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的天津探索:機制、挑戰與對策建議

2023-05-30 06:03趙星李婕妤
關鍵詞: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

趙星 李婕妤

【摘 ?要】論文從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的角度出發,結合天津市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實踐應用,分析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的具體機制,進一步指出天津市在綠色金融發展上面臨的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金融科技;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196;F8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2-0167-03

1 引言

資源環境的外部性影響已成為近年來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國環境政策連連加碼,“雙碳”目標提上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強調綠色發展,在此背景下,如何通過綠色金融體系的構建,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課題[1]。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強調,要加強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基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金融服務相融合,通過提高綠色信貸、增加綠色投資、促進綠色資產識別、優化風險管理、完善數據共享等措施,加快了綠色金融的發展步伐,對推動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并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減少金融摩擦、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綠色可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索金融科技對綠色金融的賦能機制和現存挑戰,對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綠色金融已成為支撐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天津已出臺“綠金十條”[2]等多項支持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政策,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的引領示范效應逐步體現。天津先后發行“碳中和”資產支持票據、租賃企業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藍色債券”、轉型債券、“雙質押登記”模式碳配額質押貸款和“雙重ESG架構”銀團貸款等多項國內首單綠色金融產品,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天津市綠色貸款余額達4 620億元,同比增長14%,同時,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碳減排貸款約81億元,帶動全年碳減排量達918.6萬噸,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精準提升環境效益。

天津的綠色金融在近年來呈現出快速發展趨勢,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雖然綠色金融產品的種類愈加豐富,參與綠色金融活動的機構也逐漸增加,但總體來看,綠色金融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綠色產品種類欠豐富[3],金融機構信息披露不足,風險監管水平有待提高,這些問題都制約著天津綠色金融的發展,亟待探索解決。金融科技在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和綠色金融方面運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4],不僅可以降低金融機構綠色識別和風險管理的成本,提高其運營效率,還將在綠色金融標準推廣、系統平臺建設、氣候風險分析、碳排放碳足跡計量以及監管體系建設等細分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2 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的機制

2.1 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金融科技可以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金融機構的綠色資產識別和風險管理的成本,提高金融機構運營效率。首先,綠色金融的應用領域愈發廣泛,加之我國目前缺乏完善的環境信息披露系統和制度,增加了金融機構對綠色項目的搜尋成本和認證成本。金融科技依托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助力金融機構有效識別綠色項目,降低識別成本。天津銀行自主開發的綠色小額貸款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對企業的生產運營數據、財務數據、信貸數據以及環境數據進行整合,并進一步通過添加綠色貸款標識、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創建了綠色智能識別工具,實現快速精準識別綠色項目,在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時,為綠色信貸業務提質增效。其次,金融科技能夠有效對綠色項目進行風險管理。在國家大力支持綠色產業并給予政策優惠的背景下,部分企業存在“漂綠”“染綠”等“搭便車”行為,金融機構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深入識別這些復雜的欺詐行為,并及時追蹤已獲批項目是否能夠按期還款,確??铐椢磁沧魉?。天津濱海農商銀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不可偽造和可追溯的特性,對綠色資金流向實行監控,并對異常資金流進行風險預警處置,實現了對企業多維度數據的實時監控,這不僅提高了銀行自身的風險管理水平,也提升了銀行的經營效率。

2.2 助力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發展,深化綠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金融科技不僅有助于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更能持續完善綠色金融供給體系。據專業機構測算,在“3060”目標下,我國對綠色資金的需求超400萬億人民幣[5]。綠色資金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F階段,綠色金融產品以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為主體,其他產品的種類較為單一,如綠色保險、基金、信托、租賃、環境權益交易和碳金融等領域[6]。金融科技為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先進的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通過大數據技術及時發現客戶需求,為相關產品提供數據和算力支持,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不斷精化運算模型,為客戶提供智能投顧、產品收益率、風險等級等方面的預測服務。

天津已經駛入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融合發展的“快車道”,通過技術創新打造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在碳業務方面,工商銀行天津分行將碳配額納入金融機構合格抵押品范圍,開發了碳配額質押融資業務,并率先采取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和碳排放權交易所“雙質押登記”風控模式,通過制度創新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在綠色信貸方面,天津銀行發行了本市首筆碳表現掛鉤貸款,在企業端借助物聯網技術對企業能耗數據進行采集,通過大數據技術為銀行提供企業畫像,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綠色項目進行事前認定貼標,利用區塊鏈技術保障企業數據的真實和可信,將其作為銀行授信的依據,并為銀行提供碳信用和積分等金融數據產品,創新性地將貸款利率與持有碳配額的企業的碳表現掛鉤,企業積極減排降碳可以獲得較低的信貸利率。天津推出了綠色銀團貸款等產品和服務,開展了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在綠色租賃方面,天津深耕優勢領域并加快產品創新,天津自貿區融資租賃公司發行了國內首個“碳中和”資產支持票據和租賃企業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盛業保理公司首創推出“雙重ESG架構”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掛鉤型銀團貸款,此外,天津組織多家金租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共同制定綠色租賃行業標準,拓展評價維度并利用技術手段提高評價精準度。

2.3 提升監管水平,防范金融風險

隨著綠色金融與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新產品、新服務和新平臺層出不窮,金融科技復雜的技術“黑箱”增加了監管的難度,使得金融監管遠遠落后于金融業務的創新,埋下了風險隱患。同時,由于傳統金融監管的內在缺陷,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的信息不能及時共享,由此造成的信息不對稱使得金融監管的有效性降低,監管主體處于信息劣勢,無法掌握被監管對象的最新風險狀況。

金融科技主要對監管數據統計、監管體系建設和風險監控等方面進行了優化。首先,監管部門使用數字技術開展對綠色金融數據的自動采集、統計與檢測,降低了人工審查的監管成本,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高風險量化的效率。例如,天津市首個“監管沙盒”項目,綜合運用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開展雇主責任險保險經紀服務,助力保險公司評估投保企業的風險狀況,提升其風控能力。其次,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監管工作相結合,通過打通不同機構的數據壁壘,促進數據共享,提高監管水平,有效應對科技驅動的新型金融業態的監管需求。天津著力打造的信息資源統一開放平臺,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大數據可信共享系統,對數據收集、存儲、管理、共享、開放以及分析進行全流程管控。最后,金融科技的風險識別、壓力測試和預警功能能夠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增強金融市場穩定性?;谠朴嬎?、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多年迭代更新的風險模型,天津金融局與螞蟻金融合作構建“風險大腦科技監管平臺”,對綠色金融項目進行風險識別、跟蹤、檢測、預警和證據鏈溯源。

3 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的挑戰

3.1 金融科技賦能綠色轉型與短期經濟發展目標難協調

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需要大量前期資金支持,周期長且收益具有滯后性,與天津短期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從產業結構視角出發,天津重工業比重較大,棕色企業占比較高,呈現出高碳型特征,綠色轉型所需時間較長?;谛鹿诜窝滓咔?、國際形勢不確定性以及環境治理等多重約束,2022年上半年天津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4%,低于全國上半年增速2.1個百分點,天津經濟發展短期內壓力凸顯。天津依托金融科技支撐城市綠色轉型的動能不足,并且金融科技投入的收益滯后性與各方參與者的短期趨利性形成矛盾,需要政策層面的制度激勵。

3.2 綠色金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完善

如何建設集綠色主體認定、綠色項目對接、綠色金融信息披露、數據共享以及評價于一體的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是天津亟待探索的問題?,F階段,天津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為支點,與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等合作搭建。但實踐中,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在整體規劃、建設標準、功能更新等方面有待完善。首先,天津缺乏綠色金融科技的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其次,各省市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平臺的開發標準不同,綠色項目認定標準不統一,各部門數據口徑也不統一,因此,在數據整合和處理上存在一定難度,不利于省市間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平臺整合和相互學習推廣;最后,隨著綠色金融的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平臺需要不斷更新其平臺功能,天津需要提升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攻克碳匯測算和檢測評價等技術難關,加強前沿技術儲備。

3.3 數據共享、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存在制度空白

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的決定性資源是數據,無論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還是云計算,都需要大量數據進行測算優化。天津在實踐中,綠色金融各主體間仍缺乏信息有效溝通,跨主體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嚴重。一方面,企業自主公開的環保信息不足,信息披露框架尚不成熟,銀行等金融機構與環保部門溝通不及時,使得金融機構無法對企業實際環境信息充分了解。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可能為了規避環境責任而虛報或偽造環境數據。例如,天津武清某公司偽造排放物檢測數據,以逃避監管;另有企業隨意篡改檢測報告等。這些數據造假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也制約著當地綠色金融的發展。在加強數據共享的同時,如何保障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也同樣重要。金融機構與外部金融科技企業采取戰略合作方式發展金融科技已成為常態,這些金融科技企業中超過半數是金融科技初創企業,雖然其金融科技水平較高,但缺乏數據保護制度,在與金融機構共享數據過程中,容易造成數據泄露或易被黑客攻擊,而且金融機構很難監管金融科技企業的信息安全問題,因此,亟需從技術層面和制度層面共同促進綠色金融各參與方的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3.4 綠色金融科技專業人才缺乏

現階段,綠色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的缺乏是金融科技布局天津綠色金融發展的一大挑戰。從人才需求角度分析,天津各大金融機構在人才招聘中技術型金融人才比例逐年上升。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不僅要掌握金融專業知識,還需了解環境科學相關知識,并且需熟悉相關技術應用。從人才供給角度分析,天津尚未創設綠色金融相關專業,學科建設相比北京、上海較為落后,不利于本地綠色金融科技人才培養。同時,2021年天津常住人口減少13.6萬人,人才流失問題不可忽視。如何自主培養綠色金融科技人才并通過激勵政策留住人才是天津亟待解決的問題。

4 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天津應盡快出臺綠色金融科技相關政策指引,加強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的頂層制度設計,打造綠色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引導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企業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應用。政府可通過出臺相關激勵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和企業加大金融科技研發投入。

同時,天津應注重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相結合的考核評價,統一綠色信息披露標準,建立更為完善的數據共享、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制度規范,促進金融科技和綠色金融協同發展。

4.2 加強綠色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先進和高效的綠色金融信息基礎平臺是綠色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持續動能。天津應以數字化推動綠色化建設,逐步建立地方綠色金融信息平臺體系,集信息收集、統計與共享、項目對接、算力設施、風險監管于一體,全面服務于綠色金融各主體并適配于相關業務,促使系統管理集中,做到風險可控,并全力將該平臺打造為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同時,加強產學研政、省級和國際交流合作,汲取他市成功的平臺建設案例,如重慶市的“長江綠融通”系統、湖州市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等。

4.3 強化綠色金融科技領域人才引育

建議天津高校加快建設綠色金融科技交叉學科,為社會培育復合型人才。金融機構加強綠色金融業務部門和金融科技業務部門人才的聯合培養,成立聯合工作組或進行聯合培訓。引進國內外綠色金融領域相關專家,加快綠色金融科技人才的儲備。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人才流動帶來了機遇,天津應出臺有競爭性的人才激勵政策,吸引并留住綠色金融科技人才。產學研政應緊密合作,打造天津綠色金融科技智庫,并加深國際化交流合作,推進綠色金融建設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參考文獻】

【1】黃卓,王萍萍.金融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機制、挑戰與對策建議[J].社會科學輯刊,2022(5):101-108.

【2】津銀發〔2020〕183號.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關于進一步推動天津市綠色金融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Z].

【3】王馨,王營.綠色信貸政策增進綠色創新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6):173-188+11.

【4】馬駿,李振華,劉嘉龍,等.金融科技支持碳中和:國際經驗、中國案例與建議[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1(6):3-10.

【5】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保爾森基金會綠色金融中心.金融科技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案例與展望(2022)[EB/OL].https://paulsoninstitute.org.cn/wp-content/uploads/2022/08/2022-Fintech-Report_Full-Report_Final.pdf,2022-08-31.

【6】文書洋,劉浩,王慧.綠色金融、綠色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金融研究,2022(8):1-17.

猜你喜歡
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
百度金融成立國內首家“金融科技”學院
新常態下發展綠色金融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
國際綠色債券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應對之策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寧夏平羅縣城鄉居民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