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分析與信息共享平臺的設計

2023-05-06 06:34潘雨相
遼寧農業科學 2023年2期
關鍵詞:冷鏈西安農產品

潘雨相

(西安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商品品類,其易腐爛、易變質的特點導致其生產和銷售間存在較大的損耗。冷鏈物流是國際上應用成熟的農產品流通方式,通過合理的低溫控制完成農產品的物流配送過程以降低腐壞率,保證農產品流通質量和效率。雖然電子商務業態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為農產品“短鏈交易”模式提供了可能,但絕大多數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都要經歷“多級多點”式的以農貿市場和超市為主要零售終端的傳統模式[1]。中國的冷鏈物流市場目前處于初級階段,斷鏈現象是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存在的普遍現象,任何一個環節的斷鏈都會影響產品的品質及安全問題。消費者在購買這些農產品時能夠獲得的信息有限,而這些農產品出現食品安全后往往也會因為中間信息采集困難而無法追溯責任,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一個全鏈條可視化信息共享平臺。因此,構建一個全鏈條視角下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能夠確保農產品從產地到消費者餐桌全流通過程始終處于維持其品質所必需的可控溫濕度環境下,各環節的任何操作都可視可追溯,實現農產品各冷鏈物流環節的信息共享,從而保持冷鏈完整性、可控性以及產品信息可追溯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1.1 各級政策利好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提出要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逐步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陜西“三個經濟”發展戰略以及西安市委“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的戰略部署下,陜西省和西安市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及流通方面的政策指導措施也相繼出臺。2018年8月西安出臺《大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8~2021年)》,明確了將西安打造成“一帶一路”國際物流樞紐和建設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示范城市的目標。2019年12月陜西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中提出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的發展任務,2020年4月在《西安市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實施方案》提出了強化農業標準化建設以及推動“互聯網+流通”提高市場化水平的具體方案。2022年,《西安市“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完善現代物流設施體系和服務體系,將西安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物流樞紐城市的目標。在國家省市兩級相關政策的支持下,西安冷鏈物流在發展速度、設施設備、政策支持以及標準化水平等方面都處于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時期。

1.2 西安農產品物流需求市場廣闊

2021年西安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86.44萬×667m2、產量141.92萬t;蔬菜種植面積106.60萬×667m2、產量 362.80萬 t;瓜果種植面積 14.47萬×667m2、產量 101.01萬 t。 肉、奶、蛋產量分別為 4.93、13.86、4.77萬 t[2]。 整體來看,2021年西安市主要農產品產量近630萬t,按照有關數據就本地生產的農產品而言,有冷藏需求的農產品產量達到223萬t,需求量較大[3]。

從近3年的農產品生產情況來看,以糧食、蔬菜、水果為主要品類的農產品總產量呈現出產量下降的趨勢,人均農產品產量逐年下降。這就意味著本地生產的農產品無法完全滿足本地消費者的需求,還有大量的外地農產品進入本地市場進行銷售,這些從產地遠道而來的農產品對冷量物流的需求量更大。

1.3 西安冷鏈物流設施設備供給量持續優化

近年來,西安現代物流業規模保持較快增長,綜合實力不斷提升。2021年西安市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 382.92億元,增長6.7%;2020年末全市社會物流總額達到21 319.69億元,年均增長14.5%。物流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持續改善,西安市有冷鏈園區43個,包含7個綜合物流園、11個醫藥物流園區、10個標準冷庫、8個農產品集散市場。以陜西大件物流、雨潤農產品物流、中儲鋼鐵物流、紅太陽倉儲物流、愛菊糧食物流等為代表的本地物流企業發展迅速。陜西省注冊資本達1 000萬元以上的4 480家冷鏈物流企業大部分在西安,西安市冷庫容量245萬m2,占物流倉儲總面積的23%[4]。

表1 近5年西安農產品物流發展相關政策

表2 2017~2021年西安主要農產品產量及人均農產品量

西安市大型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主要包括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方欣冷藏物流中心、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朱雀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和生國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西咸冷凍物流中心[5]。此外根據《大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2018~2021年)》的布局,西安將投資超過68億元在現有冷庫基礎上對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方欣冷藏物流中心、西部欣橋農產品物流中心進行改建或擴建,同時投資3.9億元在周至新建占地500×667m2的周至農特產冷鏈物流中心,投資16.3億元在長安引鎮物流園建設790×667m2的中荷冷鏈生產倉儲物流基地。在省市兩級政策引領下,未來3年西安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設備將進一步完善。

2 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企業之間信息不暢

農產品流通鏈上涉及的企業較多,農產品采收后要經過生產加工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分銷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的加工、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最終才到達消費者手中(如圖1所示)。在冷鏈物流中,各個環節要緊密銜接方能保證產品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品質,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影響農產品的品質及安全。當前西安大型物流中心和批發市場的冷鏈設施設備及信息化程度相對較好,然而冷鏈物流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多的是在冷鏈物流部分環節使用,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在冷鏈物流系統中應該發揮的作用。此外由于農產品物流環節中其他節點企業如農貿市場在信息化發展水平上參差不齊,導致這些環節的數據信息無法實時收集和共享,因而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在冷鏈物流管理過程中沒有互動和反饋,各自為政導致企業之間信息的交流不暢,也不利于生產企業根據零售數據情況來預測潛在消費市場。

圖1 農產品常見流通鏈

2.2 產品信息無法追溯導致消費者購買謹慎

頻頻爆出的食品安全事故對于消費者面對農產品時表現出更為謹慎的購買態度,因為無法獲取產品的生產信息、加工信息以及物流信息,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只能根據經驗、產品外觀、新鮮度等方式來盲目選擇[6],但這種選擇方式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了降低時間成本,消費者會有從眾或是傾向于購買大品牌的產品,久而久之,那些中小企業的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會因為消費者的謹慎購買而越來越低。這不僅不利于消費者有更多購買選擇,同時也不利于整個農產品市場競爭格局。此外現實中一旦消費者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后也會出現因為舉證不利而讓企業違規成本較低,從而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擾亂了市場的正當競爭環境。

2.3 流通信息不全導致政府監管困難

由于供應鏈上的企業無法實現實時收集和共享產品信息和物流信息,政府相關部門在進行產品質量監控過程中無法實時掌控產品的狀態,因此一般在質檢時只能采用抽樣的方式來檢測,然而未被抽中的產品依然存在安全隱患在,這就導致監管受限無法覆蓋到所有產品。一旦發現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或者抽檢到不合格產品,政府相關質量監控部門只能對該批次的當事企業進行追責,無法通過流通信息發現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問題,面對相關企業進行責任推諉的情況也無法拿出確實證據來明確責任。此外整個質量監控屬于事后監控,無法真正達到事前預警防患以未然的效果,各種監管困難皆源于流通信息不全。

3 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設計

3.1 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平臺需求分析

首先,對于冷鏈物流節點上的各個企業而言,從生產企業開始與產品相關的生產原材料信息、生長周期、采收日期等信息要進行上傳并共享給其它企業查詢,加工企業將根據自己的實際加工情況將采購單據、加工操作、加工溫度等信息上傳并共享,物流企業將其作業的運輸路線、倉儲環境等信息實時上傳并共享,零售商將產品上架信息、保質期以及銷售數據實時上傳并共享給其它企業。這就意味著所有與農產品相關的企業對該產品作業的全過程都要通過數據的形式可視化,從而為企業提供數據支持,加工、運輸、倉儲、銷售各環節相關企業可以根據數據信息優化自己的作業計劃,實時監控自己作業期間的溫度,保證冷鏈各環節高效運轉,防止斷鏈的發生。

其次,對于農產品的消費者而言,其對該信息平臺的最基本需求就是能夠通過簡單的操作如掃描產品二維碼來全面了解產品的各種數據信息,如生產企業、加工企業、生產日期、保質日期、產品合格的檢驗信息、檢驗方、倉儲企業、倉儲時間、運輸時間、運輸路線、運輸過程中的溫度、零售企業上架時間等。消費者可根據這些數據信息做出是否購買的判斷,若發現產品生產及流通過程中有不當操作或者信息不實的情況可以通過該平臺實現舉報,等待質監部門的反饋。

最后,對于政府相關監管部門而言,最優的監管措施是事前預警并控制而不是事后追責,因此政府監管部門對于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平臺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對全鏈實時信息的可視化監控。質監部門通過查看全鏈的生產信息、加工信息、運輸和倉儲信息以及零售信息,結合各個環節中關鍵節點操作中的視頻信息來判斷企業的作業行為是否合格。一旦發現客觀上的誤操作或者主觀上的違規操作可以預警提醒或者采取強制措施,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也能在事故發生后明確企業主體的責任,執法有據可循,從而達到凈化市場環境的目的。

3.2 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總體框架

根據流通節點企業、消費者和政府質監部門對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平臺的需求,可以將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的功能劃分為3個子系統,分別是農產品全鏈可視化企業信息系統、政府監管與追溯系統、消費者查詢與反饋系統(如圖3所示)。

圖3 全鏈視角下西安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共享平臺總體框架

圖2 全鏈視角下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平臺需求示意圖

在這3個系統中,農產品全鏈可視化企業信息系統是其他系統的重要信息來源。根據農產品流通一般價值鏈,流通節點上的各個企業將重要節點信息通過RFID標簽以及相應的傳感器進行采集,并將關鍵操作視頻通過監控設施設備進行實時上傳保存。如在農產品生產及采收階段,農戶、農場或者是生產企業將農產品生產原材料信息、生長環境信息、生長周期信息、采收及預處理相關信息通過RFID標簽、傳感器以及監控設備上傳至可視化企業信息系統[7];在冷鏈運輸環節,綜合應用 GPS、GIS、RFID、傳感器等物流技術采集冷鏈車輛的實時溫度、車輛運輸路線、運輸訂單等信息進行上傳;農產品加工環節,企業通過RFID標簽、監控設備以及傳感器將加工訂單信息、加工車間溫度以及加工過程中的關鍵操作視頻進行上傳;在冷鏈倉儲階段,倉儲企業將倉儲訂單信息、入庫出庫信息、倉庫實時溫度以及在庫狀態的關鍵操作視頻進行上傳;在零售階段,零售商將基本訂單信息、產品上架信息、冷柜實時溫度等信息進行采集與上傳。至此,農產品流通全鏈過程中的所有相關企業關鍵信息采集完畢,通過集成至農產品全鏈可視化企業信息系統,節點上的企業可以看到上下游企業共享的數據信息,生產企業和加工企業可根據零售數據適時調整自己的生產計劃,第三方物流企業可根據運輸和倉儲需求來設置自己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優化運輸路線等,零售企業則可根據銷售情況實時關注庫存狀態,快速向上游供應商進行采購。全鏈所有企業根據共享的可視化信息與其他企業實現快速對接,保證冷鏈的完整性,從而達到降低農產品流通損耗,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目標。

在農產品全鏈可視化企業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對接面向消費者的查詢與反饋系統和政府監管與追溯系統。消費者查詢與反饋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產品信息查詢入口,方便用戶查看農產品生命周期信息,對產品進行甄別后做出理性的購買決策;如若事前或事后發現與在售產品信息不符的情況,則可以通過該系統進行舉報及維權。政府監管與追溯系統則會根據企業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對全鏈企業實時監管,如發現冷鏈溫度超標、操作不當等問題則及時反饋給企業并采取必要措施確保該批次農產品的安全,從而達到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目的。對于消費者舉報的問題,通過該系統進行追溯,查找并保存企業違規違法的證據,為明確涉事企業的事故責任提供依據。

猜你喜歡
冷鏈西安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要不要做冷鏈物流?
西安2021
Oh 西安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來?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冷鏈物流用復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勁達電裝聯手開發冷鏈物流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