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指向下的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策略

2023-05-26 17:47汪立志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個性化作業核心素養策略

汪立志

[摘? 要] 數學個性化作業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研究者從小學數學作業現狀談起,分析個性化作業的特征,并提出個性化作業設計的策略,以期促進每個學生的最優發展。

[關鍵詞] 個性化作業;核心素養;策略

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而言,枯燥重復的數學作業不僅讓學生感覺負擔重,而且會使其興趣全失。如何才能讓學生愛上做作業,這是每位小學教師應重點探討的話題之一。當然,讓學生對作業產生濃厚的興趣,離不開教師的智慧。既然小學生是鮮活的、差異化的和個性化的,那么只有適合小學生的個性化作業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是有效的作業。因此,布置個性化的作業可以讓學生興趣盎然,可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真正意義上實現“減負增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筆者認為,想要讓數學作業具有“個性化”,一是要“少而精”,這樣才能免去“會了還要做”的尷尬,才能讓學生通過針對性的作業正確“加餐”;二是要“有趣味”,讓枯燥單調的習題趣味化,才能讓學生對生動有趣的作業“發力”。

一、當前小學數學作業的現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在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下存在著數學作業設計不當的問題。

(一)陳舊的內容

教師的作業設計大多以計算題與應用題為主,很多應用題只需要學生機械套用相關公式或模型就能解決。這些作業不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脫節,也沒有與其他學科建構聯系。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禁錮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還無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制約了學生數學觀念的形成。

(二)“一刀切”的作業布置

在課堂上,不少教師常常會規定作業時間和作業內容,期望每個學生在相同時間達成相同的目標。事實上,這樣的作業布置忽視了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認知方式和情感需求,將學生整齊劃一地設定為“同級學習機器”。面對相同的作業,學優生往往覺得毫無挑戰性可言,而學困生常常會出錯。這樣一來,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作業的興趣,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個性化作業的特征

(一)多樣性

傳統作業設計形式單一,只需要學生簡單地推理演算和書面作答。核心素養指向下的數學作業需要關注學生思維的拓展,個性化作業需要有豐富的作業內容、多變的作業形式、多樣化的結論等。多樣性的作業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發揮才智的空間,讓每個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的興趣、能力和優勢自主選擇作業。由此可見,多樣性是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基石。

(二)差異性

傳統的“一刀切”的作業形式,即每個學生完成相同內容、相同數量的作業。然而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和愛好,在智力上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個性化作業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以此作為關注點,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起始點設計作業。這樣才能讓作業符合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每個學生搭建適宜發展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跳一跳”之后得到最優發展。

(三)主體性

面對繁重的傳統形式的作業,部分學生只能消極應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主體體驗和獲取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個性化作業時要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為目的,要關注到每個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要注重學生自我認知的提升,讓每個學生輕松、愉悅地參與作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發展性

核心素養指向下的個性化作業除了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取,還要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團隊分工協作、成果的交流分享等。在這樣的作業影響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很大的張揚,創新潛能得到了極大的挖掘,多元化地發展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三、精設個性化作業的策略

(一)多元作業促個性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構造具有差異性。比如,一些人擅長表達,一些人具有交際天賦,一些人擅長寫字等。學生是獨立的個體,自然在智能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表現,尤其在數學學習方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數學教師唯有從學生的客觀差異性出發,重視學生的“多元智能”,才能設計出適應每個學生發展的多元化數學作業,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

案例1?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作業設計

作業1:請尋找身邊的圓柱或圓錐的物體;

作業2: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分別制作一個圓柱和圓錐;

作業3:在制作好的物體外表面涂色(要求每面的顏色不相同);

作業4:將制作好的兩個物體各自的特征描述給家長聽;

作業5:從家中找出圓柱與圓錐紙盒各一個,并將它們拆開來看一看,你能發現什么?

作業6:請用自己的方式總結出圓柱與圓錐各自的特征。

要求:請從上述6項作業中自主選擇2項高質量地完成。

認真解讀上述6項作業,不難發現這是從學生智能構造差異性特點出發進行設計的,充分展現了作業的多元化和層次性。值得欣喜的是,面對這樣的作業,每個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從中選擇自己強勢智能的2項來完成。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不再叫苦連天,而是有效地思、找、做、說、涂、拆,通過多感官的參與深化對圓柱和圓錐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尤其是在總結環節中,每個學生都腦洞大開:有的借助語言,有的列出圖表,有的利用文字,有的畫出圖畫,有的直接操作,能夠生動且有深度地概括圓柱與圓錐的特征。從作業的結果來看,這樣的作業讓每個學生輕松愉悅且富有成效。

(二)分層作業促全體發展

新課標強調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好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得不同的發展。那么,教師應摒棄統一性的傳統作業,從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差異性出發,設計和安排適合每個層次學生的不同作業,讓學生在自主選擇中自主練習,從而提升興趣、增強信心、減輕負擔、發展能力。

案例2? “圓的認識”的作業設計

1. 基礎性作業

(1)分別畫出半徑為3厘米的圓和直徑為3厘米的圓;

(2)畫出自己喜歡且由圓組合而成的圖形。

2. 提高性作業

(1)先畫出一個直徑為6厘米的圓,再畫出它的2條直徑,并量出每個半徑的長度;

(2)畫出一個奧運五環標志,想一想如何畫才能畫得像?

3. 拓展性作業

(1)先畫出一個邊長是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在這個正方形里畫出一個最大的圓,最后思考這個圓的半徑是多少厘米?

(2)思考如果在操場上畫出一個大圓需要哪些工具,并說一說畫大圓的具體步驟;

(3)圓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圖形,比如茶杯蓋、月亮、車輪等。人們都說圓是最美的圖案,你覺得它美嗎?你還能列舉出生活中哪些圓形的圖形?它們為什么是圓形的呢?

在這樣的三類作業中,基礎性作業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主要是兼顧到“學困生”,以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為設計方向,達到夯實基礎的目的;提高性作業主要面向中等以上的學生,通過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來轉化學生“最近發展區”,達到培養思維的目的;拓展性作業主要面向“學優生”,是前面兩類作業的拓展延伸,力求通過具有拓展性和挑戰性的問題來訓練學生思維,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面對適合自己的作業,每個學生都能盡力而為,讓個性化作業發揮最大的作用和價值。在檢查作業時,筆者著重表揚了基礎性作業完成得不錯的學困生,讓他們有效建立了學習信心和激起了學習興趣;同時,讓完成了提高性和拓展性作業的學生進行深度展示與交流,通過互動、爭辯、討論和反思,實現了作業的共享和心靈的溝通,使作業發揮出更大的效能。就這樣,筆者欣喜地發現:在長期分層作業的訓練下,學困生在學習中愈發顯得自信,學優生對數學探究有了更大的熱情。學生看到作業不再唉聲嘆氣和應付了事,而是主動探索、興趣盎然、信心滿滿。

(三)協同作業促共享智慧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備相對于其他人的獨特優勢。教師應利用好學生的“獨特優勢”來精心設計作業,讓個性化作業綻放獨特的光彩。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無法獨立完成的協同作業,讓學生通過與他人的分工和合作來共同完成。這樣,在作業中每個學生都可以從自身的優勢出發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充分展示自身的優勢。同時,通過作業中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智慧共享,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業的新穎、個性和趣味,有效體驗數學活動的充實感,逐步消除對傳統作業的無奈感,感受到數學作業的創造性和成功的喜悅。

案例3? “幾何形體的認識”的作業設計

研究性作業: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座著名建筑物的高度,了解這座建筑物的歷史,將其蘊藏的文化內涵揭示出來,在全班分享。

面對這樣具有探究性的作業,學生很感興趣。每個小組的成員都積極參與到選擇素材的行動中,通過反復篩選和斟酌來確定測量對象。每個小組根據組內成員的不同興趣與特長進行分工,擅長文學的學生利用網絡或書刊收集與之相關的資料,擅長電腦的學生利用網絡搜索一些關于該建筑物的特點與歷史,擅長動手操作的學生去實地考察并測量該建筑物的高度,擅長繪畫的學生則將組內成員所收集的資料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

在全班展示環節中,筆者看到了每個小組創意十足的呈現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測量方法。由于任務中每個小組的成員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都貼合了自己的長處,所以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將分工協作的過程在全班展示。同時,作業中的每個任務點并非孤立存在,需要組內成員通過交流互動、集思廣益,讓學生在協同合作中提升團隊合作能力。

(四)作業評價促全面發展

對于日常作業批改,不少教師僅僅是通過冷冰冰的“√”或“×”來完成,這樣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甚至對一些學困生容易造成傷害。試想,當學生看到滿篇的紅色“×”,他的心情會怎樣?他對學習還能依舊興趣盎然和信心滿滿嗎?

事實上,作業評價是一門藝術,其藝術性主要體現在它的個性化、激勵性和創造性。面對學生的協同作業或分層作業,教師如果僅僅給出一個對與錯的簡單評價,那么只會將學生燃起的思維火花澆滅。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預設面向不同層次學生的衡量標準,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給出個性化的評價,通過對學生知、情、意、行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評價激勵學生。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好作業評價的激勵效能,讓作業評價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

比如,在作業批改中針對努力完成作業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的進步真大,繼續努力,加油!”“看你的作業真是一種享受,太棒了!”針對學生的奇思妙想,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的想法讓老師震驚,課堂中一定要向同學們說一說!”“這么有創意的想法老師還沒想到呢,你真棒!”針對一些作業有錯誤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評價:“你是一個聰明的好孩子,要是字可以寫得再端正些就更好了!”“想法真的很好,要是計算時再仔細些就不會有這種令人惋惜的錯誤了!”

實踐證明,充分發揮個性化作業的魅力可以有效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可以充分提升學生作業的專注力,讓作業的成效得到較大提高。教師只有對個性化作業設計進行不斷探究和完善,才能形成有創意的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完整系統,讓作業真正發揮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作用。

猜你喜歡
個性化作業核心素養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初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技巧探微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初中數學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與評價
高中英語閱讀及個性化作業的嘗試以及相關思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