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級英語故事教學的育人實踐

2023-05-30 13:05束建萍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0期
關鍵詞:學科育人故事教學實踐策略

束建萍

[摘要] 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材文本與知識的難度加深,學生的表達愿望隨著難度的增加有所降低。研究以四年級Read a story故事板塊為突破口,通過對教材故事的整理,發現其典型性和教育點,課前重設計,提質增效;課中重參與,深入體驗;課后重延伸,創意時空,精準施策,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育文化意識。

[關鍵詞] 高年級英語;故事教學;學科育人;實踐策略

英語既有學科性,又有工具性,為學生提供了認識世界、相互交流、表達自我的另一種方式和視角。學生在單元語篇學習和理解應用語言的過程中,了解不同文化并比較異同,在汲取文化精華的同時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客觀且理性地看待世界,涵養家國情懷,堅定中華文化自信。英語學習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更是要體現學科中的育人價值,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一、挑選典型故事,聚焦教育原點

中小學德育工作應該是全方位的,是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的,運用于一切場合、一切載體、一切方式,做到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憂、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壓,同時要把握好適度性。本研究從牛津英語上海版四年級4A和4B兩冊教材的故事整理入手,尋找典型的、有針對性的英語故事,并以這些故事為原點,挖掘其所包含的教育意蘊。

1.整理故事范圍,發現典型性。如表1所示,教師在兩冊教材中挑選出具有典型學科德育元素的代表性故事,主要是Read a story板塊的故事。當然,在Look and read和Say and act板塊也有或具故事性,或具表演性的內容,本次研究未作納入。

2.梳理故事范疇,提煉教育點。在故事整理的基礎上,教師基于課程標準對選中的故事內容范疇做了劃分,主要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方面展開(如表2)。通過分析教材、研讀文本,確定同一范疇不同故事的不同教育點,并就不同范疇不同故事的相同教育點的聯系展開思考。

二、交融育人時空,精準育人施策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實施的主陣地,但育人時空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中,應融入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全過程。

(一)課前重設計,提質增效

在單元整體設計時突出故事教學的整體設計,包括對話題的設計、情境的設計、過程推進的設計和其他相關細節的設計,重點突出,各有側重。其中,情境的創設在故事教學中尤為重要,教師應充分利用課件中不同音效、背景資料、各種插圖、文字描述或配音、角色扮演等方式創設情境,渲染適宜氛圍,讓學生有代入感,盡快入情入境地投入學習、融入角色。

1.活用圖片巧推進。在備課時,教師要從教材出發,利用插圖為學生朗讀課文做好情感鋪墊,幫助學生進入情境。以Sam and Ginger故事為例,教學時首先呈現第五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從圖片入手,從Sam和Ginger的表情引發思考,借圖片上的話They dont like each other引發學生質疑與探究。教師適時提問:How do they feel?學生發現了他們彼此不喜歡,彼此不理睬。隨之追問:Why?帶著這個問題,故事的序幕拉開。通過故事的學習,學生深入了解Sam作為小客人不懂得做客的禮儀,跑上躥下,還喝了Ginger的水,矛盾就逐漸顯現出來。此外,Peter, Ben和Kitty分別作為主人和客人,他們在過程中的感情、表情和行為都相應發生著變化。在進行核心單詞、核心句型等語言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教師也要重視通過問題引發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圖片的寓意,揣摩故事不同發展階段中人物的感受和想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并思考引發這些情緒的原因是什么。以己度人,讓學生思考如何做一位文明的小客人及如何禮貌待客等??傊?,適時提問加上適度追問,能讓學生表達自己的體會,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深度思考,幫助他們形成理性的思維模式。

2.善用媒體勤渲染。音樂有其特定的作用,輕松的音樂可以舒緩心情,讓人放松、享受與陶醉,明快的音樂使人身心愉悅,悲傷的音樂也會讓人身臨其境。在故事教學的某些環節,可適時播放一些音樂,使故事教學情境感更強。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幻燈片,能夠借助多媒體,播放相應的音頻和視頻,幫助學生進入情境。需要說明的是,畫面與音效是在教參提供的電腦動畫基礎上,根據學生學情輔助添加的內容,以期達到更好的氛圍,烘托和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注意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理解。

3.巧立支架穩助力。支架需要基于故事教學主題,幫助學生加深內涵理解;基于故事教學語境,推動學生發展多元思維;基于故事教學情感體驗,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基于生活實際,促進學習策略的應用。教師應當注重主題的貫通、話題的貫通,通過搭建支架,順著學生生長的節奏和紋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增進同伴間交流,育合作;促進學生思考表達,育探究;深化語言應用,育實踐。故事教學中,語言框架搭建的目的是幫助厘清故事的脈絡,構建人物之間的關系,顯示故事發展的順序或彼此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文字框架有語法的特性,能夠輔助學生表達,減輕學生表達的壓力。此外,板書也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本濃縮化的呈現,是助力學生表達的重要支架。結構性強的板書能在學生語用表達上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二)課中重參與,深入體驗

1.與文本接軌,激發思維。朗讀是故事教學的重點,教學實踐中,教師教會學生讀故事、讀懂文本,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理解文意,接受思想熏陶,感受語言魅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聽、視、觸覺等直觀感受與動態體驗,并產生生動形象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朗讀獲悉文本的主題思想,體驗人物的內在情感,感受文本音韻之美,實現對文本內容的正確理解。而且,朗讀的流暢性,即準確與否、速度快慢、是否有韻律,也是學生朗讀能力的體現,是影響學生理解的重要因素。

(1)朗讀比較,發現不同。朗讀文本是故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在分析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先讀懂文本,再讀順文本,最后讀透文本。梳理情節發展,提煉隱含信息,評鑒價值取向,解讀文中情感。以4B M2 U3 The old tortoise and the little bird故事為例,文中兩次出現The old tortoise的一句話Its my pond,分別在故事開頭Picture 1和故事結尾Picture 4。第一次The old tortoise說的時候自信滿滿,自認為他住在這個小池塘邊,這個小池塘理所應當、毋庸置疑屬于他,盡管盲目自信,但是他仍堅定宣告。因此,此時的語氣是堅定的和自負的,也為后面故事的發展變化和其心理變化做了鋪墊和伏筆。第二次The old tortoise沒有說出聲,同樣一句話故事里出現的動詞是think。動詞的變化,一方面是他趕走了小鳥之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不再有其他人在池塘邊聒噪,不再有人跟他分享池塘,另一方面卻是他對池塘的歸屬問題不再那么確定及肯定,心里不是很有底氣,于是并沒有得意洋洋地說出來,只是默默地想著。課堂上,教師在解析故事文本時,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在連貫上下文理解的同時,讓學生去分析、揣摩、推敲、品味這些聯系和區別。通過品讀加上教師評價,能夠幫助學生理解The old tortoise的心理狀態,區分前后的差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故事、理解文本。

(2)分析語篇,提煉內容。課中,教師也十分注重故事語篇分析,掌握故事文本主題,提煉語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力求實現故事內容理解與文化品格培育的統一。首先,要讓學生把書讀好、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體驗。朗讀可以分為感知性的讀、理解性的讀和欣賞性的讀。初讀為感知性的讀,深入讀為理解性的讀,最高層次是欣賞性的讀。從模仿開始,讓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體會節奏、培養語感。此外,教師和學生合作讀也是朗讀示范的一種好方法。為了更好地表達作品,可以在文本中做些標記,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的節奏、音韻之美。

(3)評價伴隨,精準指導。教師要將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作為課堂的重要目標,并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使其在評價中學會朗讀、學會反思。由此,將規范的書面語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朗讀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以4B M4 U3 The ugly duckling故事為例,在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朗讀的評價貫穿始終。這樣,在故事發展過程的幾個場景中,無論是Try to read嘗試朗讀環節,還是Read in roles分角色朗讀環節,都將評價納入學生朗讀過程中。不同的小組,統一的標準,從Accuracy(準確性)、Fluency(流利度)、Emotion(有感情)三個維度進行分項評價。單一的評價是片面的,多元的評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2.與已知接軌,豐富思維。在故事教學的目標設定中,教師首先基于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和知識水平,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和能力接軌,并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更高的挑戰。好的英語課堂一定會有智力挑戰,時有思維火花閃爍,允許浮想聯翩,亦可觀點碰撞。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利用多媒體便捷的優勢,將答案一一出示。這樣,學生就能夠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看著學生的表演,聽著他們激烈而有序的問答,不時為他們精彩的提問和意想不到的回答喝彩。如此,學生所學的知識就超越了教材的范圍,拓展了思維空間。

3.與想象接軌,發散思維。提問是激活思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個有效的問題恰似一石激起千層浪,有助于引發學生表達的愿望。在英語故事教學中,What will be happen next?Why?就是發生什么和為什么,是最能激發學生思考的有效問題。再以The ugly duckling為例,故事結尾:The ugly duckling looks into the pond. Now he is a swan. He is very happy.丑小鴨的故事在孩子們的認知里,一般以變成美麗的天鵝這個幸福的結尾結束。但既然故事是孩子們喜歡的體裁,教師的教學就不應束縛孩子們的思維,而是讓學生自主想象不同的結局,那么,就應當允許進行合理的改編和大膽的創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輸出,發展了自身的思維力和想象能力。

這樣,教師提問,學生觀察、努力猜測,有利于每個學生的英語學習,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持續加深對故事中文字和畫面的認識。

(三)課后重延伸,創意時空

課后,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對作業的精準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為課堂的延伸提供時間和空間。這一時空,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課后服務外殼下的英語課,而應當是交流、活動的時空,以表演作業呈現、口語作業訓練、競賽作業互動等為主要形式,豐富課后服務時間段的內容,讓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1.朗讀競賽,互評互利。教師制訂競賽標準,從語音、語調、重音、節奏、停頓、準確度、連貫性、情感表達等方面確定評分標準,讓學生互評。競賽的內容則以教師指定和學生自選相結合,以賽促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教師既做組織者,又做指導者,點評朗讀作品,傳授朗讀技巧,提升學生朗讀水平。

2.合理改編,發揮想象。就四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來說,他們比低年級的孩子更加怕羞,主要原因是他們介意他人的評價,所以不敢大膽表現。另一方面,他們也有被肯定和被認可的心理需要。只要時機到了,他們的表現也會很積極、很精彩。英語故事教學的特點之一就是不拘泥于文本,能夠給予學生想象和創編的空間。教師將這一主動權下放到學生手里,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主權和能動性,可以模擬人物表情、語氣、動作,也可以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創編,有助于讓學生在演讀中獲得豐富多樣的情感體驗,點燃學習的激情。

三、結語

無論是赫爾巴特基于興趣的課程觀,還是斯賓塞從個體生活與成長的角度論及課程目的,都未脫離生活與育人的向度。教師應當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對每一位學生情感的關注,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英語故事學習幫助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并建立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最終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堂轉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程曉堂.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3]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小學英語單元教學設計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學科育人故事教學實踐策略
關于協同推進各類課程與思政理論課同向同行、學科育人的思考
以審美的方式教學歷史
淺談提高初中生牢記英語單詞的實踐教學策略
在故事教學中培養學生英語語用能力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踐策略研究
試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實踐
模仿故事角色
小學數學學科育人探微
論小學語文結構化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