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做學教合一模式下《機械基礎》活力高效課堂的實踐探討

2023-05-22 18:26蔡志浩袁建梅
時代汽車 2023年9期
關鍵詞:做學教合一機械基礎

蔡志浩 袁建梅

摘 要:中職的《機械基礎》教學是非常具有實踐性和理論性的,不僅可以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學教合一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中實施課堂教學的根本方法。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認為教學《機械基礎》,應該將做學教合一的思想體現其中,在打造活力高效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四個方面:重視學生機械基礎學習興趣的激發、在導學案的編制中加入探究的內容、充滿活力和高效課堂的構建、拍攝微課視頻促進做學教合一模式的落地生根。

關鍵詞:做學教合一 機械基礎 活力高效課堂

中職職業技術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成為具有生產、建設和管理能力,具備為生產一線提供服務能力,具備一定的技術和熟練業務技能的人才。但其實施成效并不盡如人意,其主要因素在于:教學方式仍然是從理論到實踐,嚴重地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該專業教學強調崗位的可操作性差,更多的是理論性的,還有一些操作和崗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教科書創新不夠、教學內容過時、剽竊行為普遍;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依然存在,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佳。要改變這一做法,做學教合一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方法。所以,它對當前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打造高效活力課堂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1 做學教合一模式的內涵、意義和特點

做學教合一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為中心,在老師的指導下,將知識貫穿于一個循環之中,即“做-發現-反思-學習-再做-發現新問題-再反思”。這種模式是對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模式的繼承和發展,實行以人為本,做是第一位,在學習的全過程始終體現做,在做和學中伺機施教。做也要運用過去的知識,相互幫助?!白觥笔侵冈诶蠋熕O置的情境指導下,根據已有的認識,與學生們相互協作,共同進行項目工作。以做為起點,使學生迅速建立起對崗位的認識,進而參與到崗位學習中去,由此引發對工作的興趣,進而得到一種全新的崗位體驗。學是積極的探索和團隊協作。學讓同學們透過課文與數碼資源的研讀、小組討論及教師的輔導,學會技巧與方法,掌握必要的專業理論,規范的格式與專業素養。教就是相機而行,釋疑解惑。教是在發揮學生主體性基礎上的引導與點化,首要目的是使學生會學。當學生提問或發現共性問題,或必須強調安全與規范時,教師通過集中講授、行間指導、操作示范等方式,為學生釋疑解惑、規范行為、概括要點。

依據《機械基礎》課程的建設標準,結合我國對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制作一套《機械基礎》錄像資料,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稒C械基礎》是機電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經過一系列的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新時期的需要。應用資訊科技來為現今的教學活動提供更多的資訊科技,使課程的理論、難點、發展趨勢等更為直觀。在此背景下,微課教學錄像作為目前最好的媒體,將碎片化、移動化的認知體驗提供給學生,而微型課堂的應用,使機械基礎課的教學有更多的創新余地。

在做學教結合的教學中,核心是做,實際上表明學和教都是在做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教和學上都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在實踐中,把機械基礎課中較為單調的理論知識變成了實際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整個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的授課是以課堂為核心,而理論授課則是主要的,實習訓練是輔助,在課堂里講授理論,在理論學習結束后去實習,這樣的做法僅僅是為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不能實際運用。做學教合一的優點在于:以人為導向,以人為先,以人為本;老師們會親自動手,制作一堂微型課程。操作時,老師記錄課程目標,操作原理,零部件,使用說明等,便于學生進行實際的學習,達到教學的目的。同學們可以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收聽微課堂,促進學習提高。把做、學、教結合起來,使教師和學生在做中產生交互作用,用手、用腦,在做中學,熟練運用各種技術,提升自己的整體能力。

2 《機械基礎》教學凸顯活力高效課堂的方法

《機械基礎》這門課程是機電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它結合了數學力學等幾門基礎文化課的相關知識,把機械中常見的傳動裝置、機構、軸系零件的工作原理、運動特性綜合地呈現出來,為本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提供了基礎理論,在各學科里起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并對生產實踐有具體的指導作用。雖然這門課程對于機電專業學生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課程內容枯燥乏味、復雜難懂,學生的學習興趣低,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如果在教學中采用做學教一體教學模式,構建活力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氛圍中逐步對課程知識進行理解,逐步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機械基礎》教學的課堂就不再是單調枯燥的,而是充滿活力、充滿智慧的課堂。

2.1 引發學生學習機械基礎之興趣

首先,與《機械基礎》基本原理的學習相比,學生更愿意參與到實際的做中去,在實際的崗位操作中積累經驗。在做的過程中,老師要擅長指導。例如,在實際軸類零部件操作課中,老師要熟練地指導學生在觀看各種零部件的過程中,歸納出有關零部件的同一性。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地加強對《機械基礎》基本原理的理解,把做與學有機地相融合,以達到對事物的觀察和邏輯思考的目的,使學生的創造力和辨別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心理學認為,人的情緒是在特定環境下發生的。在課堂上,通過創造獨特的、豐富多彩的生動情境,可以影響和激勵學生的思維,并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大部分中職學校學生眼中,機器是單調的、冰冷的。因此,教師有必要創造條件,促使學生轉變觀念。當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創造情境,如可以提問,可以通過實物,可以通過媒介。比如,通過詢問學生的日常生活,如做飯、洗衣、去學校,讓他們感受到機器在無聲無息地為自己服務。老師也可以自己動手做教具,比如在《漸開線的畫法》中使用圓板、棉線、粉筆等。用圓紙片做漸開線的基礎,用棉花做動線,用粉筆在棉線上快速移動繪制漸開線。同時,鼓勵學生制作出與之相似的學具,通過自己的實踐,就能更好地了解和接受學習的概念。在對“四連桿式”的辨析中,老師利用不同長短的木條、螺栓、螺母等,指導學生配合,共同完成機械的關節部位的鉸接,并結合機械的動作特點進行小組探討,最終得到的結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各類單車、小型雨傘、自動卷筆機、噴嘴、千分尺等進入教室,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微小機器的巨大影響,情境式的課堂,使他們對機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和求知欲的萌發。此外,老師還應當引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機械教學的課堂上,也不必事事都要自己動手。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機器的認識程度,對于與學生的認識程度相適應的作業應由他們自己來完成,并給予相應的激勵。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創造出多種教學情境,使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以達到對實踐活動的再創造。此外,在培養學生邏輯能力的基礎上,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特別是對學生進行理論學習和實際操作的協同作用的指導,通過做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好的學習行為,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做。

2.2 重視導學案設計確定做的內容

一節課是否精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取決于導學案的編寫質量。對于導學案來講,它最重要的是必須具有功能。導是引導,學是目的,案是設計,不能把導學案變成習題集,它只能是工具和手段。

導學案幫助學生“學會”“會學”“樂學”和“創學”,因此編制導學案必須變教學目標為學習目標,變教法研究為學法指導,變單純知識利益為能力利益。如果單純從知識教學的角度看,課堂的任務就是“學會不會的”,前提是首先讓學生找到“不會的”把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遞進化。這樣有了問題主線的牽引,學生才有可能主動、深入地學習。完成經歷—失敗—反饋—矯正—經驗這樣一個自我獲得的過程。

如在進行“平面連桿機構”一章中“曲柄存在的條件”這一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實驗材料,先讓學生根據要求分組組裝鉸鏈四桿機構模型,然后分別以不同長度桿作機架,驅動連架桿,觀察機構運動狀態、判斷類型。接著歸納機構有一個曲柄存在成為曲柄搖桿機構時,四根桿件的長度關系以及最短桿的位置 ;同理觀察歸納有兩個曲柄存在和沒有曲柄存在時,各根桿件的長度關系和最短桿的位置;最后根據歸納的內容自然推出“曲柄存在的條件”。這一部分內容如果不是將做放在首位,只靠教師利用三角關系推導、講解,或者教師動畫演示、模型演示,都不能達到學生真正理解的目的,也無法體現做學教合一的效果。學生按照導學案上動手能力的設計一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很自然地就把難點化解,通過自己動手、觀察、分析、歸納,不僅理解透徹、實現做學教合一,而且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3 注重活力課堂氛圍的打造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一種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因素。

教師的親和力是創設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發揮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熱愛學生的態度、自然的教態和生動的語言,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染和鼓舞學生。使學生喜歡上你所任教的學科,增強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相關知識的信心,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活力高效課堂是一種以生為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和多元評價的教學行為。通過導學案的引領,可以把本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理順、分清、融會貫通,提升了專業知識水平 ;通過個人自學、小組探究、展示詮釋、點評質疑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專業口語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進行“曲柄存在的條件”這一知識點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要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要遵從學生的方式,把學習權和經歷權還給學生,只有經歷了才有經驗。各學習小組在經過組內討論后,在展示詮釋環節要選派小組代表上臺,展示自己組的結論成果并且詳細詮釋探究過程 ,同時鼓勵其他幾組學生大膽質疑。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團隊協作中進行溝通,從而促進他們的成長與發展。老師可以把問題留給學生,把他們分成小組,再由他們挑選小組長,使他們有序地進行探究。由于各組同學在機械知識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別,因此,在進行機械方面問題探索時,積極主動的同學引導較內斂的同學,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一項操作從開始到結束,包括問題的產生、問題的假定,在此基礎上,對操作程序進行詳細的規劃,并對所需設備進行了詳細的計劃。此外,對操作實施的情況進行監控,對其運行情況進行記錄并分析。這一系列的流程是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來完成的。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自行查找有關的材料,及時找到問題。在學習和掌握基本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地強化了團隊合作意識。還有在關于液壓傳動學習時,研究流量和流速與哪些因素相關。學生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密度,有人說是容積。此時,老師們可以進行恰當的分組,分兩個組分別進行檢驗,一個研究密度,一個研究容積。通過對實驗的研究,讓學生了解和檢驗自己的猜測,使學生能夠熟練地了解液壓驅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在對團隊的數據進行分析的時候,各小組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最終,組長總結,并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指導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達到節省教學時間的目的。整個班級之間的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讓所有的學員都可以在學習和學習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東西。

俗話說理越辯越明,在學生們反復地詮釋、質疑中,曲柄存在的條件就自然地歸納出來,并且牢牢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了。教師應適時進行點撥、點評、提升和拓展,自然引出利用“曲柄存在的條件”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繼而引導學生總結判斷機構類型的三字口訣,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

3 結語

實行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方式是職業教育學校辦學理念和形式進行改革的必經途徑,將“做學教”結合起來,使學生具備加工、機械產品設計、制造、生產技術管理等多種技能。

在創造充滿生機和效率的課堂時,利用更加可視化的教學錄像,可以幫助同學們靈活地利用教材的知識來進行操作,使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刻和完整地理解所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為適應今后的實習或生產環境下,預先累積一些經驗,做到做到學,更使老師們的專業能力持續提升,實現做中教。

參考文獻:

[1]許飛飛.“做學教合一”在機械基礎課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8(26):181.

[2]王玲.“做學教合一”視域下中職機電教學建構與實施策略探究[J].教師,2021(33):107-108.

猜你喜歡
做學教合一機械基礎
促使學生體驗的真正發生:做學教合一的校本化實踐
職業教育“做學教合一”:思考與行動
基于“做學教合一”的中職《企業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
“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做學教合一”理念的中職數控專業職業課程開發與研究
以構建“做學教合一”為目標的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新模式的實踐研究
提高《機械基礎》課堂教學效果的實踐與嘗試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軍械士官大?!皺C械基礎”課程中的具體實施
情境化教學在機械基礎中的應用
淺議中職機械基礎課程信息化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