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翻譯生態環境探究

2023-05-30 09:39于佳澤
國際公關 2023年3期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聞是重要的信息獲取和對外宣傳渠道,而各種通信設備與網絡的發展,使新聞與我們的生活更加密切。同時傳播媒介的改變也對新聞及新聞翻譯的語言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態翻譯學是將生態學概念借鑒到翻譯學中形成的理論。為了更好地完成新聞翻譯工作,使新聞翻譯在變化的生態環境中“生存”下去,本文依據生態翻譯學核心概念之一—翻譯生態環境的內涵,從宏觀、中觀、微觀層次,分別對新聞翻譯的生態大環境、中環境、小環境進行探究。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新聞翻譯;翻譯生態環境

一、當今時代下的新聞

(一)全球化背景下新聞的重要性

作為中介的新聞是勾連人與世界特殊情況的最新變動信息,是勾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特殊信息,[1]即新聞幫助人們檢測并掌握環境的最新動態,使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得以相連。隨著交通的發達及各種通信設備的日漸便利,各個國家往來愈加密切(語言之間的轉換翻譯是這個過程中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而新聞是了解其他國家的各種信息及對外宣傳的渠道之一,素來有“新聞是國家的口舌” 的比喻,其重要性也在我國新聞輿論工作會上被反復提及—“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輿論的力量絕不能小覷。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斗爭最前沿”“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抓緊抓牢”。[2]

(二)數字化時代下新聞的發展

如今先進的網絡技術讓新聞更加深入地進入人們的生活。在沒有網絡的年代,人們往往習慣于在某個比較固定的時間買上一份或者幾份報紙,并選擇合適的場合進行閱讀。而手機方便攜帶又易于查找閱讀,擺脫了閱讀紙質版新聞帶來的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讀者得以在同一時間段內進入多家報社的網站頁面,閱讀更多的新聞。紙質報紙的局限性及閱讀網絡新聞的便利性,促使讀者在閱讀渠道上重新做出選擇。中國記協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網民數量、互聯網普及率持續上升,到2022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已達到總人口的74.4%,其中網絡新聞閱讀者占中國網民總量的75.0%。[3]

然而,網絡新聞閱讀者數量的逐年上升,直接導致了報紙及其他新聞刊物的式微。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種通信設備和網絡技術的誕生與發展都對傳統傳播行業產生了巨大沖擊。相較于2020年年末,2021年紙質報紙的定價標準、印刷份數及報紙的種類都有所減少。而且就近年來的新聞行業情況報告來看,這種式微并不是某一段時間的偶然現象。其他國家的傳統傳播行業也受到程度不同的影響,以網絡技術發達的美國為例,2020年僅夏季一個季度的紙質版新聞廣告收入就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42%;反觀Facebook,早在2018年,其廣告營業額就達到了400億美元,這一數字更是在2020年時增長到了841.7億美元。[4]

同時,近三年的疫情給紙質版刊物帶來了嚴重的打擊,《2022年新聞出版上市公司年度績效數據報告》顯示,線下各刊物都“暫未恢復到疫情前的繁榮狀態”,且紛紛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傳播方式,以抵抗當前嚴峻的形勢。[5]

總之,新聞傳播媒介重心在諸多原因的驅使下逐漸向數字化傳播形式轉移。

二、生態翻譯學

(一)生態翻譯學理論基礎

生態翻譯學是參照達爾文進化論中適應選擇學說的內涵從而形成的翻譯學理論,關聯序鏈是該理論邏輯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礎,這是“一條從‘翻譯到‘自然界的具有內在邏輯聯系認知視野延展的鏈條”。其中的邏輯關系為:“翻譯是語言的轉換,而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積淀,而人類社會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單看“翻譯” 與“自然界”,二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一步步相連下來我們不難發現,翻譯活動和自然界活動,“不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總體上是關聯的和共通的?!盵6]于是,在翻譯與自然界具有相似規律的基礎之上,可聯想譯文和譯者也如同生物一般,只有適應翻譯的生態環境才能夠被自然選擇,避免被淘汰的命運。

(二)生態翻譯學對翻譯的解釋

生態翻譯學認為,“翻譯即生態平衡,翻譯即文本移植,翻譯即適應選擇”。這一過程既注重整體關聯,又講求動態平衡,是追求美并提倡多樣統一的。一篇譯文的誕生需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譯者被翻譯生態環境選擇;第二階段是譯文被翻譯生態環境選擇。通過譯者的調和,使原文文本順利移植到譯語環境中,保持“生態平衡”。一篇優秀譯文的標準就是達到最優“整合適應選擇度”,做到“適者生存,適者長存”。

與其他翻譯理論不同,生態翻譯學不糾結于到底應該以原文為中心還是以譯文為中心,而是格外強調譯者的重要作用,即“譯者中心” 概念。若是將原文和譯文看作兩個極點,位于中間的譯者是“原語和譯語及其所代表文化的匯聚之處,是翻譯過程中一切矛盾的總和”。譯者負責根據翻譯生態環境從各層次、各維度對譯文語言進行選擇,是原文、譯文生命得以存續、譯者生存得以保障的關鍵所在。將重心放于譯者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原文或譯文為中心造成的兩極分化問題。

(三)關于翻譯生態環境

在生態翻譯學還未問世,其前身翻譯適應選擇論剛被提出時,翻譯生態環境就是其重要概念。經過十年的研究,生態翻譯學立論時,將其定義為“影響翻譯主體生存和發展的一切外界條件的總和”??梢?,翻譯生態環境的兩個重要元素為翻譯主體(原文作者、譯者、讀者、出版商等參與翻譯的一切生命體)和外界條件(影響翻譯的內外部環境)。后來,方夢之將翻譯生態環境分為翻譯生態和翻譯環境,這兩個概念均對生態學理念進行了借鑒。翻譯生態指翻譯主體在翻譯生態場中形成關系,并由此而產生的內部環境(主觀環境);而翻譯生態又在一定的翻譯環境(客觀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受到翻譯環境的制約。[7]岳靖峰認為,翻譯過程中存在內外兩大循環,這兩大循環都會經過平衡—失衡—再平衡的過程。因為各種差異導致的失衡問題需要通過譯者的調節得到解決,而翻譯生態環境描繪了各要素在復雜的相互作用中實現動態平衡和和諧共生的圖景。[8]可以肯定的是,翻譯生態環境會影響譯者對于翻譯策略及翻譯方法的選擇。

翻譯生態環境與生態環境類似,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有層次的。從宏觀、中觀、微觀的不同視角去看,分別有大環境、中環境、微環境之別。宏觀上,“翻譯要考慮國家利益、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等形而上的問題?!奔捶g時要考慮到當代世界及國家政治立場、語言政策相關大環境,確定翻譯整體方向;中觀上,不同種類的文本有不同的翻譯生態環境。中環境是“具體的翻譯門類中的條規和氛圍”。生態翻譯學理論在中觀層次以獨特的視角思考了“何為譯”“誰在譯”“如何譯”“為何譯” 等翻譯學老生常談的問題。其中在“如何譯” 中提出了“三維轉換” 理論,即從語言維度、文化維度、交際維度對語言進行轉換;小環境就是在大環境和中環境影響下的具體翻譯方法環境。

三、新聞翻譯的生態環境

(一)新聞翻譯生態大環境

新聞譯文在本質上也屬于新聞,所以其發展與新聞發展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那么,新聞翻譯同樣會受到第一部分所言的全球化時代背景及數字化發展的影響。

全球化使新聞翻譯工作受到更多重視,也要滿足新環境下更為嚴格的要求。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新聞翻譯的服務對象是世界人民,擔負著講好中國故事、讓其他國家客觀真實地了解中國的職責和使命。黨和國家格外注重對外宣傳工作,要求新聞輿論必須與黨和國家的思想保持一致,為實現中國復興的偉大事業提供有力的輿論支持,應當“……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連接中外,溝通世界”。我國在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始終遵循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原則,力求構筑互利共贏、和平繁榮的美好世界。堅持獨立自主、和平發展道路從未動搖。而翻譯是一個國家對外交往能力和對外傳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向世界更好地說明中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翻譯工作。[9]總之,新聞翻譯應當積極配合和平發展工作,向世界展現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二)新聞翻譯生態中環境

第一,新聞作為應用型文本,應當盡量保持原文風貌。新聞類型不同,語言風格也不一樣。按照新聞時效性,可將其分為硬新聞和軟新聞。硬新聞時效性較強,陳述客觀重大的事實事件,篇幅一般較短,語言更為嚴肅簡潔,如政治新聞、災難新聞;軟新聞多以宣傳為主,言語風格輕松具有感染力,能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比起硬新聞,軟新聞的內容并不那么重大。

第二,新聞媒介的轉換迫使新聞語言也發生了改變。較于以傳統紙質版報紙為主流的時代,人們在閱讀新聞時有了更多選擇。仍然出于中國記協給出的數據,2022年互聯網信息媒體數量已達3208家,而2020年只有1109家。這表明各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且“由于受眾人群年輕化,受工作和生長環境的影響,對文字的閱讀量并不是很大,他們只會挑選文章篇幅較短且感興趣的內容去閱讀”。也就是說,通過網絡媒介傳播的新聞需要篇幅更短、語言精煉且能夠瞬間抓住人的眼球。但無論新聞怎樣轉型,“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堅持真實性原則”[10]。雖然目前的科技實現了“沉浸式新聞”,使得一些學者對新聞是否一定要具備真實性產生了質疑。但筆者認為,一方面,這一技術并沒有被大范圍使用;另一方面,這仍然是一個在爭論中、沒有被定性的問題。所以就目前情況來說,新聞需要具備真實性是可以確定的。

(三)新聞翻譯生態小環境

在新聞翻譯的生態大環境和中環境的指導下,新聞翻譯操作環境應當以真實客觀地宣揚中國和平友好形象為前提,區分好新聞類型,以真實性、篇幅短小、具有吸引力為前提進行語言維度、文化維度、交際維度的轉換。

在語言維度,新聞為書面語,或因新聞類型不同,語言風格上有嚴肅客觀與活潑、敘述性強等差別。此外,還要注意原語與譯語的區別,只有充分了解譯入語的語言習慣,才有可能做到讓譯語讀者如沐春風。

在文化維度,有時可以在兩種語言中找到具有相似文化內涵的詞匯,有時則因為沒有能恰當地、對應地表達而導致轉換過程中不得不舍去某些文化特點。因此,在進行文化維度轉換時,在盡量保持文化魅力的同時,又要避免由于譯文讀者對原語文化的不了解而產生茫然與不適。

在交際維度,為達到不同的交際目的,也會采取不同的翻譯方法。如在以告知為目的時語言簡明扼要,讀者在閱讀時習慣而不突兀即可;而在以宣傳中國友好文化為目的時,為了讓讀者理解,可能增添原文沒有的解釋,以更加迎合譯語閱讀者的喜好。生態翻譯學要求譯文要達到原文的交際目的,實現核心目標。

四、總結

新聞翻譯在國家對外宣傳工作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全球化和數字化的背景下,新聞翻譯生態環境也隨之改變。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來說,新聞翻譯應當積極配合國家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朋友圈” 展現和平友好的中國形象;既要保持新聞原稿風貌,又要順應數字化時代特點,文稿篇幅不要過長,語言簡潔,足夠吸引人,根據新聞類型不同選擇不同的語言風格和翻譯標準;在以上環境的制約下,在語言維度、文化維度、交際維度上進行轉換。

參考文獻:

[1] 楊保軍.再論作為“中介”的新聞[J].新聞記者,2020,(8):

3-11.

[2] 傅義洲.擔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N].人民日報,2016-02-20(01).

[3] 胡庚申.生態翻譯學建構與詮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4] H.Tankovska.臉書:2009-2020年全球廣告收入[EB/OL].[2021-3-11].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554103/media-companies-ad-revenue/.

[5] 媒至酷.2022年新聞出版上市公司年度績效數據報告[EB/OL].[2022-08-22].https://www.waitang.com/info/321051.html

[6] 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 方夢之.再論翻譯生態環境[J].中國翻譯,2020,41(5):20-27+190.

[8] 岳靖峰.生態翻譯學之“翻譯生態環境”意義探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1,37(4):37-42+122.

[9] 新聞辦網站.新聞辦主任:高度重視翻譯工作提高對外傳播能力[EB/OL].[2009-11-12].http://www.gov.cn/gzdt/2009-11/12/content_1462749.htm

[10] 彭兆陽.網絡新聞必須堅持真實性原則[J].青年記者,2008, (15):70.

作者簡介: 于佳澤,女,漢族,內蒙古赤峰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翻譯。

猜你喜歡
生態翻譯學
生態翻譯學視域下的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景點翻譯
生態翻譯學角度下的中日影視作品片名翻譯分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譯品長存現象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