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3-05-30 18:52康曉娉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康曉娉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情境教學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本文首先介紹情境教學法的內容及特征,然后分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最后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為案例,提出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對策,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指導。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在課堂上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比較困難。情境教學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將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及具體化。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應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依據進行設計,以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1? ?情境教學法概述

1.1情境教學法的內容及特征

情境教學法是指將設計的情境融入課堂,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達到豐富課堂知識、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教學目的。情境教學法的特征如下:

第一,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情境教學法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具體和形象的內容。情境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學習數習時不再感到吃力和枯燥乏味。

第二,在課堂中融入情境教學法,能活躍數學課堂,讓學習氣氛更融洽、輕松和愉快,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獨立探索并解決數學問題。

第三,運用情境教學法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助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研究表明,在情境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較高,學習能力都有所改善,學科核心素養有所提升。

1.2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原則

情境教學法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但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因對學生的要求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學生的體驗也存在差異,所以教師需要調整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情境教學法的特征,遵循一定教學原則設計課堂情境。

第一,應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把控情境運用時間,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中心優化教學情境,在適當的時機融入情境,以提高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質量。

第二,對于數學學科而言,教師要側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依托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思維的海洋中暢游,提升情境教學效果。

2?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2.1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學習能力

就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還有部分小學生存在自主思考能力不足的問題,他們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很難理解透徹。所以,結合學生情況引進情境教學法,能在數學課堂中構建生動、形象、有趣的數學學習情境模型,將抽象、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融入生活現象中,并拓展學習寬度、深度及廣度,從而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大量教學實踐證明,促進情境教學法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能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文化視野,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如在《認識圖形》一課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引入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圖形,思考各種物品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圖形,就會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征的理解,還可以讓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觀察能力,從身邊的事物中學習更多知識。

2.2有助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數學學習非常重要。學生只有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主動去學習難度大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升自我創造條件。例如,將情境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一方面能促進數學與生活的融合;另一方面能創新傳統教學模式,為學生設計趣味性強的課堂環境,活躍沉悶枯燥的數學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將生活事例融入課堂中,圍繞課程內容設計情境,這樣,不僅能達到啟發學生智慧的效果,而且能引導學生體會數學的魅力及樂趣。

2.3提升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全面發展已成為熱門話題,也是素質教育的目標。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將數學問題納入不同情境中,鍛煉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例如,可以圍繞生活情境創設課堂活動,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尋找知識傳播載體。這樣,不僅能降低數學學習難度,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提升實踐探索能力。如在教授《生活中的數》一課時,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出發,聯系學生的生活,創設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境,如購物、買票、物品擺放、數數等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在生活中也會積極探索常見的數學現象,從而提升自身的實踐探索能力。另外,應用情境教學法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3?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3.1融入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問題

大部分小學生都有較強的好奇心,活潑好動,思維靈活。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大多喜歡探索新奇的事物。在探索新奇事物的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得以提升。所以,為促進小學數學與情境教學的融合,教師要借助學生的好奇心,將問題情境融入教學中。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從學生生活出發,以學生感興趣和熟悉的事物為中心,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促進教材內容及與問題情境相融合,找到準確的切入點,豐富問題情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引領學生思考問題,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為例,教師可以采取問題驅動教學法設計問題情境。例如,可以問學生以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小數嗎?”“請同學們好好回憶一下你們的生活,你們在哪里看到過小數?”“同學們能舉例闡述小數的內涵嗎?在超市購物中,小數代表什么意思呢?”通過這些問題,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從生活出發開動腦筋,爭著回答教師的問題。通過問題驅動,導入新課,展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目標。在設計問題情境時,如果是多個問題,應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回答簡單的問題后,學生能產生學習動機和內驅力,并積極主動探索難度大的問題。借助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教師需要在問題設計上下功夫,提出有意義和有關聯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數學問題。

3.2設計生活情境,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研究小學數學教材得知,教材內容的設計密切結合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教師要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激發學生的興趣。北師大版數學教材中許多內容源于生活,在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傳播數學知識有助于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因此,教師要形成生活教學意識,回歸學生生活,分析生活與本節內容的關系,導入生活情境,在情境設計中為學生匹配最合適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掌握數學知識,獨立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平均數》一課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平均數這一定義,教師可以從生活出發,以逛超市為課堂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例如,回憶最近一周逛超市的情況,收集購物小票,并將每一次消費記錄下來。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計算一周內逛超市的頻率,并計算每次的消費平均數。結合逛超市的頻率及一周內的消費總數,計算出單次逛超市所花費的費用。通過融入生活情境,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能聯想生活經驗,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大量研究證明,導入生活情境不僅能提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效率,而且能讓學生順利解決數學問題。自從引進逛超市的案例后,班級中的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出錯率極低,這驗證了生活情境的應用價值。

3.3引進競爭情境,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時期。教師可圍繞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設計教學情境,以提升教學效果,借助學生表現欲強的特征,為學生創設公平公正的競爭情境,讓學生在競爭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研究表明,設計競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主動參與課堂小組探究和交流,領悟競爭的樂趣。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混合運算》一課中,教師在傳授混合運算的課程知識時,為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可以設計混合運算的數學題。然后,提出獎勵方法,哪位學生計算得又快又準確,這位學生就能獲得一個筆記本。通過數學題訓練的競爭情境設計,教師為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學習情境,學生通過參與競爭,物質上得到獎勵,心理上獲得支持與認可。通過觀察學生在競爭情境中的表現可知,大多數學生都能快速思考數學問題,課堂氛圍也變得活躍,教師在這種和諧的課堂氛圍中講授混合運算知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提升。

3.4借助實踐情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大量數學問題、定理及理論知識的提出都與生活密切相關。這凸顯了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教師應為學生設計課堂情境,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數學知識,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并提升動手能力。教師要圍繞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導入實踐情境,在實踐中聯系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邊實踐邊探索數學問題,最終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設計情境時,教師也要以學生特點為依據,確保情境設計的可操作性。在學生實踐期間,教師要回歸教育本質,留給學生獨立探索的空間,不要過多干涉,只需要做好指導即可。

以《物體拼搭》為例,在講述該教學內容時,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教師可以融入實踐情境,通過肢體語言與非肢體語言,讓學生動手獨立拼搭出課堂中要求的圖形,并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圖形,在草稿紙上畫出觀察到的形狀,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索,最終得出結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圖形及模具,學生拼搭圖形后,從不同方位觀察圖形,能體驗角度對物體形狀的影響,使學生知道觀察角度不同,物體形狀有很大差異。通過實踐情境的滲透,能為學生今后的幾何學習及空間思維的培育奠定基礎。

3.5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

近幾年,網絡技術發展迅速,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業中。將網絡技術應用于教學中,能提高課堂教學的便利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夠成熟,對抽象性知識理解困難,課程學習吃力,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學生學習十分必要。教育部門的最新指導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多媒體技術對學科教學的價值。另外,由于小學生對動畫、色彩非常感興趣,教師可以將多媒體設備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動畫及視頻,創新慕課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心理狀態保持愉悅,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網絡中的學習資源豐富,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檢索素材與資源,主動創新課堂情境,讓課堂變得生動,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認識鐘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鐘表的特征,利用多媒體技術繪制圖畫,表現鐘表的運行特點。學生看到圖畫后,聯想生活經驗,能準確說出時間,對時間形成初步認識,數學概念的“時、分、秒”也能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又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知識,掌握圖形的平移及旋轉要點,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熟練掌握圖形變換方法。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能彌補傳統教學法的缺陷。情境教學法具有趣味性強的特征,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形象、更具體。教師要通過深度融合其他學科知識,為學生創設有趣的課堂情境,活躍數學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參考文獻:

[1]郭禹錚.創設課堂情境 激活數學思維: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知識文庫,2022(18):46-48.

[2]高純.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J].教師博覽,2022(27):50-52.

[3]楊貴玲.淺談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6):92-93.

[4]李靜.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云南教育(視界時政版),2022(Z2):39-40.

[5]楊榮.鄉村小學數學小班額教學中情境教學運用分析[J].新課程,2022(32):129-131.

猜你喜歡
情境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應用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法探討
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