煉得更為強健,還要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是一種全面發展的勞動教育。

5.創造性

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欲,伴隨著他們對未知事物強烈渴望的是活潑愛動、難以靜心的個性與對平凡單調事物的厭倦。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決不可讓學生長期進行重復單調的勞動,這種勞動機械化且缺乏趣味,無法啟發學生思考,更無法激發學生進行創造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增強勞動趣味性、激發學生創造積極性的方法是“手腦并用”,即勞動不僅要調動學生的雙手,更要調動學生的大腦,讓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一旦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求知的火花被點燃,學生吸收新知識的能力、與他人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分析思考問題并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都會迅速發展起來。

6.長期性

勞動促進學生創造性發展的條件之一是勞動的“長期性”,只有長期的勞動才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短期勞動不僅意味著學生從事勞動的時間短,更意味著學生對某一項勞動所付出的精力少、心血少,因而成果也少。這樣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耐心,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精神。長期勞動則不同,它需要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進行長期的、持續性的精力投入。等待結果的過程是漫長的,它可以很好地磨煉學生的耐性與意志力,使學生能夠為了一個長遠的目標而付出持續性的努力。同時,長期勞動中也有短期性的收獲,學生在長期勞動過程中將親眼見證由自己勞動所創造出的勞動成果一點一點地發生變化,這會給學生的心靈帶來極大的觸動,使學生對勞動的認識得到質的提升。學生在不斷獲得各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中,能夠加深對勞動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對當代勞動教育的實施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1.改變教師教育觀念,培養勞動型教師

素質教育在我國已推行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應試教育”有時似乎仍占據主流。想要改變這一現狀,就必須建立現代化的教師隊伍,培養一批新型教師。勞動教育屬于素質教育的一環,要使勞動教育真正在每一所學校得到良好的貫徹與落實,培養新的勞動型教師勢在必行,而培養勞動型教師的首要問題就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只有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轉變,他們才會真正從心底認可國家為了促進勞動教育所頒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規,才會傾盡自己所能按照國家的要求對學生實施勞動教育。而在勞動教育上,教師要轉變的首要觀念就是對文化課的過度重視與對勞動教育的輕視。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為了國家與民族的未來,為了中華民族能夠始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必須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而不是只會死記硬背標準答案的應試者。同時,教師在勞動教育中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社會主義國家、甘于奉獻的精神,把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作為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風向標。教師應充分認識勞動對于學生形成良好道德風貌、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作用,讓勞動真正成為促進學生道德品質提升、良好品格形成的有效手段,使勞動教育與學生品德培養深度融合,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高素質勞動者。

2.豐富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對勞動教育量力性、多樣性、豐富性與創造性的強調啟示我們,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途徑與方法的豐富性。豐富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學校注重開設勞動教育專題課。學校開設的勞動教育專題課要結合具體區域特點,挖掘區域勞動特色,與區域勞動實踐緊密結合,既要給學生介紹勞動基礎知識,也要讓學生進行具體的勞動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具體的勞動技能,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二是注重在其他學科中滲透勞動教育。勞動教育作為五育的一部分與其他學科具有內在的聯系性,其他各科教師包括文化課教師與音體美教師都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挖掘勞動與自己所任教學科的內在聯系,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三是在課外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時間有限,尤其是低年段的學生。因此,學校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組織他們參加豐富多樣的勞動實踐活動。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他們掌握具體的勞動技能,又能讓學生們在相互交往中培養友情,提高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四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宣傳勞動文化。這里就涉及環境與隱性教育的問題。校園文化作為隱性教育因素,對學生認知與思維方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當整個校園充滿濃厚的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文化氛圍時,學生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并逐漸形成對勞動、勞動者、勞動價值等的正確認識。

3.學校勞動活動常態化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短期的、臨時的勞動無法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讓學生學會敷衍塞責,偶然、應急式的勞動教育本質上是在教學生走形式主義。這種對待勞動的輕慢態度,會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極為不良的影響。如學生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有一定困難的任務,而偏愛簡單、容易完成的任務;學生的思維開始停滯懶惰并拒絕思考;學生在學業上開始學會投機取巧,只求速度不求質量。學校肩負著為國家、為民族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的重任,如果在勞動教育上敷衍應付,很難想象學生能夠認真學習、踏實勞動,更不用說熱愛勞動。因此,作為學校一定要堅持勞動教育的長期性與連續性,讓學生持之以恒地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某種勞動活動中。學生為自己所堅持的勞動付出越多,收獲勞動成果時所體驗的積極情感便越豐富,所受到的激勵也就越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懂得為了長期的效益犧牲短期的娛樂,并逐漸明白“非凡成就的獲得離不開長期的、艱苦的勞動”的道理。學生在長期勞動中也將學會如何依靠自己與同伴的力量解決困難,逐漸養成不怕困難、勇于迎難而上的堅毅品質。此外,學校也應對學生的勞動情況進行長期的引導、跟蹤,督促并鼓勵想要半途而廢的學生。某些學生可能在開始時會表現出一定的抵觸與抗拒心理,但只要持續地投入勞動并逐漸有所收獲,就會自發自覺地去參與勞動。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

[2]王吉吉.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對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作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3]王天一.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體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9.

[5]朱博.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6]熊彬霖,劉釗.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對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啟示[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1(04).

Suhomlinski’s Theory of Labor Education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ontemporary Education

Xu Kailun1, Dong Zhihua2

(1.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China; 2. Gangkou Town Middle School, Xiushui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Xiushui 332438, China)

Abstract: Labor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Suhomlinski advocates labor education,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future citizens and communist builders, and takes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labor literacy as the educational task. It requires that the six principles of morality, timeliness, capacity, comprehensiveness, creativity, and long-term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education, and enlightens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o change teachers’ educational concepts, cultivate labor-type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enri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normalization of school labor activities.

Key words: Suhomlinski;labor education;educationalenlightenment;comprehensive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教育啟示全面發展勞動教育
紐曼的大學教育思想及其啟示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