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逆向設計的大單元教學實踐

2023-05-25 18:28王方瓊王方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8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大單元教學教學實踐

王方瓊 王方芳

摘要:隨著新的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單元教學理念逐漸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以目標為導向的逆向思維教學模式能為大單元教學提供理論支持,能增強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規避以往教學過程中的問題。

關鍵詞:逆向設計 大單元教學 教學實踐

一、背景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深入推進,以單元教學為基礎、以語篇為支撐的大單元教學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倡英語教學要在主題意義的引領下,將每個獨立的語篇串聯起來,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設計出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課堂學習活動,課堂教學要實現目標、內容和方法的融合統一。

然而目前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單元設計缺少主線引領,教學內容淺、碎、雜,教學活動之間缺少邏輯關聯,教學評價形同虛設。

二、理論基礎

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提出的逆向單元教學設計理念,為基于逆向設計的大單元教學設計提供了理論支撐。逆向設計的起點是預設可能達到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即要求學生學會什么,能解決什么問題;再根據此結果確定合適的評價標準;最后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因此,基于逆向思維的教學設計能使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保持高度統一,同時也關注了評價在診斷和推動教學上的作用,有效規避教學內容雜亂、教學活動沒有關聯、教學評價形同虛設等問題。

三、基于逆向設計的大單元教學實踐的實施步驟

本文以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新教材必修3 Unit 9 Learning單元以及第1課Active Learning為例,闡述筆者如何通過細化逆向設計路徑,從教學目標的設定、評價標準的設計以及教學活動的安排三個方面,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閱讀教學活動。

(一)設定教學目標

按照逆向設計的思路,教師需要自上而下地設定分層目標。首先通過研讀單元各語篇的內容,提煉出整個單元的主題意義,思考學生在完成本單元的學習后,能解決新的情境中的什么問題,從而確定知識遷移目標;然后結合文本的主題意義和文本內容,確定意義建構目標;最后根據文本所承載的知識、學生獲取這些知識所需要的技能和策略及學生目前的學情,確定知識獲得目標。

Learning單元屬于高中英語必修模塊的最后一個單元,屬于“人與自我”主題下的“生活與學習”主題群。整個單元的教學圍繞“學習”這一主題,目標是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和理解跟學習有關的知識,逐步培養學生能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學習以及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與習慣。

在“學習”這一單元主題下,筆者首先對單元內每個文本進行研讀和分析,對每個語篇子主題進行了梳理和提煉。開篇Topic Talk旨在讓學生認識自身學習現狀,引發學習思考;Lesson 3 The Secrets of Your Memory意在讓學生了解關于記憶力的奧秘;Viewing Workshop旨在讓學生了解大腦發展階段和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Reading Club 2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男女生閱讀習慣差異。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以上語篇都是與“學習”相關的理論、原理、規律、現狀等事實性信息,因此筆者把這幾篇概括為“認識學習”。接下來,繼續梳理各語篇小觀念之間、語篇小觀念與單元大觀念之間的聯系,并將單元語篇進行整合和重組。在本單元中,筆者通過分析各小觀念所體現的有關“學習”的不同側面,建立起“認識學習—學會學習—反思學習”的顯性關聯,形成單元內容關聯圖。

通過進一步挖掘語篇之間的關聯可以發現,單元內的語篇分別從學習的理論認識、學習的實踐行動和學習后的反思三方面,形成了有邏輯關聯的、遞進的學習全過程,而“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則體現在每個語篇之中。本單元的Project讓學生轉變角色,以教師身份完成一項教學任務,旨在以教促學,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的所學內容,加深對學習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對整個單元進行研讀和分析后,筆者圍繞Learning這一主題形成了多角度的小觀念建構,總結出該單元主題下的大觀念: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基于對單元大、小觀念的細致分析和提煉,依據布盧姆的認知目標分類及對學生達成目標的難度預測,確定了單元目標和課時安排(表1)。

在確定了單元目標之后,接下來,筆者以閱讀語篇中的第1課Active Learning為例,通過深入分析文本,梳理出本課的小觀念、語言知識及語篇知識,并制定出本課的教學目標。

Active Learning是一篇說明文,作者列舉了五個有助于成為主動學習者的建議,希望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可以對比和調整自己平時的學習態度和方法,進行反思并積極探索成為主動學習者的方法,最終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對語篇內容進行梳理后,基于逆向設計理論,筆者要將對語篇的研讀轉化為對課時目標的設定。第9單元第1課閱讀語篇Active Learning教學目標如下:

在學完本課之后,學生能夠:

(1)通過閱讀獲取成為主動學習者的五條建議;概括與整合每條建議的內容并能完成思維導圖,確認每條建議的行為、效果及原因;運用所學語言,向同學介紹這五條建議。

(2)分析比較自己及同伴的學習方法,并比較不同學習方法的優劣。

(3)反思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結合自身實際,談論自己將如何運用所學建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

(二)從目標到評價設計的轉化

在逆向設計中,評價被看作驅動教學的工具,教學雙方要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對設定的目標進行回望,這樣才能避免教學活動的隨意性。在設計目標及評價標準時,筆者主要參考了課程標準中課程內容及學業質量水平的要求、學生現階段的學情及預設的表現性活動的產出形式等因素,設計出本課學習的學生自我評價及反思表(表2)。

(三)從評價設計到教學活動設計的轉化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的最關鍵的一環,也是使教學目標落地的最重要保障。課堂活動的設計不是孤立的,應該以主題意義作為主線,將課堂活動串聯起來,由淺入深地對主題意義進行探究?;谶@樣的理念指導,筆者設計了以下課堂活動:

1.學習理解類

首先,為了激活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引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感知和注意,筆者讓學生討論誰是班里的主動學習者,并能描述他們的行為(to take notes、to ask questions、to focus on、to be curious、to reflect on...),同時思考并回答問題:What do active learners do?Are you an active learner?通過以上活動和相關語言的鋪墊,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而啟發學生思考:How to be an active learner?What is active learning?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Active Learning。教師引導學生對語篇知識進行梳理,對語篇內容進行概括整合。接下來,學生快速閱讀第一段并回答“What is active learning”這一問題;然后學生繼續閱讀,概括每段大意并給每個段落配上正確的小標題。在此基礎上,學生分組討論每一條建議,分步梳理和整合進行深度理解,然后確認每一條建議的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和背后的原因,并嘗試使用思維導圖對全文進行概括和結構上的梳理。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充當觀察者的角色,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現,并根據需要提供個體或全體的指導和反饋。接著,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和交流,進而完善所完成的思維導圖。同時在組內交流分享。

2.應用實踐類

在應用實踐類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文章體裁以及信息組織方式,即以說明active learning為主要對象,以下定義、舉例子、做比較等方式使讀者對active learning有科學的認識并能獲得相關知識。具體而言,學生先思考active learning的含義,然后挑選出一條建議在小組內介紹,之后在班級里進行分享,做到充分內化并運用所獲得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根據課文中給出的五條建議,分析和比較不同學習方法的優劣。

3.遷移創新類

在遷移創新類活動中,教師讓學生結合今天所學談談哪一條建議對他們來說最有用,并提出對這些建議的疑問。引導學生聯系平時的學習行為,并進行反思,思考個人在未來將如何開展主動學習。教師首先提出問題:Which suggestion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Why?Do you have any better ideas?此時學生需要整合所學內容,反思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在評價時學生需要基于語篇內容,分析主動學習的原因以及學習效果,發展批判性思維。接著,教師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思考:What other ways of active learning do you know?與大家分享并解釋原因。最后鼓勵學生基于本課所學內容談談自己在將來如何運用這些技巧成為一個積極主動學習者:How will you learn actively in the future?Make a list and explain why.教師在這一環節帶領學生回歸語篇,鑒賞文中的修辭手法,體會說明文的下定義、舉例子、做比較等說明方法,并結合自身實際,談論自己將如何運用所學建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有意識地發展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并促進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在課后作業中,創設情境,讓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向李華提出三條高效的學習方法。此任務的目的是運用和鞏固所學語言知識,解決具體問題,實現知識的遷移創新。

以始為終的逆向設計增強了教學目標、評價和活動之間的聯系,發揮了目標的引領作用和評價的促學價值,加強了語言學習活動設計的整體性和關聯性,為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閱讀教學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設計方向。教師基于此理論所設計的課堂活動及支撐性子活動,對教學目標進行了細化和分解,為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黃大燦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大單元教學教學實踐
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淺談以“類化”思維改進中職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有效策略
核心置換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基于多案例的汽車外觀逆向設計潛在侵權風險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