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故事教學法促進幼兒成長

2023-05-10 14:48王雁菊
教育界·A 2023年10期
關鍵詞:幼兒成長故事教學法幼兒教育

【摘要】幼兒往往喜歡聽故事、講故事,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故事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幼兒教師可以將故事教學法納入幼兒教學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利用幼兒園的資源開展多樣化的故事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故事教學法;幼兒成長

作者簡介:王雁菊(1989—),女,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新生幼兒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要依據幼兒的特點,給他們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教師、家長、同伴等進行交流。而利用故事進行教學能夠促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因此幼兒教師要積極開展故事教學活動。

一、精心選擇故事,發揮故事對幼兒的引導作用

由于幼兒年齡小,學習能力不足,因此在采用故事教學法時,教師要依據幼兒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故事,用這些故事啟發他們、引導他們,以讓他們獲得一定的知識,形成正確的觀念[1]。

(一)依據幼兒的興趣選擇故事

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喜好,就要通過認真觀察與用心揣摩幼兒的表現。因為很多時候幼兒自己也表達不清楚自己喜歡什么樣的故事,所以教師就要依據幼兒的言行舉止進行推測。

比如有一次筆者走進教室,發現幾個幼兒在搶繪本《雪孩子》,此繪本不是幼兒園里面的,而是某個幼兒自己從家里帶來的?!堆┖⒆印分v述了一個溫馨且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兔媽媽給小白兔堆了個雪孩子,從此小白兔經常和雪孩子一起玩。有一天小白兔午睡的時候家里著火了,雪孩子奮不顧身沖進屋子里救出了小白兔,最后雪孩子化成了水。筆者意識到,幼兒可能喜歡以兔子為主角的故事,也可能喜歡感人的故事。因此,筆者在幼兒園的閱讀區域放置了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主要講述了兔寶寶和兔媽媽一起比誰的愛更多的故事。結果大多數幼兒都很喜歡這本繪本,紛紛翻出來看。

要開展好故事教學活動,教師首先要走進幼兒的世界,知道他們喜歡什么,再用他們喜歡的故事引導他們,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故事的引導作用。教師在課上或課下都要注意用心觀察幼兒,重視幼兒的行為表現,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的原因,從而真正了解幼兒的喜好。

(二)依據德育要求選擇故事

德育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在幼兒教育中,德育不應通過說教的方式開展的,而應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進行滲透。因此,教師也可以依據德育要求選擇故事,從而讓幼兒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習慣與品行。

比如有一次筆者看到班上某個幼兒在教室的角落里獨自哭泣,因為其他幼兒嘲笑她搭建的“橋”難看。其他小朋友搭建的“橋”比較高,也比較長,而她搭建的“橋”就矮了許多,也短了許多。筆者就問她為什么搭建這樣的“橋”,她說不會搭建像其他小朋友那樣高大的“橋”。筆者告訴她不要灰心,別人能做的事,她也能做到。接著,筆者給她選擇了繪本《青蛙費洛格成長的故事》,引導她課后閱讀。這本繪本講到青蛙和小熊被困在它們自己挖的洞里,但它們勇敢地面對困難,最終想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閱讀后,這名幼兒意識到面對困難不要害怕,要積極想辦法去解決。最后,筆者在此基礎上鼓勵這名幼兒重新搭建“橋”,并適時幫助她。最終她搭建出了和別的幼兒一樣又高又大的“橋”,從而重拾了信心。

教師在選擇故事時要重視故事的引導性和可遷移性,以讓幼兒在閱讀故事后能明白一定的道理并能將其遷移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巧妙地實現德育的目標。

二、運用多樣化的講述方式,增強故事的畫面感

教師在講述故事的時候,不能簡單地平鋪直敘,而是要運用多樣化的講述方式,增強故事的畫面感,吸引幼兒走進故事里[2]。

(一)以擬人的方式講述故事

有時候幼兒會聽不懂教師講述的故事,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故事本身的原因,如故事比較長、比較復雜;也有幼兒自身的原因,他們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還有教師的原因,如有些教師沒有依據幼兒的認知特點調整講述故事的方式。教師要知道,幼兒往往會把很多事物看成和人一樣,如會把玩具當作可以對話的伙伴?;谟變哼@樣的特點,教師可將一些故事以擬人的方式講述給他們,從而讓故事更立體、生動。這樣幼兒能快速記住故事的情節并且能較為順利地復述出來,因為教師講故事的方式正是他們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

以繪本故事《饑餓的毛毛蟲》為例,教師在講述這個故事時,如果直接說“一只毛毛蟲餓了,在星期一的時候吃了一個蘋果,可還是好餓;在星期二的時候吃了兩個梨子,可還是好餓”,這會讓幼兒的閱讀興趣大打折扣,如此幼兒往往不會與教師積極互動。但教師如果以擬人的方式講述故事,效果就不一樣了。如筆者戴上自己制作的毛毛蟲頭飾,扮成毛毛蟲,做著吃李子的動作,并表現出饑餓的樣子,然后說道:“我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可我還是好餓,真的是只可憐的毛毛蟲?!边@樣很快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他們激動地想要看故事后續的發展。于是筆者接著做出吃草莓的樣子,同時表現出饑餓的神態,然后問幼兒“老師現在想講的是什么內容呢”,幼兒很快就理解了筆者的意思,說道:“毛毛蟲星期四吃了四個草莓,可還是好餓?!比绱藬M人化的表達方式拉近了幼兒與故事的距離,讓他們享受到了閱讀故事所帶來的樂趣。

教師在講述故事時,要注意幼兒的認知方式與特點,從幼兒的角度出發,這樣講述的故事能讓幼兒更易于接受,從故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二)以夸張的方式講述故事

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很有限的。教師講故事時,如果講得比較平淡,那么幼兒更容易分神。因此,教師要用夸張的方式講述故事,除了用夸張的語音、語調,也可以用夸張的肢體動作。教師將語言與肢體動作進行放大,能讓幼兒更集中注意力聽講,也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

比如,有的教師用平淡的語言給幼兒講述孫悟空的故事,故事情節本身是很生動的,可是幼兒對此并不感興趣。筆者認為,可能是幼兒通過教師的描述對孫悟空還不夠了解,沒有發現孫悟空的特點。于是,筆者在講述孫悟空的故事時,就將孫悟空的表情以夸張的方式表現出來,念到“吃俺老孫一棒”這句富有特色的話時,筆者故意提高了音量,而且將尾音拖得很長,幼兒一下子就被逗得哈哈大笑,從而更加投入地傾聽這個故事。

由于受到年齡與認知水平的限制,幼兒并不擅長揣摩故事。而教師通過夸張的方式將故事講述出來,能讓幼兒比較直接、快速地理解故事的內容,同時也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三、引入游戲活動,凸顯故事的趣味性

幼兒喜歡故事,也喜歡游戲,教師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幼兒所聽的故事大多數有精彩的對白、有趣的人物、生動的情節等,教師可以據此創設游戲。

(一)引入角色游戲,讓幼兒參與表演

在故事教學法中,教師不僅可以給幼兒講故事,同時還可以引導他們演故事。這樣的方式能激活幼兒的創造力,給他們提供更多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能加深他們對故事的理解。幼兒往往有表演的天賦,他們喜歡模仿生活中見到的感興趣的角色。因此,教師可以給幼兒表演故事中的角色的機會。在表演時,教師要給幼兒更多的自由,讓他們自主選定角色,自己改編臺詞,自己設計動作等。

以繪本故事《好餓的老狼和豬的小鎮》為例,這個故事講到,一匹餓極了的老狼來到豬的小鎮,尋找食物,卻屢次被人諷刺為豬,結果自己也以為自己是豬了。幼兒對這個神奇的故事充滿興趣,筆者問他們愿不愿意扮演其中的角色,他們紛紛主動參與進來。于是,筆者放手讓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自己扮演。有一個幼兒扮演狼,他踉踉蹌蹌地走著,模仿故事中餓極了的狼。他還改編了狼的臺詞,原本故事里狼說:“哎喲,餓死我了,實、實在是受不了啦……”但是幼兒依據自己的理解,這樣說道:“我餓了,再沒東西吃,我就要吃土了!”該名幼兒說的這句“我就要吃土了”明顯是模仿現下很多大人的口頭禪,他將其用到此處,顯得很形象,而且很有時代特色,體現了一定的創造力??梢?,教師充分利用故事讓幼兒自編自演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創造力,給幼兒更多成長的機會。

(二)引入建構游戲,讓幼兒參與操作

幼兒一般都比較好動,教師可利用幼兒的這一特點開展建構游戲,并將故事引入建構游戲中,讓幼兒在參與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以《西游記》的故事解讀為例。幼兒往往會對故事里的角色所使用的法器感興趣,如有些幼兒會拿著一根木棍說“這是孫悟空的金箍棒”,有的幼兒會拿著一個掃地用的簸箕說“這是豬八戒的釘耙”等。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動手制作這些法器。比如,筆者將幼兒領到建構區,讓他們自由地選擇各種低結構材料,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法器。筆者在一旁以觀察為主,必要的時候再指點幼兒。其中,有一個幼兒試著用紙片卷成一根“棍子”,并將卷好的紙片用膠水粘好,這樣就做成了一根“金箍棒”,其他幼兒也跟著模仿。幼兒做好“金箍棒”和“釘耙”等法器后,筆者讓幼兒拿著自己的專屬法器模仿故事中的一些片段,讓幼兒進一步走進故事里。

四、引導幼兒進行故事分享,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給幼兒講故事,也可以引導幼兒將故事講給教師、同伴、家長聽。幼兒講故事的過程就是他們鍛煉語言能力的過程,因此教師要給幼兒更多的講故事的機會,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以小組為單位,彼此分享故事

教師可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在小組內將教師講過的故事再講述一遍。當一個幼兒在講故事的時候,小組里的其他幼兒就認真地聽,并進行評價,除了簡單地評價同伴講得好或者不好,還可以進一步補充一些內容。比如,一個幼兒在分享寓言故事《獅子與老鼠》的時候,只是簡單地講述了整個故事的過程,另一個幼兒就補充模仿老鼠的叫聲,使分享過程更有趣。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幼兒講故事的能力得到提升,還能讓幼兒更有信心展示自己。

(二)以家長為對象,分享幼兒園故事

幼兒的分享欲是比較強烈的,尤其是上了幼兒園之后,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也會聽到教師講的很多故事,這些都是幼兒分享的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幼兒園里發生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并讓家長注意傾聽,尋找教育幼兒的契機,及時與教師溝通幼兒的分享情況。這樣可以增進家長與幼兒的情感,也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比如有的幼兒給家長分享道:“有一只麻雀飛得很快,撞到教室的玻璃窗上,就暈倒了,過了一段時間,麻雀蘇醒了,然后就飛走了?!庇變褐v這個故事的時候,還學著麻雀飛翔和撞到玻璃窗的樣子,而且在描述麻雀暈倒掉在地上的時候,表現出焦慮的神情。在此過程中,家長可以對幼兒進行適當的評價與引導,比如跟幼兒說“你說得真有趣,可以再說得詳細一點嗎”,還可以跟幼兒說“你要學會尊重各種小動物的生命”等??梢?,故事教學法同樣可以強化家園聯系,讓教師和家長共同給幼兒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

結語

故事是發展幼兒能力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幼兒感悟生活、認識世界的窗口。豐富的故事能讓幼兒開闊眼界,發現更多的美好,并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方面獲得一定的發展。故事教學法有利于教師實現寓教于樂,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入故事教學法,精選適合幼兒閱讀的故事內容,優化故事呈現的方式,開展有趣的活動,給幼兒分享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嚴娟.讓幼兒在故事中成長:幼兒故事教學策略初探[J].貴州教育,2019(18):19-21.

[2]季芳.故事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芻探[J].成才之路,2019(01):69.

猜你喜歡
幼兒成長故事教學法幼兒教育
淺談音樂啟蒙教育對幼兒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融入故事提升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探究
論戶外活動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芻議
結構活動促進幼兒成長探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