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顱腦損傷患者應用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

2023-05-30 10:48盧麗萍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23年1期
關鍵詞:血液流變學顱腦損傷神經功能

盧麗萍

【摘要】? 目的? 分析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血液指標、顱內壓(ICP)及神經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醫院2020年4月- 2022年4月住院的72例顱腦損傷患者,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兩組,每組3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對比兩組血液指標、ICP、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腦卒中(NIHSS)評分和肢體肌力狀況。結果? 護理干預后,兩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ICP和NIH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肢體肌力Ⅱ級(50.00%)、Ⅲ級(38.89%)、Ⅳ級(5.56%)的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可有效糾正顱腦損傷患者血流動力學紊亂狀態,降低ICP,減輕神經功能受損程度,提高肌力。

【關鍵詞】? 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顱腦損傷;血液流變學;顱內壓;神經功能

中圖分類號? R473.6?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3)01--03

顱腦損傷屬于急診科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由于頭部遭到間接或直接暴力出現腦震蕩、顱內出血、顱骨骨折、頭皮血腫、頭皮破裂等癥狀,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等特征[1]。顱腦損傷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完全喪失了對外界、自身的認知功能,處于持續性植物狀態,同時伴有血流動力學紊亂、顱內壓(ICP)增高等癥狀,預后普遍較差。有學者認為,對顱腦損傷患者給予刺激性康復護理,可糾正血流動力學紊亂,促進受損神經功能恢復[2]。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康復護理模式,遵循循序漸進的康復鍛煉,可修復、促進神經元再生,減輕腦細胞受損程度?;诖?,本研究對顱腦損傷患者實施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醫院2020年4月- 2022年4月住院的72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MRI、CT確診;②受傷6h內入院治療;③首次患“顱腦損傷”;④年齡>18歲;⑤無腹腔、胸腔大出血。排除標準:①合并休克、嚴重感染等疾病者;②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③合并高血壓等疾病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既往存在顱腦手術史者;⑥合并腦腫瘤等腦血管疾病者;⑦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⑧殘疾、癱瘓者;⑨合并狂躁癥等精神病變者;⑩腎、肝等臟器功能衰竭者。根據組間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分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3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35~70歲,平均52.62±6.04歲;受傷時間2.5~5.1h,平均3.85±0.34h;疾病類型:腦干損傷6例,硬膜下血腫1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2例,腦挫裂傷8例;昏迷程度:輕度16例,中度14例,重度6例。對照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38~67歲,平均52.52±6.12歲;受傷時間2.9~5.4h,平均3.91±0.31h;疾病類型:腦干損傷7例,硬膜下血腫12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1例,腦挫裂傷6例;昏迷程度:輕度14例,中度15例,重度7例。兩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家屬均已在知情同意書簽字,且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護士遵醫囑給予維持電解質平衡、改善微循環、降顱壓等對癥治療,加強病房巡視,如有異常及時配合當值醫生給予對癥處理。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昏迷期:①聽覺刺激。護士給患者戴耳機,選擇患者受傷前喜歡的音樂,音量分貝在20~50dB,每日6~8次,每次15min。最親密的人也可呼喚患者名字,給患者念報紙、講笑話、講故事等,每日4次,每次30min。②視覺刺激。以彩色、弱光、強光對患者進行視覺刺激,每日2次,每次30min,刺激環境光線應暗,在手電筒上包綠、藍、紅的紙,照射患者頭部的正面、側面,每次10下,每日6次。另外,也可通過電視節目、家庭照片等彩色物體對患者進行視覺刺激,如果患者的注意力可以集中于某一物體,可進行進行視覺追蹤。③觸覺刺激。家屬用護膚液或手輕輕撫摸患者頭部皮膚,尤其是耳垂、耳唇等敏感性位置,對患者軀干以及四肢進行按摩、拍打,將金屬湯匙在冷水或熱水中浸泡30s對患者進行冷熱刺激,每次8~10下,每日6次。④高壓氧刺激。以大型空氣加壓艙對患者進行高壓氧刺激,加壓25min,壓力0.2MPa,吸純氧60min后,休息5min,減壓30min,每日1次,連續刺激10d。

(2)意識恢復期:護士指導患者行走訓練,護士位于患者患側,重心居于健側位置,行走時以內側腿將患側腿帶動行走,行走期間應有家屬或護士陪同,避免跌倒。在站立的基礎上擺動患肢,前擺時踝前屈、伸膝,后擺時踝跖屈、屈膝,如此反復訓練,直至患者可以獨立站立。對于平衡障礙的患者,可使用“助行器”“T型拐”“四角拐”等輔助器具,輔助患者步行,避免發生畸形,步行時應加強安全保護,避免發生軟組織損傷、骨折等。指導患者進行如廁、洗漱、吃飯、穿脫衣舞等日常生活鍛煉,強度以自身耐受為主,遵循循序漸進的運動原則。

1.3? 觀察指標

(1)血液指標: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

(2)ICP:采用ICP監測儀(德國Spiegelberg,生產企業:上海涵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量,最終記錄值是連續測量3次的平均值。

(3)神經功能損傷評分: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腦卒中(NIHSS)評分,包括忽視、構音障礙、語言、感覺、共濟失調、凝視等,滿分為42分,最終計分越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越輕[3]。

(4)肢體肌力:不能檢測到肌肉收縮,完全癱瘓為0級;肌肉收縮運動可以檢測到,但無法運動為Ⅰ級;患肢可以在病床上平行移動,但不能負重為Ⅱ級;患者患肢可以從病床抬離,但不能抵抗阻力為Ⅲ級;患肢對于部分阻力具有抵抗能力為Ⅳ級;患者恢復正常肌力為V級[4]。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正態分布計量資料(血液指標、ICP、NIHSS評分)以“±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肢體肌力)組間構成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液指標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上述指標水平均降低,但組間比較,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ICP和NIHSS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前ICP、NIHS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肢體肌力程度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肢體肌力Ⅱ級、Ⅲ級、Ⅳ級的比例高于對照組,組間肢體肌力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據調查顯示,受暴力傷害、高處墜落、交通事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顱腦損傷的發病率顯著增高,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的死亡率可高達42%[5]。顱腦損傷患者治療期間多伴有顱內出血、腦水腫、顱內高壓、腦疝等現象,ICP難以控制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顱腦損傷是當前臨床中占有醫療資源較多的一種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痛苦,而且加重了社會、經濟負擔,現已成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6]。因此,顱腦損傷患者在治療的同時,如何通過一系列護理手段,改善患者血流流變學、降低ICP、促進受損神經功能恢復是護理人員高度關注的內容。

有研究表明,人體腦組織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對于受損的腦細胞,如果條件適宜,及早給予康復鍛煉,可促進腦神經元再生、修復,從而達到降低致殘率、死亡率的目的[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ICP、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肢體肌力高于對照組,表明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在顱腦損傷護理中效果顯著。分析如下: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在患者處于昏迷期時,加強對患者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方面的護理,可將處于抑制狀態的神經細胞激活,提高、恢復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促使大腦半球、外界之間產生應答,加快患者蘇醒,幫助患者及早恢復意識,同時具有建立側支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杳云跁r還對患者展開高壓氧刺激,高壓氧可有效增加腦組織血氧含量,糾正腦組織缺氧、缺血狀態,促使患者腦細胞有氧代謝功能恢復,緩解腦循環障礙,改善腦內微循環。高壓氧刺激為腦干網狀組織提供了充足的營養物質、氧氣,恢復大腦皮質投射功能,促進血管收縮,緩解腦水腫,改善腦組織血流動力學,最終達到降低ICP的目的[8]。在患者意識恢復期,對患者展開肢體康復鍛煉,可提高神經元的反應性、靈敏性、興奮性,改善全身血液循環,代償患者丟失或損傷的運動功能,幫助患者及早恢復正常的生活,避免發生肌肉萎縮等并發癥。但需要注意的是,顱腦損傷患者康復鍛煉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快速變動體位,避免由于供血不足而引發跌倒等不良事件。

綜上所述,顱腦損傷患者采納循序漸進式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血流動力學,減輕神經功能受損程度,降低ICP,提高肌力。

4? 參考文獻

[1] 鄭純翠,馬國祥,陳銀娟.基于奧馬哈系統的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鼻飼患者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20,31(15):2038-2040.

[2] 盧小玲,胡周靜,黃麗,等.早期不同模塊康復護理對腦外傷致偏癱患者語言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22):2496-2498.

[3] 葉妮,王潔,米琰,等.FMEA護理模式聯合早期高壓氧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20,27(1):97-98.

[4] 劉偉,王昳晨,劉月偉,等.高壓氧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術后患者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1,41(7):1505-1509.

[5] 魏建玲,文曉箭.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干預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心理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1,45(9):1484-1485.

[6] 徐熙娟,袁鵬,龔燕華,等.認知康復結合肢體訓練對顱腦損傷患者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32):3629-3632.

[7] 周惠嫦,衛小梅,張盤德,等.說話瓣膜聯合吞咽基礎訓練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昏迷患者吞咽功能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20,42(10):877-881.

[8] 宋丹.納美芬聯合高壓氧對急性重型顱腦損傷血清S100β蛋白、缺氧誘導因子-1α、丙二醛及乳酸水平的影響[J].安徽醫藥,2020,24(1):47-50.

[2022-10-09收稿]

猜你喜歡
血液流變學顱腦損傷神經功能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阿托伐他汀輔助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及對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的意義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觀察
顱腦損傷后同期顱骨修補及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探討
車禍致顱腦損傷傷殘鑒定分析
顱腦損傷后認知功能障礙特點與損傷部位相關性研究
尿激酶溶栓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分析
不同溫度的造影劑粘度對CAG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影響臨床觀察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