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水平變化分析

2023-05-30 23:19陸漫
健康之家 2023年1期
關鍵詞: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急性腦梗死

陸漫

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與急性腦梗死患者預后的關系。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作為觀察組,并按照患者梗死類型劃分為完全組(30例,完全型急性腦梗死)與進展組(30例,進展型急性腦梗死),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組。對所有檢查者進行血清指標及凝血功能檢查,分析受檢者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標差異。結果 觀察組血清胱抑素C、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分別為(1.12±0.14)mg/L、(12.62±1.14)s、(14.44±1.47)s、(34.43±2.28)s、(2.35±0.17)g/L,對照組分別為(1.59±0.21)mg/L、(9.29±1.26)s、(10.26±1.07)s、(27.46±1.35)s、(2.82±0.14)g/L,觀察組血清胱抑素C、FIB指標值高于對照組,PT、TT、APTT指標值低于對照組(P<0.05);完全組血清胱抑素C、而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時間TT、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分別為(1.88±0.13)mg/L、(7.02±0.74)s、(8.34±0.88)s、(24.44±1.35)s、(5.58±0.37)g/L,進展組分別為(1.40±0.10)mg/L、(10.79±1.22)s、(12.26±1.31)s、(31.46±2.15)s、(3.92±0.74)g/L,完全組血清胱抑素C、FIB值高于對照組,PT、TT、APTT指標值低于對照組(t=16.030、14.471、13.605、15.146、10.990,P<0.05)。結論 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可一定程度上反應急性腦梗死患者疾病發展程度,并對患者預后進行有效評估,從而利于臨床醫師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檢驗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出現腦血栓或者腦栓塞,使得腦組織缺血與缺氧,引發患者急性腦梗死[1]。結合臨床相關數據調查表示,在五年內急性腦梗死疾病的復發率在30%左右,并且具有逐漸上升以及年輕化發展的趨勢。急性腦梗死會導致患者一系列并發癥,且隨著其發病時間延長,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越發嚴重,并引發患者機體功能障礙,使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及時治療與護理是十分重要的,并需要找到有效的方式了解患者病情發展,并對其預后情況進行評估,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為其提供良好的治療保障[2]。

臨床研究顯示,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會明顯升高,考慮與患者發病時血腦屏障受損有關,并受高血壓、應激反應以及糖尿病等因素,患者血清胱抑素C指標水平呈現出異?,F象。同時,患者凝血功能指標也會發生較大變化,與疾病進展密切關聯。因此,可將凝血功能指標、血清胱抑素C指標作為臨床輔助檢驗指標,對患者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情況進行判斷[3]。本研究以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與患者預后的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0例作為觀察組,并按照患者梗死類型劃分為完全組(30例,完全型急性腦梗死)與進展組(30例,進展型急性腦梗死),并選取同期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3.27±1.47)歲。觀察組男40例,女20例;年齡42~80歲,平均年齡(63.29±1.46)歲。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按照正常審批流程上報醫學倫理委員會;參與此次研究患者滿足知情同意原則。

納入標準:患者接受醫學診斷;患者資料完整;同意醫學觀察。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認知/交流/精神障礙;合并傳染性疾??;合并癌癥;資料缺失。

1.2 方法

對所有檢查者進行血液指標檢查,采集靜脈血液樣本3 ml于真空促凝管中,并將其顛倒混合均勻,將血液樣本溫育處理10 min后進行離心(轉速:3 000 r/min,時間:10min),分離血清標本,同時利用枸櫞酸鈉1:9的真空抗凝管再次采集患者靜脈血液樣本2 ml,將其顛倒混合均勻,并進行離心處理(轉速:3000 r/min,時間:10min),分離血漿樣本。檢驗受檢者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標。血清中胱抑素C采用顆粒增強透射免疫比濁法檢驗,并選擇由廈門英科新創公司提供的試劑,檢驗儀器為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貝克曼AU5811)。凝血功能指標檢驗所用儀器為全自動血凝分析儀(由美國IL公司提供,型號:ACL-TOP700),并利用原裝配套檢驗試劑進行檢驗。在檢驗過程中進行室內質控,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1.3 觀察指標

分析各組血清中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標差異。凝血功能指標檢驗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及纖維蛋白原(FIB)。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比較

觀察組血清胱抑素C、FIB指標值高于對照組,PT、TT、APTT指標值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不同梗死類型患者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比較

完全組血清胱抑素C水平、FIB值高于進展組,PT、TT、APTT指標值低于進展組,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腦梗死是一種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腦部主要供血動脈發生血管閉塞,從而導致腦細胞壞死,主要病因是大動脈粥樣硬化[4~6]。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時機十分重要,可影響患者實際治療效果。通常情況下,腦梗死急性期為2周內,2周~6個月為恢復期,6個月以上為后遺癥期,需要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評估,了解其病情發展,并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復治療措施,減輕其大腦損傷,提升生命質量。對不同階段的患者,選擇的治療方法與護理內容也有所差異,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干預,減少患者致殘率。處于恢復期的患者,需要對其提供腦血管疾病二級預防,同時配合功能鍛煉;后遺癥期主要是進行腦血管病的三級預防,并進行心理干預,同時繼續為患者提供運動康復指導,幫助其盡早適應社會,并回歸社會。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癥狀表現主要為肢體無力、麻木,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語言功能障礙,有些患者會出現頭暈、視力功能障礙等。因此,需找到有效的檢驗方式了解患者病情發展程度,并對患者預后進行評估與判斷[7~10]。

血清胱抑素C是一種蛋白酶抑制劑,并且在機體中處于恒定的水平。相關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可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后,其凝血功機制處于紊亂狀態,且腦部供血不足會導致患者腦組織壞死,影響其神經功能,并造成一系列后遺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胱抑素C、FIB指標值高于對照組,PT、TT、APTT指標值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急性腦梗死患者會出現血清胱抑素C異常升高、PT、TT、APTT指標異常下降,以及FIB指標異常升高的情況。此外,完全組血清胱抑素C、FIB值高于對照組,PT、TT、APTT指標值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標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患者腦梗死程度越大,血清胱抑素C、FIB指標差異也越大,且患者病情程度與血清胱抑素C、FIB指標呈正相關,與PT、TT、APTT指標呈負相關。因此,可通過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指標來判斷患者預后情況[11~12]。當感覺身體存在異常情況時,可進行凝血功能檢查,分析是否存在高凝狀態,評估健康水平,為疾病診斷與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可一定程度上反應急性腦梗死患者疾病發展程度,并對患者預后進行有效評估,從而利于臨床醫師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李衛,劉圣勛,肖洋洋,等.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21,6(23):33-36.

[2] 姜文芳.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驗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21,21(101):289-290.

[3] 李艷,黃麗華.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8):1167-1168.

[4] 付雪芹,周紅梅,孫占宇.血清胱抑素C聯合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醫學檢驗與臨床,2021,32(8):13-16.

[5] 羅巧燕,李偉清,黃玉林.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臨床檢驗意義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0):91-93.

[6] 張利明,劉大鵬,郭磊,等.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檢驗的價值[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1,34(10):1429-1431.

[7] 畢婧.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測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8):172-173.

[8] 呂娜.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測在診斷急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及判定其預后方面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9):165-166.

[9] 繆健.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A3):167,169.

[10] 孫菡.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檢驗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1):125-126.

[11] 王停,劉小曉.急性腦梗死患者D-二聚體、血小板體積數目及凝血功能指標的臨床意義[J].右江醫學,2022,50(11):833-837.

[12] 吳薇薇,謝海洋,邵祥忠,等.急性腦梗死病人血清胱抑素C、hs-CRP、Lp-PLA2與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性及對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0(1):149-152.

猜你喜歡
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急性腦梗死
老年人血脂異常與尿N—乙?!隆狣—氨基葡萄糖苷酶、血清胱抑素C關系的臨床研究
血清胱抑素C、尿酸與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
手術患者凝血功能指標監測的臨床意義
中醫藥對于膿毒癥凝血功能障礙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血清胱抑素C和γ—谷氨酰轉移酶在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
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ADC、Hcy及hs—CRP的相關性研究
早期應用前列地爾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
奧扎格雷鈉聯合疏血通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評價及對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響
氯吡格雷與依達拉奉聯合治療對急性腦?;颊吣δ艿挠绊懹^察
窒息新生兒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