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式“誰知道”主觀性及其等級

2023-05-30 19:53田園
今古文創 2023年18期
關鍵詞:主觀性

田園

【摘要】結構式“誰知道”經過詞匯化之后具有“不知道”和“出乎意料”兩種語義功能,以表達后者為主。兩種語義功能存在關聯性,并且因后續小句類型不同而表達不同的語義。后續小句類型不同,所表達主觀性不一樣,形成了不同的主觀性等級?!罢l”的疑問性消失和“知道”的語義虛化使其完全演變為一個高主觀性反預期話語標記。

【關鍵詞】“誰知道”;主觀性;虛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H13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8-01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8.037

在現代漢語中,“誰知道”主要存在下面三種用法:

(1)林尚沃問周圍的書生:“你們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一個書生答道:“只有堅守“不欺”兩個字,一輩子照此去做,定將會受用不盡?!保ā渡痰馈罚?/p>

(2)“我想你們的東房里東西不多,是不是可以叫他來這里住呢?”糊涂涂說:“可以!住到咱家自然相宜,不過誰知道人家愿不愿到咱家來???”(《三里灣》)

(3)為了掙錢養家,他勉強上完了初中就主動要求進廠當學徒了,那年他才十五歲,踞起腳后跟兒才能夠到機器!但是他不后悔,不埋怨,他愿意自己把苦都吃盡,把甜都留給妹妹!誰知道,妹妹的命比他還苦!……他一邊看信,一邊流淚。(《穆斯林的葬禮》)

以上三個句子中雖然都含有“誰知道”,但是它們在句中的語義特征和語用功能都不同。例(1)中,“誰”為疑問代詞,“知道”是整個句子的謂語,“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小句是“知道”的賓語,此結構中還可以插入“還”“不”等副詞成分,變成“誰還知道”“誰不知道”;例(2)中,“誰知道”中的“誰”語義虛化,結構已經趨于凝固,不再表示疑問,表示說話者對命題“人家來不來家里住”的不確定性,即“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來家住”;例(3)中,“誰知道”后面出現了語音停頓,并且后面的內容往往是反預期的內容,此時“誰知道”表示“沒想到、出乎意料”,在這種情況下“誰知道”已經成為一個表反預期的話語標記。

一、“誰知道”的語義演變

通過分析BCC語料庫中語料可知,“誰知道”后面有無語音停頓,后續小句類型不同,所表達的情感和態度也不同。

(一)小句+“誰知道”疑問句

當“誰知道”前面有語義背景,并且直接引導一個疑問句時,“誰知道”表達說話者對命題“不知道”的否定含義,帶有說話者主觀認識的性質,使得“誰知道”獲有主觀性的表達?!爸饔^性”(subjectivity)是指語言的這樣一種特性,即在話語中多多少少總是含有說話人“自我”的表現成分。也就是說,說話人在說出一段話的同時表明自己對這段話的立場,態度和感情,從而在話語中留下自我的印記(沈家煊)。

(4)a.“我看最省事的辦法,是不是我們現在干脆把她的東西分了,你們說呢?誰知道我們四個要哪天才又能聚齊呢?弗蘭茨上班,公事忙極了。(《變形的陶醉》)

b.不知道我們四個要哪天才又能聚齊呢。

(5)a.“當當你要知道,只剩三分之一本錢的股民不是我孔某人一個,而是絕大多數,不信你去問問楊瑞,看他肯不肯跟你講實話,誰知道他這幾年在股票上損失了多少?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你自己看著辦吧?!保ā抖爬氂洝罚?/p>

b.信你去問問楊瑞,看他肯不肯跟你講實話,不知道他這幾年在股票上損失了多少?

通過以上例句的對比可以看出,“誰知道”除了表達對命題的不確定的客觀陳述外,還有說話者主觀性的印記。例(4)中,說話人對于“哪天還能聚齊”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在前面說話者想把她的東西分了的語境鋪墊下,他認為再次聚齊的機會渺茫;例(5)中,說話人(他)確實“不知道楊瑞這幾年在股票上損失了多少”,但是他覺得股票風險太大,所以勸阻當當投資股票的行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誰知道”后面是疑問小句,如“我們四個要哪天才能聚齊?”“他這幾年在股票上損失了多少”,但是在說話者的心中已經有了預設。說話者往往通過前面的語義鋪墊來進行自己的主觀推測,并且“誰知道”比“不知道”更能體現命題的語義偏向,表明自己的立場。

(二)小句+“誰知道”陳述句

當“誰知道”后面沒有語音停頓并且引導的是疑問句時,疑問代詞“誰”已經虛化,表否定含義;當“誰知道”后面沒有語音停頓引導陳述的小句時,該結構已經凝固化,所引導的命題超出言者預期,具有“沒想到”“不料”的含義。

(6)“他們要搶我的錢?!薄澳菚菏菐c?!薄霸绯恳稽c?!薄澳愦饝^我早睡。誰知道你整宿不睡,還到街上去胡鬧。請走兩步?!毖畔膼阑鹆?。(《盧布林的魔術師》)

(7)照舊例,近年是每逢節根或年關的前一天,他一定須在夜里的十二點鐘才回家,一面走,一面掏著懷中,一面大聲的叫道,“喂,領來了!”于是遞給伊一疊簇新的中交票,臉上很有些得意的形色。誰知道初四這一天卻破了例,他不到七點鐘便回家來。(《端午節》)

(8)西洋大哲學家不回他信的只有柏格森;柏格森最怕陌生人去纏他,住址嚴守秘密,電話簿上都沒有他的名字。褚慎明到了歐洲,用盡心思,寫信到柏格森寓處約期拜訪,誰知道原信退回,他從此對直覺主義痛心疾首。(《圍城》)

例(6)中,說話人(雅夏)本以為聽話者會早睡,結果出乎意料的是他整宿沒睡,還到街上胡鬧;例(7)中,“他”也不像往常一樣在夜里的十二點鐘回家,而是在初四這一天不到七點鐘便回了家;例(8)中,褚慎明被原信退回,之前的努力也全都作廢。此時,“誰知道”已經沒有了“不知道”的含義,而表示言者一種出乎意料的情感,為“誰知道”成為反預期話語標記奠定了基礎。

(三)小句+誰知道+小句

當“誰知道”后面有語音停頓時,雖然后面引導的句子也是表示反預期情感,但是“不料”“沒想到”的語義逐漸淡化,逐漸演變為表達轉折、順承的語篇銜接功能,語法化程度進一步加強。語法化程度加強的同時,也往往代表著主觀性程度也進一步加深。

Ghesquière(2014:69-71)和 Ghesquière等(2014)等綜合以往的研究認為,從交際功能來看,可以大致將交互主觀性分為三個次類(subtypes):一是態度型(attitudinal),關注聽話人對話語產生怎樣的態度;二是回應型(responsive),關注聽話人如何對話語進行回應;三是篇章型(textual),關注聽話人對話語做怎樣的理解。Breban(2010:115-6)認為,篇章主觀性意義 “也包含了一個聽話人導向的重要部分,能夠引發說話人和聽話人的協商,并最終以促進聽話人的理解為目的”,“在本質上是交互主觀性的”?!罢l知道”除了可以表示“反預期”情感外,從語篇上來看,它還能夠關注聽話人的理解,提示聽話人語義的轉化,體現了篇章型交互主觀性意義。

(9)a.我對幾何圖形更是頭疼,即使在椅墊上拼了許多圖形,我也分不清各部分的相互關系。一直到基思先生來教我數學時,才有了突破。誰知道,這些困難剛剛得到克服,又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一切都發生了大變化。(《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b.這些困難剛剛得到克服,誰知道又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一切都發生了大變化。

(10)a.鄭元勛被弄得哭笑不得。本來,從接到拜帖的一刻起,他就估計對方來意不善,所以抱定一個以柔制剛的宗旨,一味地謙恭忍讓。誰知道,這位老先生卻你謙虛一句,他就實認一句,一點面子都不給。(《白門柳》)

b.這位老先生卻你謙虛一句,他就實認一句,誰知道一點面子都不給。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誰知道”向右移動,直接和反預期命題附和在一起看似也可以,“誰知道又發生了一件事情”“誰知道一點面子都不給”“誰知道結果都一樣”,都表示和所預期的結果相反。但是當“誰知道”處于原文中所在位置時,它標志著上一話論已經結束,也在提示聽話者語義即將發生變化,開始下一話論。

在這種情況下,“誰知道”除了引導聽話者的話語走向外,還體現了順承的語篇銜接功能。如例(10),“后來,這些困難剛剛得到克服,又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一切都發生了大變化?!笨梢钥闯?,把“誰知道”換成“后來”“于是”等表順承的承接連詞并不影響語義的真值。

“舉動”是會話中最基本的單位,包括言語舉動和非言語舉動,會話則是由這些舉動構成的一系列引發“應答的連續組合”,對話的單位不光是兩個舉動構成的對答,還常常是兩個舉動構成的一組“引發、應答、反饋”(沈家煊,1989)。

如例(9)中的“我的數學才有了突破”,例(10)中的“鄭元勛一味地謙恭忍讓”引發了聽者的好奇心,本來聽者應該會問“然后呢?”“結果如何?”,事實是省略了聽者的應答,并使用“誰知道”來告訴聽話者接下來的話語中便有你想聽到的答案,為下一話論奠定轉折基調,從而減少受話人對話語的猜測、推理過程。提高了語言互動中的會話效率,符合會話原則中的方式準則,話語要清楚明白,要有條理,要用最高的效率進行交際。

二、“誰知道”主觀性分析

(一)“誰知道”主觀性等級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詞匯化的同時往往伴隨著主觀化?!罢l知道”從最初的主謂短語后接賓語小句構成一般疑問句;后來,該結構趨于凝固,當后面沒有語音停頓是特殊疑問小句時,疑問代詞“誰”語義虛化,對后面的命題表否定的同時又表示自己的立場,也就是交際“聚焦于說話人”,表示的是主觀性中的一般主觀性。

主觀性是交互主觀性的前提與基礎,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之間是具有連續性的,存在一個連續統(張博宇,2015)“誰知道”后面沒有語音停頓是陳述性小句時,該結構已經完全虛化,表示言者“不料”“沒想到”的情感;后面有語音停頓時,該結構除了具有話語標記表“反預期”功能,還具有順承的語篇銜接功能,提醒和幫助聽話人理解話語,此時交際由“聚焦于說話人”轉變為“關注聽話人”,主觀性也由一般主觀性加強為交互主觀性。

(二)“誰知道”與副詞共現

(11)雖然安納諾斯先生深受困擾,但是他開始的時候還是相信我的,我很感謝他。我原以為這只是個短暫的陰霾,很快就會消散了,可誰知道事情還在惡化。(《我的一生》)

(12)很顯然,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觸犯了他的尊嚴,他說話的語氣是如此地蠻橫,我都不敢代你向他問好了。但誰知道他這是怎么了!我還想象不出到底是什么事讓他這么生氣。(《海倫·凱勒信件集》)

(13)“我覺得對他們熱情一點也沒啥吃虧的,就給了他們一些照顧。誰知道他們竟然無比感激,還說我比親生孩子還要可愛哩?!保ā段灮鹣x之墓》)

(14)我到達車站的時候,他已經在那里等著了,誰知道他究竟等了多久。雖然他并不顯得老弱,但像影子一樣瘦長,駝背而且有氣無力。(《今天我不愿面對自己》)

(15)他們以為這樣就可以使他知難而退了,誰知道他卻覺得他們的不言不笑是有點怕他,于是他的話就更多了。(《四世同堂》)

“誰知道”經常與增強表達功效的主觀性成分共同出現在語句中?!罢l知道”前面經常出現“可”“但”,如例(11)中的“可誰知道事情還在惡化”,例(12)中的“但誰知道他這是怎么了”,所凸顯的是事情的發展與說話人的主觀預期相反;“誰知道”所連接的后句語段中,往往會出現“竟然”“究竟”“卻”等副詞,所凸顯的是后句語段的焦點內容,增強了說話人“意外、吃驚、不滿”等的主觀情態。

前后所共現的副詞雖然都可以省略,省略之后并不改變命題的真值意義。但是它們與“誰知道”共現,更有利于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情感和態度,也大大增強了“誰知道”的主觀性表達。

三、“誰知道”的虛化路徑

(一)疑問代詞“誰”的疑問性消失

疑問代詞“誰”的虛指用法是疑問用法的退化,而反問句中“誰”的否定用法是其疑問用法的再次退化(袁毓林,2017)。尤其當“誰”后面連接反問句時,說話人已知“誰”的值域是空集,也就是不相信有“誰”處于某種情形,主要表達自己質疑。如:

(16)那么多好菜,誰還惦記蘿卜呀?有也只當沒看見。(BCC語料庫)

結構“誰知道”虛化過程中的第一步便是疑問代詞“誰”的疑問性消失,并且和“知道”中間不可插入其他成分,結構已趨于凝固。后面連接特殊疑問小句時,除了表達言者對命題持有不堅信態度的同時,在上文的語境幫襯下,還表示了說話人對事件的推測、概率等主觀認識。

(二)“知道”語義的虛化

陶紅?。?003)指出,“知道”作為一個通常認為能夠帶各類賓語的多能動詞在談話中呈現出許多正在走向固定化的有重要意義的結構式,這些結構式一方面總會排斥賓語。所以,結構“誰知道”逐漸排斥賓語小句,“知道”表示心理感知的語義減弱,開始虛化。

此外,“知道”本身屬于漢語認證義動詞之一。認證義動詞一般用于表達認識和見證之義,并且這些動詞大都經歷了一個虛化的過程,虛化后大多可以用來表達說話人的態度立場、評價立場和認識立場?!爸馈鳖愃从车氖钦f話人的認識立場,表示對所述信息和知識的認識狀態。當“誰知道”后面所陳述的是已然性事件時,體現了言者“出乎意料”的認識狀態,這是說話人在語句中留下的個人印跡,凸顯的是語言主觀性表現中的“言者視角”。

“誰知道”語義虛化后,結構已經固定化。當它已經不影響后面命題的真假,完全成為一個話語標記時,語義轄域也發生了變化。

四、結語

結構式“誰知道”由典型的具有命題意義的疑問轉變為不具有概念意義話語標記過程中,后續小句類型不同,其所體現的主觀性等級不同。其與副詞常常共現也大大增強了它的主觀性意義。在語言演變過程中“誰知道”主觀性逐漸增強,它的虛化路徑主要經歷了“誰”的疑問性消失和“知道”語義的虛化,從而發展為一個話語標記。

參考文獻:

[1]沈家煊.不加說明的話題——從“對答”看“話題—說明”[J].中國語文,1989,(05).

[2]陶紅印.從語音、語法和話語特征看“知道”格式在談話中的演化[J].中國語文,2003,(04).

[3]袁毓林,劉彬.疑問代詞“誰”的虛指和否定意義的形成機制[J].語言科學,2017,16(02).

[4]張博宇.話語標記語的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探析[J].外語學刊,2015,(03).

[5]Breban,Tine.2010.English Adjectives of Comparison:Lexical and Grammaticalized Uses.Berlin:De Gruyter Mouton.

[6]Ghesquière,Lobke,Lieselotte Brems,and Freek vande Velde.2014,Inter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fication:Typology and operationalization.In Lieselotte Brems,Lobke Ghesquière,and Freek van de Velde,eds.Inter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fication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Pp.129-53.

猜你喜歡
主觀性
耳鳴掩蔽和習服治療在主觀性耳鳴治療中的效果觀察
話語標記“真是的”主觀性及其等級
Nuyts的(交互)主觀性理論評述
從整一手法窺探外國喜劇藝術的主觀性
法官判案主觀性減弱
話語標記語的主觀性與交互主觀性探析*
主觀性在口語構式中的非常規表達——以口語構式“V+他2+NumP”為例
“沒準兒”“不一定”“不見得”和“說不定”的語義傾向性和主觀性差異
國內外語言的主觀性研究概覽
酒石酸唑吡坦片聯合艾司唑侖治療主觀性耳鳴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