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鄉村研學旅行發展模式的研究

2023-05-08 17:05王春勇李渾獻
新農民 2023年11期
關鍵詞:研學旅行發展模式鄉村振興

王春勇 李渾獻

摘要:研學旅行對提高學生綜合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鄉村旅游是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研學旅行與鄉村旅游二者交叉,具備融合發展的基礎。近幾年,廣西出臺多部政策激勵研學與鄉村旅游協調發展。本文論述了廣西大力發展鄉村研學旅行的必要性,提出了研學旅行與鄉村振興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研學旅行發展模式。

關鍵詞:研學旅行;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1 廣西大力發展研學旅行的必要性

1.1 落實政策需要

教育部等11部委于2016年12月共同公布的《關于實施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作為中小學研學旅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研學旅行是一種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可以使學生的眼界開闊,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豐富他們的情緒體驗,并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自我管理、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拉動區內旅游發展需要

市場的激烈競爭已經使研學旅行形成了一種趨向鄉村發展新的格局。廣西是教育和經濟發展的欠發達地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通過有效地推行研學旅行政策,優化升級區域經濟社會資源,特別是旅游資源和相關產業,實現區域資源的有機整合,以旅游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1.3 建設壯美廣西需要

鄉村研學旅行是基于鄉村農業生產、農村生活時態、農村風光、鄉村民俗、鄉土文化、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多種因素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建設壯美廣西,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組織中小學學生走出教室走進鄉村開展游學是一種與農村服務業、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密切相關新的消費形式和產業形式,既能讓學生增長知識,體驗濃厚的鄉土氣息,又能促進農民增收,傳播、傳承和保護鄉土文化,也為建設壯美廣西添磚加瓦。

2 廣西鄉村研學旅行發展的困境

研學旅行的發展困境主要表現在,一是研學活動質量不高,二是研學活動與教學脫節,三是研學旅行經費來源渠道單一。

2.1 研學活動質量不高

部分學校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開展研學課程和活動流于形式,研學活動組織不規范,安全隱患較多,教師參與率低,學生對研學實踐課程感受不深、收獲不大。

2.2 研學活動與教學脫節

很多研學活動沒有明確規定研學課程所涉及知識或技能的學習任務與要求,忽視了學生對生活實踐與學科知識相結合的需求。在一些中小學,研學旅行成為了單純的課外負擔,“游”大于“教”、“行”大于“知”、“悟”大于“得”,使得學生參加研學旅行與實際教學脫節,便成為一種負擔。

2.3 研學旅行經費來源渠道單一

由于經費來源渠道單一、缺乏相關法規等原因,造成一些地方對研學旅行活動支持力度不夠,有的地方存在安全隱患和管理漏洞,有的學生在研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社會與文化當中,有的地方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不夠規范以及學生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等問題。

3 廣西研學旅行和鄉村旅游協調發展的策略

3.1 重視建設鄉村研學教育基地群

鄉村研學教育基地是實現研學旅行的理想載體。各地政府應充分發揮統籌規劃作用,正確處理好研學旅行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關系,大力扶持農村研學基地的建設,推動研學資源的整合,為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好的旅行和學習環境。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村研學旅行產業的有效管理,聯合旅游企業、社會資本、教育機構等力量,建立健全政策,激勵各資源的共同參與鄉村研學教育基地建設。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可以針對性地、有計劃地大力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鄉村研學旅行基地進行改造和升級,建設相當規模的研學教育基地群,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把學習活動融入旅游活動中,鍛煉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學習三農文化知識。

3.2 重視以教育為中心

3.2.1 重視充分發掘育人價值

研學旅行的終極目標在于使其具有教育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然而,當前一些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存在“只游不學”現象。所以,推動研學旅行與鄉村振興融合、高質量發展,不能單純地在鄉村地區開展研學活動,也不能簡單地在鄉村發展中增加研學元素和產品,而是要從“育人”的高度,確定研學旅行課程的學習目標,充分挖掘和展示鄉村所蘊含的經濟價值、政治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和生態價值,針對性地設計課程內容,使得研學旅行與鄉村在經濟、生態、文化、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3.2.2 重視鄉村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

隨著研學旅行課程在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鄉村研學旅行課程建設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研學旅行課程設計不僅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是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等美好品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它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課程目標,主要指研學旅行課程要與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相一致,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社會需求;二是實施方案,主要指研學旅行課程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方案并在教師指導下實施;三是教學內容,主要指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綜合地域特點、鄉土文化,開展具有研究性和創新性的教育教學活動。

3.3 強化研學旅行指導師的研修

今年6月,研學旅行指導員被納入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PRC)職業分類目錄。研學旅行指導師在傳統的大眾旅游中,存在著導游的作用,這對于許多來自農村的旅游指導員來說,他們將有更多的機會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向學生和公眾介紹自己的家鄉。而研學旅行則是一種類似于導游的研學旅行,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因此,研學旅行的指導教師和導游在職業素養方面的需求差異較大,而研學旅行則是由導師的職業素養來決定。在《研學旅行指導師(中小學)專業標準》中,對研學旅行的專業素質指出了存在問題,具體而言,就是研學導師匱乏、專業素養不高。這就要求要加強對基地研學導師的專業培訓,操作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師的培訓,一是針對研學指導教師要加強動植物學、鄉村文化等專業知識學習,為研學旅行指導員搭建一個平臺,與當地的村民進行溝通,讓研學老師親身體驗鄉村生活和學習。二是要加強對有關學科后備人員的培訓,在研學旅行專業中,可以增設“鄉村文化課”“鄉村體驗”等。

3.4 重視發揮鄉村的地方特色

根據《廣西研學基(營)地調察報告藍皮書》的調查顯示,農村研學旅行項目具有與地方特色文化脫節、民俗文化和地域特征不強等缺陷。發展鄉村研學旅行,要立足于當地的本土自有資源、本土特色文化,注重與都市差異化建設,充分挖掘當地文化因素,講好地域故事。要結合地方特色,落實研學旅行課程教育目標,將鄉村的自然風光、農業農村資源、畜牧種植業操作、勞動體驗、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民間故事、鄉村文化等資源整合起來,也可以設計出不同主題,針對不同學段學生設置研學課程。另外一方面,研學旅行的產品也應具備地方特色,類別可以包羅萬象,包括家禽走獸、瓜果蔬菜、野生植物、地貌資源紀念品、手工藝產品、勞動體驗、風俗民俗體驗等。

3.5 拓展農村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

研學旅行是一種特殊的旅游方式,其市場定位主要是以中小學生為主導,以學校、班級為單位。中學生是國內一支龐大的旅游隊伍,也是區域旅游市場的一支生力軍。鄉村研學旅行要在研學旅行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需要更加突出鄉村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加大宣傳力度,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吸引學生群體、學校學生素質教育、家庭親子旅游等群體,助力鄉村旅游的新增長。

4 鄉村旅游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發展模式研究

雖然鄉村研學旅行的推廣給鄉村帶來了很多好處,也給鄉村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就有可能成為鄉村發展的踏腳石??上驳氖?,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這為鄉村開展研學旅行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研學旅行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鄉村是開展高質量研學旅行的重要空間,這為鄉村研學發展提供新的模式。

4.1 以自然環境為基礎的教育模式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以自然環境為基礎教育發展模式的鄉村游學可以說是現代教育中最需要的類型?,F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自然科學,學習自然科學的最佳環境是真實的自然環境。因此,帶有自然教育的鄉村游學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鄉村游學只需要做好自然教育的“文章”,自然會大大助推鄉村振興戰略。以自然科學為基礎,依托農村自然環境,既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學知識,也培養其主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認識自然敬畏自然的目的,實現獲得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統一,這也符合自然主義教育觀。

4.2 以勞動體驗為基礎的發展模式

對于研學旅行,以勞動體驗為發展模式的農村游學的主要功能是讓學生在獲得勞動體驗的基礎上認識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使學生了解并傳承艱苦樸素團結協作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體來說,就是以農場、牧場、漁場等農業活動場所為載體,通過一系列的生產實踐和農事活動,使學生體驗傳承農耕文明,感悟勞動光榮,從而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也讓同學們在生活生產的情境中,感受勞動的苦與樂。

以獲得勞動體驗為發展模式的鄉村研學旅行可以擴大鄉村收入來源,增加收益,進而改善農民及鄉村研學行業從業人員的薪酬。針對鄉村研學旅行的發展困境,以勞動體驗為發展模式的鄉村研學旅行,首先,可以拓展收入渠道,增加業務收入,達到提高研學專業人員薪酬的目的。其次,通過進一步增強研學旅行的吸引力,帶動城鄉一體化,進而推動農村發展,讓研學專業人才有機會成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體,從而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步伐,使他們愿意在農村安居樂業,從而達到留住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效力量的目的。

4.3 以感悟人文文化為基礎發展模式

就游學本身而言,以人文文化情懷為發展模式的鄉村游學的主要教育功能是使學生形成統一的知行觀。以鄉村文化、鄉村歷史建筑、鄉村發展紀念館、歷史遺址、研學基地等為基礎,開展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基因文化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展覽和體驗工藝制作等方式開展相關研學旅行活動,從而增強學生對鄉村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探索思想。

以感悟人文文化為發展模式的鄉村研學旅行要牢牢把握自身的本土化教育屬性。首先需要注意的是,研學旅行的本質要求與大力提倡的本土化教育有很多的相通之處。也就是說,研學旅行的教育應該融入本土化教育內容。在政府關于中小學生游學活動的表述中,也充分體現了“本土教育”的特性。2016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指出,“學校根據學段特點和區域特點,逐步建立小學縣市、初中省市、高中省情的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體系”。因此,具有本土化教育性質的游學將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放異彩。

以人文文化為基礎的鄉村游學,不僅為基礎教育開辟了道路,也為基礎教育創造了需求,因為鄉村游學的發展也需要具備當地文化知識的專業人才,為鄉村文化有效傳承帶來了人氣。在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人才振興是突出問題,在城市化的大趨勢下,農村普遍缺乏各方面的人才。在農村的本地學生選擇回到農村就業時,他們將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教育本土化必然會借勢鄉村振興戰略,成為鄉村發展的迫切需要。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本土化人才,將成為農村最需要、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那么,如果具有本土化教育屬性的鄉村研學旅行能夠根據地方特色打造出系統的課程體系,那么鄉村研學旅行的發展就可以突破教育公平的困境,成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從而促進社會交往的公平公正發展。

對于鄉村人文文化的傳承,其自身價值的實現就是傳承的最大動力,將研學旅行與鄉村文化融合,通過展演、手工技藝現場展示和學生即時制作等活動,可以充分發揮鄉村文化作為獨特課程資源的功能,就地實現文化傳承,培養學生的知行合一觀念。通過讓學生們參觀展覽、參加勞動生產等形式進行研學學習,這樣既能滿足中小學生的文化體驗需求,也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5 結語

鄉村研學旅行具有社會、經濟、文化、生態、人才等綜合效應,對于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廣西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時期,探索農村研學旅行發展模式,挖掘農村獨特資源,深度開發研學旅行,創新農村業態、創新鄉村業態,可以鄉村振興發展跑出“加速度”,相信會讓廣西鄉村全面振興的底色會更足、基礎會更牢、成效會更好。

參考文獻

[1] 羅瑤.農村小學研學旅行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 覃燕玲.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研學旅行滿意度研究[D].桂林理工大學,2011.

[3] 董玲雪.農耕文化融入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4] 許皓陽.基于中學生感知價值的鄉村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9.

[5] 張啟星.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研學旅行發展路徑研究[D].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21.

[6] 許皓陽.基于中學生感知價值的鄉村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9.

猜你喜歡
研學旅行發展模式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大學生研學旅行市場需求研究
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研學旅行產品開發研究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