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2023-05-30 14:31陸齊
高考·中 2023年2期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運用策略高中化學

陸齊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當下符合素養為本的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師授課法之間存在很大區別。情境教學法基于真實事實或實驗,教師為學生們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有效豐富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并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提升教學成效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應按照學生認知特點,創設多樣化教學情境,為高中生開展化學知識學習營造出更為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本文針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對策展開探討。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師;情境教學法;運用策略

情境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創造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快速掌握知識,使學生培養各種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并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對此,針對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對策展開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現存的幾點問題

(一)教師難以轉換教學方式

由于觀念落后,課堂情境教學無法產生明顯的教學效果,導致高中化學情境教學模式通常難以得到有效的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效用也無法充分發揮出來。此外,相當一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對情境教學法的實際效果仍有一定程度的懷疑,因此不會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實際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很多學校和教師還沒有緊跟上新課改的腳步,高中化學教學中情境教學還沒有得到廣泛實施和應用。而高中化學的理論知識相對抽象,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和反應實質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

(二)多媒體的應用不夠充分

在化學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微觀本質,比如原子結構、電化學中微粒的運動??梢哉f,在高中化學課程中營造多媒體情境的方法對于化學課程開發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當前,多媒體手段在實際化學課堂中的應用還不是很成熟,化學教師需要進一步改進相應的教學方式,比如運用桌面建模工具來幫助學生理解有機物的空間結構,運用二維動畫軟件來幫助學生理解電化學中電子和離子的運動方向,從而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發生,以此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成效。

(三)學生尚未成為課堂主體

目前,高中化學課堂學習內容由高中化學教師規劃。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由于缺乏對教學活動的實際規劃,高中生自然缺乏以高中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而在教學活動的實際設計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未能對學生當前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對于學情的不熟悉就使得教師無法很好地預設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脫離學生的課堂教學氛圍將相對沉悶和僵化,進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化學思維的發展。

(四)情境教學法未得到重視

現階段開展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經常會落實大班集體化的教學形式,在實際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往往是十分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講”。此種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有效調動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嚴重降低高中生學習化學的效率[1]。

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一)情境教學法的具體內涵

情境教學法主要指的是:在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有意識地引入或者創造出具有特定情境價值的問題,并將這些價值問題當作主要教學內容,通過此種方式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充分情感體驗,以此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與學習,逐漸實現學生自身心理功能的充分開發。這一教學法的核心內容是要在特定場景中有效調動學生自身情感,讓學生可以提高對知識內容學習的積極性,自主開展學習,并自主實現對知識的消化。

(二)調動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教師在運用情境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宗旨,構建適合學生實際需要的課堂學習情境,開展基礎化學知識的學習,通過情境帶著學習任務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化學教師應對現有的化學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利用,盡可能選擇出更加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的化學知識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對知識進行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能夠自主分析、研究新的化學知識內容[2]。

(三)實現高中化學教學目標

由于新課程改革在國內的進一步深化,使得課堂教學不得不面臨更多新要求。高中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自身興趣愛好、日常生活,以及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等多方面,將知識與學生生活關聯,為學生營造出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良好情境。高中生也應根據實際生活掌握化學知識。明確規定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探索性實驗活動[3]。除此之外,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落實情境教學法的對策,還可以將化學知識中存在的內涵充分體現出來,推動學生開展學習,使其能夠有效理解、消化所學的新知識,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聯想,實現感受內涵的立體化化學教學目的,內化新知識和學習技能[4]。

三、情境教學法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幾點事項

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通過情境創造的方法,能夠進一步提升化學學習成效。但在實際創設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以下幾點引起注重。

第一,高中化學教師在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時,應當盡可能做到簡短,使教學情境展現出精簡的特征。一般需要控制在課程總時長的一半左右,最多不超過三分之二。過于拖沓的教學情境將導致課程整體教學結構遭到破壞,進而使化學課程變得頭重腳輕、主次不分。

第二,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應當與課程主體緊密相關,確保其能夠充分說明問題,發揮其畫龍點睛的效用。

第三,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應當不斷向著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具體可由案例、活動、問題,以及故事、動畫等形式來呈現。

第四,情境的創設必須滿足趣味性,只有充滿趣味性、新穎性的課程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好奇的心理,并全身心投入到化學知識學習中去,進而有效提高高中化學整體教學水平。

第五,教師不應在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始終處于情境中,必須確保情境出現的時機,并按照化學教學的實際需求靈活創造,而不能僅在開始、導入環節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通過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靈活運用,教師便能夠有效提高化學教學成效,并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化學知識。

四、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有效對策

(一)營造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意愿

在以往開展的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雖然習慣向學生提出與本課程相關的問題來傳授知識,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缺乏足夠的耐心,經常會有自問自答的情形出現,在教學中并未給學生們預留出充分的思考時間。在新時期,高中化學教學中所采用的提問方式應當盡快得到更新。教師應促使學生對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并結合自己思考的內容給出答案,體現學生主導地位。在化學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會對相關問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會運用理性思維模式去思考和回答問題,為后續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化學教師教學離子反應相關的課程中,以處理工業硫酸廢水為實際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解決方案。學生會提出用堿液來處理,進一步向學生提問:“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嗎?氫氧化鋇溶液可以嗎?”可以先讓學生畫出微觀的粒子思考哪些微粒會發生反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聯系微觀體現對于電解質的電離是否理解,雖然兩個反應都是酸堿中和反應,在溶液中都有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但是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并沒有實際參與到反應中去,而是作為反應的“旁觀者”,這樣的廢水處理方式只處理了氫離子而沒有處理硫酸根離子,而在氫氧化鋇和硫酸反應中,鋇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也會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從而有效地處理硫酸廢水。通過比較兩個反應的區別,理解離子反應的實質,最后介紹實際工業生產中用氫氧化鈣或者生石灰作原料加深學生對于離子反應的本質的認識。以實際的工業情境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以應用為背景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營造多媒體教學情境,增強教學效果

隨著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的課堂也緊跟信息化的步伐,將多媒體廣泛應用于我們的教學中?;瘜W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以圖片、視頻、二維動畫、立體模型等多種形式為載體,創造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在多媒體情境中主動學習知識,深入了解本課程所教授的化學知識,了解化學知識的本質,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化學知識的能力。此外,化學教師還可以使用現代信息設備輔助實驗教學,通過動畫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反應快、反應慢或風險系數相對較高的化學實驗,這樣能最大程度保證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

例如:當化學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濃硫酸稀釋實驗時,如果錯誤地將水倒入硫酸中會發生什么?這個化學實驗很危險?;瘜W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動畫模擬,可以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再比如:在“有機化學取代反應及加成反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造教學情境,并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制作相關微粒結構的動畫,供學生觀看。然后結合多媒體講解知識點,效果會大不相同。學生在觀看視頻時可以盡快進入多媒體教學,投入化學元素知識的學習中,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大大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

(三)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加深知識理解

實際上,高中化學知識的大部分是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隱藏的化學現象和化學知識。在實際教學中,高中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能夠融入更多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情境,進而在實際教學中構建更生活化的情境。這樣,高中化學教師在講授化學理論的同時,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生活中遇到與化學相關的問題時,間接提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通過將實際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高中化學教師不僅能培養學生正確的化學學習態度,還能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化學課堂教學?;瘜W和生活本身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在高中化學中,有與“化肥和農藥”相關的內容。這部分知識與農業生產直接相關。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實踐元素融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進而將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興趣增強。

生活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立足于日常生活,將學生帶入生活中創造生活場景,學生作為觀察者,在教師的講述下展示自己的知識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講授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它們在廚房中的妙用為情境來展開,碳酸鈉在發面時是作為酸度調節劑來使用的,原因就是碳酸鈉具有堿性可以用來中和發面中產生的乳酸等酸性物質,碳酸氫鈉既可以做酸度調節劑又可以用來發酵,這是由于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在加熱過程中釋放二氧化碳從而使得面團膨脹。掌握了兩者的化學性質之后,再讓學生解釋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在生活中的應用,比如為什么碳酸氫鈉可以用來滅火和做治療胃酸過多的藥物,為什么純堿用來清洗蔬菜。在具體的生活化情境中幫助學生來理解物質的化學性質更符合我們當下新課標的要求,用化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將高中化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完美結合到一起[5]。

(四)營造認知情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為了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教師可以按照學生實際興趣愛好,設置出科學、合理的化學教學情境。在設計階段,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所有學生的真實體會,并尊重學生,為學生帶來十分深刻的課堂體驗。只有在學生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化學教學,才能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觀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例如:在“氫氧化亞鐵和硫酸亞鐵”的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提前了解氫氧化亞鐵和硫酸鹽這兩種化學物質。根據學生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將氫氧化鈉滴入硫酸亞鐵中來進行實驗。此時,獲得了混合的白色沉積物,這與學生期望的結果不同。因此,當得出與前一個不同的結論時,學生會想:“為什么沒有氫氧化亞鐵的白色沉淀?”此時,教師可以提前設置問題,讓學生在不知道答案的情況下探究問題,并在實驗中進行分析和總結。要求學生以問題的形式自行設計化學實驗,在實驗中找到答案,最后與同學討論答案。通過認知教學情境設置,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表達自己的個人想法和觀點,并將自己的主觀觀點融入學習中。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接受知識,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表達自己。

(五)營造實驗情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科,理論和認知很多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實驗也是高中生理解和檢驗猜想的重要實踐方法和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最好將化學的理論內容與化學的相關實驗相結合,然后通過設計相關的教學情境來設計化學實驗的生活情境。這樣一來,高中化學實驗不僅是教材中非常深刻的科學研究,也是對化學實驗的親身體驗。對于問題解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思維模型,化學課較為常用的一種思維模型就是“提出猜想—設計方案—得出結論—分析本質”,學生針對某一問題做出猜想后,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進行驗證,通過實驗現象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學生化學實驗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從而不斷提高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通過相關化學實驗的實際操作,學生可以不斷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這也可以幫助高中生不斷加深對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進行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化學實驗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讓學生自行操作。

(六)營造合作情境,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我們大力倡導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常態,它可以反映學生的主導地位,使他們更加專注于知識學習,并使他們能夠高效地獲得知識和技能。在新課改要求的化學課堂中,教師多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多動手操作和交流討論,更主動和積極地自主探究問題,在小組中進行思維碰撞,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例如:在進行“乙酸”相關知識教學時,在思考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應原理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球棍模型,模擬酯化反應進行自主探究反應是如何脫水的,學生在討論后會得出兩種結論,酸脫羥基醇脫氫和酸脫氫醇脫羥基。理論上來說兩種方案似乎都可以,再進一步討論如何來驗證其反應原理,脫去一分子水也就是脫去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以上兩種方案酸和醇各脫去一個氫原子,所以問題就變成了“氧原子”是從哪邊脫去的。在此基礎上提出“同位素示蹤法”,用18O來標記氧原子從而判斷酯化反應的反應原理。在這個情境教學中,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交流討論,對于原理進行了充分思考,課后對于這種科學方法的使用也就更為印象深刻。

(七)營造探究式教學情境

探究式教學情境,即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目標,在掌握學生實際的前提下,將化學問題和條件融入具體情境,有效提升學生自身化學意識以及化學思維,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效保障化學課程質量的提高。在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創設的探究情境通常在重難點教學中得到充分運用。在探究式教學情境下,教師可在課堂中展示信息內容,或者以小組形式召集學生完成查詢,也可以通過社交平臺向學生發送信息,讓學生可以在課程結束后自主對問題展開一系列的探索。另外,不同的學生也有著完全不同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興趣。教師創設探究式情境時,就可以將分層概念應用到其中,設計出不同學習難度以及不同學習方向的探究式情境,以此種方法來滿足不同學生對化學學習的不同需求,進而實現對高中化學教學模式的有效變革、優化。

在實際開展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常很難構建出一個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更深入思考、探索的教學情境,由于這樣的教學情境需要設計一個具有思考價值和意義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圍繞著我們的教學目標和知識線展開,對于一些問題的推測需要設計相關的實驗方案進行驗證,并針對出現的結果和現象進行分析,從而真正地理解化學本質。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養成及時總結所學知識的良好學習習慣,又能提高高中生的創新能力。而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將在學校學到的相關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八)營造和諧情境教學氛圍

高中化學情境教學開展要想發揮充分的作用,教師就應該在化學課堂上營造平等、自由、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容易融入教師的創造,也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此外,教師應該明白,情境教學開展的主要作用是引導,以便學生能夠利用課堂上的更多空間和時間。例如,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在學習一些離子反應的知識時,教師可以使用動畫來展示化學離子反應的過程,或在教學中促使學生之間展開交流互動。這樣學生便能夠更加容易地展開化學知識學習。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展開高中化學教學時,不僅要注意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的參考,還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拓寬知識水平,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同時,情境式教學模式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分工合作意識,通過合作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們全面掌握集體榮譽感。通過情境教學法的良好應用,便能減輕高中生沉重繁忙的學習壓力,并能夠全面推動高中生自身化學學科素養的形成,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曉婷.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名師在線,2022(27):67-69.

[2]喬娟.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30):151-152.

[3]盛乃東.以情境引導激發學習興趣:試析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2):82-83.

[4]劉玲玲.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文學少年,2021(34):140.

[5]華國春.問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27):122-124.

猜你喜歡
情境教學法運用策略高中化學
高中化學高效學習之復述策略
NOBOOK虛擬實驗在高中化學的應用
分類法在高中化學中的應用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法探討
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