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的實踐現狀與優化策略

2023-05-21 23:50段晨悅
經濟研究導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時間銀行養老服務志愿服務

段晨悅

摘? ?要:《南京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中明確將時間銀行作為發展互助養老的重要載體,充分利用老年人口紅利,以志愿服務夯實居家養老服務。但是南京市時間銀行仍存在頂層設計有待完善、多元主體協作不夠、志愿服務存在異化風險、信息化發展仍需深入等問題。因此,應融入社工力量,優化頂層設計;明確功能定位,構筑協作機制;統一激勵機制,防范異化風險;探索多元手段,拓展信息化使用,以期通過這些舉措推動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的長效發展。

關鍵詞:時間銀行;養老服務;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3?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07-0118-03

2021年1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強調,“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地方政府統籌各類資源,推進各類資源向老年人身邊、家邊和周邊聚集?!盵1]我國各地所推行的時間銀行模式正是進一步激活、統籌與挖掘養老服務資源,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與效率的重要途徑。2000年起,南京部分社區開始出現時間銀行雛形;截至2019年年底,時間銀行總計覆蓋12個區,約有5萬名志愿者參與其中。2021年5月發布的《南京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中明確將時間銀行作為全市互助養老發展的重要載體[2],由政府主導、社會自發整合資源,為部分老年人口提供社會服務。時間銀行旨在個人以志愿形式為他人提供服務,在將服務進行量化后儲存于個人賬戶,以便用于自己或家人養老。這有利于促進低齡老人發揮余熱,緩解社會養老壓力,提升社會公益服務資源配置效率。

一、南京市時間銀行的實踐狀況

(一)體系化的制度設計

21世紀初,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在南京市內小范圍試用推廣,部分街道、社區開始探索;2014年,Q區以街道為單位正式運行;2017年,G區作為時間銀行模式探索區,展開調研論證和模式內測;次年,專項負責時間銀行頂層設計及管理的某民非企業注冊運營,以市級居家養老中心為抓手,以社區級中心為依托推行相關服務。時間銀行由最初簡單的社區主導運營管理、服務供給,到社區雇傭他人提供專項服務,再到政府主導、社會服務機構專項負責,運行逐漸規范化、體系化。目前,南京市已成為全國時間銀行運行樣板城市。在多部門協同下,南京市時間銀行形成了一體化的運行系統,運用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聯動公安、發改委等部門協同保障運行。

(二)多元化的主體參與

時間銀行作為公共利益行動平臺,是一種政府主導、社會自主的復合型治理形態,其本質是在調動各類主體共同參與社會建設的基礎上,構建多主體共同參與治理的機制[3]。南京市時間銀行以志愿服務為主要形式,以政府投入和社會捐贈基金為保障,彌補了傳統養老服務專業力量不足的缺口。當前,時間銀行主要分為市—區—街—社四級,由市政府主導、民政局牽頭,向社會服務機構下發老齡工作指示,委托其對居家養老中心及志愿者進行培訓、評估管理等。此外,政府聯動人壽保險公司設立專項保險,以保障志愿者在接單前后一小時內人身安全以及服務過程中可能造成的財產損失,確保服務正常進行。

(三)規范化的志愿者管理

時間銀行主要作為平臺型機構對接居家養老服務點?!拔业哪暇盇PP上的申請者提交個人信息后,平臺工作人員將實時在市公安系統上核實該申請者是否存在違法犯罪行為或不良信用記錄。對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時間銀行將有專門人員安排時間統一進行培訓,內容包括基本醫療常識、平臺操作使用等。時間銀行是組織牽頭人,是整個模式得以運作的核心主體,服務提供方和服務接受方是重要的另外兩方主體,不可或缺[4]。鑒于志愿者提供的服務類型及技術含量存在差異,平臺設立了通存通兌的統一化標準,本著“單位時間勞動等價”原則,簡單的體力勞動也可以獲得相同勞動時間內專業技術勞動所獲取的時間。

(四)信息化的技術保障

為擴大服務范圍,時間銀行相關服務于2019年度在“我的南京”APP正式上線。在這樣的互助信息空間中,參與人員可以在瀏覽信息后獲取服務需求與服務提供者的相關信息,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參與相關服務活動[5]?!拔业哪暇盇PP在志愿者提交申請時精確定位,接單推送一般來自申請者方圓3公里范圍內的社區,極大縮減了服務的路程耗時??商峁┓盏闹驹刚咭罁陨韺嶋H選擇性接單,確認后便可自主前往訂單所在地提供相應服務。服務開始前,志愿者需要在平臺進行打卡,后臺將會即時計算服務時長。待服務結束,雙方均需在平臺上確認終止。訂單完成,本次服務時長將存儲于志愿者賬戶。

二、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實踐中的問題

(一)頂層設計有待完善

為擴大宣傳,各區級時間銀行立足于優勢,結合實際,制定出各種符合本區特色的激勵機制。以G區、Q區、J區為例:G區政府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社會資源,對參與服務的志愿者給予政策支持或物質獎勵;Q區構建了“1+2+3N”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閉環體系”,即一個孵化中心、兩個共建基地、N個服務驛站、N個志愿服務先鋒隊、N個學雷鋒志愿者,營造了互助無私的志愿服務氛圍;J區推出的“夕陽智庫”特色項目,利用本區豐富的高校退休人員資源,挖掘老年人口紅利,以滿足部分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然而,不同機制下志愿者對時間銀行的認識存在差異。出于不同目的參與志愿服務,服務質量也參差不齊。此外,當前對于時間銀行服務模式的探索在中國仍處于初級階段,并未得到大規模開展,宣傳路徑和力度相對不足,社會公眾參與度較低;且與時間銀行相關的制度建設滯后,并未形成健全的安全保障政策、保險政策、風險評估政策等政策支持體系[6]123,不利于時間銀行的長效發展。

(二)多元主體協作不夠

有別于西方以社會力量為主導的運行形態,當前我國時間銀行主要采取的是政府、市場和社會力量參與的混合模式[7],本質上政府仍舊發揮主導作用,市場和社會力量在大多數時候缺乏參與,時間銀行運作動力不足,社會資本與政府資本聚力受阻。此外,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是與政府互動的方式之一,但是在時間銀行項目的實踐過程中,社會組織的參與卻稍顯滯后,不僅面臨“信任危機”和運作策略“市場化偏向”嚴重等問題[8]。南京市時間銀行以居家養老中心為依托,中心大多依舊秉持傳統方式,以提供政府購買服務形式為主,時間銀行為輔。實際運行過程與最初設計存在差異。

(三)志愿服務存在異化風險

時間銀行作為居家養老的補充,當前參與的志愿者多為活力老人,其本土化運行的內核為:志愿者參與服務后服務時長記錄在個人賬戶,待需要他人服務時,可申請支取相應的服務時間。然而,個體可能基于健康狀況和失能概率[9]決定是否參加時間銀行,換言之,存在健康風險的老年人口相較更有意愿參與服務。此外,南京市時間銀行鼓勵全民參與,年滿18歲即可申請。然而,針對不同人群、宣傳方式和手段不同易造成公眾對時間銀行產生認知偏差,導致個人參與服務的初衷存在差異,潛在的風險為志愿服務被量化、商品化,誘發潛在的道德風險,不利于時間銀行轉型成為常態化志愿服務機制。

(四)信息化發展待深入

數字化建設和大數據應用是實現新時代背景下老年人力資本分配的重要手段。通過時間銀行機制將線下不同社區、不同組織中的老年人統一在相同的時間銀行線上系統中,實現人力資本的數據化管理[10] 。然而,當前我國老年人口面臨“數字鴻溝”困境,在服務過程中存在老人志愿者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進行接單、打卡等操作,導致服務無法正常進行的現象。此外,我國社區發展仍舊存在體制僵化、信息更新延時等問題,單純依靠社區聯動老年人參與時間銀行容易造成對重點對象的遺漏。

三、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優化發展策略

基于當前存在的問題,為規避老齡化進一步深化潛在的擠兌風險,時間銀行應當以政府為主導進行相應調整,以構建良性運作機制。

(一)融入社工力量,優化頂層設計

當前時間銀行更多作為一種老齡工作手段或志愿服務載體,這個過程可以融入更多專業社工力量。南京市時間銀行主要的頂層設計人員都來自社會工作或養老專業背景。同時,鏈接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師生團隊,獲得了極大的智力人力支持。在具體操作中,專業社會工作者還可以承擔調研員、督導者、培訓師等角色,對社區內老年人需求進行調研并確定切合實際的時間銀行運作框架。同時,對社區以及志愿者進行時間銀行概念澄清與理念解讀,并提供專業的基礎能力培訓。最后,深入社區實地進行示范引導,向志愿者普及服務過程中所需的專業技巧,并對一些特殊服務對象進行評估、干預等。

(二)明確功能定位,構筑協作機制

時間銀行允許志愿者將個人存儲時間贈予他人,為年輕人、中年人用腦力勞動換取父母獲取體力勞動服務創造機會。團體志愿服務可作為當前宣傳的主要途徑。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企業、公職人員等率先參與到時間銀行服務中,以少數帶動多數,逐步擴大宣傳,拓展參與主體范圍。此外,社區應當深化對時間銀行的理解,積極克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橋梁”作用,以老年人需求為首,讓志愿服務落到實處。吸納更多潛在的重點服務對象,推動構建常態化志愿服務機制。

(三)統一激勵機制,防范異化風險

時間銀行在我國發展,應尊重本土社會文化價值,弘揚老有所為、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傳統文化。在突出其志愿服務形式的同時,應積極引導公民積極參與時間銀行互助養老,實現公益和互助雙重屬性,發揮個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人力資本作用,強化對時間銀行機制作用與價值的科學認識[6]123。時間銀行的理念適用于各類志愿服務,可在日后拓展為全民性、常態化的志愿服務形式。政府應當充分發揮主導優勢,統籌各類社會資源,建立統一激勵機制。強調志愿精神本質,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樹立正向的社會志愿服務理念,推動全民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規范化發展。

(四)探索多元手段,拓展信息化使用

針對部分使用智能手機有困難的老人志愿者,可嘗試開啟便捷通道,簡化服務過程中的數字化操作,并在培訓時為這部分老人志愿者提供額外技術指導。鑒于社區信息更新延時可能導致潛在對象遺漏,時間銀行可以借助政府聯動社保局,將社保信息納入線上平臺,對符合要求且尚未參與時間銀行服務的對象,安排專人上門宣傳。此外,在一些情況下,時間銀行服務可以適當融入信息化手段。尤其是對于精神慰藉或娛樂方面的服務,志愿者可以采取與服務對象視頻連線或網絡直播等方式提供服務,以數字化方式為手段,確保服務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老齡健康司.《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解讀問答[EB/OL].搜狐網,2021-11-25.

[2]? ?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南京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規劃》的通知(寧政辦法〔2021〕39號)[EB/OL].南京市民政局,2021-09-28.

[3]? ?陳功,索浩宇,張承蒙.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創新——時間銀行的可行路徑分析[J].人口與發展,2021,27(1):16-24.

[4]? ?侯麗琴.“時間銀行”模式下互助養老服務合同法律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商業大學,2014.

[5]? ?程成.基于時間銀行的居家互助養老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6]? ?陳功,吳振東.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時間銀行”演變及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啟示[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2).

[7]?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紅報告21:中國時間銀行發展研究報告[EB/OL].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官網,2021-09-26.

[8]? ?張開云,王雅珠,趙虎.黨建引領、多元聯動與居民為本:社區治理創新的基本向度——基于“赤崗經驗”的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6):179-185.

[9]? ?李志宏.充分預估風險穩妥推進“時間銀行”可持續發展[J].中國社會工作,2021,(11):20-22.

[10]? ?陳功.以時間銀行開發利用我國老年人力資本[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24):61-67,135.

[責任編輯? ?劉? ?瑤]

猜你喜歡
時間銀行養老服務志愿服務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山東推出“時間銀行”應對老齡社會
煙臺市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析
在瑞士,“時間銀行”能“養老”
瑞士的“時間銀行”養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